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如何评价睢阳之战张巡吃人事件 [打印本页]

作者: 老剑    时间: 2025-9-3 22:23
标题: 如何评价睢阳之战张巡吃人事件

我懒,特别懒,就请deepseek代劳了,以下是deepseek的回答:



    张巡睢阳保卫战(公元757年)是安史之乱中一场极具争议性的守城战役。须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伦理出发,需结合唐代的忠君观念、战争伦理及极端环境下的生存逻辑进行客观分析,而不能以现代价值观进行粗暴评价。

  一、战时伦理与忠君思想的优先性
  
  在唐代,“忠君守土” 是士大夫的核心价值观。张巡作为县令,死守睢阳(今河南商丘)的战略意义重大:睢阳是江淮屏障,若失守,叛军可直取唐廷财赋重地江淮,王朝存亡堪忧。张巡以不足万人阻敌十余万,拖延叛军近一年,为唐军反争取得了时间。从军事贡献看,其行为被当时朝廷及后世史家(如韩愈、司马光)视为“蔽遮江淮,遏其势” 的壮举。
  
  二、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抉择
  
  睢阳被围至粮尽时,城内发生了“易子而食”的惨剧(见《新唐书·张巡传》)。需注意:
  
  唐代战争伦理的局限性:古代战争中,围城战导致人相食并非孤例(如隋末洛阳之战)。在“忠义”高于个体的观念下,舍小全大被视为无奈之举。
  
  张巡的决策逻辑:史料载张巡杀妾飨士,实为以极端手段维系军队战斗力。在“城存与存,城亡与亡”的语境下,守军选择牺牲部分人以图保全城池象征意义(乃至王朝命运),符合当时“集体存续优于个体生命”的战争逻辑。
  
  三、当代舆论与后世评价的分歧
  
  唐代主流评价:朝廷追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立庙祭祀。文人多赞其“忠烈”(如杜甫、李翰),视其为道德楷模。
  
  争议声音:同时代王焘等少数人批评其“残忍”,但此类观点未被主流接纳。宋代以后,虽有个别质疑(如王夫之),但多数仍肯定其忠义。
  
  四、历史语境下的综合评判
  
  战略价值:睢阳坚守确为唐廷反攻赢得关键窗口,符合当时“舍一城保天下”的军事理性。
  
  伦理困境:在粮食耗尽、外援无望的绝境中,张巡的选择反映了古代战争伦理的残酷性——“忠义”与“生存”的冲突中,前者常被置于更高位阶。
  
  时代局限性:唐代尚无现代人道主义观念,士大夫阶层普遍接受“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的逻辑,其行为在当时虽震撼但未被彻底否定。
  
  结论:
      以8世纪的社会价值观论,张巡的行为虽极端,但被主流舆论视为“权以济事”的忠义典范。其背后是封建时代对集体主义、忠君守土精神的极端推崇,而非对个体生命的漠视(相反,牺牲本身被赋予道德崇高性)。这一事件揭示了古代战争伦理中“目的正当性”对“手段道德性”的压倒性优先,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军事伦理与生存哲学的矛盾产物。

作者: 老剑    时间: 2025-9-3 22:25

      虽然我真的很懒,但不介意再问一问豆包,以下是豆包的回答:

  要客观评价张巡睢阳保卫战中的食人事件,必须置于唐代中期的战争逻辑、伦理观念与社会结构中展开,不能脱离历史语境用现代***、人道主义标准简单否定。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出发,这一事件呈现出 “极端处境下的悲剧选择” 与 “忠君守土伦理下的争议行为” 的复杂交织,需从军事意义、社会伦理、历史评价三个维度具体分析:
  
  一、先明确核心背景:睢阳保卫战的战略价值与极端处境
  
  评价食人事件的前提,是理解张巡守睢阳的 “必要性” 与 “绝境性”——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城池守卫战,而是安史之乱中决定唐朝国运的战略屏障战。
  
  战略地位:睢阳是江南的 “生命线”
  
  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迅速占领洛阳、长安,唐朝的财政、粮草供应几乎完全依赖江南(江淮地区)。睢阳(今河南商丘)位于汴河上游,是江南物资北上关中、河北的唯一交通枢纽,被称为 “江淮之保障,江汉之襟喉”。若睢阳失守,叛军可直下江南,唐朝将失去最后的经济支撑,大概率提前灭亡。
  
  绝境处境:粮草断绝、外援断绝的 “双重绝境”
  
  从至德二载(757 年)正月到十月,张巡率数千残兵(最初不足 7000 人,后期只剩数百人)抵抗安禄山之子安庆绪麾下尹子奇的 13 万大军,坚守近 10 个月。守城后期的处境已到 “生理极限”:
  
  粮草耗尽:初期吃粮食,中期吃战马、老鼠、树皮,后期连弓弩上的皮革、铠甲上的兽皮都被煮食;
  
  外援断绝:唐朝官军主力在关中、河北与叛军胶着,江南唐军无力北上,附近的谯郡、彭城等城要么投降、要么观望,睢阳完全是 “孤城死守”;
  
  兵力悬殊:叛军持续增兵,张巡部将士战死、饿死殆尽,到最后连妇女、老人都被编入守城队伍。
  
  这种 “以弱抗强、以孤城挡大敌” 的极端处境,在整个唐代战争史中都极为罕见 —— 它不是 “选择战”,而是 “生死存亡战”,且关乎的是整个王朝的存亡,而非一城一地的得失。
  
