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18-4-13 17:13 编辑
一直以来对一些国家被分裂这样的事情感兴趣,老想逼逼几句,我写东西一般就是扯淡,是消磨时间,我不是在写专门的文章,我也没那个能耐。所以我写的东西大多是我听到的,看到的,我理解的和我能认识的程度。由于不是写文章和专著,就用不着去查什么资料,更没有旁征博引的能耐。
就是瞎扯,扯到哪儿算哪儿,我没有追求别人也不较真儿,这样就挺好。
事先声明一点,非洲国家的变动不在这个讨论范围里。远的不去说,我们所知道的一个国家被一分为二都和二战有关,有的是二战直接造成的,比如德国和朝鲜。有的是二战以后局势造成的,比如越南,只有一个是例外,那就是中国。中国的分裂是内战造成的,
但是也距离二战结束不远。
无论是怎样的原因,多是大国人为的结果。
德国是因为美国和前苏联联合托管,西德是美国的实力范围,东德是属于前苏联控制。朝鲜的原因和德国是一样的,还是因为前苏联和美国控制范围造成的。
二战之际,胡志明的共产主义实力壮大,这和中国人的支持分不开,特别是奠边府一战把法国人打退回到了南方,南越北越的分裂局势形成。后来美国的在南越取代了法国,吴庭艳在南越直接成立了越南共和国。
老蒋退到台湾能够站住脚,一个是美国人的支持,再有就是朝鲜战争的爆发,大陆转而集中精力去应对朝鲜战争。有人会问,如果没有朝鲜战争大陆会不会在那个时候就打下台湾?
那个时候国内曾经有过这样的情绪,内战中解放军乘着木船渡过长江打下南京,我们也可以照方吃药的渡过台湾海峡。
实际上当时的大陆军队也的确在海南做过这样的军事训练,但是当他们看到台湾海峡不是长江的时候头疼了。
也就是说,大陆的解放军当时要是凭着木船渡过台湾海峡去打台湾心里没有底,就当时解放军的实力,即使没有朝鲜战争也不会像我们想的那么容易。
因为没有发生,所以后来对当时的一切说法就只限于猜测了。
有人一定会问,沿海的渔民过去不是也就是划着木船去远海打鱼吗?怎么就不能穿过台湾海峡?
台湾海峡平均宽度是230公里,最宽的地方是400多公里,相当于北京到郑州的距离。
再有,台湾海峡不是长江,风大浪高,跟何况,你不是去打鱼,你是去打仗。你面对的不仅是宽度远非长江可比的海峡,你还要遭到台湾军舰和陆地本岛的火力阻击,你认为拿着步枪划着木船的解放军能扛得住吗?即使你到了台湾岛的岸边你还能剩下多少人?够不够占领台湾岛的?
说道统一模式,我们先把德国和越南这两个已经完成统一的国家说一说。
如果我说,越南的统一子所以是社会主义北越改变了资本主义的南方是偶然的因素,大家一定不太认同,我也没足够的资料支持我的观点。
大家知道越南在美国人到那以前也是个殖民地,而且是皇权的殖民地。法国人走了以后就是我们后来知道的越战,吴庭艳和后来的阮文绍都是傀儡政府。他们的统治时期就是越战时期,南越根本就谈不上什么经济建设,起码是对北越没有什么优势。
美国人放弃越战以后,这个傀儡政府是不堪一击的,在南越,也没多少人真的区分的出到底是北越的制度好还是南越的制度好。他们在战争中糊里糊涂的就被北越收复,更何况胡志明还有毛爷爷的支持。前苏联也使了不少的劲,如果南越要是像西德那样的发达,我看统一还真是个问题,起码没有那么快。
这和朝鲜二战前的局势有些相仿,李承晚也是个傀儡,如果不是美国人硬撑着没有放弃他,使得韩国有了后来的经济发展,韩国完全可能是第二个南越。
德国则完全不同,即使是分裂时期,西德的经济发展一直是欧洲的领头羊,相反,东德的经济却和战前相比每况愈下。
有意思的是,东德叫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西德叫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东德和西德统一的过程也并不那么顺利,我给他开车的德国人告诉我一个很有意思的事。东德人当时在德国就好比乡下人,西德人抱怨他们抢了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东德人呢?找到工作的工资让他们欣喜若狂,因为比他们过去挣的多得多,当和西德人比起发现,原来还不足他们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两边的人开始的对立情绪很强。
但是,到底是一个有着传统优秀素质的民族,除了原东德的所谓领导者,政党要人等等不会被西德人接受,老百姓很快也就是融合了。
东德后来也出了很多的优秀人物,比如默克尔大婶儿就是其中之一。
他还给我讲了个故事说,推倒柏林墙的时候,两边的人员成分很有意思,西德那边的一般都是岁数大的,而东德这边一般都是年轻人。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战前他们是一个国家,很多老年人对过去的德国还记忆犹新,他们太想看看东德变成什么样,甚至想看到自己的亲属。而西德的年轻人对东德除了贫穷和专制的印象以外并不以为然,所以他们不热心这个举动。
东德的老人虽然也会有西德人的想法,但是由于过去一贯的压制,他们还不敢相信这一切都结束了,这样的举动让他们不敢参加。而年轻人早就盼望墙那边的生活,因为年轻有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
说了半天还是没说到统一模式的借鉴,只好下回再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