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浅谈顿渐悟之别 [打印本页]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4-1-26 10:51
标题: 浅谈顿渐悟之别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4-1-26 12:50 编辑

悟和思有区别。思考是认知活动,有具体思考对象,主客清晰。悟,指向的是“道”。悟不仅包含认知,还有“让自己符合,贴近乃至成为一部分”的含义,也就是所谓天人合一。主客边界是含混的。

悟,不是印地哲学的方法论,而是道家玄学。汉传佛教是儒释道杂合,禅宗就是其中典型。比如什么六祖,五祖这种“祖”的概念,一看就十分中国,正宗印度佛教思想中是没有的,这种血缘意味很浓的论资排辈,显然是儒家的思想意识。

悟道,修佛,共同点是都设定了从低到高的层级次地——境界。境界在佛家词典里是指果位。悟与思的区别是:思是定义清晰的纯大脑活动;而悟,则是大脑活动,行为实践和最终结果的一锅粥。悟,可看成是某种沉浸式体验引发的质变。

那么,顿悟和渐悟的区别在何处呢?

顿悟派认为,只要体验到了,质变自然发生,果位就有了,不用苦修;渐悟派则认为,体验的东西是假的,水中月镜中花,需历经艰修苦炼,才会得到对应的境界。而且最后还要去除业力,才能获得某种果位。

顿渐之别,并不像有些网友认为的那样,主要差别在时间长短,或思考过程中的累积到爆发——这类思维活动的不同阶段,而是能否直接越级直达,省略中间步骤。

渐悟是按部就班达到目的;顿悟是通过某玄之又玄的特殊渠道和方法,省略中间环节,一步到位。顿悟派往往强调慧根和心性;渐悟派讲的是品德和毅力,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迷信鲤鱼跃龙门的传统知识分子,显然更喜欢顿悟。也只有深受文字之害最重,对文字表达的有限性和无力感体验最深的传统知识分子们,才能发明闯造出“文字障”这种概念,和“会作打油诗的文盲”这一让人拍案叫绝的形象。

进可入朝当官,修齐治平为外王;退可落发为僧,参禅顿悟成内圣。入世出世。知识分子,总要给自己留条后路,皇权桎梏下,思维伸展之空间,透口气的地方,也算归途。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也比较符合古代知识分子的利益和审美。

顿渐派之争,体现的是传统知识分子,从开始抗拒,反对印度佛教思想,到慢慢接受,成规模进入,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佛教思想的现象。或者说,体现的是来自印度的宗教,正在逐渐的适应汉地文化,并吸纳当地知识分子的过程。

其实道家自己也有顿悟派。清末时,山东河北的农民们就相信,只要把某些描画着神秘图纹的符箓烧成灰烬就水喝了,就可以太上老君上身,刀枪不入。省略漫长的修行一步登天成仙,进而战胜洋人。也算一种顿悟。这大概就是最早的弯道超车梦吧。

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为啥一些连国家民族,中外之别,这种最简单浅明的分别心都没能迈过去,一脸爱欲财色相的家伙,却能大萝卜脸不不红不白的谈啥空,讲神马禅。这是因为他们的前辈也是如此,即便神仙附了体,也不耽搁扶清灭洋。

大跃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也是省略中间环节一步到位的顿悟。“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冻死迎风战,饿死腆肚皮”是人定胜天,但又何尝不是某种天人合一呢?呵呵。不自我麻醉,自我攻略,不精神胜利,这日子还怎么快乐的过下去嘛。于是,就都和光同尘,知足常乐了就……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11:07
悟和思有区别。
--------------------
这句很赞!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11:08
换个角度说,

