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今天教育内卷,实际上今天的孩子的学习也没有那么难。很多家长觉得难,是搞错了一个问题,学习的主线是什么?
越无知的家长越觉得学习的主线是考试,如果把学习的主线当考试,那就真的难了。因为教培机构的搅水,现在有无数的考试证书,如果孩子把这些证书都考下来,恐怕从娘胎里学习都来不及!还有学校的考试,家长一看孩子的成绩不理想,第一反应就是报班。报班还不理想,就多报班。报了班以后不敢撤,因为一撤孩子成绩马上现原形。但是学习越来越难,报班多到一定程度,孩子崩溃了。再说你报班别人不报吗?那报班也没什么优势。
我不给孩子报班,也不觉得陪孩子学习难,因为我根本就不在乎考试成绩。如果孩子一点学习天赋也没有,报班增加几分有个屁用?如果孩子能够学明白大纲,那为什么要花钱报班?这就是我的想法。在我儿子小学时候,他写完作业我会看,语数英都看。一看对错。二看老师在教什么?通过作业反映出教学大纲内容与方向。三看孩子掌握的情况。
如果孩子掌握的还行,那就没问题了。如果孩子掌握的不行,那就思考一下为什么不行?其实原因无怪乎以下三种:
第一是孩子不努力,没有执行力。
巧了,我儿子很努力,也有执行力。不是我教育的好,是跆拳道教练教育的好。不努力,不执行就被体罚,挨揍经常。我儿子大一些了,我是不打儿子的,但是他在训练时挨揍,我是不管的。在学习上,儿子有时候也会有意识无意识的偷懒,我会区别对待。有用的东西,偷懒要惩罚,多做一道题。没用的东西,我教儿子如何偷懒敷衍。慢慢的,儿子在学习上不仅不偷懒,反而愿意更深入的研究,因为他慢慢的发现深入研究可以带来超越别人的成就。
很多孩子觉得学习辛苦,我问儿子学习辛苦吗?儿子说不辛苦,比练跆拳道轻松多了。如果孩子没有一定的意志力,就很难杜绝不努力,没有执行力的问题。
第二点是孩子没有基础。
现在早教、教培大行其道。很多孩子在上学前就学过一年级的知识,在开始阶段肯定比零基础的儿子学习好。儿子考试成绩不好,我问儿子:“你的成绩不好,谁的原因?”儿子说:“我的原因。”我说:“不对,是我的原因。因为我没让你提前学啊,不过呢,你认真学习,保持下去,就不会比其他孩子差的。”儿子比较听话,或者说我的服从教育比较成功。保持心态,还是按照原来的努力程度学习,慢慢的,当知识熟练到一定程度,儿子二年级的成绩就是班里中上等了。班主任也对儿子的进步觉得不可思议,班主任亲口对我媳妇说:“很多儿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学习问题,在别的孩子身上要花很大的精力才能改变,可是到儿子这里还没等到老师出手,第二天就没问题了。这是怎么做到的,我还真想向他爸爸请教一下。”实际上没什么秘密,就是习武练心,读书明智,保持学习钻研精神,不考虑考试成绩,就没有焦虑。我还是一成不变的按照教学大纲为主线学习,小学的语文数学的教学大纲很简单,只要一直保持平静良好的心态努力学,时间一长,孩子不需要太高的资质也能搞明白。也就是小学英语大纲不好搞明白,不是难,而是乱七八糟,编译者也不知道小学英语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第三点是大纲的漏洞问题。
这一点在数学上反应最大。因为过度强调学习的趣味性,回避枯燥的反复练习,所以在一些环节上按照教学大纲反而学不好,必须做补充。比如二年级学竖式,两位数的加减法需要用竖式?那个孩子口算都能算出来。所以在孩子学习竖式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在用口算做竖式。这怎么行?要改变很简单,你让孩子做8位数加减法,他就口算算不出来了,那就只能用竖式了。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产生竖式学习的正常心态。问题就是这么好解决,可是教材为什么不这样编写?无怪乎又当又立!班主任对我的学习教育始终没有准确的认知,因为她既觉得我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但是又不明白为什么抱怨作业太多写不完的也是我。
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我不是按照考试成绩来定义如何学习的,我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规划学习的。作为家长,我要做的就是两点:第一是监测孩子的大纲学习掌握情况,解决孩子掌握不好的地方。第二是完善大纲的合理性,把不合理的地方补充完善。说实话,教学大纲基本是合理的,不合理的地方很少,那毕竟是专业人士讨论合作的成果,所以我的工作量并不大。
问题来了,是不是吃透了教学大纲就能学习第一了?我是没有那么狂妄的,就北京而言,各类教培机构不是摆设。但是吃透了教学大纲起码可以实现两点:
第一是在教学大纲范围内的考试不吃亏。
无论是小学、初中,都是如此。就拿小学为例,很多学生学了奥数班,并且一直坚持,但是他们的数学成绩绝大部分是不如儿子的,可能在奥数难题的解题有点优势,但是绝大部分根基不牢。当然,儿子的小学在这个区也只能排到第三类。如果是海淀六小强小学,肯定不是这样的。
第二是根基决定发展。
儿子的高中,已经能在北京的高中排进前十了。儿子的成绩在里面只能排到中等,但是一旦出现契机,比如名师讲座,儿子的进步是最快的。实际上高中依旧是吃透大纲就行了,但是高中的学习大纲和小学初中的义务教育大纲完全不是一个概念,难度是质变的。要想吃透那个大纲,只靠学校的老师教是不够的,必须去发展横向的知识,通过书籍、讲座或者教培来弥补自己横向知识的不足。在这一点上,当然是花钱找名师一对一的私教最简单,效率最高。但是如果通过其他方式解决,反而是始终自主钻研性学习的儿子有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