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诗豪”刘禹锡与“桃花诗案”
查看: 1332|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豪”刘禹锡与“桃花诗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8-2-2 16: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一、国学课上

  我的语文课和国学课都有这样一个环节:课前五分钟。
  
  让学生自由发挥,可以背诗词,讲成语故事,甚至讲个小笑话,唱首歌都可以。一为活跃课堂氛围,二为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为了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我准备了一些笔、本子之类的小奖品,并在本子上题写赠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大部分同学都选择背诗词,学生背一首,我顺势给学生讲解一下这首诗的背景,作者方面的历史掌故、逸闻趣事,希望能因此引起孩子们对文学、对诗歌的兴趣。
  
  这个教学设计的课堂效果还是很好的,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环节,每次上我的课,师生互相问好之后,学生就举起手,要求背诗。因为时间有限,每节课只能叫三五个同学背诗,加上我的讲解,也不止五分钟了。
  
  上学期的国学课上,有学生背了刘禹锡的《陋室铭》,我给孩子们讲解了刘禹锡的桃花诗案,今天整理一下相关资料。以应和肺话蛮多的帖子。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8-2-2 16:40 |只看该作者
二、永贞革新与“二王八司马”事件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中唐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与他同时代的著名诗人有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李贺等等。白居易称刘禹锡为“诗豪”。
  
  刘禹锡少年得志,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21岁的时候考中进士,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府中当个书记员,后杜佑入朝任司空,推荐刘禹锡出任监察御史,从此踏上坎坷仕途。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卒,太子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
  
  这时发生了一件大事。
  
  顺宗李诵做太子时,有两个当代大儒老师,称“太子侍读”,一个叫王叔文,是个围棋高手,一个叫王伾,是个书法大师,这俩人在教太子读书时,经常给太子灌输朝廷利弊,百姓疾苦,重点是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深得太子信任。
  
  此时,王叔文有意拉拢王伾、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二王刘柳”为核心的朝臣改革团体。而此前与柳宗元刘禹锡同为监察御史的韩愈,已经在三年前德宗时因为弹劾京兆尹李实被贬出京城。
  
  顺宗即位后,任命王叔文为起居舍人、翰林待诏兼度支使、盐铁转运使,在唐代,这个职务就是宰相之一,还兼管经济财政。王伾任左散骑常侍,翰林学士,做王叔文的助手。
  
  王叔文大权在握,着手进行政治改革。

       中晚唐朝政,最大的弊端,除了藩镇割据和牛李党争之外,还有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宦官专权。
  
  自汉代以来,宦官专权一直是中国历史上最令皇帝和大臣头疼、又无法避免的体制毒瘤,以东汉和明代为最甚。
  
  每一朝代,除了开国皇帝以外,大部分继承帝位的小皇帝都是在内宫长大的。他们能接触到的人,只有太监和宫女。日久生情,太监往往深得皇子信任。一旦皇子当了皇帝,又是从小伺候他们的太监在左右服侍,对皇帝的决策有很大的影响。作为皇帝,最担心的就是皇亲国戚和朝中权臣谋反,以为太监没家没业,没有后代,不会造反,所以皇帝谁也不信任,只信任太监。遇上昏庸的皇帝,贪于酒色,懒于朝政,就由太监批阅奏折。有的太监处心积虑,专门引导皇子皇帝玩物尚志,一遇家国大事,专找皇帝玩的不亦乐乎的时候来报告,皇帝一挥手:你看着办吧。
  
  有的皇帝不听太监的话,几个太监一商量,就把皇帝监禁起来,扶持太子或者皇子登基即位,在中国历史上,宦官把持立废,屡见不鲜。
  
  晚唐大太监仇士良还专门总结了一套对付皇帝的办法:“不能让皇上闲着,多给他找点歪门邪道的事让他玩。因为皇上一闲下来就会读书,一读书就会找那些有文化的大臣学习,那些儒生们就会劝诫皇上勤于朝政。而且皇上一看书,就知道了前朝历史的兴衰,就会引以为戒,疏远我们太监,所以,我们得不停地引导天子尽情享乐,每天变着花样引导天子玩,一天比一天好玩,使他的心玩野了,正经事都抛到九霄云外,这样,权柄就落到我们手里。
  
  【仇士良以左卫上将军、内侍监致仕。其党送归私第,士良教以固权宠之术曰:“天子不可令闲,常宜以奢靡娱其耳目,使日新月盛,无暇更及他事,然后吾辈可以得志。慎勿使之读书,亲近儒生,彼见前代兴亡,必知忧惧,则吾辈疏斥矣。”其党拜谢而去。——《资治通鉴》】
  
