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17-11-27 09:25 编辑
怎么看北京的“清退” 北京大兴的一场大火,19条鲜活的生命,悲惨而让人心惊。 悲剧不会无故发生,也不能仅仅用“意外”来轻描淡写的注解。 城中村,外来人口,复杂而恶劣的居住环境,安全的漠视,导致悲剧的发生。 这可能就是一个“契机”,抑或说一个借口,籍此大规模的整顿清理在北京周边城区展开,其实,就事论事,我觉得无可厚非。因为谁也不知道悬着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会不会再落下来,这种城市周遍的混乱和无序,坦白的说就是安全隐患,消除隐患是政府该做的。
所以,清理是必要的。
我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经常去北京,公出或者旅游。觉得作为首都,北京的压力确实太大了,无法遏制的流动人口,给这座古老的城市带来的诸多压力,必然导致生活成本,以及居住环境还有交通出行等发生变化。
所以,北京该减负。
但是,话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思考,上面说的似乎有政府代表的意思,其实不然,就是个人直观的感受。
日前有朋友问我如何看待北京周边城区的这次清理,我肯定的回答是,政府这么做有道理,也应该。
但是,如果在做这项大面积的清理清退的时候,有足够的预案,那就更完美。我所说的预案就是要做足清退清理的准备工作,而不是采取撵或者赶的方式,在这个寒冷的冬季,让许多人瞬间体会到流离失所的感觉。
另外我对所谓的“低端人口”的说辞十分反感,昨天在网络上还看到类似政府条文里也有这样的提法,我觉得十分不妥。说它是变相的歧视也差不多。
谁高端谁低端,为何要制造成这样一个充满着歧视的词?
虽然这早就不是一个什么“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贵和尊卑”的时代,但是“低端人口”这几个字,还是带给人们深深的刺痛感。尽管北京相关方面出来澄清,没有“驱逐低端人口”的说法,可是现实就摆在那里。
而且,如果是简单粗暴的驱离,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为了悲剧不再发生,付出代价是必要的,但是,这代价希望是充满着理性和人道的。毕竟天寒地冻,总不能在首善之区,出现尴尬的一幕,一面是朱门暖暖,一面是无家可归。
根除不安全隐患是必要的,不该有争议,但是,如果简单粗暴就扭曲了善良的本意。
今晨看到这样的新闻:北京部分被清退的租户接到通知,不停水电,可以住到年底。这就比较人性化了,看起来也很温暖。
但是,有关方面制造出来的“低端人口”的说辞,确实该修正了,因为核心价值观也不该认同这样的说法。
不是吗? 2017年11月27日星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