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金陵渡口望瓜州 [打印本页]

作者: 兰亭流觞    时间: 2024-3-8 09:48
标题: 金陵渡口望瓜州
本帖最后由 兰亭流觞 于 2024-3-8 10:26 编辑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这是唐朝诗人张祜漫游江南时,某夜宿住金陵渡口,触景生情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题金陵渡》。一般读者看到诗中有“金陵”二字,大多会认为此渡口一定在南京附近。而事实上,金陵渡位于距南京百里之遥的镇江城西。这首诗描写的夜景宁静凄迷、清新淡雅,与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诗前两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诗人此时的心境。后两句写景:近边,落潮的夜江笼罩在斜月的柔光里;对岸,轻雾蒙蒙的瓜洲古镇有几点星火在闪烁。全诗语言朴素,画面清丽宜人。点睛之笔是“两三星火”,空灵潇洒,精美之至。但纵然江山如画,终难掩作者此时心中的孤寂与清愁。

今年春天去镇江旅游时,在自金山寺去北固山的公交车上,曾经向公交公司的一位年轻女士询问金陵渡的位置。没想到,女士竟一脸的茫然。过后我查资料得知,唐代的金陵渡,到了宋朝以后已更名为“西津渡”。由于时间紧迫,此次镇江之行最终没有去金陵渡游览。

常言道,相见不如思念。又说,看景不如听景。此话不无道理,更何况如今的金陵渡虽然众多古迹尚存,但它早已远离江边,失去了渡口的原有功能;当年对岸的瓜洲古镇,也在清朝末年完全沉入江心。今人若想访古寻幽,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到古人的诗歌里慢慢寻觅了。

张祜的《题金陵渡》,最后的重点落在了对岸夜色朦胧的瓜洲古镇,他在天明后要渡江去瓜洲吗?当时的瓜洲古镇是个什么样子呢?

爱因斯坦说,我多么希望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小岛,上面居住的都是善良又智慧的人们。我心中的瓜洲古镇,就是爱因斯坦的那座小岛。小岛的四季应该是这样的:春季里,杏开竹篱外,柳絮满天飞;夏天来了,江花红胜火,芙蕖韵满塘;秋季里,落霞飞孤鹜,炊烟迎归舟;冬天里呢?冬天里残荷听冻雨,瑞雪落小桥。

古朴的小镇上,屋舍参差,人口适中,士农工商和睦相处。阡陌田野,稻香疏绿鸡犬相闻,一片温馨景象。外来的游客,可以尽情观赏异乡美景,可以走进沿街小馆子品尝各色美食。观光者,文明礼貌;经营者,童叟无欺。

早前,我一向鄙视什么易经八卦,什么老子道德经之类的东西,认为那都是老朽们闲来无事,为了消食醒脑胡乱编写了或糊弄蠢汉,或骗人钱财的江湖杂学。后来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渐渐丰富,忽然感觉到那些古籍里也有很值得深思的精辟之处。比如《道德经》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看得出,这分明就是老子版的《桃花源记》。

这是一个经历了怎样战乱摧残的老者,才能写出如此消极颓废而又刻骨铭心的文字呢?人类的进步无疑给自身带来很多便利与好处,但同时也加剧了贫富分化。从而出现了霸权、毒菜、欺凌、战争,继而是饿殍遍野,民不聊生。既然发展进步最后的结局是人吃人的残酷,那么,回到结绳记事的原始社会反而感觉更安逸一些。

记得某位神仙说过:我曾三见沧海变桑田。恐怕这句话他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原始、现代、战争、灭亡,如此这般的周而复始吧。

多么希望张祜那闪烁着两三星火的瓜洲,是武陵渔人误入的那个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悠然自乐的好地方啊!

[attach]807563[/attach]


作者: 兰亭流觞    时间: 2024-3-8 09:49
[attach]807564[/attach]

作者: 兰亭流觞    时间: 2024-3-8 09:49
[attach]807565[/attach]

作者: 兰亭流觞    时间: 2024-3-8 09:50
[attach]807566[/attach]

作者: 怀璧其醉    时间: 2024-3-8 14:39
现在的古渡,都已修缮成了现代人眼中的古渡,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作者: 怀璧其醉    时间: 2024-3-8 14:40
但可以肯定的是,风景更优美了
作者: 兰亭流觞    时间: 2024-3-8 17:25
怀璧其醉 发表于 2024-3-8 14:40
但可以肯定的是,风景更优美了

三八节快乐

作者: 怀璧其醉    时间: 2024-3-8 21:56
兰亭流觞 发表于 2024-3-8 17:25
三八节快乐

谢谢兰亭,今天和女同事们在外面吃喝玩乐了大半天,享受了一下女王的待遇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