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稍长读书识字开始,就总是听长者教训:男人应喜怒不形于色。后来读的书稍多了些,知道了其中的来源,《孙子兵法》:“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后来看三国志,描写三国的刘备:“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而后来的描写刘秀,竟然更进了一步,面对杀自己感情深厚的兄长,竟然对凶手刘玄的行为表示拥护,几乎就是热泪盈眶的表示支持,这已经超越了喜怒不行于色,而是喜怒反之行于色。
喜怒不行于色,自然给人深沉做大事的印象。这方面成功的的典范既有古人谢安,也有今时的领风骚的一代英雄林彪元帅,深沉稳重,寡言慎行,即便房外卫士冲锋枪走火子弹穿屋而过,而他在屋内只是继续踱步思考不为所动,真的符合了: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这样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王阳明也告诉我们,喜怒不行于色是成大事者必备的素质,古往今来无数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成大事的人也确实应该如此。
曾参加过一位领导长辈的追悼会,一般来说亲人去世,作为晚辈痛哭流涕是感情的自然反应,也是悼念长者的唯一方式。但是他还是维持着一本正经,严肃的神态。看到他这个样子,神情恍惚之间,以为又到了公司会议室在做报告的样子。
或一群同事周末放松去聚会饮酒,大家其乐融融,互开玩笑,可以闹可以打甚至可以哭,大家难得的放松一周乃至更长时间的紧张和疲劳。而此刻,不知趣的领导如果来了,端着架子,大家自然立即转换频道,从欢乐氛围变成面面相觑,眼观鼻,鼻观心。领导笑,不想笑就强扭自己的面部肌肉做出笑的模样;领导做沉思状,众人也皱眉一副心事重重的表情。
很多人觉得无论面临多么尴尬处境甚至羞辱都能面不改色泰然自若为有涵养,有风度。有没有想过,作为普通人,这样是否隐藏了自己的不满乃至满腔的羞辱,而去讨好别人?更深层次,这是涵养还是为了借此获得大家认同获取利益甚至一个好名声?获得尊重和理解,不是靠面部肌肉的暂时性面瘫,而是靠你的为人和处事。
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是不是也要学会喜怒不形于色?喜怒不形于色是大人物掌权者的必备素质,我等红尘中的百姓还是要喜怒形于色。尊重世俗明事理,与率性自如不矛盾,遵守共性,保持个性才能相辅相成。与其天天苦思冥想,低眉敛首的讨好世俗,恭维别人,还不如善待自己,留一份本真。
如果不想做大事,不想委屈自己,自应快意喜怒,而形于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