思,是精进。--比如从跑步500米,进步到1000米、3000米。
悟,是拓展。--婴儿,爬着爬着,可以站起来走路了。呵呵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11:17
顿悟派认为,只要体验到了,质变自然发生,果位就有了,不用苦修;
渐悟则认为,体验的东西是假的,水中月镜中花,需历经艰修苦炼,才会得到对应的境界。而且最后还要去除业力,才能获得某种果位。
------------------
顿悟,可以理解为、主观能动性。
---刘邦,无业游民,却被吕后的爹、吕太公看中。--杨大教授,把女儿嫁给太祖。--开不开国、当不当皇上的另说。
--说的是、主人姿态,天下、物为我用。--尼采。
--当然只有心气儿、没手段也不行的。--小青年儿。呵呵


渐悟,
--其实是苦修,--奴隶、打工人姿态。---实践出真知。--践行。--也是尼采。--基督教奴隶道德、特蕾莎修女。
--只出肉体傻力气,也是不行的。--得,庖丁解牛妙世故。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11:18
另外的角度,还有,

修人、修心、修道。--儒释道、三家。呵呵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11:27
不自我麻醉,自我攻略,不精神胜利,这日子还怎么快乐的过下去嘛。于是,就都和光同尘,知足常乐了就……
-------------------------
这种,就是、顺民了。



这类国人都会充分理解,并主动找出美西现存或历史上的某些缺点不足出来,进行自我攻略,最后得出“风景这边独好”的结论。连洗脑都省了,今天的韭菜们已进化出了自我催眠的新能力……
------------------------
甚至、甘心了。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4-1-26 11:30


@雾鬓新梳绀绿    快来,螃蟹发主贴啦!
@浅浅珍珠蓝   


@绝对不主流   
@战斗鸡   
@论金     


呼叫四大金刚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11:30
大跃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也是省略中间环节一步到位的顿悟
人定胜天,但何尝又不是某种天人合一呢?
-----------------
哈哈哈,是的。---典型就是、始皇帝。--天下唯我、为所欲为。---个人极致。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26 11:31
别从口语角度理解悟
悟,佛教里大彻大悟的认知境界,是思的最高结果
从人生观价值观角度认识到眼耳鼻舌身意要六根清静,从世界观角度认识到四大皆空,这是个不可知论,这种意识状态下轮回主体末那识没有了分别心和欲望,在肉身死亡时就可以涅槃圆寂跳出轮回脱离苦海
这只是认识层面,想死前达到这种境界还要实修
这是一套让人坦然面对死亡的临终关怀话术,却也是一套消极的人生观,并不怎么值得追求,因为包括了三观的终极思考,倒也有很好的哲学启智作用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11:32
恭喜、@螃蟹  ,

进入了、文化层级。---你悟了!---哈哈哈
作者: 平常人家平常心    时间: 2024-1-26 11:33
人,区别太大了
因为思想
悟来悟去,还是钱最实在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4-1-26 11:33

大萝卜脸不是红就是白还可能绿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11:36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4-1-26 11:31
别从口语角度理解悟
悟,佛教里大彻大悟的认知境界,是思的最高结果
从人生观价值观角度认识到眼耳鼻舌身意 ...

思考是认知活动,有具体思考对象,主客清晰。
----------------
喏,


你就正当、@螃蟹的这句评语。----还是、完美背书型的。----哈哈哈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26 11:36
投入 发表于 2024-1-26 11:36
思考是认知活动,有具体思考对象,主客清晰。
----------------
喏,

你懂个屁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4-1-26 11:38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4-1-26 11:31
别从口语角度理解悟
悟,佛教里大彻大悟的认知境界,是思的最高结果
从人生观价值观角度认识到眼耳鼻舌身意 ...

如果【悟】是佛教思想中的一个概念,那么,这个佛教概念的梵文或巴利语是啥?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26 11:40
佛学是一门相当深刻的认知心理学,关于动机与行为的因果研究,这对于识字不多的中国文盲来说,是挺好的启蒙教材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26 11:42
螃蟹 发表于 2024-1-26 11:38
如果【悟】是佛教思想中的一个概念,那么,这个佛教概念的梵文或巴利语是啥?

