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问鼎 [打印本页]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4-9-2 09:06
标题: 问鼎
本帖最后由 刘庄主 于 2024-9-2 09:32 编辑

你叫啥?
[attach]841853[/attach]

[attach]841854[/attach]

鼎上有字,这是拓片。
我们小时候,管它叫司母戊鼎,权威给定的叫法;后来,改叫后母戊鼎,当然,也是权威改的。
到底是大司马的司?还是皇天后土的后?
他不光是字(符号)的研究,还要有别的历史的、文化的研究。
符号,青铜铸在那儿了,但是,这个符号的意思,是什么?这是本质问题。
从这个角度,司与后这俩字,在铸这个鼎的时候,它俩就是通假字。
你说为什么?可能,就是刻字的人给弄错了,错了就错了,只是写错了,意思,你们能明白吧?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4-9-2 09:13
通假字,那也是古文字里的一类,是好多涓涓细流汇集成的小泊,并不是谁专门造的。

作者: 坐忘庄    时间: 2024-9-2 09:17
哈哈哈 似乎明白

语言是社会游戏,社会运行着语言语言着。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4-9-2 09:18
本帖最后由 刘庄主 于 2024-9-2 09:25 编辑

你说通,为什么通?通房大丫头,她就是通。
你说借,为什么借?一时手头儿紧。不光是借字,语言里还行借喻、借指呢,学问在于活用。变色龙、智多星、酒囊饭袋,这么一借,你心领神会,莞尔。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4-9-2 09:24
臣本布衣,你看,这布衣借的,啧啧,真到位!又位分低,又不是光腚的,这拿捏的。

我乃的确良!这就操蛋了。

出身草莽,明白,明白。

犬子就交给您了,您多费心。狗狗你放心吧,咱俩谁跟谁?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4-9-2 09:54

拓片是镜像了吧?

应该是后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4-9-2 10:01
知音 发表于 2024-9-2 09:54
拓片是镜像了吧?

应该是后

拓片不是镜像,你看字帖,都是从碑上拓下来的。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24-9-2 10:22
考古:“司母戊鼎”为什么要改名“后母戊鼎”?
历史探奇 2023-07-04 发布于河南  |  119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争议其实一直都存在。

  司(后)母戊鼎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其名称是按照惯例依据铜鼎内壁上的铭文而定的。


司(后)母戊鼎

司(后)母戊鼎内的铭文
  但直到今天,这几个铭文的释读结果依然没有定论,争论最多的就是铭文中最上方的那个字究竟是“司”还是“后”。

  这个表面上看似乎最容易辨认的“司”字,为什么会却会引起专家学者们的争论呢?

  这其实是因为在铸造司(后)母戊鼎的晚商时期,无论是甲骨文还是金文中的用字都存在正反通用的情况。


甲骨文中所见正反通用字体例举
  也就是说,铭文中这个看上去是“司”的字形,其实也完全有可能是“后”的异体。也正因此,司(后)母戊鼎的命名从一开始就陷入了争论。


晚商时期,同一片甲骨上的甲骨文中“后”“司”字形混用的情况
  司(后)母戊鼎最初是在1939年被河南安阳武官村的农民所发现,但为了避免文物落入日寇手中,村民们在将它掘出之后又重新埋入地下,直到1946年4月,这座大鼎才再次被挖出。

  在大鼎重新出土后不久,《申报》特派员邵慎之就赶到河南安阳进行了实地采访,在10月27日的《申报》报道中他最早将大鼎内的铭文释读为“后妻戊”“后戊妻”或者“妻戊”。


1946年10月27日《申报》报道“后妻戊鼎”
  但是仅在21天后,古文字学家张凤就在《中央日报》上发表了《安阳武官村出土方鼎铭文考释》一文,认为大鼎内的铭文应该释读为“司母戊”,这一观点后来则被官方采用。

