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夫子画像]10.4.6三嗅而作 [打印本页]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23 19:12
标题: [夫子画像]10.4.6三嗅而作
本帖最后由 临窗独饮 于 2024-11-23 19:14 编辑

10.4.6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供]之。三嗅而作。

    这是因雉而起的一个公案。雉,山鸡,色彩斑斓,善走而不能久飞,通常在树丛隐蔽处筑窝,生性胆怯,无论蹲巢或外出觅食,都会不时机警地观望四周,如有动静,迅速逃窜,若遇突来声音刺激时,惊飞失措。
  
  这里“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描绘的就是这么一个情景:山野美景生机勃勃,山鸡滑翔复又栖集于林。孔子置身其中,心情大好,于是说:“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山梁上的母山鸡,正是好时节啊好时节。
  
  孔子言下之意,当下正是产蛋孵化的好时节。谁料子路会错了意,以为说是吃母山鸡的好时节,想方设法抓住一只,炖好,上供给孔子。这一下,孔子哭笑不得。前面说到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此时面对这正处于产蛋孵化期的母山鸡,他可能会吃吗?何况前面又刚刚强调过“不时不食”,不合时令的坚决不吃。违背时令,即为违礼,孔子可能会做吗?但眼看弟子如此诚心上供,如果不吃,无疑拂了他一番孝敬之心。怎么办?智慧如孔子,自然有他的办法。不吃肉也不喝汤,而是做一个动作,“三嗅而作。”
  
  我们知道,鬼神享用祭品用“嗅”,现在子路既然来“供”,有如上供鬼神祭品,孔子就幽默地对之以“嗅”。更有趣的还是他的动作细节“三嗅”——嗅了又嗅,好像在向子路表示:“嗯嗯,我享用得很好!”然后站起身来,似乎又在告诉子路:“我享用过了,该走了,谢谢你的祭品!”
  
  二千多年前的这出有如哑剧的公案,是否让我们读来会心一笑?不得不说,如何愉悦地遵礼,不负如来不负卿,孔子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23 19:13
【附录】对于本节解读自古各异,难以一一辨析,但可提出一个标准,乡党篇集中讲述孔子守礼,凡是脱离这个背景必定误解。这里仅转述一下李零解读:

子路(或子路陪孔子)在山里走,在山涧的木桥上看到一只雌性的山鸡,山鸡向上飞,转了一圈又落下来。子路(或孔子)感叹说,这只山鸡真会掌握时机呀。子路张罗,撒下诱饵,但山鸡闻了几遍,还是拍拍翅膀飞走了。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耐人寻味。我猜,它也许是暗示,孔子想投身政治,一直在寻找时机,但又怕身陷其中,就像曹操说的“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如果是这样,位置又正好在半部《论语》的结尾,倒有点余音袅袅的味道。
作者: 飞梅弄晚    时间: 2024-11-23 21:28
感觉这章节所有的争议点都在:共。

临老师,请教:共,解为“供”,有出处吗?
作者: 飞梅弄晚    时间: 2024-11-23 21:29
这里的“作”,何解?
述而不作的作,彻底把我扳弯了。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23 21:30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4-11-23 21:29
这里的“作”,何解?
述而不作的作,彻底把我扳弯了。

这里的作,也是站起来,跟“舍瑟而作”一样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23 21:33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4-11-23 21:28
感觉这章节所有的争议点都在:共。

临老师,请教:共,解为“供”,有出处吗?

《周礼·夏官·羊人》:“共其羊牲。”
《左传·僖公四年》:“王祭不共,无以缩酒。”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23 21:34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4-11-23 21:28
感觉这章节所有的争议点都在:共。

临老师,请教:共,解为“供”,有出处吗?

共,供的本字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23 21:35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4-11-23 21:29
这里的“作”,何解?
述而不作的作,彻底把我扳弯了。

作,泛义词,到底如何解读,要结合语境。

作者: 飞梅弄晚    时间: 2024-11-23 21:40
本帖最后由 飞梅弄晚 于 2024-11-23 21:41 编辑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4-11-23 21:33
《周礼·夏官·羊人》:“共其羊牲。”
《左传·僖公四年》:“王祭不共,无以缩酒。”


传统解读为拱。子路拱手野鸡,野鸡叫了三声飞走了。感觉怪怪的。

还是供更贴切,孔子闻三下,以示收下子路的心意,但同时也是批评子路捕杀繁殖期的母雉。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23 21:43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4-11-23 21:40
传统解读为拱。子路拱手野鸡,野鸡叫了三声飞走了。感觉怪怪的。

还是供更贴切,孔子闻三下,以示收 ...

似乎就你临老师这样解。其他人如果有,纯属雷同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23 21:45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4-11-23 21:40
传统解读为拱。子路拱手野鸡,野鸡叫了三声飞走了。感觉怪怪的。

还是供更贴切,孔子闻三下,以示收 ...

另外“共”也确实通“拱”,比如:为政以,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作者: 飞梅弄晚    时间: 2024-11-23 21:58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4-11-23 21:43
似乎就你临老师这样解。其他人如果有,纯属雷同

此解确实独一份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23 21:59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4-11-23 21:58
此解确实独一份

可惜不符合部编,临窗又闹笑话了啊

作者: 飞梅弄晚    时间: 2024-11-23 21:59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4-11-23 21:45
另外“共”也确实通“拱”,比如: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解“拱”,那就是子路拜了拜山鸡,以子路的性格,抓鸡可能,拜鸡真不可能。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23 22:02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4-11-23 21:59
解“拱”,那就是子路拜了拜山鸡,以子路的性格,抓鸡可能,拜鸡真不可能。

山鸡特别胆小机敏,你没拜,刚刚抬手,它都钻树丛里没影啦。前人这种解读,孔门都成傻子了。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23 23:42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4-11-23 21:28
感觉这章节所有的争议点都在:共。

临老师,请教:共,解为“供”,有出处吗?

这里也一样,要追问为什么用嗅字,然后联系鬼神用嗅,再然后就明白共即供了。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