  唐代设有专门的宦官机构“内侍省”,负责宫廷内部的行政后勤管理。但他们并没有行政权力,一般不干预朝政。自德宗起,宦官专权渐渐抬头。德宗把负责保卫京畿安全的卫戍部队“神策军”交由太监掌管。此时,内廷宦官达数千人。而顺宗李诵在即位之前,就得了中风,不能下床不能说话,即位后当然也不能上朝,天下大事都交给“二王刘柳”来处理,皇上就躺在内宫问政,左边一个美人牛昭仪,右边一个太监李忠言,协助顺宗处理朝政。
  
  于是王叔文要改革,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王叔文一党的革新,触动了宦官集团的根本利益,遭到宦官集团的激烈反抗。他要求宦官把神策军等禁卫部队权力交出来,当时的禁卫军首领是太监俱文珍、刘光琦、薛盈珍等人,拒不交出兵权。三月,太监们以皇帝久病不愈为由,逼顺宗立李纯为太子。朝中其他重臣畏惧太监势力,或称病不出,或装聋作哑。
  
  五月,王叔文被削去翰林待诏职务,失去了改革领导权。八月,宦官逼迫顺宗退位,拥立李纯即皇帝位,即唐宪宗。顺宗为太上皇,第二年病死。
  
  顺宗李诵只当了八个月的皇帝,连年号都没来及改,就下台了。唐宪宗的年号为“永贞”,所以这次改革运动叫“永贞革新”。
  
  “永贞革新”失败后,革新派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马,随后被赐死;王伾为开州司马,不久病死;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等八人,先后被贬为边远八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2-2 16:41 |只看该作者
三、桃花诗案
  
  “永贞革新”功败垂成,不仅使唐代中兴的希望破灭,也给唐朝政治留下恶劣的影响。自唐宪宗驱逐“二王八司马”起,唐代公然施行“一朝天子一朝臣”,继位的皇帝对前帝用的人,不论是非功过,一概予以驱除。唐代自宪宗以降,形成了宦官控制皇帝、朝臣分属朋党、宦官朋党争斗不休的政治格局,直至亡国。
  
  “八司马”被贬出偏远州府任职,柳宗元为邵州刺史,刘禹锡最初被贬为连州刺史(连州在今广东省连州市,刺史在唐代即太守,相当于现在的市长),宦官们感觉贬的太轻了,于是追加处罚,赐死王叔文,再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一说因为柳宗元上书宪宗为刘禹锡求情:连州太过偏远,刘禹锡有八十多岁的老母在堂,带上一起赴任怕老人家身体吃不住,不带肯定是生离死别,却又不孝。宪宗准奏,遂改刘禹锡任朗州司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司马一职是协助刺史主管地方军事,但在唐代,州县司马是个虚职,相当于一个参谋,唐代贬官大都在偏远地方挂名做司马,比如江州司马青衫湿的白居易)。柳宗元在永州十年,写了数百篇散文,其中《永州八记》等文,成就了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地位。依稀记得中学时学过的《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地儿带白花儿”,就是这个时候写的)。
  
  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朗州,从此与桃花结下不解之缘。
  
  朗州在今湖南常德,州治武陵,武陵就是陶渊明笔下那个“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至今犹记在十中校园深处大树下背《桃花源记》的情景: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刘禹锡挂个司马闲职,在朗州十年,惟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写下了《游桃源一百韵》、《桃源行》、《武陵抒怀》等大量关于桃花源的诗文。诗人也从民歌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进行了创新,创作了许多健康清新的民歌体小诗:“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扬柳枝》”。至今,湘江学子仍以朗州司马刘禹锡为荣。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宪宗开始对藩镇用兵,想起刘禹锡和柳宗元这些因永贞革新被贬的官员来,下诏把他们召回京师。但当时的宰相武元衡不大愿意启用他们。
  
  刘禹锡回到长安时,正值三月,没事就去长安城外的玄都观游玩,回来就写了一首诗《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又称《游玄都观》: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前两句不写桃花,却写看桃花的人,不写人去,却写人回。刘禹锡以桃花暗讽当朝权贵,炙手可热,而看花回的人们喧嚣不已,都是些趋奉之徒。
  
