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红袖家园 黄金时代 【小学笔记】“文明”的相对意义和几个误区
查看: 14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笔记】“文明”的相对意义和几个误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9-16 01:5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小学笔记】“文明”的相对意义和几个误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5-9-17 16:1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春水秋霜伊人 于 2025-9-17 16:24 编辑

北斗六星网-【求仁得仁69】人有“时代局限性”,上帝没有_北斗六星  http://www.bdlxbbs.top/forum.php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5-9-17 16:1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春水秋霜伊人 于 2025-9-17 16:25 编辑

文明的相对意义【豆包版 林子整理】

文明从不以单一面貌存在,其价值始终嵌套在具体的时空与认知框架中,呈现出鲜明的相对性,而这种相对性本身,也包含着文明自带的双重性——既孕育进步,亦暗藏局限。这种特质,可从纵向、横向与形而上三个维度展开,其负面价值也随之显现。

从纵向维度看,文明的意义随时间流动而变迁,其负面性也随发展阶段迭代。农业文明虽通过定居与农耕催生了文字、历法,却也固化了等级制度与土地兼并,让多数人困于“耕织”的生存枷锁;工业文明以机器生产解放了生产力,却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掠夺与阶级对立,“技术进步”背后是无数劳动者的异化与自然生态的破坏;当代文明追求的“可持续”与“人文关怀”,又陷入了技术垄断、信息茧房的新困境,看似自由的选择实则被算法与资本规训。文明的进步从未是纯粹的坦途,每一步突破都伴随着新的代价。

从横向维度看,文明的意义因空间差异而多元,其负面性也因语境不同而显现。东亚农耕文明的“集体协作”,在特定情境下会异化为对个体意志的压制,消解创新活力;古希腊海洋文明的“个体自由”,若失去边界便会演变为极端利己主义,破坏社会共识;游牧文明的“迁徙智慧”,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也曾引发不同部落间的生存冲突。没有一种文明模式能完美适配所有场景,其优势在另一语境下,可能转化为制约发展的短板。

从形而上维度看,文明的意义是人类对自身存在的主观建构,这种建构也可能成为精神的桎梏。宗教信仰构建的精神秩序,既能给予人心灵慰藉,也可能异化为禁锢思想的教条,催生极端主义;哲学思想对真理的探索,若走向绝对化,便会成为排他性的“真理霸权”,否定多元认知;艺术创作本是情感的自由表达,却可能被权力或资本裹挟,沦为宣传工具或奢侈品符号,丧失其本真价值。

对文明相对性与双重性的忽视,更会放大其负面效应。将自身文明绝对化,会催生文化霸权与文明冲突,用“先进”之名行掠夺之实;陷入相对主义泥潭,又会纵容文明中的落后因子,放弃对更优解的追求。还有文明本身的成本基础,空间占据,资源耗费,是必然的。所以文明不是天女散花,神佛救世。没有这回事儿。唯有正视文明的多元价值与固有局限,以批判与包容并存的态度看待不同文明,才能在扬弃中实现真正的文明进阶,取其相对价值,正价值。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5-9-18 08:07 |只看该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发表于 2025-9-17 16:12
文明的相对意义【豆包版 林子整理】

文明从不以单一面貌存在,其价值始终嵌套在具体的时空与认知框架中 ...

天鹅姐龙大美婚姻悲剧:年龄差距的代价_【墨鱼丸】  https://www.360kuai.com/9674c3b2 ... NwTxHs2F0_1&v=1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9-18 08:12 |只看该作者
懂爱签名 发表于 2025-9-18 08:07
天鹅姐龙大美婚姻悲剧:年龄差距的代价_【墨鱼丸】  https://www.360kuai.com/9674c3b29bc1f9f18?x_id=11 ...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9-18 08:1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懂爱签名 于 2025-9-18 08:18 编辑

全世界仅剩5个社会主义国家,除中国外,另外四个分别是谁?

