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春 于 2018-3-13 14:42 编辑
如今人们吐槽看不懂医生的处方。也难怪,一天看那么多病人,手写下来也很累呀。就我,如今握笔就抖,下笔忘字,一天能写几十个字就不错了,还觉得不耐烦。说起来,很体谅门诊医生们。同时,还很佩服药房的药剂师,他们咋能看得懂那些处方上的字?熟能生巧?连猜带蒙?熟能生巧可以理解,蒙的话就不靠谱了,那可是人命关天呀。
记得,我有个领导写讲话提纲或者改讲话稿子,密密麻麻一大片,我就是靠不间断的猜,掌握了领导写字的技巧,实在认不出来的,就悄悄找几个同事一起猜。有人说了,你直接找领导说不认识不结了?要是你,可能是,我不行,写稿子不行,还弄不明白修改稿,干什么吃的?
真的,还没听说取药的时候,药房里传出这个不认识,这个看不清,去问问的悄悄话。也可能声音小咱听不见,反正一拉溜排队取药的没有怨言,不管等多长时间,拿了就走。
不小心看到老处方,毛笔字,一丝不苟,让人生出敬意:那是什么时代?清末,民国?解放初?那些中医大师的手笔,保存下来可是很珍贵的财富。他们也许不是书法家,但是那字写得,啧啧,比如今的所谓书法家还有味道——处方里氤氲着药香的味道,穿过历史,来到今天。
不信欣赏一下。
陆维钊的处方
马一浮的处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