  同年7月,司(后)母戊鼎被收归国有,并在10月运往南京,此后收藏于当时的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其名采用“司母戊方鼎”。


  1950年3月司母戊鼎入藏刚刚成立的南京博物院。1959年又被征调至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并在“中国通史陈列”中展出。在此期间,这件文物一直沿用“司母戊鼎”的名称。

  不过,尽管官方收藏机构一直采用“司母戊鼎”的名称,但争论却从未停止过。

  反对者们质疑“司母戊鼎”这一名称的理由除了在字形上,“司”也可以释为“后”以外,更重要的还是很多学者都认为从铭文含义的解释来讲,“后母戊鼎”也比“司母戊鼎”更加合理。

  将铭文解读为“司母戊”的观点,普遍认为这里的“司”同“祀”,铭文的含义为“祭祀母亲戊”。但这样的解释却不符合青铜器铭文内容的惯例,在商周时期表示作器者或者受器者的青铜器铭文制度中,并不存在动宾关系的句式。

  但如果将其释读为“后母戊”就完全符合惯例。

  “后”字在古时有“君王”“领袖”的含义,也可延伸为“王后”“母后”之意。如春秋时期的《竹书纪年》中就以“后”指夏朝的君王,即“夏后”;晚商甲骨文中则有将商王武丁之妻妇好称为“后妇好”的例证。

  按照这样的解释,“后母戊”即可表示是商王的母亲戊,这样的释文在句式上似乎显得更为合理。


春秋时期的叔夷镈铭文中记载成汤伐夏后时亦将“后”反写作“司”形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2010-2011年基本完成改扩建工程之后,国家博物馆在出版图录和专题展览中将原来的“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2011年3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在报道国家博物馆布展筹备时首次采用“后母戊鼎”的新名称,但未作解释,引起不明真相的观众质疑央视错读。

  不过,国家博物馆的这次更名并没能终结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争论,“后母戊鼎”的新名字同样受到了众多质疑。很多学者就提出,将“司母戊”视为动宾结构,其实是对“司”字的理解存在偏差。


  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曹定云研究员就认为这里的“司”应当作“嗣”来理解,“司母”意为“王储之生母”,铭文含义同样为“商王的母亲戊”。类似的还有将“司”释为王的配偶、官职等观点。

  总之,虽然国家博物馆将“司母戊鼎”更名为“后母戊鼎”,但由于其更名的依据中仍然有很大的推测成分,尚不能视为确证。

  因此,“后母戊鼎”的新名称也并没有被普遍接受,学术界内的争议仍在继续。


1939年出土以来,学术界对于司(后)母戊鼎内的铭文及其含义的诸种解释观点

河南安阳殷墟博物苑中的复制品,仍然在沿用“司母戊鼎”的名称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4-9-2 10:32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4-9-2 10:22
考古:“司母戊鼎”为什么要改名“后母戊鼎”?
历史探奇 2023-07-04 发布于河南  |  119阅读  |  3转藏
...

哦,还在各执一词呀。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4-9-2 11:00
后来,改叫后母戊鼎,当然,也是权威改的。
==
这个,我暂时没听说。为嘛要改?就是那个拓片的字?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4-9-2 11:01
刘庄主 发表于 2024-9-2 09:24
臣本布衣,你看,这布衣借的,啧啧,真到位!又位分低,又不是光腚的,这拿捏的。

我乃的确良!这就操蛋 ...

庄主,你这发散,把我笑得不要不要的~~~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4-9-2 11:03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9-2 11:00
后来,改叫后母戊鼎,当然,也是权威改的。
==
这个,我暂时没听说。为嘛要改?就是那个拓片的字?

对,就是那个字,是司?还是后?学术争论。后是本字,反着写,就是司。有说在商朝的时候,司和后通假。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4-9-2 11:04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4-9-2 10:22
考古:“司母戊鼎”为什么要改名“后母戊鼎”?
历史探奇 2023-07-04 发布于河南  |  119阅读  |  3转藏
...

