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愿言思归 于 2019-9-10 10:59 编辑
我上学的时候,正赶上文革的尾巴。虽然我的父母都算不大的知识分子,但很可惜,对我几乎毫无影响。我小时候除了喜欢看小说,一些历史地理,其他语文数学,一概和我绝缘。那时我的偶像可不是什么明星球星的,而是现在上市公司老总那个交白卷的张铁生或后来考上北大的黄帅。不读书照样上大学。
我记得很清楚,78年的那个冬天,对我而言不仅仅只有漫天浪漫的雪花,还有年节期盼的猪肉和新衣,更多的是一个残酷的事实摆在面前:全班28名学生,我忝列冠军(备注:倒数)。如果这种情况下,想心安理得的过一个痛快年,我是想都没敢想,只是盼望落在身上的棍子打的轻一点,数量少一点,就是最大的幸福了。当然,如果能有猪肉和新衣,那就更好了。
总设计师此刻已经接过了中国这艘巨轮的舵,这个16岁西出法国的智慧老人,做了改变无数中国人命运的事情:考试延迟半年。后来我们思考这件事情,它带来的绝不仅仅是让无数学子在人生大考由冻得瑟瑟发抖的寒冬变成了汗流浃背的酷暑,我不知道他这个决定对大多数人的改变,至少我知道,这半年在老爹的严厉呵斥和棍棒的打击下,在泪水和苦读中,我的排名由凌烟阁的末位一下蹿升到首位。
重点中学的大门为我敞开了。
新的氛围,新的朋友,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宽敞的操场和各种运动,哪一样不比枯燥的课本和课堂强?我曾经有一个下午,把教室的炉子的热量和水进行了比较,满屋的烟气和水汽蒸腾下,证明了一桶水绝对能够熄灭一个煤炉;一个同学要进教室我顶在门上,较量的结果是门崩裂了;从椅子上跳起来去触摸日光灯的结果,就是灯管自由落体了。。。班主任对我已经绝望了,但不意味着他没办法,学校和医院很近,看到我老爹气冲冲的走向教室,我当时第一感觉是不是梦中?瞬间产生了绝望,斯时情景,不用描述也不忍心描述,在全班同学面前,老爹绝对扮演了一个慈父但教子有方的角色。乃至后来我的同学在和我打闹中,实在拿我没办法,都会对着我身后嚷一句:
“你爸爸来了!”
初中的底子没有打好,由此带来的影响到了考大学的时候,那年高考数学平均分80多,而我只考了38分,出身医生家庭的我,生物考了29分(满分50)。能够考上学,我的物化和语文功不可没,还算帮了大忙。
多年后的一个中午,我和一个30年未见面的初中女同学一起用餐,她考上的是北京一所有名的大学,工作生活非常不错。询问起我的现状,我在恭维她上学刻苦,工作舒心的同时,说自己虽然还是喜欢玩,但有时间就去国图看书。现在觉得知识更新太快,掌握的太少,深感读书的重要性。本来我想通过这种方式希望同学能对我有个看法改变并表扬我一下,结果她这样说:
“你没有吃亏,我们上学辛苦的时候,你玩的多嗨啊。风水轮流转,现在该我们玩,你认真看书了。” 一句话堵在嘴边半天没有说出来:原来刘项不读书。
可是,我和刘项有可比性吗?
在这个民主自由的时期,改变普通百姓后代生活现状的通道虽然千万条,比如炒股,比如买彩票,比如去盗墓。。。但比较靠谱的还是要学习,这条道路虽然艰辛,毕竟还靠谱些。
读书改变命运,信不我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