          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格局被彻底改写。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似乎全世界的社会主义实践都走到了悬崖边上。
           然而,三十多年过去,依然有五个国家,将“社会主义”明确写入宪法,并以此为根本制度。

              这其中,中国的崛起与成功已是世人瞩目的焦点,但除了我们之外,那另外四个在惊涛骇浪中幸存下来的同路人,他们又是谁?他们各自走过了一条怎样惊心动魄的道路,才将这面旗帜扛到了今天?

越南
            在我们的南面,中南半岛上,有一个与我国山水相连、文化相近的邻邦——越南。
提起越南,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或许还停留在战争的创伤与贫穷的过去。然而,当你真正踏上这片土地,从河内还剑湖畔的千年古迹,到胡志明市金融塔的流光溢彩,你会感受到一种蓬勃的、几乎是扑面而来的生命力。
这种活力的背后,源于一场深刻的变革。


1986年,越南共产党做出了一个历史性的决定,开启了名为“革新开放”的进程。这个决策的背景,是越南在实现国家统一后,因照搬苏联模式而陷入的严重经济困境。
“革新开放”的核心,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承认市场经济,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越南的领导人没有全盘否定过去,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大胆地向世界打开了大门。
他们设立经济特区,大力吸引外资,尤其是制造业投资。
一时间,耐克、阿迪达斯、三星等国际巨头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在越南各地涌现。三星集团在越南的投资甚至一度占其全国出口总额的五分之一以上。这种巨大的经济引力,让越南迅速融入了全球产业链,成为了世界工厂的“新秀”。

              当然,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越南的改革同样面临着意识形态的争论、腐败问题的滋生以及贫富差距拉大的挑战。
但越南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始终在寻找一种独特的平衡。一方面,它在经济上高度开放,甚至加入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这类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定;另一方面,它在政治上始终坚持越南共产党的唯一领导地位,牢牢掌控着国家的航向。
这种“政经分离”的策略,使得越南在获得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保持了社会大局的稳定。
更值得注意的是,越南的人口结构极其年轻,超过70%的人口在35岁以下,这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口红利”。
老挝
紧邻越南的西部,是中南半岛上唯一的内陆国——老挝。
相比于在国际舞台上日渐活跃的越南,老挝显得格外低调、宁静,仿佛一位隐居的修行者。然而,在这份宁静之下,同样涌动着变革的暗流。


与越南几乎同步,老挝也在1986年开启了本国的改革,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由于其地理位置和国力所限,老挝的改革不像越南那样大开大合,而是走得更加稳健和谨慎。
老挝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独特的定位——“东南亚蓄电池”。老挝境内河流密布,水力资源极其丰富,尤其是湄公河,为其提供了巨大的水电开发潜力。
因此,“以水电求发展”成为了老挝的国家战略。通过与外国,特别是中国和泰国的资本与技术合作,老挝修建了一系列大型水电站,将丰富的电力资源出口到邻国,换取了宝贵的发展资金。这不仅点亮了老挝的村村寨寨,也为国家财政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如果说水电是老挝发展的“内生动力”,那么一条铁路的开通,则彻底改变了它的国运。
2021年12月,中老铁路全线通车运营。这条钢铁巨龙北起中国昆明,南至老挝万象,将这个“陆锁国”一举变成了“陆联国”。

              过去,从万象到中老边境,崎岖的山路需要近两天的车程;如今,乘坐“澜沧号”动车,仅需3个多小时。这条铁路不仅仅是交通工具,它是一条经济走廊、发展走廊、友谊走廊。

老挝的矿产、农产品可以便捷地运往中国乃至更广阔的市场,而来自中国的投资、技术和游客也源源不断地涌入。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国家,正通过与中国的深度捆绑,将地缘上的劣势,巧妙地转化为了发展的优势。
它用自己的实践证明,即便是小国、穷国,只要找准定位、抓住机遇,同样可以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走出自己的风采。
古巴
让我们将视线横跨整个地球,从亚洲大陆来到加勒比海。在这里,有一颗被誉为“加勒比海明珠”的岛屿——古巴。
古巴的社会主义故事,充满了英雄主义的悲壮与不屈的抗争。自1959年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革命胜利以来,这个距离美国佛罗里达海岸仅90英里的国家,就成为了悬在美国“后院”的一根“硬骨头”。


