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纯粹道德经批判
[打印本页]
作者:
思想者
时间:
2025-5-16 17:11
标题:
纯粹道德经批判
道可道,非常道,就是神秘玄虚的不能用通常道理解释的道,老子开口就反逻辑,但是他说话又离不开逻辑,这样道德经就陷入自相矛盾之中,
语言不但是人的家,而且是道的家,所谓不可言传,就是超出语言结构,就沦为无意义,道不过是一种语言游戏,一个bug,是语言自己造出来的神,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5-16 17:49
自相矛盾就是tank 坦克
作者:
花钱没买着
时间:
2025-5-16 20:18
楼主是穿越人,明天就该批判甲骨文了。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5-17 06:42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5-17 06:44 编辑
思想者
(罗丹创作雕像)_百度百科
1880年,法国装饰艺术博物馆即将动工,法国政府委托罗丹为它的青铜大门做装饰性的雕刻。这时,罗丹想到了雕塑家
吉贝尔蒂
于为意大利佛罗伦萨洗礼堂北门创作的青铜浮雕“
天国之门
”。受此启发,罗丹决定以
但丁
的《
神曲
·地狱篇》为主题,创作一件表现人间地狱的雕塑。这就是后来的《
地狱之门
》。
在接受这项任务以后,法国政府出资为罗丹建立了一个工作室,而罗丹自己也有两处工作室。为了能够同时进行不同作品的创作,他在三处工作室之间来回奔波,每天工作达十六七个小时,有时甚至是二十四个小时。尽管如此,从1880年开始,直到1917年带着遗憾离开人世,他花了37年的时间也没能很好地完成这件作品。 [7]
《思想者》最初是为《地狱之门》一件庞大的雕塑构图所作的小稿。《思想者》居于《地狱之门》的中心位置。题材取自于但丁《神曲》的《地狱篇》。在《地狱篇》里,并没有关于“思想者”的描写,只有地狱罪行裁判者的形象。 [6]最初,这尊雕像的名字并不叫《思想者》,罗丹给它命名为《诗人》,象征着但丁对于“人间地狱”中种种罪恶的思考。后来,这尊雕塑从《地狱之门》中独立了出来,参加一次展出,罗丹重新给它命名为《思想者—诗人》。就这样,《思想者》这个名字很快传开了。 [7]历来,西方的艺术家们都把这裁判者描绘成可怖的、权力无比的巨人。罗丹却赋予这形象以新的内容,把他雕刻成严肃和深沉思索问题的劳动者。这个劳动者有粗壮的体魄,但是他的力量却被桎梏着、束缚着。似乎在他的思考中凝聚着对自己,对人类命运忧虑和关注的心情。罗丹的《地狱之门》未能最后完成,他的许多小稿却发展成为独立的构图,《思想者》也被罗丹做成等人大小的雕刻,并铸成铜像。 [6]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5-17 06:48
奥古斯特
·
罗丹
- 百度百科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年11月12日—1917年11月17日),法国雕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
思想者
》《
青铜时代
》《
加莱义民
》《巴尔扎克》等。
罗丹1840年11月12日出生于法国巴黎拉丁区一个普通雇员家庭。1854年,他进入波提特设计学校学习,与雕刻结下不解之缘。1862年,进入圣体隐修道院,完成了院长艾马尔胸像。1875年,他到意大利旅行,并细心研究了
多那太罗
、
米开朗基罗
等人的作品,深受其启发。1876年至1877年间,罗丹完成了雕塑《青铜时代》。1879年,他完成了群雕《号召拿起武器进行斗争》。1880年,罗丹开始创作《
地狱之门
》。这项工程巨大,一直持续到1917年罗丹生命的完结。1886年,他为文学家雨果塑像。1898年,完成为文学家巴尔扎克的塑像。1916年,他把自己的全部作品捐给法国政府。1917年11月17日,罗丹去世,享年77岁 [1]。
罗丹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着较大影响 [2],他和他的两个学生
马约尔
和
布德尔
,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作者:
河海森林
时间:
2025-5-17 08:25
跟你的理论相当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