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烟雨~ 发表于 2025-4-10 16:56
还是原本好看,文字很美,想象力丰富。懂不懂的,不要紧,哈哈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10 17:24
原本原文很多字不好认。我看齐物论第二,觉得道理领悟起来很不容易,天地一指万物一马、罔两问景(影)、 ...
狮头鱼 发表于 2025-4-11 11:41
菜长得可以
江南烟雨~ 发表于 2025-4-11 15:15
我只是一看而过,不深究。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11 15:46
早晨起来,在菜地转转,很让人心安。
狮头鱼 发表于 2025-4-11 16:12
菜长起来最实际,有得吃。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11 16:22
内心不安定,也焦虑。
狮头鱼 发表于 2025-4-11 16:44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广积“粮”,焦虑不治自愈。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11 16:47
粮食要有,更重要是能安心。有钱人大把,现实能不焦虑的,少!
狮头鱼 发表于 2025-4-11 16:54
你肯定没钱,有钱人的快乐你想像不到!有焦虑的有钱人,实际就是穷光蛋,比如说那个负债的许家印,早在十 ...
狮头鱼 发表于 2025-4-11 16:54
你肯定没钱,有钱人的快乐你想像不到!有焦虑的有钱人,实际就是穷光蛋,比如说那个负债的许家印,早在十 ...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13 11:44
历史上信奉庄子的读书人一定很多,不知谁最著名。这个读书笔记不错。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11 17:31
我想说的就是太多有钱人被耽误在挣钱和斗争中。李嘉诚够有钱吧,现在他不好过,他能像我一样早晨去看菜的 ...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11 17:26
我是没钱,现在天天为订单为发工资想办法。我大概知道你说的有钱人的快乐,我真不羡慕,还不如我早起去看 ...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11 15:52
不深究有不深究的乐趣,深入经藏有步入殿堂的叹为观止。有机会可以沿着别人的脚印走去看看,我觉得很有意 ...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19 08:34
傅老师用四句话概括庄子思想:与自己要安,与别人要化,与自然要乐,与大道要游。
傅老师概括儒家思想也是 ...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19 08:59
混世俗人说:左手持儒,右手持道,心中有佛。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19 12:36
你说的这句好像南怀瑾先生说过类似的话。顶礼!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19 17:47
太上老君清净经。太上老君观心经。言简意赅,悟佛道心。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19 17:47
太上老君清净经。太上老君观心经。言简意赅,悟佛道心。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19 18:22
《老子西升经》,《玄通真经》,悟佛道心,超凡入圣。所谓入圣,清净心智也。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19 12:44
我只是复述了一遍,如果把自己武装到牙齿,还可以任意添加。比如,头顶什么,脚踩什么,肩扛什么。。。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19 18:08
庄子的《天下》《大宗师》真心圣智,天人合一。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19 18:22
《老子西升经》,《玄通真经》,悟佛道心,超凡入圣。所谓入圣,清净心智也。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19 18:36
说的都是这个理。理入,是读懂了道理。把道理化为自己的心性智慧,是行入,是修行。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11 15:52
不深究有不深究的乐趣,深入经藏有步入殿堂的叹为观止。有机会可以沿着别人的脚印走去看看,我觉得很有意 ...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0 03:04
几两酒下肚,你就找到酒仙的感觉了?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19 17:47
太上老君清净经。太上老君观心经。言简意赅,悟佛道心。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19 23:02
此心同此理同,我其实总以佛法去观照《庄子》。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20 15:28
随喜。佛道一心。我也是这么读经的。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19 18:36
说的都是这个理。理入,是读懂了道理。把道理化为自己的心性智慧,是行入,是修行。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0 16:54
理入,行入。 行礼。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21 10:52
善!自性清净,无我执法执,随缘应物,生(如来)清净智,是名行入。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21 11:28
所谓理,即经文法义,文字般若。理入者,以理印自心,心与理契同。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21 12:55
我说一下我对理与行的看法:
理,是要能会心有心得,得理者心是有受用的感觉;
行,是要能运用能起作用 ...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21 21:28
随喜。行,是要能运用,能起作用。
注意!这个运用和作用,是我空法空的空性智慧,是现量,不是比量。
...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21 21:38
现量,是心无挂碍,自心作佛。
比量,是法执,是所知障。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21 21:38
现量,是心无挂碍,自心作佛。
比量,是法执,是所知障。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21 11:28
所谓理,即经文法义,文字般若。理入者,以理印自心,心与理契同。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1 22:15
合二为一? 先分再合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1 22:40
我对理和行,还有一个解。
色达五明佛学院 - 百度百科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21 22:45
理和行,我是从禅宗达摩祖师理入行入的角度解读的。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20 15:53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金刚经》这句是写实的语句。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1 22:47
实相般若是五明。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21 23:07
明心见性,明见好。实相般若,不立文字,言语道断。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21 23:03
随喜!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21 21:28
随喜。行,是要能运用,能起作用。
注意!这个运用和作用,是我空法空的空性智慧,是现量,不是比量。
...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21 23:11
好!“是现量不是比量”,这种说法很新很直接,是真智慧语,多谢!
