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刘创,醉笑喊你回家补数学
查看: 1468|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创,醉笑喊你回家补数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8-10-24 20: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8-10-24 21:17 编辑

一丝倦意,几分落寞。
每天下班回家,都很纠结。还有好多工作没做完,应该留在学校,备课、辅导,组织活动。

最近哥在学校组织一个“诗词大会”,18级每个班选三名学生组成代表队,参加哥主持的诗词大会。预计11月初举办,现在正在积极筹备。

学生们平时收手机,晚自习之后才发给他们。

哥特意提出申请,让参赛选手在晚自习时间集中培训,可以带上手机,背诗。

哥本该在晚自习时间留在学校,带他们背诗。

可我还想回家,做个饭,炒俩菜,喝杯酒,看看书。

纠结之后,我还是回家了。

本来我还应该再敬业一些。星期一我就没回家,带他们练了一个晚上。

可是,为什么呢?我为什么要那么敬业呢。

留在学校,就觉得应该回家,回了家,就觉得应该留在学校。

好吧。我总是怀疑自己,总是想修理自己。

不说这些,说刘创。

前天吧,还是大前天?反正就是前几天。

手机上看到刘创的公众号上有一篇文章,关于元旦。

刘创说,你可能知道元旦指的是公历新年的第一天,但你可能不知道,元旦不是随公历进入中国的‘舶来品’,其实中国古代就有“元旦”这个词儿,说的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两千多年了,或者三千多年了。

我这位创爷,从元旦说到农历,从农历说到人类最早的“历法”。

重点来了。

刘创在文章中说:最早的历法出现在公元前五万年前的古埃及:古埃及人发现,尼罗河泛滥是有周期性的,为了种麦子,古埃及人要计算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每次尼罗河泛滥之后,他们就开始种麦子,然后收麦子,然后尼罗河又泛滥了。

这就是一年。

这篇文章拓展了我的知识边界,我早就知道靠水而居的部落会最先发明历法,但我一直以为,“黄历”是世界上最早的历法。

因为远古时期,黄河流域的原始部落就是根据黄河泛滥的周期耕种和收获的,叫“一水一麦”。由此发明了“黄历”。

又涨姿势了。

涨姿势的同时,还有一点疑惑。

最早的历法,有五万年那么久??

太早了点吧?

五万年前?如果真的是五万年前,那都不用再提“公元”,公元纪年至今不过两千多年,在“五万年前”这个概念下,公元可以忽略不计。

就如嘉人说“马云、李嘉诚、王健林、马化腾还有我,我们五人的资产加起来足以撼动整个亚洲甚至世界的经济体系。”


——这当中,前四位的资产以千亿计,“我”的资产以千元计,其实可以忽略不计。


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刘创的这个说法,古埃及人发明历法的时间段,跟我的认知有很大的差距。

不科学。

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按照人类进化的历程,五万年前的人类,还没完全进化成现代人。
从脑型看,有点像二程。类人猿。

七万年前,经过十三万年的进化断层后,第一批直立行走的智人突然出现并走出非洲,三万年前才到达亚洲。生活在地球上的现代人类,全都是从非洲走出的智人繁衍的。之前世界各大陆的更原始的猿人,都被这些智人干掉了,无一幸存。

我在北京的时候,跟北京人争论过这个问题,北京人普遍认为,他们北京人就是历史教科书上说的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后代。

这个可以让紫晶证实一下。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头盖骨的“北京猿人”,是生活在距今大约五、六十万年前的原始人群,早就被灭绝了。我们发现的那些头盖骨,不过是后来从非洲来的智人用来喝水吃饭的“碗”。