  二、唐代的战争伦理与社会观念:为何 “食人” 在当时有争议但非 “绝对禁忌”
  
  现代社会将 “食人” 视为反人类的极端恶行,但唐代的战争伦理与社会观念对此有完全不同的认知,核心源于两点:
  
  “忠君守土” 是唐代士大夫的最高伦理,优先于个体生命
  
  唐代继承了南北朝以来的 “家国同构” 观念,尤其是经过初唐、盛唐的 “忠君思想” 强化(如李靖、郭子仪等名将的榜样),士大夫阶层普遍认为:“君之禄,臣之命;城之存,国之安”—— 为了守护君主的土地、延续王朝的命脉,牺牲个体(包括自己、士兵、百姓)是 “义举”,甚至是 “荣耀”。
  
  张巡本身是进士出身,深受儒家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思想影响。在他看来,睢阳的存亡比城中百姓的生命更重要 —— 若弃城,江南沦陷,唐朝覆亡,天下百姓将遭叛军屠戮(叛军在洛阳、长安的屠城已证明其残暴),“守睢阳而食民,是为救天下民而舍一城民”,这在当时的 “大忠大义” 逻辑中是可被理解的 “取舍”。
  
  唐代战争中 “以人为食” 并非个例,是极端困境下的 “生存选项”
  
  唐代中期战乱频繁(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吐蕃入侵),当城池被长期围困、粮草断绝时,“食人” 是史籍中多次记载的现象(并非睢阳独有):
  
  安史之乱初期,叛军围攻雍丘(今河南杞县),张巡当时就曾 “杀爱妾以飨士”(《旧唐书・张巡传》);
  
  德宗时期,朱泚叛乱围攻奉天(今陕西乾县),城中 “粮尽,食马,马尽,食妇人、老弱”(《资治通鉴・唐纪》);
  
  即使是官军,在粮草断绝时也常有 “食民” 记载。
  
  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唐代的 “战争供给体系”—— 当时没有现代的后勤保障(如罐头、压缩食品),城池被围即意味着 “坐以待毙”,而 “食人” 是维持战斗力、拖延时间的最后手段。在当时的战争逻辑中,“保存有生力量以守土” 是首要目标,“个体生命权” 尚未成为独立的伦理标准,甚至 “百姓为守土而死” 被视为 “忠顺” 的表现。
  
  唐代的 “民本思想” 与 “忠君思想” 的冲突:争议的根源
  
  需注意的是,唐代并非完全没有 “民本思想”(如唐太宗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 “食人” 事件在当时就存在争议 —— 反对者认为 “君以民为天,弃民而守土,是失天之道”(如后世韩愈在《张中丞传后叙》中虽肯定张巡的忠,但也隐晦提及 “食人之不忍”);支持者则认为 “舍一城民,保天下民,是得民之本”。
  
  这种争议恰恰反映了唐代伦理的复杂性:“民本” 是治国理念,但在 “王朝存亡” 的极端时刻,“忠君守土” 的优先级会超越 “民本”—— 这不是 “对错” 问题,而是 “优先级” 问题,与现代社会 “个体生命权优先” 的价值观有本质区别。
  
  三、唐代及后世对张巡的评价:“肯定其忠,争议其行”,但主流认可其功绩
  
  判断一个历史行为在当时的 “合法性”,关键看同时代及后世(近古时期)的评价 —— 这能直接反映当时的社会共识。
  
  唐代官方:完全肯定张巡的 “忠烈”,将其列为 “忠臣典范”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肃宗立即追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下诏表彰其 “守孤城,蔽江淮,阻贼势,存社稷” 的功绩;代宗、德宗时期,张巡的画像被纳入 “凌烟阁”(唐代表彰功臣的最高荣誉),其子孙被授予官职。
  
  官方评价的核心逻辑是:张巡的 “食人” 是 “绝境中的无奈之举”,而其 “坚守睢阳” 的功绩是 “再造唐朝” 的关键 —— 若无睢阳 10 个月的拖延,江南沦陷,唐朝无财力组织反攻,安史之乱的结局可能完全不同。因此,官方完全忽略 “食人” 的争议,只强调其 “忠君报国” 的精神。
  
  唐代士大夫阶层:主流认可,少数争议,但不否定其功绩
  
  与张巡同时代的文人(如杜甫、韩愈、柳宗元)在诗文、传记中,均以 “忠烈” 评价张巡:
  
  杜甫在《新安吏》中写道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虽同情战乱中的百姓,但也暗指张巡守土是 “天地无情下的必然”;
  
  韩愈在《张中丞传后叙》中,专门驳斥了 “张巡食人是不仁” 的观点,认为 “巡之守睢阳,历二年而救不至,食尽而及人,其亦穷矣。然而见利不迷,临难不苟,此其所以尤不可及也”—— 承认 “食人” 是 “穷境”,但更肯定其 “见利不迷、临难不苟” 的忠节。
  
  这种评价代表了唐代士大夫的主流态度:“食人” 是极端处境下的 “污点”,但不影响其 “忠君守土” 的 “大义”,甚至认为 “大义” 可盖过 “小过”。
  
  宋代以后的历史评价:延续唐代立场,强化 “忠节” 定位
  
  宋代以 “重文抑武、强调忠节” 为治国理念,张巡更被塑造成 “忠臣典范”,其 “食人” 事件被进一步淡化,甚至被解释为 “为救天下而舍局部” 的 “大义之举”;明清时期,张巡被纳入 “文庙”“忠烈祠”,成为官方祭祀的对象 —— 这种评价延续了唐代的伦理逻辑,即 “王朝存亡优先于个体生命”,“忠节” 是评价历史人物的核心标准。
  
