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薅秧泡儿,挺意外的,想起很多童年时光。
薅秧泡儿,蔷薇科悬钩子属,本名叫覆盆子,或者叫茅莓。想不到吧?鲁迅笔下酸酸甜甜,色味比桑椹好得远的小野果,就是它了。
文人墨客总是夸张。真要说起来,色或能相提并论,味就未必能比了。只物资匮乏的时代,撸一、两把塞到嘴里,确乎是口舌之享。
而今再要吃,……顶多是个情怀而已。
薅秧泡儿,这名字特别好玩,简单粗暴,直接有效,可见其成熟时节:每年四、五月,到了薅秧的季节。
说起来,为嘛叫薅秧呢,明明薅的是秧田里的杂草啊?民间口语就这么神奇,经不起汉语言的字词推敲,偏偏却为劳动人民所接受,那么自然而然,那么顺理成章。泡儿的称谓也好玩,泡儿,泡儿,怎么都像是外形上的心领神会?不知其他地方是否也如此喊它。
到了薅秧时节(春末夏初),田埂上的泡儿就成熟了。不叫它薅秧泡叫什么呢?没有比这个名字更贴切的了。咬一口,童年的滋味就在唇齿间酸酸甜甜……
但,小果采摘的时候要格外小心,因为枝上有许多小刺儿。嗯,刚才为了采摘,手背就被旁刺划拉了一下。好在提前有心理准备,我下手刻意放得很轻,它的回击也就不大,算彼此敛着、收着,没有造成什么伤害。
这种贱生的植物,准确来说,算是一种杂草。一般生长在山坡杂木林下或小溪边。大概农村的田埂上阳光更充足,水肥更丰沛?便成了薅秧泡儿的聚集地。
毕竟薅秧泡儿枝上有刺,要是下田干活儿什么的容易被划伤,而它的价值顶多算是个勉强能吃的野果,连市场和栽培价值都没有,随时被农人们铲掉也就不甚稀奇了。但,它就有本事倔强生长,每每于不知不觉中,偷摸探出头来并蔚然成林……
而今在田间地头看见,很多的记忆便重新浮上来,黄的,橙的,红的,紫的,紫红的,紫黑的……这场景,不知你、你们是否见过?如果可以,随我回到村庄,回到童年,快乐相伴,如此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