不知道,这显然不是什么值得溯源的话题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4-1-26 11:49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4-1-26 11:42
不知道,这显然不是什么值得溯源的话题

所以,啥顿悟VS渐悟,不过是汉传佛教(儒释道混杂的佛教)特有的问题。
人家正宗的佛教,没有五祖,六祖的这种东西……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26 11:50
一次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经历就可能让人认识到人生即苦死亡就是解脱,这就叫顿悟,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就只能寄希望于渐悟
作者: 雾鬓新梳绀绿    时间: 2024-1-26 11:55
顿悟是一口气吃成胖子。渐悟是细嚼慢咽……表情:打嗝儿。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26 11:56
本帖最后由 绝对不主流 于 2024-1-26 11:58 编辑
螃蟹 发表于 2024-1-26 11:49
所以,啥顿悟VS渐悟,不过是汉传佛教(儒释道混杂的佛教)特有的问题。
人家正宗的佛教,没有五祖,六祖 ...

你想从佛教教义里寻求道德力量是缘木求鱼,《三字经》《增广贤文》更适合你
佛学经义消解人生意义,主要内容是认知心理学,道德哲学方面仅有点干瘪的善恶因果理论,但其根本教义却要求人们放弃分别心,不善不恶不垢不净
作者: 雾鬓新梳绀绿    时间: 2024-1-26 12:00
知音 发表于 2024-1-26 11:30
@雾鬓新梳绀绿    快来,螃蟹发主贴啦!
@浅浅珍珠蓝   

还以为发盛世美颜哩……表情:一路狂奔。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12:07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4-1-26 11:56
你想从佛教教义里寻求道德力量是缘木求鱼,《三字经》《增广贤文》更适合你
佛学经义消解人生意义,主要 ...

佛学经义消解人生意义,主要内容是认知心理学,道德哲学方面仅有点干瘪的善恶因果理论,但其根本教义却要求人们放弃分别心,不善不恶不垢不净
--------------
错误、浅薄、粗陋。----比比皆是。----哈哈哈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26 12:10
投入 发表于 2024-1-26 12:07
佛学经义消解人生意义,主要内容是认知心理学,道德哲学方面仅有点干瘪的善恶因果理论,但其根本教义却要 ...

老文盲,你应该去伪关天找你的同类人,别跑这假装自己读过书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12:13
本帖最后由 投入 于 2024-1-26 12:14 编辑
螃蟹 发表于 2024-1-26 11:49
所以,啥顿悟VS渐悟,不过是汉传佛教(儒释道混杂的佛教)特有的问题。
人家正宗的佛教,没有五祖,六祖 ...

哈哈哈,

印度佛教,没有顿悟。---是的。
--人家讲开悟。--也就是说,悟,就是一瞬间。--然后,达到另一层境界。--觉者、佛。

但是,西藏密宗,是有的。--它的双修,其实就是一种顿悟。--还有棒喝。--人工造悟。--个人以为。呵呵

至于中土,所以特别禅悟、顿悟,---主要是读书人、儒家的传统,一直是修炼。--克己复礼为仁。
--所以,自认为,----1、悟前修、悟后修,都有了。--2、就差、这个悟。哈哈哈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12:16
本帖最后由 投入 于 2024-1-26 12:17 编辑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4-1-26 12:10
老文盲,你应该去伪关天找你的同类人,别跑这假装自己读过书

别跑这假装自己读过书
----------------
你读过的那些书,----在你手里,按你的读法。--叫做,技术手册、产品说明书。---哈哈哈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4-1-26 12:17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4-1-26 12:22 编辑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4-1-26 11:50
一次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经历就可能让人认识到人生即苦死亡就是解脱,这就叫顿悟,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就只能寄 ...

真正经历过,思想才会有质变,这恰恰不是顿悟,顿悟是没经历过,但忽然一下,就知道了。

六祖经历啥了?就“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了?