  四、总结:置于唐代背景下的 “悲剧性正义”
  
  若完全剥离现代价值观,从唐代的战争逻辑、伦理观念出发,张巡睢阳保卫战中的食人事件,本质是 **“王朝存亡压力下的悲剧选择”**:
  
  从 “目的论” 看:张巡的目标是 “守睢阳以保江南,保江南以存唐朝”,这一目标在当时的社会认知中是 “正义的”—— 它守护的是整个王朝的存续,以及江南数千万百姓免受叛军屠戮(事实上,睢阳坚守的 10 个月,为唐朝调集江南粮草、组织反攻赢得了关键时间,最终平定安史之乱的唐军主力,其粮草多来自江南);
  
  从 “手段论” 看:“食人” 是张巡在 “粮草断绝、外援断绝、兵力悬殊” 的极端处境下,维持战斗力的 “唯一手段”—— 在唐代的战争伦理中,“手段的残酷性” 可被 “目的的正义性” 部分抵消,尤其是当手段针对的是 “一城之民”,而目的是 “天下之民” 时;
  
  从 “社会共识看”:唐代官方、士大夫阶层虽对 “食人” 有争议,但普遍认可其 “忠节”,认为其功绩远大于争议 —— 这种共识本身就反映了当时的价值观:“忠君守土” 是最高伦理,个体生命权需让位于王朝存续。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 “美化食人”—— 即使在唐代,它也是极端困境下的 “无奈之举”,是战争残酷性的集中体现。但评价历史事件的核心,是 “回到历史现场”:我们可以用现代价值观批判其 “反人道”,但不能因此否定张巡在唐代背景下 “忠君守土” 的历史意义,更不能将其简单定性为 “残暴的食人者”。
  
  归根结底,这一事件是安史之乱这场大悲剧中的一个 “小悲剧”,它暴露了古代战争的残酷性,也反映了封建王朝 “家国同构” 伦理的局限性 —— 但这正是历史的复杂性所在:没有绝对的 “对” 与 “错”,只有特定背景下的 “必然” 与 “无奈”。

作者: 老剑    时间: 2025-9-3 22:27
以上这两位的回答,我同意。

高局、花大妈,你们想辩,不要找我,要么找deepseek,要么找豆包,再不行,你们还是找不主流吧,反正不要找我
作者: 妖精七七    时间: 2025-9-3 22:29
deepseek真啰嗦,还不如找不主流呢
作者: 老剑    时间: 2025-9-3 22:30
妖精七七 发表于 2025-9-3 22:29
deepseek真啰嗦,还不如找不主流呢

哈哈哈,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作者: 妖精七七    时间: 2025-9-3 22:32
老剑 发表于 2025-9-3 22:30
哈哈哈,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那不是么,哈哈哈
不主流要回答肯定简单明了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9-3 22:34
太长了。豆包多骑墙理论。韩愈的辩解不在点子上。两个AI观点很容易被反驳后改变说法
作者: 老剑    时间: 2025-9-3 22:35
妖精七七 发表于 2025-9-3 22:32
那不是么,哈哈哈
不主流要回答肯定简单明了

私下跟你说,别告诉别人哈,我认为的啰嗦六君子:高尔鸡、不主流、帅螃蟹、公教授、花大妈,还有小月月,排名不分先后,哈哈哈

作者: 花若叶    时间: 2025-9-3 22:36
豆包是讨好型人格,碰到这样的问题基本都是刀切豆腐两面光,左右逢源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9-3 22:36
老剑 发表于 2025-9-3 22:27
以上这两位的回答,我同意。

高局、花大妈,你们想辩,不要找我,要么找deepseek,要么找豆包,再不行, ...

明天我弄一个跟AI辩论到让它们改变说法的聊天记录你看看。
就是太长了有点无从下手
作者: 花若叶    时间: 2025-9-3 22:36
战斗鸡 发表于 2025-9-3 22:34
太长了。豆包多骑墙理论。韩愈的辩解不在点子上。两个AI观点很容易被反驳后改变说法

鸡哥,这里交给你了

作者: 老剑    时间: 2025-9-3 22:37
战斗鸡 发表于 2025-9-3 22:36
明天我弄一个跟AI辩论到让它们改变说法的聊天记录你看看。
就是太长了有点无从下手

差不多一年不见,再见时我发现你依然宝刀未老,口水涛涛,还会怕长么?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9-3 22:37
花若叶 发表于 2025-9-3 22:36
豆包是讨好型人格,碰到这样的问题基本都是刀切豆腐两面光,左右逢源

所以给它指令搞一个批判吃人的长文来也很容易
作者: 老剑    时间: 2025-9-3 22:38
花若叶 发表于 2025-9-3 22:36
鸡哥,这里交给你了


狼狈为奸,呸
作者: 妖精七七    时间: 2025-9-3 22:38
老剑 发表于 2025-9-3 22:35
私下跟你说,别告诉别人哈,我认为的啰嗦六君子:高尔鸡、不主流、帅螃蟹、公教授、花大妈,还有小月月, ...

