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程中糗事之三 [打印本页]

作者: 闻所欲闻    时间: 2024-6-6 08:04
标题: 程中糗事之三
                                                      程中糗事之三
                                       《闻所欲闻的个人回忆录》二十六

      程桥中学住宿学生的伙食标准非常低:每月六元整——4.5元是饭钱,菜金仅1.5元。
      每天滴伙食内容:
      早上三两稀粥、小菜;中午4两蒸饭、一个炒或烧蔬菜、一个蔬菜汤;晚上三两蒸饭、一个蔬菜汤。
      伙食整天看不到荤腥!想长身体就别吃这伙食了——不长个儿。虽然可以另外花钱去食堂排队买老师们吃滴荤菜素菜,但住宿生八人一桌滴伙食我能吃饱,也懒得天天排队买菜。更重要滴是不能“脱离群众”,那些“二毛七”农村童鞋没一个去添菜(去食堂用饭票加饭偶尔是有滴,因为吃不饱)。还有一个原因,买荤菜要么躲在食堂吃完回来,要么回来带“二毛七”农村童鞋吃。不然他们会盯着看你碗里滴荤菜吃饭,尴尬。
      有一次,我从家带了一大瓶腌菜炒肉丝,准备吃五天,结果被宿舍几个童鞋看滴……两天就吃光了。我吝啬鬼,以后我啥也不带,星期六回家、星期天在家猛吃猛喝……。
      当然,也有个别有钱滴住宿生不吃这种不长个儿滴伙食,比如我后来滴大舅子。他也是下放滴,和我同龄,都在程中住宿读书。他每天排队和老师吃一样伙食——用饭菜票买。他父亲(我老丈人)是农业科学家,每月工资160元,比县领导工资还多一倍,约是我家父母工资加起来的一倍半。
      程中住宿学生大众化的伙食标准,适应了当地“二毛七”农村滴贫困状态,——农村童鞋家里吃饭每天看不见荤腥,你读书即交学费书本费又不挣工分,还想吃荤菜?头昏了你!
      有些童鞋每学期学费直到学期末才交齐,汤老师有时在课堂上催要学费,就像穆仁智催杨白劳……。我当然是“穆仁智”表扬滴对象:一开学报到就把学费、书本费交齐了,怕第二天交,“穆仁智”不高兴。学校是有学生交费速度指标滴。
      每月饭钱4.5元是大头,“二毛七”农村童鞋可以从家背米交到食堂抵充饭钱。每月仅菜金1.5元还有人给不起,得挪借。
      但是,每个星期六中午(下午上两节课就放学,照顾住宿滴农村童鞋回家),食堂必加一个荤菜犒劳犒劳!或鱼或肉,多数是小半盆(小脸盆大小)红烧肉——八人一桌,每人能分到3、4片。
      谁来分这个荤菜?农村童鞋必抢!因为分完鱼、肉以后,那个鱼、肉滴菜卤子就是分菜人的“工资”——倒进自己滴饭盆里。
      所以,读书在农村是令人羡慕滴事——1、不干农活,2、每星期有一嘴开荤,3、毕业有出路。

      记得我刚从竹程公社破桌破凳学校转到程桥中学住宿,一进宿舍,副班长周定春就问我:
      你是“马黄俊?”
      我说:
      我不叫马黄俊,我叫闻所欲闻……。
      周定春立刻打断我:
      我问你要不要买饭劵?
      我说买、买。
      原来当地土语把“买”读成:马。“饭”读成:放。“劵”读成:俊。
      我把副班长问我还“马放俊(买饭票)”,听成我是不是“马黄俊”!后来我回家讲给家里人听,他们都笑坏了。
      又有宿舍童鞋问我吃过啦?我说:“还没得吃”。他们又笑我滴南京话——你没得吃?你家没得米啦,哈哈——原来他们的正宗回答是:妹-油(没有)!
      搞滴我的口音不断向六合语靠近:妹-油……。调回南京后,人家以为我是六合人,到现在我滴口音还是不伦不类。
      汤老师过去也是南京人。他给我们总结六合人说话的规律:
      六合人说话嘴张不开,要窝成一个小圆圈讲:家(zhuo)家(zhuo)吃虾(shuo)子。
      我记得六合话最大一个笑话是因为:“抓去了”和“家去了”读音一模一样:“抓(zhuo桌)去(gei给)了”、“家(zhuo)去(gei)了”。
      笑话来了:
      问:他到哪去了?
      答:他(读tuo拖)?他抓去了(被派出所抓去了)。
      问滴人以为他回家了,说:那我到他家找他。
      答滴人加强语调说:是抓-去-了。
      问滴人弄不明白了:是家去了还是抓去了?
      答滴人不耐烦:
      告诉你抓去了、抓去了,还要问!
      问滴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到底是抓去了还是家去了?
      ……
      我也碰到过一个骑三轮车卖年糕滴六合小伙子是这样叫卖的:
      骂-您-高(卖年糕)——豆硕您高(豆沙年糕)、之模您高(芝麻年糕)、混(降调)油您高(荤油年糕)——骂-您-高……



