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谒金门·愁脉脉
[打印本页]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5-6-30 12:09
标题:
谒金门·愁脉脉
愁满襟,眺望江南江北。迢迢山水信隔断,小樓栏徒凭。
斜阳云霞几许?又是晴天朗日。飛花也是无力,东风迟迟归。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5-6-30 12:10
原文。
谒金门·愁脉脉
陈克〔宋代〕
愁脉脉,目断江南江北。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
细草孤云斜日,一向弄晴天色。帘外落花飞不得,东风无气力。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5-6-30 12:10
译文
脉脉含愁里,望尽江南江北。只见无边的渺茫迷离,是弥漫的轻烟,遮绕重重岭树,阻断了伊人音书传递?可小楼外,山峦连绵才高几许!
幽独的小草,轻淡的片云,尽笼在橘黄的斜日里,偏又是一霎晴,一霎阴,冷暖不定的天气。落花点点沉坠,隔着珠帘,飘飞不起。衰晚春风啊,这般地柔弱无力。
注释
谒(yè)金门:词牌名。
脉脉(mò mò):含情相看。
一向:一霎时。“向”通作“晌”。(“一向”亦有如字读者,义异。)
弄晴:欲晴而又不定。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5-6-30 12:10
创作背景
作者所处的时代为北宋末南宋初,这是个战乱频发的时代。作者亲历两宋之交的战乱,曾随淮西军抗金。他知失地难收,也知有众多夫妻因分离而愁苦,故作了这首词。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5-6-30 12:10
赏析
这首词是登高怀人之作。词中句句有韵,而且韵脚金用入声字,读来有一句一哽咽之感。
起头“愁脉脉”三个字直抒胸臆,写自己心中积郁着脉脉的愁绪。其下全为景物描写,但因有“愁脉脉”三字贯头,故此下所有的景语亦为情语。“目断江南江北”紧接“愁脉脉”而起,写自己登高望远,但无法望尽江南江北,胸中的愁绪反而越来越浓了。
“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写“目断”的原因。这里,词人不写山峥高大,偏用“山几尺”的夸张手法来写山之小,强调的是重重“烟树”隔断了“芳信”。从而人立“小楼”之上的凄迷无助情绪被渲染得淋漓尽致。
下片首句“细草孤云斜日”,一句三折,两字一意,用最经济的语言描绘出一片凄楚迷离的景象。“细草”绵绵无际更添辽远凄迷之感。写“云”曰“孤”,见出离人的影子,“孤云”实际是离人心酸处境的象征意象。“斜日”状写太阳即将落山,这一时刻往往是鸟兽归巢而离人伤怀的时候。“一向弄晴天色”,上一句凄迷的背景上,即使天气片刻转晴,也不能使人脱离忧郁。“落花”本是伤情物,更何况是阴雨浮浮,东风无力,落花连飞舞一下也是不可能的,其中传达的悲伤之情当较平时更甚了。
这首词格韵清高,轻淡绵密,含蓄幽邃。同时由于受作者身世的影响,这首词登高怀人之外似另有寄托,如“目断江南江北”似寓托山河破碎而“东风无气力”又似乎寓有无力恢复失地之意。总之,这首词凄迷的闺情背后寄托着深深的家国之恨。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5-6-30 12:11
陈克(1081—1137)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子高,自号赤城居士。临海(今属浙江)人。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5-6-30 12:11
歡迎赏评
作者:
梦缘和梅
时间:
2025-6-30 19:29
轻淡绵密,含蓄幽邃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5-6-30 20:14
梦缘和梅 发表于 2025-6-30 19:29
轻淡绵密,含蓄幽邃
这评价高
^_^
歡迎和梅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5-6-30 20:14
梦缘和梅 发表于 2025-6-30 19:29
轻淡绵密,含蓄幽邃
这评价高
^_^
歡迎和梅
作者:
笑流沙
时间:
2025-7-1 08:14
战乱,何止是愁脉脉啊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5-7-2 19:13
笑流沙 发表于 2025-7-1 08:14
战乱,何止是愁脉脉啊
甚是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