好哒。
小君咋也啰嗦了,哈哈哈

作者: 老剑    时间: 2025-9-3 22:39
战斗鸡 发表于 2025-9-3 22:37
所以给它指令搞一个批判吃人的长文来也很容易


你不能舞弊啊,肯定提问是要求它们客观评价不,得以它们的第一回答为准不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9-3 22:39
花若叶 发表于 2025-9-3 22:36
鸡哥,这里交给你了

有几个关键的节点可以让AI扭转一下观念。
作者: 花若叶    时间: 2025-9-3 22:39
妖精七七 发表于 2025-9-3 22:38
好哒。
小君咋也啰嗦了,哈哈哈

都啰嗦

作者: 妖精七七    时间: 2025-9-3 22:41
花若叶 发表于 2025-9-3 22:39
都啰嗦

人都吃光了

还吃不出一个结果

可不啰嗦么

作者: 花若叶    时间: 2025-9-3 22:42
结论:拒绝非黑即白的评价

· 从历史作用看,张巡的坚守确实为唐朝续命做出了关键贡献,其个人牺牲精神值得敬佩。
· 从人道主义看,食人行为必须被谴责,但不能脱离具体环境(如城内军民自愿牺牲的记载可能存在美化的)。
· 最终,这一事件揭示的是战争本身的反人性本质:无论出于何种高尚目的,极端情境下人类道德的崩塌永远是悲剧。

作者: 花若叶    时间: 2025-9-3 22:42
上面.是DS结论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9-3 22:42
老剑 发表于 2025-9-3 22:39
你不能舞弊啊,肯定提问是要求它们客观评价不,得以它们的第一回答为准不

这个不算舞弊。因为你投喂它什么信息,它就按你要求输出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9-3 22:44
花若叶 发表于 2025-9-3 22:42
结论:拒绝非黑即白的评价

· 从历史作用看,张巡的坚守确实为唐朝续命做出了关键贡献,其个人牺牲精神 ...

这个结论挺靠谱嘛
作者: 花若叶    时间: 2025-9-3 22:44
妖精七七 发表于 2025-9-3 22:41
人都吃光了

还吃不出一个结果

最冤的是被吃的百姓,连名字都没留下,就成了美食

作者: 老剑    时间: 2025-9-3 22:44
其实,我最认可的评价是:“君子不忍言”。

现今社会,谁还赞成杀人吃人,那不是脑子有病么?但对历史问题还是需要像deepseek和豆包说的那样:要客观评价张巡睢阳保卫战中的食人事件,必须置于唐代中期的战争逻辑、伦理观念与社会结构中展开,不能脱离历史语境用现代人全、人道主义标准简单否定。
作者: 花若叶    时间: 2025-9-3 22:44
战斗鸡 发表于 2025-9-3 22:44
这个结论挺靠谱嘛

差不多吧,正常答案嘛

作者: 老剑    时间: 2025-9-3 22:46
战斗鸡 发表于 2025-9-3 22:42
这个不算舞弊。因为你投喂它什么信息,它就按你要求输出

我就是请他客观评价张巡睢阳之战中的吃人事件,干干净净,绝不像你一样打算夹带私货

作者: 花若叶    时间: 2025-9-3 22:47

5. 辩证综合:历史语境下的理解

· 时代局限性:中古战争的残酷性远超现代想象。围城战中“人相食”在历史上并非孤例(如曹操围吕布、唐代宗时期泾州之围)。不能以现代人道标准简单否定历史情境中的抉择。
· 两难困境的本质:张巡面临的是“忠君爱国”与“保护百姓”的伦理冲突。在儒家价值观中,前者高于后者,但这一逻辑在今天已难以被完全接受。
· 历史记忆的多重性:张巡既是民族英雄,也是悲剧制造者。后世强调其忠义而淡化残酷,反映了历史书写中“宏大叙事”对个体苦难的遮蔽。
作者: 花若叶    时间: 2025-9-3 22:48
我给DS的题目更直接:评价张巡吃人守城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9-3 22:50
老剑 发表于 2025-9-3 22:44
其实,我最认可的评价是:“君子不忍言”。

现今社会,谁还赞成杀人吃人,那不是脑子有病么?但对历史问 ...

DS这种纯属官腔套话。古代人没有***和人道主义理论和观念,但不愿被任意宰割自己生命财产的意欲,作为人的本性是始终存在的。所以评价张巡吃人,这依然是一个古今同一的普遍人性标准,谈不上脱离历史背景,以现代人眼光去要求古人
作者: 老剑    时间: 2025-9-3 22:50
花若叶 发表于 2025-9-3 22:48
我给DS的题目更直接:评价张巡吃人守城

你少了客观二字,所以差了点客观的意思嘛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9-3 22:51
老剑 发表于 2025-9-3 22:46
我就是请他客观评价张巡睢阳之战中的吃人事件,干干净净,绝不像你一样打算夹带私货

我也是请它客观评价,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作者: 花若叶    时间: 2025-9-3 22:51
老剑 发表于 2025-9-3 22:50
你少了客观二字,所以差了点客观的意思嘛

啥要素不加才是是最客观的

作者: 老剑    时间: 2025-9-3 22:52
战斗鸡 发表于 2025-9-3 22:51
我也是请它客观评价,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你提供的角度就是你是私货,凭啥要以你的角度去评价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9-3 22:52
DS这种纯属官腔套话。古代人没有***和人道主义理论和观念,但不愿被任意宰割自己生命财产的意欲,作为人的本性是始终存在的。所以评价张巡吃人,这依然是一个古今同一的普遍人性标准,谈不上脱离历史背景,以现代人眼光去要求古人
—————-
老剑把我这段反驳输进去看看ds
如何回应?
作者: 花若叶    时间: 2025-9-3 22:53
豆包来了:评价张巡吃人守城