  后两句说玄都观里那些桃树,都是我离开京城之后才栽的,直接贬斥当时的朝廷新贵们不过是我被排挤之后爬上来的。
  
  诗中讽刺和蔑视当时的权臣,同时也是一种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表达。此诗一经传出,刘禹锡再次被贬为连州刺史。
  
  柳宗元亦同时被贬为柳州刺史,所有后世称他叫“柳柳州”。四年后,宪宗大赦,宰相裴度趁机说服宪宗诏回柳宗元,已经病重的柳宗元接到诏书,一高兴多喝了几杯,一醉不醒,死于柳州。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8-2-2 16:42 |只看该作者
四、陋室铭


       元和十年(815年),刘禹锡外放十年始回京城,又因一首桃花诗再度被贬,这回真的去了连州。
  
  同年,白居易因为谏宦官人大将军带兵出征,以及请求查办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被宪宗贬为江州司马。
  
  唐宪宗李纯在执政前期还算个明君,奋发有为,处事果断,力削藩镇,任用杜黄裳、裴度、李绛相继为相,一度出现“元和中兴”的局面。但后期又开始重用宦官,甚至任命宦官为大将军带兵出征。大臣担心宦官权力太大容易生变,宪宗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宦官就是他的家奴,随时可以收回权力甚至收取他们的小命。
  
  最终,盲目自信的宪宗正死于太监和郭妃之手。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宪宗暴毙。史学家考据,宪宗从元和14年开始服用长生不老药,变得性情暴躁乖戾,经常无故诛杀身边的太监。又因为其时郭妃的儿子已经立为太子,朝廷内外郭家的势力很大,而宪宗不喜欢这个儿子,也不愿意受贵妃的牵制。


       郭妃恐日久生变,遂与内官陈弘志合谋,毒死了宪宗。
  
  宪宗死,郭妃的儿子太子李恒顺利即位,是为唐穆宗。
  
  再说刘禹锡。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刺史。长庆四年(824年)夏,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
  
  在和州,刘禹锡写下了流传千古的《陋室铭》: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在和州所建的陋室,最早记载见于宋代江宁知县王象之的《舆地纪胜·和州》∶“陋室,唐刘禹锡所建。又有《陋室铭》,禹锡所撰,今见存。
  
  这个“陋室”,现在还有,在和县城关的历阳镇东。室为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小巧而紧凑。正房四檐如翼,庭前阶除三、五级,旁植桐树,秀木交柯,绿荫满地,环境十分清幽。陋室铭碑就立在堂内。据清代《历阳典录》称∶碑铭是由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所书写,后来毁于兵火。现在所存的碑铭乃清人金福保所书写,此碑也毁于“文革”。文革后,和州人将残碑拼在一起,重立在堂前;但有些文字已残缺,不可复读。
  
  建国后,因《陋室铭》中的“往来无白丁”一句,被解读为“看不起劳动人民”,所以六十年代出版《刘禹锡集》,竟无此篇。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8-2-2 16:44 |只看该作者
五、百度的谬误。


       最近看到“国学”公众号流转一篇介绍《陋室铭》的文字: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这段文字出自百度“陋室铭”条目下的“创作背景”,不知是哪个文艺青年凭空捏造的。
  
  1,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刘禹锡824年任和州刺史,不是通判。也就不可能有这段故事。唐时的和州是郡守,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下辖历阳、乌江两个县,刺史为一郡之长,县令是他的部下,何来“强迫刘禹锡三次搬家”的故事?
  
  2,“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这两句“诗”或者对联,绝不是刘禹锡写的。且不说刘禹锡的诗才决不至于如此打酱油,此时距离“永贞革新”已经二十年,离“桃花诗案”也十年了,皇帝换了好几个,当年迫害他们的那些宦官权臣早就死了。而从远在广东的连州辗转迁至安徽和州(今安徽省马鞍山和县),是在不断的启用和升迁,不会如此发牢骚。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8-2-2 16:44 |只看该作者
六、再游玄都观


       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年),刘禹锡改任东都洛阳尚书。次年回长安,任主客郎中。这时距“桃花诗案”发被贬连州又过了十三年。
  
  次年三月,诗人再游长安玄都观,写下了《再游玄都观》并自序:
  
  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为郎州司马,居十年,召还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太和二年三月。”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前后两首《游玄都观》,尽显刘禹锡耿直倔强的性格。永贞革新后,刘禹锡先后被贬黜二十三年,锐气不改,令人赞叹。
  
