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过年 [打印本页]

作者: 兰亭流觞    时间: 2024-2-4 10:30
标题: 过年
本帖最后由 兰亭流觞 于 2024-2-4 14:28 编辑

                                           
   又进腊月了,虽然没有听到令人兴奋的鞭炮声,但的确离过年不远了。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里开头写到:“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但令他没想到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几十年后的今天,旧历的年底也不怎么像年底了。

   由于许多洋节日的舶来,还有现今人们快节奏生活方式的原因,传统的年味已经淡的让人有一种失落感。这不得不令我在那遥远的记忆深处,寻找那天空中弥漫着鞭炮的火药香、在古朴的街巷里回响着各种兜售年货的吆喝声的旧年了。

   记忆中儿时的冬天,雪要比现在下得多,而且天气也比现在寒冷。儿歌唱道:“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事实上,一进腊月门,村庄里就会不时传来乒乒乓乓的鞭炮声,还有走街串巷卖胡叶、卖卤膏的商贩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胡叶应该是胡树的叶子吧,是买来蒸年糕用的。蒸年糕时把胡叶铺在笼屉上,这样蒸出的年糕即不会粘结,又有一种特殊的清香味;卤膏则是用来把豆浆固化成豆腐的原料。但这些都是大人们的事情,我们并不关心。孩童们最感兴趣的是街上卖鞭炮和卖“滴滴金儿”的。

   卖鞭炮的人一般不用吆喝,他只需在村中央找个比较宽阔的地方,点燃一挂鞭炮,远近的孩子们就会纷纷闻声而至,他们会把从父母那里苦苦讨来的一点儿钱都买成鞭炮。“滴滴金儿”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应该是一种很陌生的东西。它外形类似鞭炮的引信,长约二十厘米,粗细像圆珠笔芯,是将一种特殊的火药放在纸里捻卷而成的。滴滴金儿与鞭炮引信最大的区别是它燃烧缓慢,而且会断断续续地释放出灿烂的火花。吃罢晚饭,小伙伴们三五成群雀跃着,在街道上挥舞着点燃的滴滴金儿,划出一个个火花闪烁的圆圈。这种亮光,在乡村漆黑的夜晚非常夺目诱人。在我儿时的印象中,那是过年的一部分。

  过了腊月二十,随着年味渐浓,大人们更加忙碌起来。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的日子。听母亲说,以前是要送“灶王”的。“文革”期间,这些传统的风俗都成了封建迷信,被禁止搞了。但母亲还是在这天中午,关上大门,摆上供桌,供上煮熟的水饺,上香烧纸叩拜这“一家之主”的。同时,嘴里还虔诚的念叨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希望灶王爷,在新的一年里给全家带来好运。再接下来的日子里,是摊煎饼、蒸年糕、做豆腐、杀年猪。

  上个世纪七十代初年,中国的普通百姓家庭,家家经济拮据,食物匮乏,在北方农村,豆腐就成了百姓过年必备的重头菜。做豆腐的原料是自家产的黄豆。做豆腐时,先是把黄豆中的杂物挑净,然后拿到村中的石碾上碾压成豆瓣,罗去豆面,簸去豆皮,放进水里浸泡上半天,就可以磨豆糊了。

  记得那时村里用来磨豆糊的石磨只有几处,豆腐却是家家都必做的。因此,石磨上排队等候的人家很多。我们家为了避开白天忙碌的高峰,年年都是在凌晨三四点钟起早磨豆糊。这个时段应该是一天中最寒冷的,常常是将浸泡好的豆瓣挑到石磨时,水桶上已结了薄薄的一层冰。

  磨好的豆糊,挑回家滤掉豆渣留在锅里乳白色的液体就是生豆浆。将豆浆加热烧开后,母亲会熟练地将早已准备好的卤水,适量分次加进滚烫的豆浆里,并且随加随用饭勺搅拌均匀。不一会,豆浆就神奇地变成了一块块白色棉絮状的豆腐脑。这时母亲会给等候多时的孩子每人盛上一碗,加上酱油、香油、青蒜末,我们便各自享受起平时难以得见的美味了。