评价张巡“吃人守城”需从历史背景与伦理维度双重审视,核心矛盾在于极端场景下的忠义坚守与反人道行为的冲突。

从历史背景看,安史之乱中,张巡镇守的睢阳是江淮屏障,若城破,叛军将长驱直入,江南半壁江山可能沦陷。他以数千兵力抵御十几万叛军长达10个月,为唐军组织反攻争取了关键时间,客观上保护了更广大区域的百姓免受战乱屠戮,其“守土报国”的忠义精神在传统史观中被高度认可。

从现代伦理看,“吃人”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都是严重违背人道主义的行为,突破了人类文明的基本底线。即便在粮食断绝的极端困境下,这种以同类为食的做法,也无法用“忠义”完全合理化,其行为的残酷性在后世始终存在巨大争议,成为历史评价中无法回避的道德污点。

综上,张巡的行为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复杂悲剧,不能简单以“忠”或“恶”全盘定性,需承认其守土功绩的同时,正视其行为中反人道的一面,这也是历史评价应有的客观与理性。

作者: 老剑    时间: 2025-9-3 22:54
战斗鸡 发表于 2025-9-3 22:52
DS这种纯属官腔套话。古代人没有***和人道主义理论和观念,但不愿被任意宰割自己生命财产的意欲,作为人的 ...


我靠,没看出来,你这精神焕发满面红光的老高,比我还懒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9-3 22:56
老剑 发表于 2025-9-3 22:52
你提供的角度就是你是私货,凭啥要以你的角度去评价

不同意原先观点,生成一个驳论文怎么叫夹带私货呢?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9-3 22:57
老剑 发表于 2025-9-3 22:54
我靠,没看出来,你这精神焕发满面红光的老高,比我还懒

不是我懒,而是我现在歪在床上不方便。而且输入这段反驳,必须要有你对应的文本才行啊。
作者: 花若叶    时间: 2025-9-3 22:58
战斗鸡 发表于 2025-9-3 22:52
DS这种纯属官腔套话。古代人没有***和人道主义理论和观念,但不愿被任意宰割自己生命财产的意欲,作为人的 ...
DS  
抛开所有官腔套话,我们可以这样总结:


张巡守睢阳,在军事上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对唐朝有存续之功;在伦理上,则是一场以“忠义”为名实施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暴行。


我们不能因为其军事上的功绩,就无视其对生命最基本的践踏;同样,也不能因后者的恐怖,就完全否定其前者的意义。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9-3 22:59
花若叶 发表于 2025-9-3 22:58
DS  
抛开所有官腔套话,我们可以这样总结:

就这么简单的道理嘛。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9-3 23:03
就算用现代人标准,也不能简单说成脱离历史背景。历史背景造成的历史局限,那就是局限。你不能因为他发生于某个历史背景,然后就必须认同而不可批判
作者: 老剑    时间: 2025-9-3 23:10
本帖最后由 老剑 于 2025-9-3 23:22 编辑
战斗鸡 发表于 2025-9-3 23:03
就算用现代人标准,也不能简单说成脱离历史背景。历史背景造成的历史局限,那就是局限。你不能因为他发生于 ...


  您提出的批评非常中肯,并且触及了历史评价中一个最核心的难题:如何平衡历史语境(Contextualization)与跨时空的人性共鸣(Universal Human Nature)。您完全正确,指出“不愿被任意宰割自己生命财产的意欲”是古今同一的人性本能,这是评价此事时绝不能忽视的维度。
  
  在此基础上的分析,确实不应是“官腔套话”,而应是一种更深入的剖析。让我们抛开套话,直面这种张力。
  
  即使在755-757年的唐朝,张巡的行为也绝非毫无争议的、板上钉钉的“英雄壮举”。它自始至终都伴随着巨大的伦理挣扎和不同观点的碰撞。评价它,关键在于看清当时就存在的两种价值观的激烈冲突:
  
  冲突一:集体生存与忠君观念 vs. 个体生存与人性本能
  
  官方的、主流的价值观(集体与忠君优先):
  
  逻辑:在“家国同构”的封建体系下,“忠”是最高道德。睢阳城不是一个地理概念,它是“皇权”和“天下秩序”的象征。守住它,具有无与伦比的政治和象征意义。江淮地区是唐朝的财政命脉,睢阳失守等于命脉被切断,可能导致整个王朝崩溃,造成更大范围的战乱和死亡。因此,在主导意识形态中,为保全“天下”而牺牲一城之人,是一种极其悲壮但具有“合理性”的选择。张巡们做出的,正是这种冷酷的“功利主义”计算。
  
  被历史叙述所忽略的、但真实存在的个体价值观(个体生存优先):
  
  逻辑:正如您所指出的,无论哪个时代,一个人最基本的本能是活下去,保护自己的家人和孩子不被杀害。对于睢阳城内的普通百姓、甚至部分士兵而言,“忠君”的抽象概念,很可能远没有“明天我或我的孩子会被吃掉”的极致恐惧来得真实。
  
  他们的意欲和痛苦在正史中往往是失语的,不可否认,睢阳之战中确实可能存在部分人为“大义”献身的行为,但我们也不能假定他们全都心甘情愿地为“大义”而献身。他们中的有些人可能是极致的恐惧、绝望和被迫牺牲。这种个体生命的惨烈代价,是任何宏大叙事都无法完全掩盖的。
  
