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陈寅恪的结局 [打印本页]

作者: 李熙    时间: 2025-9-19 11:41
标题: 陈寅恪的结局
本帖最后由 李熙 于 2025-9-19 11:56 编辑

我前边在文中说了,1949年,钱穆在离开大陆时曾三番五次叩访陈寅恪,熊十九梁漱溟等人,劝他们一起离开。但当时陈寅恪说,我的根在这片土地,哪怕守着断简残片也得留下。

陈寅恪,这个爱国知识分子,被傅斯年誉为300年来学术第一的史学泰斗,在可以离开变换不定的时代风云时,依然选择留下来,留在自己的祖国。
陈寅恪的祖父参与戊戌变法,被慈溪处死,他的父亲陈三立,拒绝为日伪政权服务,绝食三日,以死明志,而他继承家族忠烈血脉,以绝世才华名垂青史。

1925年,陈寅恪学成回国后,欲在清华大学任教,因无正式学历,遭校长拒绝。但梁启超力荐道:我的著作数十万字,在陈寅恪面前,不及他300字。
最终他成为清华大学四大导师之一。
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齐名。
比他的学术成就更令人敬佩的,是他一生坚守的精神。
在抗日战争爆发的初期,他不接受日本人的招揽,带着自己的学生,一块来到西南联大。为整个中国的学术,保留了清华大学这个重要的火种。
而在后来1949年,他的好友胡适到美国了,他的同窗傅斯年到海峡对面了,只有他毅然决然地留在国内。
哪怕在晚年,视网膜脱落,彻底失眠,他任凭记忆,用口述,用整整10年,85万字写成《柳如是别传》。许多人不解,一代大师,为何将十年的心血,倾注于一位妓女身上。
可在他眼中,柳如是并非寻常女子,她是乱世中的一束孤光。是追求独立与尊严的象征。
他写道:倚门卖笑的弱女子尚知国家大义,多少男儿却苟且偷生,毫无气节。这不仅是对一位奇女子的挽歌,更是一记写给民族的警钟。

1966年,已是双目失明的国学大师陈寅恪,被红卫兵小将们从家里拖出来,瘦弱的妻子唐云拼尽全力扑上前去哭喊着说:你们不能打一个瞎子,要打就打我。
可她的一腔血泪,终究抵不过狂热的浪潮,大师被打得奄奄一息,历经三年折磨,最终抱憾离世。临终前他紧紧握住妻子的手,一句话也没有说。
他死后,他妻子唐云,悄然停了心脏的药物,45天后,追随丈夫而去。

这对伉俪,用生命完成了最后的相守。
也完成了那个时代最深沉的告别 。

一代大师,落得如此收场。



作者: 寒假    时间: 2025-9-19 11:45
陈寅恪,que雀
作者: 李熙    时间: 2025-9-19 11:52
寒假 发表于 2025-9-19 11:45
陈寅恪,que雀

哦,对,我打错字了。谢谢:)

作者: 花若叶    时间: 2025-9-19 11:53
还还几个不同呢。打眼一看,都挺像。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5-9-19 12:19
他应该是后悔留下了吧
作者: 王者大道    时间: 2025-9-19 12:22
[attach]914416[/attach]DS有档性

作者: 花若叶    时间: 2025-9-19 13:17
一两代人的悲哀,刚刚走到了末梢,从我们开始,应该有新面貌
作者: 王者大道    时间: 2025-9-19 16:00
花花,抛弃幻想,只求自保

作者: 呼啸的老鹰    时间: 2025-9-19 16:36
最可悲的是贺龙元帅,曾国民革命军20军军座,最后饿死了。


作者: 大美丽    时间: 2025-9-19 21:03
唉,那场悲剧
作者: 左手之方向    时间: 2025-9-19 22:02
寒假 发表于 2025-9-19 11:45
陈寅恪,que雀

别拿方言冒充标准普通话
^_^^_^^_^
作者: 鱼小溅    时间: 2025-9-19 23:27
尊重个体,不盲目从众,大概是物质相对丰富以后的文明追求。
作者: 王者大道    时间: 2025-9-20 04:41
鱼小溅 发表于 2025-9-19 23:27
尊重个体,不盲目从众,大概是物质相对丰富以后的文明追求。

我认为是科技倒逼文明
几乎全民普及的智能手机,带来社会进步
特别让司法改善不少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