  在灿若星河的唐代诗歌中,刘禹锡的诗歌成就不算一流,然而这两首“桃花诗”和一篇《陋室铭》,体现了封建时代士大夫文人的铮铮傲骨和浩然正气,足以名垂青史。
  
  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刘禹锡回到长安时,朝廷一片混乱。宦官刘克明等,于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杀死唐敬宗,伪造遗旨,迎唐宪宗之子绛王李悟入宫为帝。两天后,宦官王守澄、梁守谦又指挥神策军入宫,杀死刘克明和绛王李悟,立李昂为帝,改年号为“大和”,是为唐文宗。
  
  此后十年间,刘禹锡先后出任苏州、汝州、同州刺史。晚年在东都洛阳挂个太子宾客、秘书监的闲职,与白居易、裴度等人吟诵唱和,不问政事,842年死于洛阳,享年七十岁。
  
  刘禹锡还有许多作品流传至今,选三首经典一起吟诵,与刘郎暂别吧。
  
  1,《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西塞山怀古》
  
  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心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闻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全文完】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8-2-2 16:57 |只看该作者
读书笔记做得真好,惊叹哦
我上学是就喜欢上语文课,特别是与历史、国学等有关的课程,特别感兴趣,可以说国学对我充满诱惑的。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8-2-2 17:0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云山曾见 发表于 2018-2-2 16:57
读书笔记做得真好,惊叹哦
我上学是就喜欢上语文课,特别是与历史、国学等有关的课程,特别感兴趣,可以说 ...

一起学习吧,我非常喜欢写文史笔记。

还欠散版一篇《曹丕与曹植》没写完。

吵架太忙。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8-2-2 17:03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8-2-2 17:01
一起学习吧,我非常喜欢写文史笔记。

还欠散版一篇《曹丕与曹植》没写完。

好啊,你写我读。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8-2-2 18:24 |只看该作者
你的笔记很详细呢,哈哈。我写得好玩。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8-2-2 19:52 |只看该作者
肺话蛮多 发表于 2018-2-2 18:24
你的笔记很详细呢,哈哈。我写得好玩。

恩你那个轻松愉悦。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8-2-2 20:05 |只看该作者
今日闻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醉笑兄的文史帖有料,耐看。一字不落看完,对你认真细致探究文史的精神,油然而生敬佩之情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8-2-2 20:20 |只看该作者
翰林探花 发表于 2018-2-2 20:05
今日闻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醉笑兄的文史帖有料,耐看。一字不落看完,对你认真细致探究文史的精神, ...

呵呵,客气了。

不过我蛮开心的,不仅为了夸我几句,主要为了有人看我的帖子。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8-2-3 14:10 |只看该作者
醉笑真是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如果评级的话,我给评特级!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8-2-3 14:12 |只看该作者
如果老师都这样讲课,还有哪个同学舍得在课堂睡觉打游戏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8-2-3 14:16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8-2-2 16:44
五、百度的谬误。

我上次看王鼎钧回忆里四部曲的时候,发现一处错字

谷歌了王老的美国住址,差一点就想打电话给他老人家,有一处错误

想一想,最后还是没打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8-2-3 14:45 |只看该作者
紫晶儿 发表于 2018-2-3 14:10
醉笑真是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如果评级的话,我给评特级!

涨点工资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8-2-3 14:55 |只看该作者

挂俩军功章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8-2-4 09:36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一口气看完了。顺带查了资料,进行了延伸阅读。

开卷有益。多多益善。

闲着无聊也是无聊,重温或者增加一些文史掌故,甚好。

献花!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8-2-4 09:57 |只看该作者
“寻贬”的“寻”,是不是“不久”的意思?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8-2-4 10:00 |只看该作者
《再游玄都观》这首诗并序,值得细细玩味。意境极佳。写景状物抒情,融为一体。令人想见彼景彼情及历史背景。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8-2-4 10:59 |只看该作者
东湖 发表于 2018-2-4 09:57
“寻贬”的“寻”,是不是“不久”的意思?

yes。

《桃花源记》:未果,寻病终。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8-2-4 12:23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8-2-4 10:59
yes。

《桃花源记》:未果,寻病终。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8-2-4 12:26 |只看该作者
杂谈版也只有像你这样的字有点阅读价值。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8-2-4 12:28 |只看该作者
东湖 发表于 2018-2-4 12:26
杂谈版也只有像你这样的字有点阅读价值。

多数人玩论坛,是来消遣的。

真正喜欢在论坛读书的的人不多。

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8-2-4 13:32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8-2-4 12:28
多数人玩论坛,是来消遣的。

真正喜欢在论坛读书的的人不多。

是这样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