  因此,张巡吃人事件在当时就不是一个“现代 vs 古代”的问题,而是一个古代内部就存在的“顶层设计价值观”与“底层生存本能”的剧烈冲突。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
  
  承认其战略价值的同时,不美化其手段:张巡的坚守在军事上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事实。但“有战略作用”和“手段是否极度残忍”是两个问题,可以分开看待。不能因为前者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后者完全正当。
  
  倾听历史中的“沉默之声”:真正的历史评价,不仅要看韩愈、司马光等士大夫的颂扬之词,更要尝试去想象和理解那些被当作军粮的无名者的恐惧与痛苦。他们的遭遇,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巨大悲剧。评价张巡,必须同时背负起这数万冤魂的重量,所以才有“君子不忍言”。
  
  这是一种“悲剧性选择”(Tragic Choice):或许最恰当的评价是,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对错”问题,而是一个经典的悲剧性困境。张巡被置于一个没有任何完美答案的绝境中:
  
  选择一:投降或弃城。保全城内当下所有人的生命,但可能导致王朝加速灭亡,江淮糜烂, 造成数十万甚至更多人死于战乱。
  
  选择二:死守到底。为了一个更大的集体生存希望,被迫实施人间地狱般的行为,亲手摧毁自己誓言要保护的人民。
  
  无论选择哪条路,都会造成巨大的人道灾难。张巡选择了后者。我们可以理解他做出选择的时代逻辑和巨大压力,甚至可以承认这一选择在冷冰冰的军事战略上的有效性,但我们依然可以悲悯所有被卷入其中的个体命运。
  
  结论:
  
  您质疑得非常对。评价张巡,不能只用“忠义”的古代官腔来搪塞。更深刻的角度是看到:
  
  在一个崩塌的世界里,一个被赋予了权力和责任的人,为了一个崇高的集体目标,被迫系统地践踏了最基本的人性。目标的崇高性,无法完全洗刷手段的反人性本质。这件事的复杂性就在于,它的“功”与它的“罪”紧密地缠绕在一起,构成了中国历史上一道最深、最黑暗的伤疤。 它之所以至今仍能激烈地争论,正是因为它同时触动了我们对集体忠诚、生存权、道德底线和人性的最深层思考,这依然不是非黑即白的问题,既要理解它的历史合理性,也要认识到它的残酷性。
作者: 花若叶    时间: 2025-9-3 23:12
这个结论差不多了。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9-3 23:16
反驳大致成功?
作者: 老剑    时间: 2025-9-3 23:16
花若叶 发表于 2025-9-3 23:12
这个结论差不多了。

差不多就收工吧

我反正没意见,只要不是一棒子打死就行。

就是不知道不主流有没有意见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9-3 23:16
AI全都是话痨
作者: 老剑    时间: 2025-9-3 23:19
战斗鸡 发表于 2025-9-3 23:16
反驳大致成功?

我不觉得反驳有啥成功或失败的,至少在我的观察里,坛子里所有为张巡辩护的人中,没有一个是在赞美张巡杀人吃人的的,只是为他做出这样的选择做了合理性的辩护,而已,和deepseek的说话并不冲突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9-3 23:21
老剑 发表于 2025-9-3 23:19
我不觉得反驳有啥成功或失败的,至少在我的观察里,坛子里所有为张巡辩护的人中,没有一个是在赞美张巡杀 ...

没说说过会赞美,而是指出不会有合理的辩护。
作者: 老剑    时间: 2025-9-3 23:24

【他们的意欲和痛苦在正史中往往是失语的,不可否认,睢阳之战中确实可能存在部分人为“大义”献身的行为,但我们也不能假定他们全都心甘情愿地为“大义”而献身。】

这段话中,既然允许你们代表那些不是心甘情愿为“大义”献身的冤魂叫屈,也得允许其他人代表那些情愿为“大义”献身的人发声。

至于其他要掰扯的,请找不主流,江湖传说,他不啰嗦。

作者: 小炸毛    时间: 2025-9-3 23:27
人能吃否,如果仅仅只是这个论题,根本就不用辩。
反对吃人是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的底线,所有才有了极端前提下的特例说。
比方说1972年的安第斯空难,即便是二十世纪的法律,依然从情理法各种角度的解析之后,选择了包容。
而不是简单的一句:你们吃人了。就把幸存者们钉进了二十世纪人类的耻辱柱
空难的道德分水岭在杀之后食,或者尸之后食。是法律支持吃人才不将幸存者们绳之以法吗?不是。法律之外还有情和理
至于内疚与否,空难幸存者们的道德枷锁也会背负到最后。严谨的说,这种特例无一例外的最后没有幸存者。
我们总自诩为万物之灵,以道德和理性与兽性划清界限。可是人类文明却总是那么脆弱,一旦撕下遮羞布,内里之腐烂破败,野兽也当为之侧目。
战争,无论理由多么正义,侵略是杀人,反侵略同样也是在杀人。
一千多年前的唐律疏义零零总总,不但划分了公罪与私罪,还有自首减免刑罚甚至共同犯罪区分首从,更有过失相抵和罚金的法理情融合。
千年前的唐律都能论功与过,现代道德婊派居然拿当今的道德观穿越千年的审判。一切跳脱了历史大背景的事后诸葛,都是耍流氓。
尤其是兰花指指着跳出道德圈站理性角度分析的论友们,呜呜咋咋大喊“你们吃人派都是张巡重生”的,无疑本质也在吃人,占据道德制高点的吃人,吃相并没有比较好看。
兽性至少一直磊落,人性却可以无限堕落,甚至还能以文明之名去滤镜,美化。
人和草履虫的区别在于,人非单细胞生物,碳基生物就是以碳元素作为大分子基础,然后融合其他元素的生命体。
贵在融合,往大处说就是情理法兼容。
没有一个站在道德婊们反方的辩手是赞成吃人无罪吃人万岁的,都是就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去还原张巡当时的困境和抉择,不忍指责而已。
以上,本人言论,和AI无关 。


