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孔夫子托梦述而不作 国学需要头脑风暴 [打印本页]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4-11-18 07:43
标题: 孔夫子托梦述而不作 国学需要头脑风暴
昨夜,小楼秋雨又秋风,公某睡得反倒瓷实
孔夫子竟托梦于我,模糊闻之:话说这顶尖人才呐,无非实干家与理论家两类……
然后,撂下一句:手机没电了,便消失得全无踪影
任凭公某往天国方向狠狠睡去,亦不曾再遇夫子音容
早晨醒来,咬着被角足有一个时辰,对夫子之言仍不明就里
他的手机就没配个充电宝吗?真是滴
直至屋里的喊我早餐,还附送一句:又在瞎想,啥也不干?
啥意思?我想而不干,孔夫子述而不作……
顿时,公某恍然大悟:夫子分明是来提醒我呀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一个窃字,传达出夫子掏心窝子,也附带俏皮。
自比老子、彭祖,摆明了纵论毕生尺度的造型。
想想夫子与弟子间的宽松互动,欣然接受“丧家犬”的自嘲精神不说,子路等甚至无视寄人篱下之囧境,揶揄高穷帅的夫子,屈尊去见秀色风韵皆可餐之奇女子南子,指定是心动其美色啦!以至于夫子不得不尴尬地指天发誓:老夫风纪扣扣得紧着呐,若有半点歪心眼,天打五雷轰……
此等轻松语境下,夫子用谐虐小吹一下的口吻,标榜自己一生之坚守还在其次,润物细无声般教诲弟子才是要义。
再看夫子这辈子混得,在鲁国虽也曾有三桓夹缝中偶出的短暂高光时刻,但终究难掩周游列国长达14载竟一事无成的大挫折、大尴尬。此后,直至生命终结,夫子唯有学问和弟子两事。
在此大背景下,夫子会怎样概括自己的一生呢?
理论的巨人,行动的侏儒——或许是大概率吧。毕竟,夫子后世虽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谬赞美誉,当世不曾改变一国一地、一城一池之经久命运,也是最大事实。
述而不作——述与不作相对——我这辈子笔头子嘴皮子功夫了得,干实事就非我所愿了;
信而好古——信与好古相异——吾终生仁义礼智信圭臬律己,崇古从周,克己复礼乃终生抱负;
窃比于我老彭——自我感觉良好乃刚需,我与老、彭比肩,孰帅、孰美?你们说(读xue山东土话)。
说到临窗、醉笑的皓首穷经、殚精竭虑之作,或版友其它解读,公某一概或拍案,或相容。
毕竟,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夫子本意,不可意会,亦难言传,更无标准答案可依,乃现实困境。
西人发明头脑风暴,最不可或缺的魂灵在于新意,最核心规矩在于兼收一切建设性思考,忌讳任何否定他人性妄议。
就国学这档子事儿,在21世纪的今天,如果说尚能发掘出任何新意,除了中规中矩的训诂考证,头脑风暴思维或许是可取路数之一。
而着眼于眼前,至少对临窗兄周裁《论语》活跃氛围有益,对国学堂的生存与发展有益,亦对六星的苟延有益,愚以为。
莞尔,Over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4-11-18 10:17
一个窃字,传达出夫子掏心窝子,也附带俏皮。
==
这个分析好玩~~~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4-11-18 10:19
这篇的思路,少了学究气,倒是我偏爱的走笔,读下来莞尔,不累,且有诸多认同感~~~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4-11-18 20:18
嗯,好玩是要义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4-11-18 20:18
这我就放心啦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18 20:25
公理力兄,不好意思啊,今天好几个事,忙到现在才回来有时间加精,怠慢了请谅解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4-11-18 20:50
临兄客气了,完全不存在怠慢,我要谢谢抬举鼓励才是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18 20:52
终究难掩周游列国长达14载竟一事无成的大挫折、大尴尬。此后,直至生命终结,夫子唯有学问和弟子两事。
——————
其实,人生最大的财富就是学问和弟子,求仁得仁了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4-11-18 21:02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4-11-18 21:03 编辑
没错,除了夫子本人,只要对孔子尚有公允之心者,应该都会赞同你这个看法
否则,也不会有“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等这些个后世荣宠
只是,我以为,就夫子本人而言,因周游列国而隆盛的世人眼中的圣贤,纯属虚名而已
未能实现他的“复礼”——改变礼乐崩坏、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大抱负,才是他心中永远的痛和失败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18 21:07
未能实现他的“复礼”,改变礼乐崩坏、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大抱负,才是他心中永远的痛和失败
——————————————
根据我在论语中所见,孔子的大抱负没有一丝为己,完全为了复归周公之礼而改良天下。
传统很多解读孔子悲观的章句,我仔细研究之后,才发现是后人误解了孔子,孔子有叹息,但绝不悲观消极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18 21:07
做孔子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幸福人生。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4-11-18 21:21
嗯,只是,夫子的抱负太大,目标太高。
终生“克己”已经是高难度动作;而“复礼”,真正改变世道的天大工程,除了极少数大帝王,属于他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18 21:23
是啊,所以如此才成就他“愚不可及”的千古人物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18 21:24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是我的座右铭。
不二不成事,不傻不长久。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4-11-18 21:25
呵呵,后世仰望,难望其项背。于是,每个世代的孔子就有了新面孔。这也是难以逃脱的潜规则吧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4-11-18 21:26
嗯,嗯,大智若愚,必须点赞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18 21:27
我似乎没见过后世也出过孔子一样的人物。孟子只拿了孔子的讲“义”的一部分,并且用力过猛,我不是很喜欢。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4-11-18 21:34
同意,确实没有比肩者
就是老子,这个形象至少“虚”了些,远不如孔子有血有肉有温度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18 21:35
我怀疑《老子》这本书是战国时期有人假托老子之名而行世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4-11-18 21:45
嗯,秦始皇烧了书,这事儿就成了糊涂账。按理,至少那位函谷关首领手里应该有原作的
马王堆汉墓中倒是出土了该书竹简,只是名字叫“德道经”
但还是不能排除假托之作的可能。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1-18 21:46
我在研究论语时候,曾经顺便写了一个论证《老子》产生年代的小文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4-11-18 22:00
呵呵,这应该又是一个不缺争议的话题,大火起来的可能不低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