也是真空生妙用。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1 20:14
傅老师一直说庄子是天下第一才子,《庄子》是有名的天下第一奇书。我知道傅老师推崇庄子说的“未始有物”比 ...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21 21:38
现量,是心无挂碍,自心作佛。
比量,是法执,是所知障。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21 22:03
比量,是法执,是所知障。这么说,能理解吧。逢缘遇事,所思所想,总是比照[/ba ...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21 23:03
随喜!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21 23:18
我说的话,都是我的体悟,是独一无二的。
无为法,即是如来空性之智。假若你.我.还有他,都是空性觉者, ...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21 23:07
明心见性,明见好。实相般若,不立文字,言语道断。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2 07:05
破执走菩提门,破名走般若门。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22 09:11
有道理
破执著达菩提无分别境界;
破名相是般若智慧的观照。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21 23:18
我说的话,都是我的体悟,是独一无二的。
无为法,即是如来空性之智。假若你.我.还有他,都是空性觉者, ...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2 11:52
如果按照空灵山人的说法,般若分为文字般若和实相般若,抽象思维隶属于文字般若?这是其一。
其二,如果般 ...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2 11:50
印度的数学很发达,这个肯定是民族的血脉基因有勾连,数学考察人的抽象思维能力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21 23:28
心无挂碍是现量,嗯,只呈现,是没有分别意识参与的量子不确定态,自心作佛是“无所住观照而生起的心”, ...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21 23:47
无为法是法身,平等;差别是报身化身,是名是相,而名相是空性的作用表现。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2 07:05
破执走菩提门,破名走般若门。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2 11:46
体悟就是实证,这个最难得。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2 11:52
如果按照空灵山人的说法,般若分为文字般若和实相般若,抽象思维隶属于文字般若?这是其一。
其二,如果般 ...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22 12:57
般若和菩提本质为一,都以无为法为根本,差别的是名相作用,还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22 15:47
菩提和般若,是真实存在的心性状态,是不生不灭的法身(心体)和有生灭相的报身(妙用)。
所谓门,心 ...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22 15:55
佛性,菩提,般若,涅槃,如来藏,金刚三昧,等等在不同经文出现的名相,都是一个意思,即法身报身,心体 ...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2 11:52
如果按照空灵山人的说法,般若分为文字般若和实相般若,抽象思维隶属于文字般若?这是其一。
其二,如果般 ...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22 16:28
抽象思维隶属于文字般若?
我认为,抽象思维是心脑作用,思维过程,别人是不 ...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22 15:35
好的,从修行的角度,你把菩提视为法身,把般若看作报身智慧,也行。
其实,菩提有二义,是包含法身和报 ...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22 16:28
抽象思维隶属于文字般若?
我认为,抽象思维是心脑作用,思维过程,别人是不 ...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22 17:19
如果问,抽象思维是实相般若吗?这么问,有点意思。
世尊说过“善思维”,没 ...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