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夫子画像】老而不死是为贼 [打印本页]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27 11:30
标题: 【夫子画像】老而不死是为贼
本帖最后由 临窗独饮 于 2024-11-27 11:37 编辑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逊]弟[悌],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注释】
述,称道。
是,表示加重语气。
贼,害人,给别人起坏榜样。
阙党,荀子说是孔子故里。
将,如《仪礼·士相见礼》“请还篑于将命者”,郑注“犹传也”。
命,同“名”,如《管子·法法》“正也者,所以正定万物之命也”。
合起来“将命”,传名,意为名声远播。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27 11:31
原壤,孔子发小。《礼记·檀弓》记载,他母亲去世时,孔子帮他清理棺木,他自己却爬上棺木吟唱逗乐。一个有趣的怪人。此时在家等待客人而“夷俟”。俟,等。夷,指夷人踞坐,双腿伸开,席地而坐。孔子骂他:“幼而不逊悌,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小时就无礼又不友爱兄弟,长大了也没有什么值得别人称道之处,你现在老了吧还不早死,你真真是害人!还君子动口也动手,“以杖叩其胫”,抄起手杖叩击原壤小腿。
按照规矩,一般正式场合需要跪坐迎客。联系《礼记·檀弓》记载,也许就发生在原壤母亲丧礼上,原壤按礼节应该跪坐迎客,或许他坐累了,众目睽睽之下伸开双腿而坐。孔子看他太不像话,臭骂一顿,又拿手杖敲击他小腿。原因无他,一是自己跪坐着,又有一定距离,只好借用手杖;二是敲原壤小腿除了提醒注意坐姿,也是老朋友之间的教训当亲昵。原壤有没有还手我们不知道,但这幅俩老小孩嬉闹的情景,真心让我们心向往之。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27 11:31
“阙党童子将命”,是说阙党这地方有一位孩子名声远播。有人问:“益者与”,这孩子是长进之人吗?孔子回答说:“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我看见他坐在成人席位上,又看见他和长辈并排而行,看这样子并不是求长进,是想急于成人成名啊。
综上二则,先说老的不知礼害了人家,再说小的不知礼害了自己。前人分为两章,其实是以这一对老小事例,承接上文,强调做人须好礼修己,正如南怀瑾的趣解,“孔子用手杖轻轻敲原壤的后腿,当然不是狠狠的打,妙就妙在敲他的后腿。是老朋友,没有打他的必要,只是打他人生不踏实,腿跟没有落地,作了一辈子人,只是好比无根的草,与土壤同腐而已。”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27 11:33
【辨析之一】关于“以杖叩其胫”,朱熹注“言见孔子来而蹲踞以待之也”,李零因袭演绎,“这段话很有意思,原壤在家等孔子,他不是跪坐,而是双腿平伸。他心里想,来的又不是别人,不就是我打小就认识的孔小二嘛。孔子到了,一看他是这副模样,太不像话,破口大骂,说你这个家伙,小时候小时候你不乖,长大了长大了提不起来,活到这把年纪你还不死,简直就是个老混蛋。孔子一看见原壤平伸的那两条腿,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使劲拿棍子打。”但问题是,“叩”如叩门,哪来的“使劲”?如果使劲,那得用“捶”字吧?如果“气不打一处来,使劲拿棍子打”,那还不将人打废了?还有,原文仅仅表述为“原壤夷俟”,从哪里可看出来是他等孔子?就因为孔子当过大官兼国际名人,还是因为他是未来圣人,即使发小也必须跪坐而迎么?
朱熹经常想象当解读,李零经常拿朱注发挥,也算解论语双绝。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27 11:36
【辨析二】将命,《集解》“传宾主之语出入”,朱熹注“谓传宾主之言”,李零说“在礼仪场合负责传达辞命”,一脉相承。但我想问,童子小小年纪就能负责传递辞命,说明既聪慧又能干,孔子应是点赞才对,为什么却是批评?论语文字都是前后关联的,孔子这批评内容跟传递辞命之事关联么?更重要的是,如果“命”是辞命,在孔子年代还是王命专用词,孔子邻里有资格用么?我以为应当解“将命”为名声远播,说这个童子小小年纪而名声远播,有人好奇而征询孔子,孔子根据自己观察认为这孩子只是急于求名而已。如此一来,孩子的名声、旁人的征询、孔子的点评,三点贯通成一线了。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