鲁智深最后顿悟了,经历啥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这两个最典型的所谓顿悟案例,都不是因为亲身经历或修练而获得某种境界,而是越级直达。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26 12:19
螃蟹 发表于 2024-1-26 12:17
真正经历过,思想才会有质变,这恰恰不是顿悟,顿悟是没经历过,但忽然一下,就知道了。

六祖经历啥了 ...

你是把六个包子没吃饱,第七个包子吃饱了,理解为“第七个包子叫顿饱”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4-1-26 12:20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4-1-26 12:19
你是把六个包子没吃饱,第七个包子吃饱了,理解为“第七个包子叫顿饱”

不是我这么理解,而是顿饱,就是这样一个含义。例子我前面举了。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12:21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4-1-26 12:19
你是把六个包子没吃饱,第七个包子吃饱了,理解为“第七个包子叫顿饱”

傻子,

以假修真,----听说过没?---哈哈哈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26 12:23
螃蟹 发表于 2024-1-26 12:20
不是我这么理解,而是顿饱,就是这样一个含义。例子我前面举了。

第七个包子才吃饱叫渐饱
这是你一直以来没搞懂的
顿饱是常年吃草根树皮,突然有一天吃了一个二斤的山东大包差点撑死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4-1-26 12:27
投入 发表于 2024-1-26 12:13
哈哈哈,

印度佛教,没有顿悟。---是的。

瞎说,藏传佛教也把禅宗赶出藏地了,认为他们是有意或无意的骗纸。著名的拉萨论争(摩诃衍VS莲花戒)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4-1-26 12:29
知音 发表于 2024-1-26 11:33
大萝卜脸不是红就是白还可能绿

脸绿了,也是不红不白。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12:32
@不主流,

咋啦?---被包子噎住啦?----哈哈哈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12:33
螃蟹 发表于 2024-1-26 12:27
瞎说,藏传佛教也把禅宗赶出藏地了,认为他们是有意或无意的骗纸。著名的拉萨论争(摩诃衍VS莲花戒)

--人工造悟。--个人以为。呵呵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12:36
其实是早期的藏传佛教。

比如,大护法骑马、奔驰间,与美女交合。--高潮时,划破美女肚子,体验痉挛。--以致、致极。----据说。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4-1-26 12:36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4-1-26 12:38 编辑
投入 发表于 2024-1-26 12:33
--人工造悟。--个人以为。呵呵

汉地盛行“顿悟”,是因为“绝圣弃智,成不材之材,无用之用,直达终极” 这种道家思想。
文字障,就是这种思想的典型,有知不如无知好,白卷英雄,知识越多越反动。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12:37
现代说法,就是、濒死体验。呵呵

----美版《纸牌屋》,有一季,好像有个华裔的骗子。--就玩这个。---哈哈哈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4-1-26 12:37
老大喜欢,我也喜欢。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12:39
螃蟹 发表于 2024-1-26 12:36
汉地盛行“顿悟”,是因为“绝圣弃智,成不材之材,无用之用,直达终极” 这种道家思想。
文字障,就是 ...

这,
官方说法、说明书,我不懂。---你自己研究吧。哈哈哈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12:40
另,
辩经、+、棒喝,--正宗的藏传修炼法。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12:41
在据说,
藏族人实在,

棒喝,是物理的棒喝。----哈哈哈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26 12:47
本帖最后由 绝对不主流 于 2024-1-26 12:49 编辑
螃蟹 发表于 2024-1-26 12:36
汉地盛行“顿悟”,是因为“绝圣弃智,成不材之材,无用之用,直达终极” 这种道家思想。
文字障,就是 ...

依靠经验累积,量变达到质变,这叫渐悟
顿悟则是突然改变思维模式的理性超越,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这是一种佛教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教义改良主张,但也使佛学增加了更多神秘主义心灵体验内容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13:00
理解渐悟、顿悟,这个东西,还有另外一比,相信、信任。

我相信你有钱。---你的穿着打扮、手表、汽车,你的存款,你的企业。--基于、客观存在的。
我信任你会有钱。--不是现在的你,而是你的能力、你的家世、你的朋友圈、你的导师爷叔。--基于、?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13:07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4-1-26 12:47
依靠经验累积,量变达到质变,这叫渐悟
顿悟则是突然改变思维模式的理性超越,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个典 ...

