游 在边缘 时下,有一种旅游叫“低价游”,已经记不得是哪一年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这种旅游方式。 事实上,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 多年前,我去过香港,那是我第一次走出内地到特区,对于从未走出国门(包括自家的特别行政区),心里还是怀着一份激动与急切的,但更多的是惶恐和不安,因为我走的是“低价游”。 出行之前多多少少听说过一些有关香港游的“艰难体验”,但抱着“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南山不回头”的“倔强”和同行中有好几位“几进港”的“硬核”老朋友兜底,决定大胆走一回了,不去试试又怎么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呢,其中各种滋味这里我就暂且按下不说,总之,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在香港导游的大力“鼓动”下那次的我是努力消费“补全”了游费的,当然也落了个心安。 一年后,看到云南“恶导游”(强制购物的)被曝光,云南旅游走上正轨,看见有几位老朋友相邀同行,我又忍不住携手参加了云南的低价团。不同的是这次有了上次香港游的经验,少了些忐忑。 接下来,我开始沉寂,一方面是感觉到了这种旅游方式的疲惫,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家事走不开,再加上疫情的影响。直到各行业各的复工,旅游业的开放,我也闲置下来后又蠢蠢欲动,开始了我的“在路上”的生活。 当2021年的春天到来,我的“疯狂”旅行也随之到来了。带着驿动的心、拥着暖阳游走在一日游、多日游的路上。直到这次去山东,我才开始对这种低价旅游有了新的感知,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 之前的印象是这种旅游多得益于商家的赞助,赞助的目的只是为了推介商品。经过我们的“实地”考察,让我感觉到这种销售的真实性,有质感(是眼睛看到的),不同于线上买卖的“虚”(那是听来的),特别是通过厂家或者商家的讲解和演示,便有了“真实”在心。 举个例子,在大家都知道的某红色教育基地,人人敬仰,但同时也是一个较为贫困的地方,需要我们大家都为之“脱贫”出一份力。所以那次去旅游,车将我们带到一个蜂产品单位,说是政府扶持,也是这次行程的赞助单位,受疫情影响,产品销售受阻,为了扩大知名度,向游客介绍蜂产品。通过讲解和演示,我觉得可以一试,根据个人的经济能力,自主选购一点蜂胶、蜂砖、花粉、还有蜂香皂等也未尝不可,这样的地方不应该有伪劣产品吧,多多少少也算是为本土建设作点贡献。 这次去山东荣成某水产有限公司旅游参观时听到了另外一种声音,让人感觉耳目一新。不是扶贫济困、不是疫情造成的商品积压,而是一种理念,一种帮扶国人走上健康之路的理念。车上导游就告诉我们说这一天行程中的吃住都是这家公司承担的,需要我们的配合。到达目的地后,讲解员在接待过程中带着我们边介绍公司业务边参观工公司。在参观完该公司的主打产品金枪鱼生产流程的多个环节后,走进“包间”坐了下来,通过听讲解得知该公司是响应政府的号召,因为国人“三高”居高不下,希望相关厂商做好控制和预防“三高”的宣传,让全民提升健康意识,自觉防范“三高”的发生,提升全民健康水平。虽然也和销售紧密相关,但更多的是接受和理解,也希望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科普理念能在旅游路上发芽生根。 经过近两个月的短暂“疯狂”过后我也开始思考,这样的“疯狂”还要继续走下去吗?我觉得现在的旅游已经不再是纯粹的旅游了,也很难再找到真正意义上的纯游团,除非自由行或者自驾,现在多半都是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游、购”模式,当然还有更多的实惠团,诸如交个几十、百十来元钱的团费就能得到水果、鸡蛋、鸡鸭、箱包等很多的免费物品,相当于让你享受“免费”旅游,何乐而不为呢?这样的行程很适合退休无事一族,既娱乐了自己也带动了内需,即走出了家门也长了见识,日子也在这样的游走之中滑过一天又一天,但得有个大前提,那就是要有健康的体魄,经得起晚睡早起以及搞不好就几个几个小时的车程折腾。 总体来说,只要有人就会有市场,就会有消费,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只要你不在意长途跋涉的车程,只要你不在意花费时间听讲解,只要你做到理性消费,只要你开开心心走过每一天……这条路或许会走下去。 游,在边缘了,你准备好了吗? 202104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