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化的优劣不是看他文学哲学有多少成就,而是看他在实际的生活中遇见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西方文化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的文化遇到问题化解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话不是我说的,是王家惠说红楼,分析贾母如何把王熙凤生日,贾琏和鲍二家的厮混的问题巧妙化解掉时提到的。这个分析文化的角度让人耳目一新。
我们确实很善于化解问题,比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退一步海阔天空,傻人有傻福,吃亏是福,和事佬,说客等等。还有比如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这也是弱化问题的存在性的,这就不是问题,不就消失于无形了吗。
细想来,这指导思想的背后是什么?是:和为贵,是大局观集体意识,
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说的是妻子应以丈夫为重,丈夫应以父母为重,臣应该以君王为重,君王就是以自己为重吗,不是,而是应以天下利益为重。五常里仁、义、礼、信,讲的是修身,是有益于他人的修身,是要对他人仁,义,礼,信。智是修自己了吧,我理解智是代表学识,修的是学业,让人脑子更聪明。唯独没有修心。
西方基督文化,圣经上说喜乐的心如何,忧伤的灵如何,很早就有了心的概念,关注到人的心灵。
到明朝王阳明我们才有了心学,心学讲知行合一,按自己心的引领行事,不以先人做好的纲常框架行事。而王阳明的心学在国内并没有得到好的传播发扬。直到辛亥革命,就是现在诸如女人六十了该不该和别人睡,就有相当一部分人以夫为妻纲为女人应该遵循的道德标准。
纲常文化严重压迫人性,而做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我们到现在,经历几千年,文化、疆土还是基本完整的。不能不说是文化的功劳,他不利于个人发展,却有利于庞大的一群社会人做为一个紧密的群体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前行。
喜欢辩证的看问题,西方的心学开放人性,到现在就是极致的人全,什么都以人为重,人想搞同性恋,人想持枪都可以写进法律,同样导致许多的社会问题,怯以为不婚丁克也是人性开放产物。人性不应压迫也不应无限制放开,因为人不光是自然纯真的还是自私贪婪的。人类无论如何发展还会是群体生活,一个人可以走很快,一群人可以走更远。中西文化是一个鲜明对比,我们文化不能摒弃,西方文化也不能不学。什么事情都会过犹不及,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不断的修正调整,稳步前行方为可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