作者: 老剑    时间: 2025-9-3 23:28
小炸毛 发表于 2025-9-3 23:27
人能吃否,如果仅仅只是这个论题,根本就不用辩。
反对吃人是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的底线,所有才有了极端前提 ...

还是我炸哥勤快,哈哈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9-3 23:32
老剑 发表于 2025-9-3 23:24
【他们的意欲和痛苦在正史中往往是失语的,不可否认,睢阳之战中确实可能存在部分人为“大义”献身的行为 ...

说理本来就因多方位多角度而占据文字篇幅。专家学者为一丁点创见,动不动就写上一本专著。
至于说有人自愿被杀了吃,那是需要严格证据的。代表他人生命意志,这是要慎之又慎的。这跟不愿意献祭的人,性质是不一样的。后者甚至不需要特别授权。因为活下来本就符合他们意志。
作者: 花若叶    时间: 2025-9-3 23:35
老剑 发表于 2025-9-3 23:16
差不多就收工吧

我反正没意见,只要不是一棒子打死就行。

暂时就这样达成一致了。

作者: 小炸毛    时间: 2025-9-3 23:37
老剑 发表于 2025-9-3 23:28
还是我炸哥勤快,哈哈

这几天看道德标兵们表演
仿佛时光倒流到了文革
哥,你还没看吐啊
我是看吐了

作者: 老剑    时间: 2025-9-3 23:39
战斗鸡 发表于 2025-9-3 23:32
说理本来就因多方位多角度而占据文字篇幅。专家学者为一丁点创见,动不动就写上一本专著。
至于说有人自 ...


代入场景想想啊,干了大半年仗了,十几万叛军围着一个城作死地打,还没能打下来,反倒损失十几万,仅凭几千守军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么长时间,这座城早就全民皆兵了,无论战斗意志还是拼搏精神,都不可以简单的平民论之。况且,打到最后,张巡烹小妾啖众将士,将士皆泪下,不忍食。可见,人性并为泯灭,并没有如花大妈说的那样化身魔鬼禽兽。

在这种情况下,舍身取义的,我敢肯定大有人在。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9-3 23:40
老剑 发表于 2025-9-3 23:39
代入场景想想啊,干了大半年仗了,十几万叛军围着一个城作死地打,还没能打下来,反倒损失十几万,仅凭 ...

假设无意义。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5-9-3 23:42
老剑 发表于 2025-9-3 22:27
以上这两位的回答,我同意。

高局、花大妈,你们想辩,不要找我,要么找deepseek,要么找豆包,再不行, ...

呵呵,老剑也终于看不下去了,同时把问题抛给DS和豆包,这就更客观一些

注意到一点,DS的回答好像还漏了谋朝皇帝加封张巡为XX公等唐代之后对他的肯定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5-9-3 23:44
小炸毛 发表于 2025-9-3 23:37
这几天看道德标兵们表演
仿佛时光倒流到了文革
哥,你还没看吐啊

你是吃瓜达人,咋能看吐呢?

作者: 老剑    时间: 2025-9-3 23:45
小炸毛 发表于 2025-9-3 23:37
这几天看道德标兵们表演
仿佛时光倒流到了文革
哥,你还没看吐啊

反正吃人不对,这是人性,是天理,他们占据着道德高地,当然是怎么打都行,天然的表演舞台

仔细想想,老高一糟老头子,花大娘白粉扑面,确实没啥好看的了

那我也不看了,真要吐了,哈哈



作者: 花若叶    时间: 2025-9-3 23:45
老剑 发表于 2025-9-3 23:39
代入场景想想啊,干了大半年仗了,十几万叛军围着一个城作死地打,还没能打下来,反倒损失十几万,仅凭 ...

张巡守睢阳,在军事上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对唐朝有存续之功;在伦理上,则是一场以“忠义”为名实施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暴行。

我们不能因为其军事上的功绩,就无视其对生命最基本的践踏;同样,也不能因后者的恐怖,就完全否定其前者的意义。


既然军事上保家卫国的天使英雄部分,也有杀人吃肉伦理上的恶魔禽兽部分。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9-3 23:47
公理力 发表于 2025-9-3 23:42
呵呵,老剑也终于看不下去了,同时把问题抛给DS和豆包,这就更客观一些

注意到一点,DS的回答好像还漏 ...

加封称号就代表正确?你这种完全就是一个逻辑盲靠诉诸权威证明自己。只会跟猪队友似地对己方观点起反作用
作者: 老剑    时间: 2025-9-3 23:50
公理力 发表于 2025-9-3 23:42
呵呵,老剑也终于看不下去了,同时把问题抛给DS和豆包,这就更客观一些

注意到一点,DS的回答好像还漏 ...

