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暗流涌动之因果篇—帝王将相本无种
如果要写五胡,自然不能离开匈奴。而匈奴肆虐中原数百年,被西汉的汉武大帝手下的卫青和霍去病等天才将军打得抱头鼠窜,分裂为北匈奴和南匈奴。北匈奴无奈之下来了一次跨洲的大迁徙,没有谁给签证,就是一路野蛮的杀过去,将所经之地杀了个尸山血海,在欧洲赢得了上帝之鞭的美誉。南匈奴在三国时期,被曹操分成5部,本意是融于汉民,削减实力。
曹丕建立魏国到元帝被杀,共历5帝六十七年;司马炎建立晋朝起,到司马邺被俘虏,西晋共历三世四帝五十二年。说起来也是天道循环报应不爽,曹氏家族逼刘邦后人禅让,司马家族有样学样取而代之。
曹操本身一个天才人物,至于三国演义之类的小说对他很多都是贬低。其人雄才大略,深谋远虑,但天才般的人物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至少两件事情他没有做好,乃至亡了曹魏的国,但另一件事情则是让灭魏国的西晋也被少数民族灭掉。前一件事情是当断不断,后一件事情则是无心栽柳柳成荫。
第一件事情就是曹操权势熏天之时,有人告诉他,司马懿也就是西晋真正的开国者有野心。司马懿在曹操手下时候,出过很多好主意,但曹操基本不予采纳,曹操肯定是见了司马懿的狼顾之像,内心忧虑。曹操死后,司马懿的境遇如何呢?《晋书记载》:魏国既建,迁太子中庶子。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与陈群、吴质、朱乐号曰四友。
一个有奇策的大臣,与其他重臣结帮,他要是不谋反都对不起自己。曹氏一族的老大不是没有防备,但第一失误没有从肉体上让司马消失,第二失误还是没有让他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导致若干年后司马代曹,由此看来,心慈手软必定是宫廷政治的致命伤。
《晋书》: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
大概意思是这样,曹操本身多疑,处理大臣之间的能力又超群,观察这个司马懿非久居人下之人,又听说他有狼顾相,就是走路经常回头的那种,但他这种回头和普通人不一样。据说有一次在曹操的命令下,大臣们列成两行,司马老先生从当中走了几次,当中还摆了几次pose,头向后扭过去180度,身子竟然不动,估计司马老先生的颈椎和常人不同。老曹还梦见三匹马在一个槽子里吃草,马吃槽草,老曹不烦才怪,对着儿子曹丕说:阿丕,司马懿这个人不是当臣子的料,将来必定参与你的家事,夺你的江山。但阿丕一向交好司马懿,总是关键时刻说司马好话。
一个朝廷重臣,而且这个重臣还是谋略高超的人才,在那个讲礼仪的年代,被逼着在君臣乃至太监们面前走台步,不时还得甩头回顾,掐腰挤眉弄眼的摆个POSE,即便本来不想造反也得萌生反意。真不知道老曹那时的脑子是不是进水了,受辱若此不反才怪,这样的人还留着?司马是逃脱一死,但曹家几乎被灭绝。
老曹是一代英杰,阅人无数,司马懿如何能逃过他的法眼?但老曹虽杀伐果断,但有一个成功因素也是失败因素,爱才如命。司马懿无疑是个人才。把这样的人才留给儿子,能帮助阿丕成就一番自己未成就的帝业,估计是老曹的初衷。不是所有的人都糊涂,《晋书》记载:“明帝时,王导侍坐。帝问前世所以得天下,导乃陈帝创业之始,用文帝末高贵乡公事。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意思是晋明帝问王导司马懿如何得天下,当他知道了原委之后,惭愧的把脸埋在炕桌上说到:如果像您说到那样,晋朝岂能长远?
老曹为了北方的稳定,先后将南匈奴分为五部每部择立贵族为帅,另选汉人为司马对其进行监督。同时,曹操还把并州的中下层匈奴人编入汉族。这在当时的策略是正确的,当时是东南有吴国,西南有蜀国,北面有匈奴,这样就避免了三线作战。但老曹肯定没有特别在意这样一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过以现在眼光来看,老曹是不是下了一步大棋?预测到司马灭了他的后代,这是天命不可违,然后让这些匈奴替他报仇也未可知。
刘希夷有首乐府: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下面就是花落谁家了,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剧情虽然很狗血无新意,但很多人乐此不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