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微信公众号“朱令我们在一起”透露“清华铊中毒案”最新进展称,日前,朱令父母向最高人民检察院提交的《侦查监督申请》已获受理。
朱令母亲收到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短信通知如下:
“【最高人民检察院】朱明新:您好!您的来信收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我院已将您的来信交由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审查办理。”
随后,朱令母亲收到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短信通知如下:
“【接诉即办】【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朱明新您好!我院收到最高人民检察院交办的信访材料,已依法转相关部门办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联系方式:0105876XXXX。您可在一天后通过网上检察服务中心(北京检察网、“掌上京检”APP安卓版、“北京检察”和“京检在线”微信公众号)查看。”
微信公众号“朱令我们在一起”称,朱令母亲提交的《侦查监督申请》中提出,有关部门的侦查行为中存在一些违法之处:“第一、‘结办’案件违法;第二、没有认定犯罪嫌疑人与事实不符;第三、解除对孙某的出国限制并为其变更身份信息违法;第四、以缺少‘直接证据’为由不作为,于法无据”。
北京检察院关于此申请的后续处理情况,微信公众号“朱令我们在一起”将持续关注。
朱令出生于1973年11月,1992年考入清华大学,1994年12月因身体不适住院治疗,1995年4月28日被确认为铊中毒。
朱令当时的室友孙某被认为有重大嫌疑,警方也曾锁定凶手就在朱令的“身边”,但此案未能侦破。
从1994年中毒开始,朱令的智力、视觉、机体和语言功能没有得到恢复,生活必须由年迈的父母照料。
2013年,复旦大学投毒案告破,再度引发了公众对此案的关注。北京市公安局“平安北京”微博曾对“朱令案”作出回应,称因从朱令出现中毒症状到公安机关接报案件,时间已近半年。相关场所没有监控设施,犯罪痕迹物证已经灭失,尽管办案人员尽了最大努力,采取了当时能够使用的各种刑事侦查措施,仍未获取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证据,此案最终无法侦破。
清华大学“铊中毒”事件发生近30年后,据清华大学官方微博消息,朱令于2023年12月22日在北京去世。
来源:观察者网
平常人家平常心 发表于 2024-5-4 06:59
逃得过民谴,法谴,逃不过天谴
闲散之人 发表于 2024-5-4 07:46
所有的证据都灭失,当事人已经不在了,查什么,拿什么查?你他娘的越来越幼稚
闲散之人 发表于 2024-5-4 07:46
所有的证据都灭失,当事人已经不在了,查什么,拿什么查?你他娘的越来越幼稚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24-5-4 07:55
我觉得的柳二爷主帖说的意思是程序正义,哪怕此案最终无果,也是悬案,不代表结案了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4-5-4 07:56
咦?去年底是谁蹦着脚喊“公安结办不对,必须继续严查”?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24-5-4 07:55
我觉得的柳二爷主帖说的意思是程序正义,哪怕此案最终无果,也是悬案,不代表结案了
闲散之人 发表于 2024-5-4 08:07
就现在,就算受理了,怎么地,敢把嫌疑人抓起来啊?你有什么证据?如果有证据为什么当年不依法进行? ...
闲散之人 发表于 2024-5-4 07:46
所有的证据都灭失,当事人已经不在了,查什么,拿什么查?你他娘的越来越幼稚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4-5-4 08:56
对的。刑事案件的侦破,也是要受客观条件限制的,此案因报案时间太晚,现场遭到破坏,证物灭失 ...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24-5-4 09:11
原文用的“结办”?
个人认为公文用语也欠妥,易引发歧义。用中止(不是终止)、暂停或告一段落更好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24-5-4 09:11
原文用的“结办”?
个人认为公文用语也欠妥,易引发歧义。用中止(不是终止)、暂停或告一段落更好
莽夫 发表于 2024-5-4 09:35
“结办”一词多用于行政单位,一般表示该“事项”(案件)可以了结,也是行政人员对“工作”的一个交代。 ...
闲散之人 发表于 2024-5-4 08:07
就现在,就算受理了,怎么地,敢把嫌疑人抓起来啊?你有什么证据?如果有证据为什么当年不依法进行? ...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