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猫的书房》很硬朗的一本书,字数不多,花了两个晚上参观完了。那是上海滩最著名的书房,面积并不大,19平米,主人参照档案馆滑轨式钢制密集架设计,八架双面书柜与天花板齐高,藏书3万册,使这里变成了个琅嬛境地。注目书房,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突然萌生出了当年刘老四看见秦始皇的想法,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不过这想法如流星一晃而过,又如一条从鱼缸里蹦起的小鱼,倏然间又返回去了。我没那么多书,通过我那可怜的藏书我可以推测出3万册藏书是个什么概念,对于目前的我来说,那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我现在还是老老实实在自己的小书斋里慵懒地海阔天空吧。
“书房是有生命的”,“我经常想,在午后斜阳的书房中,一只慵懒的老猫在那些藏书与影碟中徜徉着,蹲坐着,思考那些古往今来的事情。”老猫如是说。
读这本书,有两件事情我很注意,其一是书架承重问题的解决方式。主人定然原来遇见过书架的承重问题,所以他从1986年就开始动手设计承重良好的书架。他最后的解决方式是:中央隔板为中空设计,普通木材制成的木框横向双横杠,呈“目”字型,上下两面三夹板固定。这横向双横杠绕和目字型绕了我半天,终于明白了制作方式。我用过实木、细木工板、复合板的书柜,承重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现在的书房也是我亲自动手设计的,因为小时候算术没学好,所以长大了不识数,我为了书柜的档数和档距的大小竟动用了计算机,我的计算结果实践证明不适用。我暗自庆幸当初多亏没学理科,这要是毕了业分配我去造火箭,那火箭就不知道往哪飞啦。为了解决多年来困扰的承重问题,我特意要求师傅缩短了隔板的长度,但问题依然存在。
书中透露的设计让我一“目”了然,原来这东西不是发明,是常见,也不是那么难做到,过几年等我的书架变成网兜,就把它们全砸了,也换成目字型的。
再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一件工具。这工具没有名称,就是将细砂纸固定在方头原木上,用来打磨。买来的书如遇到书页裁剪不齐,多出来有折回去的部分大多读书人读过后再照样折回,或有细心的则用剪刀剪去,我折回过,也剪过。但剪去的部分肯定不够整齐,于是这工具就派上了用场:与书籍成直角,小心将多余部分一点点磨去,这样磨后,与其他页分毫不差。据说这工具从前书店的店员和印刷厂的老员工才有,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我一见这东西简单,马上制作。无奈家里没有方头木头,灵光闪过之后,扔下书,跑进洗手间先把马桶揣子的木杆拧了下来,木杆是圆的,大曲若直,大同小异,将就将就凑合凑合也就是了。也没有砂纸,乃骑车直奔建材商店,买了块细沙纸。回来仿照书上图片的尺寸仔细剪切。把细砂纸裁出一条,往木杆上一裹,刚要说成功,这时一个重要的问题凸现出来,砂纸没法固定。于是骑车直奔小区商店,买了一瓶502.回来一粘,水火不容。
翻开书,找出图片,可那图片没有照固定的那一面,也没文字说明,不知道人家是怎么固定的,我只有自己想法儿。又一道灵光闪过之后,我再一次跑进洗手间,盥洗台上有我这一辈子也用不着的猴皮筋。就是不大一样,不一样就不一样吧,拿回来,重新在木杆上卷好砂纸,把两个皮筋套上,基本成功!我持着这件这东西洋洋自得,却发现手持部分不大好雅观,有螺口,灵光第三次闪过,便举着工具飞奔厨房,拿出一把菜刀。菜刀与木杆成腰斩状,一手握刀,一手按刀,前后滚动,咔嚓,多余部分蹦了出去。一件精美绝伦的工具就这样大功告成了。
找本旧书,别管有没有折页,随便磨磨,感觉很不错,晚上某些人回来我得显摆显摆。
晚上的事情与我想象中的不大一样。
听到敲门声,就跑去开门,顺便给她晃了晃我的作品,她先是吓了一跳,而且还眨了几下眼,见我没有向她落下的意思,就置若罔闻浑然不顾勇往直前了。之后她先在洗手间的地上发现了扔下的半截皮揣头,随后又在厨房的洗菜盆里发现了那半截有螺口的木杆。
于是,于是我晚上吃的方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