作者: 信以为真    时间: 2024-6-6 08:20
沙发
作者: 指尖弹出盛夏    时间: 2024-6-6 10:25
老兄这一说,我还真发现老家土话的特点,嘴呈圆筒形,尤其突出最后那个o“哦”的音,包括学习的学,也读shuo

去的土音应该是ki去声。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其实过去那段日子,真的不是人过的。作家老鬼回忆,那时候人们谈论话题就是一个吃,哪家烧饼个儿大芝麻多,哪家馒头实惠抵饿管饱……


作者: 闻所欲闻    时间: 2024-6-6 10:59
指尖弹出盛夏 发表于 2024-6-6 10:25
老兄这一说,我还真发现老家土话的特点,嘴呈圆筒形,尤其突出最后那个o“哦”的音,包括学习的学,也读shu ...

所以从根本上讲,社会主义公有制就是停滞不前的另一种说法。朝鲜因为“收礼只收脑白金”,且一毛不拔,才得以残喘至今。
本人写文章都是因小见大,从具有普遍意义的小事分析背后的意义。
除了回忆录,我的文章均为小众化,不需要动脑筋的不写——爱深入思考的人才看

作者: 指尖弹出盛夏    时间: 2024-6-6 11:09
过去我的堂姐、表姐表哥们,都是上山下乡一代人,我跟一个表姐夫聊起,他说他过去大串联,坐火车去北京、去广州,我无限遐想,羡慕地说:能免费坐绿皮火车,全国到处跑,欣赏沿途风景,真美。

姐夫发话如一记闷棍把我打醒:什么绿皮火车?闷罐车!
作者: 闻所欲闻    时间: 2024-6-6 11:21
指尖弹出盛夏 发表于 2024-6-6 11:09
过去我的堂姐、表姐表哥们,都是上山下乡一代人,我跟一个表姐夫聊起,他说他过去大串联,坐火车去北京、去 ...

够得上串联身份的一般都是初中以上的学生。小学生大串联,只有我校南师附小的一位三年级学生。他从北京一分钱不花串联回来我们都惊讶的不得了。这人在学校就是个胆大包天的皮猴子,经常不上学在外面玩。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4-6-6 11:43





初中的糗事比小学明显多起来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4-6-6 11:44



南京六合一带的话不难懂

绍兴话难




作者: 闻所欲闻    时间: 2024-6-6 12:41
本帖最后由 闻所欲闻 于 2024-6-6 12:42 编辑
徐公孰 发表于 2024-6-6 11:44
南京六合一带的话不难懂

绍兴话难

原因我早找到了——六合在长江以北,历史属中原,始皇统一文字,读音则趋于相近。而浙江属南蛮,部落众多,几十里外则语言不同、不通。我在浙江办事,问他们隔壁老王县人说话他们都说不懂
我坐津浦铁路火车一路向北,话都能听懂。这都是中华民族历史的核心地带。六合有文字记载4000年历史,比南京古老。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4-6-6 16:20
闻所欲闻 发表于 2024-6-6 12:41
原因我早找到了——六合在长江以北,历史属中原,始皇统一文字,读音则趋于相近。而浙江属南蛮,部落众多 ...




大杠精,你忽略了一个事实:

长江以北,现在的人大部分都是匈奴,金,契丹,羌,等等少数民族的后裔

原先中原人都迁居江南咯

也就是说,今天江南话=古代中原话





作者: 指尖弹出盛夏    时间: 2024-6-6 16:33
徐公孰 发表于 2024-6-6 16:20
大杠精,你忽略了一个事实:

长江以北,现在的人大部分都是匈奴,金,契丹,羌,等等少数民族的 ...

没错,我曾查了一下我的姓氏,六合兴化一代这个姓,基本是北方匈奴人后裔。万念俱灰之下,我在京东注册的昵称就索性叫“熊弩仁”,算是证明。

闻兄想了解匈奴,可跟那个“凶猛老狐狸”交流切磋,他是匈奴历史的大行家。

作者: 闻所欲闻    时间: 2024-6-6 19:57
指尖弹出盛夏 发表于 2024-6-6 16:33
没错,我曾查了一下我的姓氏,六合兴化一代这个姓,基本是北方匈奴人后裔。万念俱灰之下,我在京东注册的 ...

这不影响中原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因为中华民族的同化力量巨大,北方少数民族最后都被同化了,我祖上就是满族,早被汉族同化了,我的籍贯是汉族。南方的蛮族道路崎岖,交流很少,难被同化,直到80年代,几十里以外就语言不通。

作者: 闻所欲闻    时间: 2024-6-6 20:01
徐公孰 发表于 2024-6-6 16:20
大杠精,你忽略了一个事实:

长江以北,现在的人大部分都是匈奴,金,契丹,羌,等等少数民族的 ...

我祖上就是满族——金人后代。并不影响中原是中华民族的逐鹿核心。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