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跌向自身的深底 [打印本页]

作者: 死火    时间: 2025-9-6 15:28
标题: 跌向自身的深底
本帖最后由 死火 于 2025-9-6 16:32 编辑

#石头(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我听见我们扔出的石头
跌落,玻璃般透明地穿越岁月。山谷里
瞬息迷惘的举动
叫喊着从树梢飞往树梢,
在比现在更稀薄的空气里
静哑,如燕子从山顶飞向山顶,
直到它们沿着生存边界
抵达极限的高原,
那里我们所有作为
玻璃般透明地跌向
仅只是我们自身的深底。

       (李笠 译)


死火读诗:
   ✦跌向自身的深底   
           
   “多年后当他转身,年少时射出的子弹正中他的眉心。”
  

    特朗在另一首诗《回信》中这样写道:

在底层抽屉我找到一封
二十六年前头一次收到的信。
一封惊慌之中写成的信,
它再次落到我的手里仍在喘息。
……
那些未曾回答的信聚拢在头上,
如同卷层云预示着暴雨降临。
当我死去的一天终将有集中我的想法的自由。

  自由,如燕子般穿行的自由,(二十六年以后,)这是不是对石头的另一种注解或者呼应?

   我知道石头与信可能并无关联,我为何牵强地把这两首诗联系在一起?   但“在这适当的地点,/你会听到匆忙的脚步和话音,/你会听到自己从墙的另一边走过。/那封信有过回答吗?”

   我也不能回答。但我仿佛看到年轻时的特朗斯特罗姆,他手中抛出的石头在多年后,被另一个他接住。就像年轻的他曾经写过或收到的信,在二十六年后被重读。

   而石头,石头作为特朗诗里的重要意象,在他的多篇诗歌中反复出现。阅读特朗的诗与人生,石头如同被凝固受限的躯体。他诗中的石头,从“玻璃般透明地穿行岁月”到“太阳般温暖的石头”,始终带着一种沉郁的力量——它不张扬却穿透时光,不柔软却承载温度。晚年的特朗斯特罗姆中风后且失语,石头的意象与意义,或许更像他对抗命运、支撑创作的精神骨架。

   “我们扔出的石头/跌落,玻璃般透明地穿越岁月”,诗人既赋予它生命,同时又给予他翅膀。将抛物升华为时间维度上的凝视。塑造出一种轻盈、澄澈且带有预兆性的质感。生命如抛物线,在时间长河中被层层剥离并洗涤,显现其本质的纯粹。

   随后,诗歌在山谷树梢间勾勒出“瞬息迷惘的举动”叫喊着飞越。既而“在比现在更稀薄的空气里静哑”,“如燕子从山顶飞向山顶”,所有行动的轨迹最终“静息在生存的边界”,抵达“极限的高原”。这一段文字画面给我的呈现是“群鸟惊飞”,镜头由山谷升至山顶,直至更远的高原。折射出自我与人群,好像在某种探索中不断地尝试突破、并充满了不确定性。

  这组意象揭示着自我认知的前沿,形成一种超越日常纷扰、逼近存在本质的场域。也正是在此,诗歌也完成了它的闭环:“我们所有的作为”最终如“玻璃般透明地跌向/仅只是我们自身的深底”。
   
  在这里, “跌向自身的深底”不一定是某种消极的结局,更可能是一个充满哲思力量的回归。它仿佛在强烈暗示,所有对外的探索、投射乃至迷惘,其最终意义不在于改变外部世界,而在于照亮并返回那个独一无二的、深邃的自我内核。

   固然,这首诗可以被解读为一首关于“精神历炼”的作品,描绘了从迷茫到澄澈的自我升越的过程。然而,它的内涵或许更为复杂和深远。特朗的诗歌常常触及存在的偶然性,与行动的徒劳感。

   “当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你。”最后的“深底”既可能是精神的归宿,也可能是自我孤独本质的“深渊”。全诗通过意象、感官的交融和时空的压缩,描绘出一条从投射到回归、从喧嚣到沉静、由外及内的生命路径。也许,生命的价值不仅在于向外扔出石头,更在于有勇气去倾听并接纳它最终跌回自身深谷时,那一声玻璃般透明、回响终生的回音。

  “汝未观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未读特朗斯特罗姆之前,特朗就沉寂在诗集的深处。然而当我试图进入他,试图解读这一首诗,我必须要了解并阅读更多他的资料与作品,直至深夜,直至他立体的形象他诗中的意象萦绕不绝。大脑与眼睛饱受折磨而又欲罢不能,如此完成仍然沮丧不已。我同样也跌入了自身的深底。

                       ——  2025.9.2.汉川

   




作者: 白之蘅QN    时间: 2025-9-6 18:18
人工顶一顶


作者: 四手    时间: 2025-9-6 20:53
跟着读,很好看~~~
作者: 轻言    时间: 2025-9-7 17:58
这篇迟些来读
作者: 晏晏    时间: 2025-9-8 08:52
石头这个意象到让我联想到自身。
年少时,我们是初生的牛犊,扔出石头
试图打破常规的世界观,挣脱规则或者让人窒息的各种羁绊
为此耗费了大量的光阴以及气力
中年以后,那颗扔出去的石子仍未落地,而我们青葱的眼却长满了沧桑与故事
这个世界与人性从未反击我们
那石子落回到我们心底,击穿我们所有的时光
给予我们疼痛,也给予我们对所有事物最深沉的
或理性或感性或荒凉或丰沛的思想
诗歌能给予不同的人不同的想象,也许这便是它的意义吧。
作者: 井冈    时间: 2025-9-8 12:47
赏读,问好!
作者: 死火    时间: 2025-9-9 00:02
晏晏 发表于 2025-9-8 08:52
石头这个意象到让我联想到自身。
年少时,我们是初生的牛犊,扔出石头
试图打破常规的世界观,挣脱规则或 ...

晏晏适合读诗,也该写诗。

作者: 死火    时间: 2025-9-9 00:03
井冈 发表于 2025-9-8 12:47
赏读,问好!

问好。

作者: 死火    时间: 2025-9-9 00:33
本帖最后由 死火 于 2025-9-9 00:34 编辑

说点闲话,每个人都活成了每个人自己的样子,中年以后,大都会跌入自己的深底,

很难说满不满意,也不会计较是否有什么遗憾。当初的石头就是自己抛出去的。

但是,能够透明的,如玻璃般的认识自己的这一生,也算是一个通透的人生。
作者: 四手    时间: 2025-9-9 00:38
死火 发表于 2025-9-9 00:33
说点闲话,每个人都活成了每个人自己的样子,中年以后,大都会跌入自己的深底,

很难说满不满意,也不会 ...

黑和白都有不同的美不同的魅力,所以我们困于宿命和对宿命的抵抗之间的挣扎,能逐渐通透并不是透明,而是不执,而我不行,我比较简单,有时候过于执着

作者: 井冈    时间: 2025-9-9 10:33
死火 发表于 2025-9-9 00:03
问好。



作者: 轻言    时间: 2025-9-10 16:07
“跌向自身的深底”不一定是某种消极的结局,更可能是一个充满哲思力量的回归。它仿佛在强烈暗示,所有对外的探索、投射乃至迷惘,其最终意义不在于改变外部世界,而在于照亮并返回那个独一无二的、深邃的自我内核。

读到这段心一惊,象被子弹击中。死火兄这两篇读后,明显看出比以前认真也更厚重。读这样的文字才是享受。有付出一定会有回报,祝贺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