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但也使佛学增加了更多神秘主义心灵体验内容
-----------
对的。---人的主观能动性。



存在就是被感知。
反之,
感知的、就一定会存在。----非、保真命题。


所以,
佛法里说有一种人、最可恶、最堕落。----就是,他能非常好的感知到感觉,--但,就是不向前一步,开悟、觉者、成佛。--而是,停留在、玩弄感觉上。享乐流连在玩弄感觉上。

我理解、现代说法,就是、凭空吸毒。哈哈哈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4-1-26 13:10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4-1-26 13:21 编辑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4-1-26 12:47
依靠经验累积,量变达到质变,这叫渐悟
顿悟则是突然改变思维模式的理性超越,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个典 ...


央掘魔罗放下屠刀之后,只是变成僧侣,走向成佛之路。所以“立地成佛”,只是个比喻,说明人人皆有佛性屠夫刽子手也不例外。不是说放下屠刀, 就是佛陀了。

《五灯会元》山寨这个案例,有人认为算顿悟,恐怕是个误解。按六祖的说法,哪有什么屠刀不屠刀呢?呵呵,本来无一物嘛……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26 13:12
螃蟹 发表于 2024-1-26 13:10
央掘魔罗,放下屠刀之后,只是变成僧侣,走向了成佛的道路。所以“立地成佛”,只是个比喻,说明人人皆有 ...

你还真以为有什么佛么?
那只是一种精神境界,果位概念,灵魂层面的学历修为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4-1-26 13:16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4-1-26 13:18 编辑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4-1-26 13:12
你还真以为有什么佛么?
那只是一种精神境界,果位概念,灵魂层面的学历修为


佛陀和上帝一样,你可以人格化理解,也可以从思想道德终极,原点,预设的角度去认识。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4-1-26 13:23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4-1-26 12:23
第七个包子才吃饱叫渐饱
这是你一直以来没搞懂的
顿饱是常年吃草根树皮,突然有一天吃了一个二斤的山东大 ...


理论上讲:
7个包子也是一口一口吃下去的
1个2斤的大包子也是一口一口吃进去的
只要人嘴大小不变,都是渐饱。

那么,有没有顿饱呢?做手术一下塞进胃里7个包子,那就是顿饱。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26 13:23
螃蟹 发表于 2024-1-26 13:16
佛陀和上帝一样,你可以人格化理解,也可以从终极,原点,预设的角度去认识。

佛教是无神论,人人皆有佛性是指人人都有开悟的慧根,成佛之后也还是人,所以不能类比有神论的上帝,有神论可以支撑超越人性的绝对意志的神性概念,佛教本体论是不可知论,任何绝对的理念都是执念妄念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4-1-26 13:24
知音 发表于 2024-1-26 13:23
理论上讲:
7个包子也是一口一口吃下去的
1个2斤的大包子也是一口一口吃进去的



这段话好有哲理是不是?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26 13:28
知音 发表于 2024-1-26 13:23
理论上讲:
7个包子也是一口一口吃下去的
1个2斤的大包子也是一口一口吃进去的

这例子只是讲前六个包子和第七个包子与结果之间的顿渐关系,你改成都是一口一口地吃去解释,就不是同一个例子了,不过头六口没吃饱和第七口吃饱依然是渐饱而不是顿饱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14:25
知音 发表于 2024-1-26 13:23
理论上讲:
7个包子也是一口一口吃下去的
1个2斤的大包子也是一口一口吃进去的