这一点,你看一眼‘北京人头盖骨’就明白了。迄今发现的六个“北京人头盖骨”,都从眉骨以下齐刷刷被切掉,就是一“大碗”。

还有一个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人类种小麦的历史,不过五千年。

这跟“古埃及人”发明历法的时间,刚好吻合。
人类了解天文,发明历法,是在进入农耕社会的同时。

人类在低头种地的时候,才抬头看天。而五万年前,人类尚处在旧石器时代,还在“茹毛饮血”,还没学会耕种。

所以,古埃及人发明历法,应该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而不是50000年。

五千年。好伐。

可以确定,刘创说的“五万年前”云云,不是历史知识上的错误,也不是笔误,而是数学错误——丫可能是看错了数字,多数了一个“零”。

这让我有理由怀疑,刘创同学的小学阶段,及以后,数学就一直是体育老师教的。

为此,哥有意给刘创补补小学数学。

哥虽然数学从没及格过,但好歹能分清5000和50000。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8-10-24 21:4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好像没错,涨潮是和地球公转有关系的,公转一圈涨一次,所以,甭管五千还是五万,只要地球开始转那天这么计算历法都是可以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10-24 21:5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真能写,上班那么累,码字还这么快!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8-10-24 21:5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不过杂谈一哥说啥我们都要赞成
刘创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8-10-25 11:04 |只看该作者
但丁 发表于 2018-10-24 21:47
好像没错,涨潮是和地球公转有关系的,公转一圈涨一次,所以,甭管五千还是五万,只要地球开始转那天这么计 ...

地球公转一次300多天,公转一次才涨一次潮?也就是一年涨一次潮?
阿牧的数学是不是也需要补补了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8-10-25 11:06 |只看该作者
印象中,公元前21世纪以前的时间,好象就不用公元了,一般说“距今某某某某年之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8-10-25 18:1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没给刘闯发个微信通知一下,他不来你多尴尬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8-10-25 18:33 |只看该作者
我是来打酱油的 发表于 2018-10-25 18:13
没给刘闯发个微信通知一下,他不来你多尴尬

呵呵,没有。

又不是真的要给他补数学,就是卖弄一下学问。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8-10-25 18:58 |只看该作者
嘉人 发表于 2018-10-25 11:04
地球公转一次300多天,公转一次才涨一次潮?也就是一年涨一次潮?
阿牧的数学是不是也需要补补了{:1_233 ...

嘉人美女吉祥。
偶记得小时候学过一篇《观钱塘江》
钱塘江一年一次大潮最佳观赏期在每年的农历8月15前后一个礼拜。
    --------不知道有没有记错。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8-10-25 22:39 |只看该作者
多说些年比较好,显得历史悠久。

央视有个广告,让袁隆平说“六千五百年前,中国人就种水稻了。”后来想想不太可靠,广告就让袁说“在很早以前,中国人就种水稻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8-10-25 22:46 |只看该作者
你这贴里,关于“黄历”就是黄河泛滥周期而来,关于北京猿人头盖骨是后人切齐了当“大碗”,这两个学说都很可疑。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8-10-26 09:19 |只看该作者
但丁 发表于 2018-10-25 18:58
嘉人美女吉祥。
偶记得小时候学过一篇《观钱塘江》
钱塘江一年一次大潮最佳观赏期在每年的农历8月15前 ...

没记错,不过你看,人家说的是大潮最佳观期,而不是大潮。也就是说大潮时常有,只不过是这一段时间观看最佳。
我印象中,涨潮应该是随地球自转作用,每天都有。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8-10-26 16:29 |只看该作者
嘉人 发表于 2018-10-26 09:19
没记错,不过你看,人家说的是大潮最佳观期,而不是大潮。也就是说大潮时常有,只不过是这一段时间观看最 ...

好吧,补数学克,我和刘创是同一个数学老师。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8-10-26 18:01 |只看该作者
耶律折腾 发表于 2018-10-25 22:46
你这贴里,关于“黄历”就是黄河泛滥周期而来,关于北京猿人头盖骨是后人切齐了当“大碗”,这两个学说都很 ...

不服来战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8-10-26 18:04 |只看该作者
但丁 发表于 2018-10-25 18:58
嘉人美女吉祥。
偶记得小时候学过一篇《观钱塘江》
钱塘江一年一次大潮最佳观赏期在每年的农历8月15前 ...

涨潮每天两次。早晨的叫潮,晚上的叫汐。

称潮汐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8-10-26 18:43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8-10-26 18:04
涨潮每天两次。早晨的叫潮,晚上的叫汐。

称潮汐

补了数学,还要接着去补天文地理袄?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8-10-29 16:48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8-10-26 18:04
涨潮每天两次。早晨的叫潮,晚上的叫汐。

称潮汐

还是离海近的人说得清楚。
我看到阿牧说一年一次,还颇是疑惑了半天呢。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