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薄荷味 于 2025-7-6 15:50 编辑
“小暑至,盛夏始!凉风尽,温风至。”
每天路过的那片绿化地,天人菊诸多花都结籽成球,淡米色绿,滚圆滚圆的,齐天向上。一两朵晚开的花很小很卑微,老气横秋不好看。天人菊周边初生一片娇嫩的打碗花,藤蔓四处延展铺地,叶子鲜嫩碧绿,粉白粉白的花开成一片,朝气蓬勃,气势晕散开来,攻城略地,肆意放浪,又晨露沾花,清新明亮。……太阳慢慢爬高,热气蔓延。
池边的荷开得正盛,晨风拂过,送来阵阵香。孟浩然说“荷风送香气”,这清凉里,藏着小暑的温柔和热烈。选一个尚好的阴雨天,去看一次荷,才会不留遗憾。暑天里,夏荷最解心燥,一个没有夏荷的暑天,一定不完整。雨中赏荷也好,骤雨叩击荷叶,银珠溅起、滚落时,惊起蛙鸣一二声。涸辙之鲋自是不常见,假如,假如见了,那一定是幸运之幸运,抑或大富大贵。
吃过晚饭,顶着暑气出门,去到一片平日里比较安静的杨树林,杨树高纵入云,树下是一片清凉之地,偶尔有一两只蝉爬上树干,看见了是大惊喜。不喜欢吃蝉虫,也不很执着于捉蝉虫。更多是喜欢树林的氛围,以及人来人去得热闹。
傍晚的杨树林,一片暖黄色。夕阳光线斜照,没了锐气,而像被雾气揉过的绸缎,朦朦胧胧,缠裹着林间的树影。每棵树的轮廓在暖黄里被柔化了边缘,却又分明透着秩序 —— 高树挺直了腰杆站在后排,矮灌木错落着蹲在前方,枝叶疏朗的和稠密的彼此留白,不抢不挤,站成诗行。
暖昧的光均匀地铺下来,每棵树都有自己的明暗交界,合在一起又成了一片会呼吸的森林,这种秩序让人安稳,像听见老座钟摆的滴答声,规律里透着定力。时光看似杂乱无章,而有些沉静之美,在每一片树叶里的脉络里,朝着不同的方向,共同织出了季节的纹理,万物在生长中自然形成的平衡,让每样东西都能好好存在。生活里的美,多半藏在秩序的优雅里。
亚洲蹲,和一位不相识的大姐聊天。她斜靠两轮电车旁,她儿子托着她出来捉知了猴,说是和做牙医的儿子作个伴。她腿疼,也不能多走动。胡言乱语,说东扯西,意不在聊,而是各自消耗着傍晚有风或无风的时光。她拿着一把圆圆的扇子,慢慢摇,慢慢摇,也说我:你看你的汗,出门也要拿把扇子呀!那一刻,内心泛起涟漪,来自陌生人的美意浓淡相宜。
不要错过每一个晚上。捉蝉,赏月,摇蒲扇。蒲扇摇落星光,蝉鸣低入梦乡。凉席印着竹纹,晚风溜进窗棂,月光淌过檐角。夏夜的静,浓稠如墨,藏着日子的顺意与清亮。
进入七月,气温基本维持三十七八度,要有所藏。要做的就是抵御,防暑。好好吃,好好睡。
我们接受到的教育是“锋芒毕露”“抢占先机”,但道家思想却提出一个看似矛盾的观点,竟是“和光同尘”。 日子也要:“和其光,同其尘”。外在适应,内在觉醒。"应物而不累于物" ,就像苏轼在《定风波》中所写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外界的事物,不被外界所困扰。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天人合一。
一个词,叫气定神闲。气定,不仅是表面上的安静,更指向一种内心的平和、沉稳与淡然。面对外界的一切不确定,内心依旧波澜不惊,心坚如磐石。
‘’气定则心定,心定则事成”,酷暑里能静心,清凉自然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