  腊月二十五六是杀年猪的日子。在那个年代,并不是家家都杀猪的,经济条件好一些的家庭才杀得起。由于父亲勤劳能干,那时我们家的条件还是不错的。自从我记事起,我们家年年腊月里都要杀猪的,而且都是杀两头近二百斤的肥猪。好的猪肉自己舍不得吃,大都卖掉,只留下少许待客。家里过年就享用两头猪的猪头、猪蹄和两套猪内脏,这也足以令街坊邻居们羡慕不已了。

  大年三十是这一年的最后一天,家庭无论穷富,大人们都会想尽办法,让苦了一年的孩子们吃顿好饭。缘此,中午饭是非常丰盛的。我们家年三十的菜是猪肉白菜炖干粉皮、粉条,主食则是白面馍和大米干饭。这种不变的食谱,在我的记忆中竟保持了十余年之久。
   年三十吃过丰盛的午饭,男人们开始在大门上张灯结彩贴春联,女人们则忙着包供大年初一吃的水饺。饺子要包成肉馅和素馅两种。初一早上要吃素馅饺子,据说是图个“肃静”,也就是期望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不要发生令人不快的事情;中午则要吃肉馅的,说是“肉头”,意思是企盼今年的日子红红火火,财源广进。后来,我在这种说法的背后又猜想出另一种原因。我想,从前我们的祖辈大都是很贫苦的,没有条件在年初一这天,全天都吃肉馅饺子。于是,他们就把“肃静”拿来作为早上不吃肉馅饺子的理论基础了。呵呵,由此可知,我们的祖辈历来就是机智幽默的。

   大年三十晚上,也就是除夕夜,一些家庭是要吃年夜饭、守岁的。我们家没有这一习惯。那时候还没有电视可看,劳累了一年的父母要早早地休息。我与哥哥则找来一根长竹竿,把鞭炮一挂一挂接起来,系在上面,预备着大年初一早起“发马子”。事实上,这一夜大多数孩子是兴奋地睡不着的。

  “发马子”应该是过年的重头戏。所谓“发马子”,就是在年五更里燃放鞭炮。据说“发马子”是让神马去请各路天地神灵,请神灵降临,保佑自己家里康泰平安,丰衣足食。“马子”发的越早越好,因为这样神灵就会首先降临你家,把福气、平安优先带给你们,这是一件很吉利的事情。我作为家里的男丁,冥冥之中隐约就有负起这一责任的义务。我自十来岁起,都会自觉地早早起来,赶到别家的前头完成这一仪式。这一习惯一直保持了几十年,从未有一次间断,直至村庄拆掉,住上小区的楼房为止。

   大年初一早上,孩子们穿上新衣服,吃过饺子,便开始去同姓祖家给长辈们拜年,而后是给街坊邻居的长辈拜年。拜年时晚辈会按照辈分拱手鞠躬(亲近的会磕头)说:“爷爷,奶奶,叔叔,婶婶给您拜年了。”长辈们会面带慈祥笑容回道:“好孩子,走了年了,谢谢你爸你妈!”然后便向孩子们手里塞各种糖果瓜子等食物。

  孩提时,不明白“走了年”是啥意思。年长后才知道,原来“年”是天上的一种恶兽,除夕要来人间祸害百姓。远古时的人们要燃爆竹,挂桃符驱逐它。于是,就有了“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家更新年”的说法。由此推断,拜年的“拜”,似乎是“败”的讹误。拜年就应该是帮忙驱逐“年”,打败“年”的意思了。

  时过境迁,年虽然还是年年过,但年味却是淡了许多。真正风味十足的年,已定格在遥远的无忧无虑童年时代,以及冰天雪地、炊烟袅袅的古朴乡村了。


作者: 兰亭流觞    时间: 2024-2-4 10:32
应个景
作者: 怀璧其醉    时间: 2024-2-4 11:33
写得真好,也都是我们小时侯浓浓的年味,现在的年越来越寡淡了,我的孩子从来没过过这么有趣丰盛的年
作者: 怀璧其醉    时间: 2024-2-4 11:36
我们城区里今年继续禁燃,又没有一丝年味,过年就是放了个长假
作者: 兰亭流觞    时间: 2024-2-4 11:39
怀璧其醉 发表于 2024-2-4 11:36
我们城区里今年继续禁燃,又没有一丝年味,过年就是放了个长假

是的,男孩子喜欢放炮仗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