我说,我咋还没听说。原来还在争议之中啊!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4-9-2 11:05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9-2 11:01
庄主,你这发散,把我笑得不要不要的~~~

活跃活跃课堂气氛。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4-9-2 11:06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9-2 11:04
我说,我咋还没听说。原来还在争议之中啊!

国家博物馆改了。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4-9-2 11:06
刘庄主 发表于 2024-9-2 11:03
对,就是那个字,是司?还是后?学术争论。后是本字,反着写,就是司。有说在商朝的时候,司和后通假。

司和后通假?我倒觉得,就是镜像,类似印章的话题~~~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4-9-2 11:07
刘庄主 发表于 2024-9-2 11:05
活跃活跃课堂气氛。

嗯嗯。很好,很好。有好老师潜质~~~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4-9-2 11:08
刘庄主 发表于 2024-9-2 11:06
国家博物馆改了。

明白了。回头我再查查这方面的资料看看。谢谢庄主~~~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4-9-2 11:08
刘庄主 发表于 2024-9-2 11:06
国家博物馆改了。

明白了。回头我再查查这方面的资料看看。谢谢庄主~~~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24-9-2 11:17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9-2 11:06
司和后通假?我倒觉得,就是镜像,类似印章的话题~~~

不是镜像,而是甲骨文和青铜铭文都可以正反两面写。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4-9-2 11:24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4-9-2 11:17
不是镜像,而是甲骨文和青铜铭文都可以正反两面写。

啊?还有这样的事情?那司和后就都成立了?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4-9-2 11:25
司或者后,下面那个字,是什么?有没有可能从这个字去上溯推演?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24-9-2 11:35
本帖最后由 再折长亭柳 于 2024-9-2 11:38 编辑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9-2 11:24
啊?还有这样的事情?那司和后就都成立了?

后,比较合适。后,指君王,后母,指君王的母亲,名叫戊。铭文意思:“君王母亲戊氏所用之鼎”,也只有君王家族成员才有资格享用大鼎,王伯伯家例外。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4-9-2 11:44
凿这些东西,别的不说,安全啦,风雅啦。还有政治正确!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4-9-2 11:59
春水秋霜伊人 发表于 2024-9-2 11:44
凿这些东西,别的不说,安全啦,风雅啦。还有政治正确!

也就是很严肃,不会写错凿错。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4-9-2 12:00
刘庄主 发表于 2024-9-2 11:59
也就是很严肃,不会写错凿错。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4-9-2 12:04
看起来湿度这个事儿,一个是看表的显示,一个是人的感受。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4-9-2 12:06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9-2 11:25
司或者后,下面那个字,是什么?有没有可能从这个字去上溯推演?

器腹部内壁铸铭“后母戊",三个字。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4-9-2 21:21
你这一提,我好像还有点模糊印象。
那年回国,碰巧赶上国家博物馆改扩建竣工后试开放,免费入场,我连去了两次。

印象中就有司母戊鼎变成后母戊鼎这档子事儿当时不明就里。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4-9-2 21:43
公理力 发表于 2024-9-2 21:21
你这一提,我好像还有点模糊印象。
那年回国,碰巧赶上国家博物馆改扩建竣工后试开放,免费入 ...

是文化界一档子大事。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4-9-2 21:51
刘庄主 发表于 2024-9-2 21:43
是文化界一档子大事。

试开放期间,很注意搜集参观者意见,到处都是留言簿。记得,我还给他们写了挺长的留言,说了观感和意见。
现在想来,国博改扩建后,总的感觉,大气、阔气有余,而实用、便利不足。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4-9-3 05:49
公理力 发表于 2024-9-2 21:51
试开放期间,很注意搜集参观者意见,到处都是留言簿。记得,我还给他们写了挺长的留言,说了观感和意见。 ...

改扩建的工程很受原建筑制约。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