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理解这个“法”字,按照宗萨的解释,我觉得可以:佛陀的话语,教人道理的,教人禅修的,教人安住境界的,都是法。这里面应该包含了哲理、修行、境界。哲理部分,拿医学来比较,像病理学;修行部分,像体育;境界部分,像理论考试成绩和锻炼身体的成绩。但凡是佛陀教的,都叫做法,说:诸法无我,似乎和这一切都是矛盾的。学哲理、锻炼身体,安住境界,怎么可以无我。无我谁在学习,修行和安住境界呢?
可是佛法就是这么强调,让学者不得不在这里面寻找出路,以破除我执。因为我要学习,我要修行,我要成就境界,离不开我字,就像笛卡尔讲:我思故我在,所以,我学习,我修行,我成就境界,所以,我必须在。而佛陀说:无我。就是要破我执。
无我的前提是空性是真理。空性本身不好理解,不容易接受。但这是佛陀悟道的重要议题和途径,没有空性,佛教不成为教了。我们每天都面对实物和生命,怎么理解空性呢?这个从哲学上理解,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也是一个非常深奥的问题。因为它必须面对两千年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的命题,它也需要回答学者的困惑。
据我阅读的藏传佛教理论,都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去理解空性的。我觉得也可以行得通。第一:时间上,某物的存在是暂时的,则我们可以理解在它出现之前的无穷过往它都是不存在的,然后在它消亡之后的无穷未来,它也是不存在的。所以某物的出现是短暂的现象,是因缘和合,空无自性。这种特性称为空性(注意是称之为);第二:实在空间上的,任何一物都经不起无限的分割,直至于虚无。这种时空上的理解,是藏传佛教的思路。时间上,它调整了人的观察的尺度,达到时间上宏观的尺度,用那种一万几千年的宏观尺度来看尘世人事,那肯定空空如也;空间上,它也调整了人的观察尺度,达到了空间上微观的尺度。则用那种甚至无穷小的尺度来观察万物,就没有实体的事物。
可见这种思路,它首先是改变了人的观察的尺度了。人心的无限性被用上了,人是不局限于人这种尺度触达和观察万物,不停留于肉眼、肌肤、呼吸、听觉观察万物,而是跨越了经验,用理性之眼去观察万物,离开了人体的切身经验去观察万物。主要离开人的尺度去观察万物,这个外在的世界就会在理性上发现不同的道理和真相。
好比,我们看水杯中的筷子是弯曲的。这是肉眼所见,直觉告诉我们,筷子是弯曲的。但理性告诉我另外一个真实的答案,那是因为光线的折射,所以看起来筷子是弯曲的,实际上筷子是直的。因为能够验证,所以人类会相信理性。还有,人们看见天空中的彩虹,那像一个彩色的圆圈挂在天边。但理性告诉我们,那只是光和水蒸气的现象,并没有一个实物的彩虹挂在天上。
所以,这大概是佛陀的发现:用人的尺度,肉眼、身体肌肤、听力所感受的实体世界,它是切切实实的,但是用超越人类尺度的时空观去理解的世界。这个世界太不实在了。而这个也是可以验证的:用放大100万倍的放大镜去看蒙娜丽莎的微笑那幅图,你怎么都找不到蒙娜丽莎的微笑,你可能只能看到一些小小的彩色点变得无限大。如果看不到蒙娜丽莎的微笑,那么那幅画就一文不值了。人们的对现实世界的观念不得不发生变化。
但是,绝大多数人,都难以接受这样的看法。毕竟,我们全部的日常经验生活,就是只能生活在人的尺度中的。我们不可能拥有亿万年的宏观时间去对待万物,也不可能变成量子去观察万物。我们的尺度就是我们活着的这副样子。理性虽然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不是我们人这个尺度观察的样子,但是我们全部意义都保留在这个尺度之中的。
这大概就是凡圣之别。选择凡人生活的,就留在这个尺度里,活着这个尺度提供的类似真实生活的幻觉中;选择超凡入胜的,则脱离了这种尺度的意义去感悟这个奇妙的世界。
其实,接受了空性,就等于接受了无我。只不过无我更难接受。假设我们也接受无我,那怎么解决我还要学习,还要修行的问题呢?都无我了,我还修它干什么?又是谁在修行?又有什么意义?
这一连串的问题,答案其实是一样的。无论我们怎么用超凡的尺度去理解和观察世界,我们却还是在人的尺度中呈现的。人的尺度是什么?是以生存为目标的,不是以真相为目标的。你要这样理解,例如一台车,用佛法空性去看它,它可以是空无自性的,但在人的尺度上,它是以功能为目标呈现的。它之所以被人称作车,是因为它在人类存续期间的运载功能,而不是因为它在时空上的空性本质。那么我们也要这样来理解自己:我思故我在是对的。不过我的存在,和车一样,是以我相对于其他人的功能性的为目标的。在本质上,人包括自己,在时空上也是被分解的。
所以,作为功能性的存续的意义,我们是可以学习,修行以及过生活的。我们无论学习,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真相,它只会教会我更多的智慧,例如让我知道我看到的水杯中弯曲的筷子并不是弯曲的,我了解这样的实相,并不会让我变得消沉,相反,这让我变得更加快乐和安乐。同理,我了解了这个世界的空性,也并不是让我变得消极颓废的,这是让我拥有更宽阔的心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