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刚刚解完论语最长的章节 [打印本页]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22 15:36
标题: 刚刚解完论语最长的章节
11.3.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慑]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稀],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何如?”子曰:“亦各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22 15:36
这一次又是孔门师生座谈,四位弟子陪坐孔子。孔子环顾大家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以为我有朝一日会帮助你们出仕为政吗?不要以为我会这样啊。言下之意希望弟子们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我抱负。

我们知道,孔子所谓的帮助当指老师帮助弟子出仕为政,人之常情。那些望子成龙的父母经常对爱子如是说,老师何尝不如是?但孔子毕竟千古严师,知道如此帮助反而有害弟子,所以先将退路堵住,然后刺激各位弟子畅谈各自的抱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你们在闲待着时老抱怨‘没人赏识我啊’,如果有人赏识你,那你能做什么呢?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22 15:36
直来直去的还是子路,“率尔而对曰”,大大咧咧地向孔子汇报道:“千乘之国,慑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假设一个仅有千辆兵车的普通国家,受到周边大国威胁,施加以战事,继而发生饥荒(等等内忧外患),如果我来治理,大概用三年光景,就可以使它不再畏惧任何内忧外患,且使四方皆知。

听完子路慷慨陈词,“夫子哂之”,孔子撇嘴笑了笑。其他人不说话,孔子开始点名,冉求你呢?冉求说:“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一个地方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如果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光景,可以使民众富足,至于礼乐教化,那得等待贤人君子了。这是谦虚自己只能做到富民,礼乐教化不行。

孔子再问公西赤。公西赤更谦虚:“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不能说我能做到怎样,只说我愿意学着去做。在宗庙祭祀或者外交事务上,愿意穿礼服戴礼帽做个小司仪。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22 15:37
孔子目光转向曾点:“尔何如?”当时曾点正在鼓瑟。瑟,古称“五十弦”,音色变化多,体量大音量也大。大家谈天说地时,鼓瑟是最美妙的背景音乐。这个场景犹如崔永元的电视访谈节目,温馨而情调。曾点听到老师点名自己,“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让鼓瑟之声渐稀,然后猛地一声脆响,结束演奏,又将瑟一推,站起来回话:“异乎三子者之撰”,我跟三位师兄撰述的不同。言下之意有些犹豫,不知当说不当说。孔子鼓励道:“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这有什么妨碍呢,也不过各人说说自己的愿望罢了。曾点开口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在春浴日里带上新做的春服,大人五六个,小孩六七个,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完了一路吟唱走回家。

孔子听了,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我赞同曾点说的啊。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22 15:37
“三子者出,曾晳后”,子路三人走了,曾点还留在后面。

曾点问:“夫三子者之言何如”,那三位师兄讲得怎么样?

孔子道:“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也不过各人说说自己愿望罢了。

曾点又问:“夫子何哂由也”,老师为什么笑子路啊?

孔子回答:“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依礼治国,他的话没有依礼推贤,因此而笑他。接着以冉求和公西赤为对比:“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那冉求虽然没有提出国家吧,哪里见得方圆各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就不是一个国家呢?那公西赤虽然没有提出国家吧,但祭祀和外交事务不是国家事务是什么?公西赤如果只做小司仪,那谁能做大司仪?言下之意,子路唯我独能,不懂依礼推贤。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22 15:38
【辨析】孔子为什么单独点赞曾点呢?前人有各种探讨。最让人莫名其妙的是孟子所言,《尽心篇》记载弟子万章问什么是狂,孟子回答,“如琴张、曾皙(曾点)、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真不知道这结论是打哪里而来的。宋儒则以拔高为能事,如程颐评论曾点,“盖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朱熹因袭,“曾点之学,盖有以见夫人欲尽处,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无少欠阙。”清人程树德不留情面地批评宋儒,“以为人欲净尽,天理流行,已属隔膜之谈。况又以为具备尧舜气象,岂非痴人说梦哉!”

如果联系下面颜渊篇的子贡问政一节,孔子曾说“足食,足兵,民信之”三项政策,可见这里冉求“可使足民”正是所谓“足食”,子路“可使有勇”正是所谓“足兵”,也就是说,子路说强国,冉有说富民,公西华说祭祀和外交,其实都是遵循孔子主张的治国之道。进而言之,治国之道只是手段,归根结底为了每天有如曾点描绘的春浴日——如此远离战争和贫穷,大众无忧无虑地生活,这不正是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天下么?怎不令孔子欣喜?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1-22 16:27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看来我理解错了。我以为是比弟子们年长。
刚才请教了中文专业的同事,他说,古代读书就是为了出仕。孔子也有这个能力推荐弟子入仕,因为他的弟子多,出仕的多。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22 16:37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4-11-22 16:27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看来我理解错了。我以为是比弟子们年长。
刚才请教了中文专业的同事,他说 ...

