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的城市刚才又增一例,唉,弄得好紧张。
轻松一下,接着说“寡鸡蛋”,前面在柳警官的贴里聊寡鸡蛋,说老母鸡孵小鸡,它也可以帮着孵鸭蛋,孵鹅蛋。
最有趣的是老母鸡孵出来一帮小鸭子。
小鸭子出门就下了河,老母鸡不能下河啊,就站在河岸边咕咕的叫,等小鸭子游累上了岸,老母鸡仍然把小鸭子聚拢到周围,把它们安全的带回家。
我想,老母鸡是知道这帮小鸭和自己不是同类的,它能不明白小鸭能游水而自己不能吗?但是,它仍把小鸭作为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看管它们、呵护它们、照顾它们。
有动物学家拍到过一个场面,母豹在捕猎中发现了一个小鹿羔,有一种东西被唤醒,它反倒呵护起小鹿羔,它把它当做自己的孩子,忘了那只是它的食物了。
母子连心,哺育天性,部分的已经写在基因中了。
人会不会也是这样?
我觉得也有部分是这样子,极小的女孩子就喜欢抱娃娃,这就是哺育孩子这件事写进基因里的一个片段;极小的男孩子就喜欢舞枪弄棍,也是狩猎这件事写进基因里的一个片段。这就是所谓天性罢。
几万年、十几万年,女人生养和哺育孩子,男人去捕捉或狩猎,“天”就把最基本的功能写进了基因系列,不用学,出生就会。对于那些有疑问的功能和欲望,天就不管了,把疑问留给社会,所以社会会给你后天养成的东西。
在养育孩子方面,除了天性之外,后天的养成也很重要,单靠小女孩天性喜欢抱娃娃是养不活孩子的,另一部分就靠社会环境的引导和教育。
*
我说了,最正确、最基本的,就写进基因,就是先天;有疑问的、特殊性的,就留给社会学习,就是后天。
问题来了,社会本身,就很可疑。谁知道社会环境本身会是个怎样的状况呢?社会是越来越和理的吗?不见得。
社会给动物开了一个小玩笑:让老母鸡去孵一群小鸭子,小鸭子下河去游泳,老母鸡充满关怀的站在岸边看。
其实世界原本不是这样子的,野生的鸭子、野生的鹅,原本都是自己孵蛋的,只是社会的教育使它们放弃了孵蛋,此事专由老母鸡负责,鸭子鹅们成了不懂哺育的东西,慢慢的,它们的哺育天性,在基因中划掉了。
现代的养鸡厂也不用老母鸡孵雏,完全是保温箱电孵,慢慢的,老母鸡的哺育天性,也从基因中划掉了。
再过几万年、十几万年,动物所有繁衍、养育、生息的功能,全从基因里被划掉了。
还有所谓“天性”这种东西吗?
想想,很可怕。
*
不说动物,说人。
考验人的天性的最传统的方式就是百日庆典上的“抓生儿”,拿个小笸箩放进娃娃、刀枪、书籍、官印还有银钱,让孩子去抓,从而印证孩子天性里喜欢什么。
现代,很少有女孩去抓娃娃罢,很少有男孩去抓刀枪罢。
天性,也在基因里不断被划去。
后天的社会影响和教育就更加让人无法安心。
哺育这件事更多是依赖于天鹤奶粉,妈来喂爹来喂还是姥姥姥爷来喂都没多大关系,男人也不需要有狩猎的强健体魄,看上去和鹿晗一样美,一张近乎妈妈的脸。
甚至,甚至基因里性别认同都发生了混淆,混饨的世界里并肩走来的是男同、女同……
我们还有什么“天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