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战斗鸡 于 2025-4-28 20:07 编辑
《扫盲帖:“唯物论”和“实在论”的区别》
------木瓜和铁瓜
前几天发了一个关于唯物主义的帖子,看到一些回帖,觉得很多网友对“唯物论”和“实在论”这两种立场的区别不甚了了,往往站在一种“实在论”的立场上反驳我,从而错误地以为他们捍卫的是“唯物论”。我觉得有必要简略介绍一下这两者的区别。
1,”唯物论“的问题,是在本体论的层面而言的。所谓的”唯物主义“并非是要证明物质世界确实是现实存在的,而是要证明:”物质“是最本原的存在。换言之,就是要证明”物质“黑格尔哲学中”绝对精神“那样程度的存在,”物质“才是最高的,最初的,和最终的存在。
2,反对”唯物主义“不意味着赞成另一种独断论,反对”唯物主义“的立场也不能等同于完全否定物质世界的存在的极端的哲学派别。纷繁复杂的哲学流派,也决不是只分布在”唯物“或者”唯心“这两个极端。事实上,像柏拉图,斯宾诺莎,康德等人的哲学,就既不能归为”唯物论“也不能归为”唯心论“。
3,”实在论“或曰”科学实在论“则不关心本体论层面的”心“”物“之争,它的理论兴趣主要是就认识论或者知识论的层面而发的,它的主要目标是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区分一个观念只是出于理性的构建还是存在一个现实的对应物,尤其是科学理论中的概念。
4,对本体论的兴趣欠奉其实并不是”实在论“的缺点,”实在论“本身筑基于人类的实践活动,特别是人类的认识实践。实践这种把
观念和事物连接起来的活动及其效用说明,实践的对象必然是某种现实的存在,也就是某种”实在“。”实在论“的任务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才是实践活动中不变的那个”实在“。
5,很多中国的”唯物主义者“认为,实践的有效性可以证明”唯物论“的正确,其实,实践的有效性最多会导向某种“实在论”。实践本身是对观念和事物双重承认的前提下展开的活动,它无力回答“观念”和“事物”何者是第一性存在这个问题。
6,人们会很容易达成共识,在认识论的层面上,地球是现实的存在物,而几何中无宽度的线则是理性的构建。但是对于其他的概念就未必如此简单,比如黑洞,以太,暗物质,电子云,能量,动量,质量等。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对实践和认识过程的仔细的辨析,也严重依赖于实践和知识的进步。举个例子来说,在牛顿体系中的“力”这个概念,随着物理学的进展,对"力“提出了很多不同以往的物理解释。那么在这些不同的解释形式中,是否有一个统一的”力“存在,还是”力“这个概念只是对一些本质并不相同的现象的概括。显然,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并不容易。
7,对”实在论“的问题比较感兴趣的通常包括科学家,特别是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工作者。不管怎么样,科学家的哲学立场大都属于一种比较极端的”实在论“或者不打么极端的”实在论“,因为科学家不可能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否定研究对象的”实在性“。但这些”实在论者“在何为世界本原这个问题上的立场通常相去甚远,他们当中有神创论者如牛顿,柏拉图主义者如哥德尔,斯宾诺莎主义者如爱因斯坦。
8,希望不再有张冠李戴的争论,我既没有反对物质世界的实在性,也没有反对过科学理论的客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