孔子这一句的语法很复杂,所以历史上从来没有正确解读。既然你提到了,我提供一下:

关于孔子这个开场白,朱熹解读说,“言我虽年少长于汝,然汝勿以我长而难言。”李零因袭解读说,“我比你们虚长几岁,大家千万别当回事,在我面前不敢说话。”但孔子明明说的是“一日长乎尔”,怎么就成了虚长几岁?李零将“日”偷换成“年”,跨度实在太大。虽然《邢疏》解释说“谦而少言,故云一日”,但实在牵强。正因为牵强,又找不出新理由,传统注家全部不置一词而强说“我比你们虚长几岁”。然后为了自洽,各自演绎后句“毋吾以也”:如钱穆译文“你们莫把此在意”,杨伯峻译文“老了没有人用我了”,李泽厚译文“不要顾虑我是老师”,傅佩荣译文“希望你们不要因此觉得拘谨”。各唱各的调,惜与原文“毋吾以也”全部不搭调。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4-11-22 20:27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我的理解是,以我一日的学识见长于你们,不要以我的这些方面(为意)。
作者: 飞梅弄晚    时间: 2024-11-22 20:34
舍琴而作,这个作是推开的意思吗?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22 20:43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4-11-22 20:34
舍琴而作,这个作是推开的意思吗?

作,站起来

作者: 飞梅弄晚    时间: 2024-11-22 20:44
与下面重了
作者: 飞梅弄晚    时间: 2024-11-22 20:44
本帖最后由 飞梅弄晚 于 2024-11-22 20:46 编辑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曾点描绘的是一个理想社会,也是身处乱世孔子的毕生所求。

一段“舞雩咏归”是儒生的人文情怀,“吾与点”是孔子的“性灵写照”。

加上前面弟子所言,有没有一种可能,如果想象不出一幅政通人和的暮春浴图,便不知什么叫自得其乐和自适其适,哪又何谈仁政爱民治天下?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22 20:44
泌水 发表于 2024-11-22 20:27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我的理解是,以我一日的学识见长于你们,不要以我的这些方面(为意)。

一日的学识?如何理解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22 20:46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4-11-22 20:44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曾点描绘的是一个理想社会,也 ...

没看懂你想说的是什么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22 20:54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4-11-22 20:44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曾点描绘的是一个理想社会,也 ...

依我看,你这段话里,点很多,其中还有转折,我都不知你到底想表达什么了

作者: 飞梅弄晚    时间: 2024-11-22 20:55
子路、冉求、公西赤,说的都是自己的治国方法,只有曾子描绘了一副桃源春景图。

孔子的问题是如何从政,最后“吾与点也”,这种感性的回答不符合孔子的一贯严谨作风。

我的理解是,前三者的回答都有欠缺,但最终都是为了达到曾子所描绘的政通人和。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22 20:58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4-11-22 20:55
子路、冉求、公西赤,说的都是自己的治国方法,只有曾子描绘了一副桃源春景图。

孔子的问题是如何从政, ...

问题一:最后“吾与点也”,这种感性的回答不符合孔子的一贯严谨作风。为什么不符合?应该如何才符合?

问题二:前三者的回答都有欠缺。除了子路不谦虚了点,冉求跟公西赤的欠缺在哪里?

作者: 飞梅弄晚    时间: 2024-11-22 20:58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4-11-22 20:54
依我看,你这段话里,点很多,其中还有转折,我都不知你到底想表达什么了

可能最近头脑风暴太多,大脑需要休息。是故,常有词不达意发生吧。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22 21:05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4-11-22 20:58
可能最近头脑风暴太多,大脑需要休息。是故,常有词不达意发生吧。

我倒感觉可能是你思维模式的习惯问题,不太习惯将复杂问题分解之后简单化。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4-11-22 21:05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4-11-22 20:44
一日的学识?如何理解

这是孔子谦虚的话,实际日日都有学识。
如果从年龄大小去和弟子讨论,就缩窄了讨论的范围。

作者: 飞梅弄晚    时间: 2024-11-22 21:06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4-11-22 20:58
问题一:最后“吾与点也”,这种感性的回答不符合孔子的一贯严谨作风。为什么不符合?应该如何才符合?[/ ...

孔子回答:“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依礼治国,他的话没有依礼推贤,因此而笑他。接着以冉求和公西赤为对比:“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那冉求虽然没有提出国家吧,哪里见得方圆各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就不是一个国家呢?那公西赤虽然没有提出国家吧,但祭祀和外交事务不是国家事务是什么?公西赤如果只做小司仪,那谁能做大司仪?言下之意,子路唯我独能,不懂依礼推贤。

————
一个国家,依礼治国不够啊,祭祀和外交也不够啊,那不就是各有欠缺么?

难道这两个人的回答,是补充批评子路的独能?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22 21:07
泌水 发表于 2024-11-22 21:05
这是孔子谦虚的话,实际日日都有学识。
如果从年龄大小去和弟子讨论,就缩窄了讨论的范围。

主要是我没有见过“一日的学识”这种说法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22 21:09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4-11-22 21:06
孔子回答:“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依礼治国,他的话没有依礼推贤,因此而笑他。接着以冉求和 ...

一个国家,依礼治国不够啊
————————
你这句话从何而来啊?我文中不可能有这个意思。
依礼治国是大原则,怎么还能说不够呢?我糊涂了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