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闲来说茶(4) [打印本页]
作者: 闲散之人 时间: 2024-10-29 12:04
标题: 闲来说茶(4)
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24-10-29 12:07 编辑
这个关于茶的系列,没有任何提前做做文章背书,然后打什么草稿。基本就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而是个人之间大家可以交流交流。主要还是因为自己比较喜欢喝茶,也就顺便了解一下茶文化的历史沿革前因后果。不敢说每一次喝茶都喝得很明白,起码知道你喝到嘴里,这个茶它的来历,它的发展,它的传承以及它的一些制作方法。
所以这样的东西没有什么学术的东西,基本就是信马由缰,每天侃一点。哪一天侃累了侃烦了,就把这个系列给终止了,也不出意外。
3.元代的蒸青散茶叶
昨天说到魏晋唐宋今天就说一说元代。前面我说了蒸青团茶,这种制茶工艺,保持了茶的绿色,提高了茶叶的质量,但是用水浸和榨汁的做法,损失了部分茶的真味和真香,而且茶的苦味也不怎么好消除。
宋朝消亡之后,龙凤团茶走向了没路。元代是作为北方游牧民族,他们的生活相对比较粗线条,所以对这种所谓精细制作的茶是比较排斥甚至是不感兴趣的,因为那些制作精细的茶饼,普通百姓也喝不起,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坐下来细细的品尝。所以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喜欢新的工艺制作的条形散茶。明太祖朱元璋,在1391年下诏,终止龙凤团茶的制作。也就是从这一刻起,龙凤团茶成为茶叶史上的绝唱,而蒸青的散茶成为了百姓和宫廷的主流。
所谓蒸青散茶,它的工艺相对比较简单。采摘完毕之后,用蒸笼稍微蒸一下,生熟适当即可。蒸好之后用簸箕摊开,晾晒,而且这个过程还有趁着湿做一些揉之。然后进行烘焙,只是烘焙的时候火候要掌握的十分精细,不能让茶叶变焦。
4.明代的炒青散茶叶
蒸青工艺虽然更好地保留了茶香。但是也损失了很多茶味浓郁的香度。这样一来,茶冲泡出来以后,香味的感觉就不是特别完美。于是后来就出现了利用干热发挥茶叶优良香气的炒青技术。
炒青散茶叶,其实在唐代就有了。诗人刘禹锡,在他的《西山兰若试茶歌》里说:“山僧后檐茶数丛……斯须炒成满室香”。但是因为唐宋之后茶成为宫廷的重要饮品。这种炒青茶叶的做法没有被广泛采用。真正大规模地炒青散茶叶,明代算是把它推上了高峰。
经过翻炒的茶叶,颜色转为暗黄绿色。叶面和根梗皮有皱纹。最大的口感变化是由青涩之味变为热香之味和特殊清香。草炒青的具体步骤是:高温杀青,揉捻,复炒,烘焙成干茶。
5.清代的制茶的分类
在元明的青茶处理的工艺和基础上,清代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最明显的是继承发展出六大茶类。即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青茶。
不同的茶在制作工艺上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但是大体上的制作方法大同小异。
但是必须得承认,因为清代给茶叶做了比较规范的分类。让人们在品尝的时候有了更多偏于自己喜欢的选择。而且这种选择一直延续到现在。
我在厦门工作的时候,就喝一种茶,铁观音。偶尔也有大红袍。回到北方之后,曾经喝了好长一段时间的普洱,多说一句,我喜欢喝的是熟普,生普有一些劲道。是从2017或者18年前后才渐渐的接触了白茶。而且接触了白茶之后,我就放不下这种茶。所以这七八年的时间一直在喝这种茶。当然期间也偶尔喝一些其他的茶类,但是白茶是主打。有关白茶的事情,我会在后面结合自己喝的,和大家交流一下。
就从个人的感觉上来说说自己的体会。茶这种饮品,无论是我们目前常见的散茶还是茶饼。都是目前国人公认的最常见的饮料。也是能上得大雅之堂,更能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饮品。
2024年10月29日星期二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4-10-29 17:24
我只钟情于家乡雁荡山的绿茶。每次喝没了,就让老母亲去集市上买一斤,快递到杭州。
小时候最爱喝的不是泡茶,而是煮茶。特别是早上,茶煮开了,趁热喝,有好几个时辰的好精力。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4-10-29 19:32
我外婆家的山区,有一种土生土长土方法炒出来的红白茶——我小时候最喜欢。现在有些苍蝇馆子,也还能遇到免费提供的。。。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4-10-29 19:34
很多别人说的很好的茶,我其实都不爱喝。比如铁观音之类的~~~我有时候宁愿喝白开水,或者飘一两片茶叶~~~
作者: 飞梅弄晚 时间: 2024-10-29 22:39
涨知识。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