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碎金鱼 [打印本页]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5-9-18 16:17
标题: 碎金鱼
《宋史》〔元代〕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5-9-18 16:17
译文
  陈尧咨擅长于射箭,射箭每次都能命中目标,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的时候,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尧咨说:“荆南是重要的地方,常常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座的人没有不叹服的。”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于是)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注释
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射手。
典郡:掌管郡务。
罔:无,没有。
伎:同“技“,技艺。
金鱼:古人的一种配饰。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5-9-18 16:18
赏析

 此文讲述了陈尧咨擅长射箭并以此自傲,但在其母冯夫人面前,他的射箭技艺并未得到赞许。冯夫人以忠孝之道训诫陈尧咨,批评他忽视政务,专注于个人技艺,不符合其父的教诲。最终,冯夫人以棒责并摔碎金鱼配饰的方式,严厉表达了对其行为的不满与失望。这则故事强调为人应忠于职守、践行仁政,而非沉溺于个人爱好,同时也展现出冯夫人作为母亲的严格教诲与高尚品德。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5-9-18 16:18
歡迎赏评
作者: 陶陶然然    时间: 2025-9-18 21:02
欣赏了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5-9-19 12:25
陶陶然然 发表于 2025-9-18 21:02
欣赏了

歡迎陶然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9-19 13:47
古人推崇的“六艺”与现代社会常说的“复合型人才”异曲同工,而“一招鲜,吃遍天”则代表了另一种专注极致的策略。

下面我们来深入探讨这三者的关系和差异:

1. 六艺:古代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核心思想: 全面发展,融会贯通。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设计初衷,就是培养一个文武双全、内外兼修、能应对各种复杂挑战的精英。这完全符合现代“复合型人才”(T-shaped Person)的定义:

广度(“T”的一横):六艺涵盖了德育(礼、乐)、体育(射、御)、智育(书、数)三大领域,知识结构非常宽广。这保证了人才具备多学科视角和强大的适应能力。

深度(“T”的一竖):在每一“艺”中,又有极其精深的要求(如“五射”、“五御”、“六书”)。它并非浅尝辄止,而是在广博的基础上追求专业深度。

优势:

适应性强:能够处理政治、外交、军事、文化等各类事务,不易被时代淘汰。

决策更全面:多领域的知识使其看问题更有高度,决策时能考虑到更多维度。

促进创新:不同领域的知识可以交叉碰撞,产生创新的火花(例如礼与乐的配合,射与御的战场应用)。

古代代表人物: 孔子。他不仅精通礼、乐、书、数(文化知识),也精通射、御(军事技能),还能周游列国进行外交活动,是典型的“六艺”复合型人才。

2. 一招鲜,吃遍天:专业领域的极致主义者
核心思想: 专注单一,做到极致。

这条路径强调在某个特定技能或领域达到无人能及的顶尖水平,从而凭借这项核心优势获得成功和不可替代性。

优势:

核心竞争力强:在细分领域内建立极高的壁垒,别人难以模仿和超越。

效率高:将所有时间和精力投入一点,更容易在该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

品牌效应:容易形成个人或产品的独特标签,例如人们一想到“刀工”就会想到某些顶尖厨师。

古代代表人物:

养由基(春秋神射手)“百步穿杨”、“一箭穿七札”,靠一手出神入化的射术名留青史。

庖丁(《庄子》中的厨师)解牛的技术达到“道”的境界,靠的是对单一技能的极致钻研。

对比与辩证关系
特征        六艺(复合型人才)        一招鲜(专业型天才)
知识结构        广博且交叉(T型)        纵深且专注(I型)
核心优势        适应性、领导力、整合能力        顶尖技能、不可替代性
风险        精力分散,可能“样样通,样样松”        知识面窄,抗风险能力差(如行业被颠覆)
最佳适用        领导者、管理者、创业者        专家、技术大神、艺术家
它们并非完全对立,而是辩证统一的:

“一招鲜”是“六艺”的基石:一个复合型人才,也必须至少有一两项能立身的“硬核技能”(Depth)。例如,一个优秀的CEO(复合型),可能最初是靠其顶尖的编程能力(一招鲜)获得晋升机会的。

“六艺”为“一招鲜”提供加持:一个技术天才,如果只懂技术,不懂与人沟通的“礼”,不懂项目管理的“数”,其职业天花板会非常低。他的专业技能(一招鲜)需要广博的软技能(六艺)才能发挥最大价值,从而走向管理或领导岗位。

现代社会的需求:在当今快速变化的世界,“六艺”的底层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具体的“一招”可能会过时(例如某个编程语言),但让你快速学会新技能的能力(源于“六艺”的修养)永远不会过时。

结论
“六艺”(复合型人才) 追求的是系统的、全面的竞争力,旨在培养能驾驭复杂局面的通才和领导者。

“一招鲜,吃遍天” 追求的是在单一维度上极致的、尖锐的竞争力,旨在成为某个领域内不可或缺的专家。

最理想的状态或许是 “一专多能”(One Specialty, Multiple Capabilities):

先培养“一招鲜”,建立自己的核心优势和立足点。

再拓展“六艺”,拓宽视野和能力边界,增加人生的可能性和反脆弱性。

最终,无论是选择成为通才还是专才,都需要根据自身天赋、兴趣和时代机遇做出判断。但毫无疑问,古人“六艺”所蕴含的全面发展的智慧,在今天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