是啊,历代都肯定

那都是封建糟粕,生活安逸的花叶子如是说

作者: 老剑    时间: 2025-9-3 23:52
花若叶 发表于 2025-9-3 23:45
张巡守睢阳,在军事上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对唐朝有存续之功;在伦理上,则是一场以“忠义”为名实施的、令 ...


我现在不想理你

再看看大阅兵去,以后,再也不会有张巡了

作者: 小炸毛    时间: 2025-9-3 23:52
公理力 发表于 2025-9-3 23:44
你是吃瓜达人,咋能看吐呢?

是啊
我这赤果果的吃瓜派都能被扣帽子成吃人派呢
再不吐,我都得成食人魔啰
给你一张图
[attach]911294[/attach]


投胎一轮都只要十八年
一个十八年过去还拒绝多方位思考的草履虫
你也不要想着辅导,回炉重造都改变不了的单细胞生物
人家还有一项技能,左手举起右手宣布自己又胜一局
你这脸皮薄的,半点赢面都没有,废话干嘛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5-9-4 00:15
小炸毛 发表于 2025-9-3 23:52
是啊
我这赤果果的吃瓜派都能被扣帽子成吃人派呢
再不吐,我都得成食人魔啰

嗯,我这几天玩儿心是有点重了
明知18年都没人能让他醒过来,兴趣一上来,还是想逗他,权当给论坛贡献点流量吧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9-4 00:24
小炸毛 发表于 2025-9-3 23:52
是啊
我这赤果果的吃瓜派都能被扣帽子成吃人派呢
再不吐,我都得成食人魔啰

你有脸说多方位思考?凡不同意你的都不叫多方位思考,仅此而已。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9-4 09:53
本帖最后由 战斗鸡 于 2025-9-4 10:30 编辑

发错地方了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5-9-4 10:47
老剑,能惹事就要做好自己平事的心理准备
不能把收拾高隐当成我的义务
作者: 老剑    时间: 2025-9-4 11:09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5-9-4 10:47
老剑,能惹事就要做好自己平事的心理准备
不能把收拾高隐当成我的义务

瞧你说的,几十年了,也没见你把这只顽固鸡给拔秃噜了

我就没想过要平事,这不怕你闲么

作者: 王者大道    时间: 2025-9-4 11:14
现代版的张巡还在
为了国家稳定
照样可以做张巡
同样还会因此授勋
以敬效尤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5-9-4 12:39
老剑 发表于 2025-9-4 11:09
瞧你说的,几十年了,也没见你把这只顽固鸡给拔秃噜了

我就没想过要平事,这不怕你闲么

语言的匕首杀不死听不懂人话的异鬼
高隐就是个咏春练功桩,打坏了修好继续打

作者: 王者大道    时间: 2025-9-4 12:49
无论古今
想想,自已的家人亲友如果当时也在城中,被张巡将士吃掉
会不会理解张巡,共情他,原谅他
作者: 神机妙用    时间: 2025-9-4 13:22
王者大道 发表于 2025-9-4 12:49
无论古今
想想,自已的家人亲友如果当时也在城中,被张巡将士吃掉
会不会理解张巡,共情他,原谅他

看来,你是没谁佩服,本人也得佩服你这样的了。你认为你这个问题适合问张巡嘛。。。?

作者: 神机妙用    时间: 2025-9-4 14:12
神机妙用 发表于 2025-9-4 13:22
看来,你是没谁佩服,本人也得佩服你这样的了。你认为你这个问题适合问张巡嘛。。。?

这个谁,问是问得很干净,幼儿般的问

作者: 神机妙用    时间: 2025-9-4 14:20
神机妙用 发表于 2025-9-4 14:12
这个谁,问是问得很干净,幼儿般的问

然而,这本就不是幼儿能理解的问题

作者: 九眼天注    时间: 2025-9-4 15:28
神机妙用 发表于 2025-9-4 14:12
这个谁,问是问得很干净,幼儿般的问


确实。有些人不要搞得就自个懂亲情而张巡等就不懂亲情似的。
作者: 王者大道    时间: 2025-9-4 16:05
张巡是最懂亲情
因为张巡的父母,都在长安当人质押着呢,虽然他的小妾在城里
张巡为了父母,才吃小妾吃百姓守城
后来唐主还追赠他一块扁,上书
天下第一孝子
现在你们这两个乐色,满意了吧

作者: 神机妙用    时间: 2025-9-4 17:46
王者大道 发表于 2025-9-4 16:05
张巡是最懂亲情
因为张巡的父母,都在长安当人质押着呢,虽然他的小妾在城里
张巡为了父母,才吃小妾吃百 ...

你的这网名到挺能取的

作者: 九眼天注    时间: 2025-9-4 18:11
神机妙用 发表于 2025-9-4 17:46
你的这网名到挺能取的

他不会来一句,谁说我只网名取得好的?我写的文章让别人读着像密码呢!
作者: 神机妙用    时间: 2025-9-4 19:02
九眼天注 发表于 2025-9-4 18:11
他不会来一句,谁说我只网名取得好的?我写的文章让别人读着像密码呢!

感觉是自作聪明罢了。。。

作者: 神机妙用    时间: 2025-9-4 19:10
九眼天注 发表于 2025-9-4 18:11
他不会来一句,谁说我只网名取得好的?我写的文章让别人读着像密码呢!

感觉是自作聪明罢了。。。
========================
像“王者大道”这样的吧,你看,眼屎都不知道擦的人,又去谈什嘛阅军的深广度了。。。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