为了扼杀这个新生的红色政权,美国对其进行了长达60多年的、人类历史上最残酷、最全面的经济、金融封锁和贸易禁运。
苏联的解体,对古巴而言是致命一击。一夜之间,古巴失去了超过80%的进出口贸易和几乎全部的石油供应。国家瞬间陷入瘫痪,古巴进入了历史上最艰难的“特殊时期”。
停电成为常态,物资极度匮乏,人们的口粮配给被一再削减。当时,全世界都认为,古巴的倒下只是时间问题。然而,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的带领下,展现了惊人的韧性。
他们勒紧裤腰带,发展出了独特的“城市农业”,在阳台、屋顶上种植蔬菜以求自给;他们把中国的永久、凤凰牌自行车当成宝贝,解决了交通问题。

                古巴的“全民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制度,即便在最困难的时期也未曾动摇,这成为了凝聚人心的重要基石。

进入21世纪,古巴也开始了谨慎的经济改革。它放开了部分私营经济,特别是在餐饮和旅游业。古巴的雪茄、朗姆酒、热情的人民和独特的革命历史风情,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更令人敬佩的是,古巴在被严密封锁的情况下,建立起了世界一流的生物技术和制药产业。其研发的多种疫苗和治疗药物,不仅保障了本国人民的健康,还通过“医疗外交”援助了许多发展中国家,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


古巴的故事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的生命力,有时恰恰体现在面对外部极限施压时,所迸发出的那种顽强的、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生存与发展智慧。
朝鲜
最后,我们回到亚洲,看一看朝鲜半岛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今天世界上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朝鲜无疑是最特殊、最引人关注也最被误解的一个。
它选择了一条与所有国家都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理论核心,是其前领导人金日成创立的“主体思想”。
“主体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政治上自主、经济上自立、国防上自卫”。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朝鲜建立起了一套高度集中、独立于外部世界的经济和政治体系。

               冷战结束后,尤其是苏联东欧集团的消失,同样让朝鲜失去了重要的经济援助和贸易伙伴,叠加其后多年的自然灾害,朝鲜经济陷入了空前的困境,这一时期在朝鲜被称为“苦难行军”。

面对外部的封锁和内部的困难,朝鲜进一步强化了“先军政治”的理念,即一切以军事工作为先,以军事工作为重。将有限的资源优先投入到国防工业,特别是核武器与弹道导弹的研发中。在朝鲜看来,拥有强大的军事威慑力,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制度安全的根本保障。
近年来,朝鲜的内外政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经济领域,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提出了经济建设和核武力建设并举的战略路线,并在之后宣布集中一切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平壤街头的现代化高楼、大型游乐设施和商业中心的出现,显示出朝鲜在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方面的努力。
在外交上,朝鲜也展现出更加灵活的身段,与韩国、美国、中国等国展开了一系列高层互动。尽管前路依然充满挑战,但朝鲜正以一种外界难以想象的坚韧,固守着自己的信仰,并试图在严峻的国际环境中,为自己的人民开辟出一条通往繁荣的生存之路。朝鲜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单一发展模式论调的一种挑战。
从越南的革新开放,到老挝的“陆锁”变“陆联”;从古巴在封锁下的坚守,到朝鲜“主体思想”下的独特探索,再到中国的伟大复兴。这五面旗帜,虽都为红色,却在各自的土地上,映照出不尽相同的光彩。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5-9-18 08:22 |只看该作者
懂爱签名 发表于 2025-9-18 08:16
全世界仅剩5个社会主义国家,除中国外,另外四个分别是谁?

          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格局被彻底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