这跟包子,有啥关系的。呵呵


是你自己,突然间、有爱饮水饱。----哈哈哈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14:27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4-1-26 13:12
你还真以为有什么佛么?
那只是一种精神境界,果位概念,灵魂层面的学历修为

何谓佛?---觉者。

看见你小子一抬屁股,就知道拉什么屎。----我就是你的、老佛爷。哈哈哈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4-1-26 14:29
投入 发表于 2024-1-26 12:40
另,
辩经、+、棒喝,--正宗的藏传修炼法。



我老听人说和尚辩经,就是没在现场真正的听过,也是分正反方辩论?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14:31
知音 发表于 2024-1-26 14:29
我老听人说和尚辩经,就是没在现场真正的听过,也是分正反方辩论?

自己百度。---bilibili、也行。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4-1-26 14:34
投入 发表于 2024-1-26 14:31
自己百度。---bilibili、也行。



[attach]804303[/attach]
那不是累么,吃现成的多好。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26 14:34
投入 发表于 2024-1-26 14:27
何谓佛?---觉者。

看见你小子一抬屁股,就知道拉什么屎。----我就是你的、老佛爷。哈哈哈

我一撅屁股你就知道我拉什么屎,你应该是我府里的太监,还是胜任的那种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14:39
知音 发表于 2024-1-26 14:34
那不是累么,吃现成的多好。

喂你也没见你吃过啊。哈哈哈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4-1-26 14:58
投入 发表于 2024-1-26 14:39
喂你也没见你吃过啊。哈哈哈



百度:
辩经指的是按照因明学体系的逻辑推理方式,辩论佛教教义的学习课程。藏语称“村尼作巴”,意为“法相”,是藏传佛教喇嘛攻读显宗经典的必经方式。多在寺院内空旷之地、树阴下进行。最早源于赤松德赞时期大乘和尚和噶玛拉锡拉的公开辩论。

头条:
辩经是测试最近所学内容的扎实与理解程度,如果僧人不参加辩经,就如同每日不学习不思考那般,这样到头来是学不好的!
一般来说,传统的辩经会有两段式的过程,从缓慢的问答到十分激动的激辩。
第一阶段“立者”会要你背出佛经论典的句子,一般都常是这几天上课的内容,如果是特殊的法会或活动就会应景的背出相关传承的句子。
第二阶段“立者”就会从刚刚所答的句子里找问题来“反问”,开始进行激辩。
========

要是大家都同意所学的经的内容,还辩个甚?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26 15:33
知音 发表于 2024-1-26 14:58
百度:
辩经指的是按照因明学体系的逻辑推理方式,辩论佛教教义的学习课程。藏语称“村尼作巴”,意 ...

法门不同,个体实修也有不同的心灵体验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4-1-26 16:09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4-1-26 15:33
法门不同,个体实修也有不同的心灵体验



辩完了之后呢?有修订吗?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4-1-26 16:12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4-1-26 13:23
佛教是无神论,人人皆有佛性是指人人都有开悟的慧根,成佛之后也还是人,所以不能类比有神论的上帝,有神 ...

宗教都是有神论,公开反对拜偶像的基督教,也同样有耶稣的各种雕塑和画像,佛教里有各种罗汉,菩萨和佛陀等修行果位,大谈什么超越六道轮回,不生不灭,当然是有神论。成佛之后还是人,只是部分佛学爱好者的看法,不是僧侣,信徒们的追求。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26 16:44
知音 发表于 2024-1-26 16:09
辩完了之后呢?有修订吗?

辩经纠正自己的错误和方法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26 16:47
螃蟹 发表于 2024-1-26 16:12
宗教都是有神论,公开反对拜偶像的基督教,也同样有耶稣的各种雕塑和画像,佛教里有各种罗汉,菩萨和佛陀 ...

佛教是无神论宗教,并没有构建任何超越人格的绝对精神寄托,佛教中的偶像并不是神,只是人性的化身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4-1-26 16:49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4-1-26 16:47
佛教是无神论宗教,并没有构建任何超越人格的绝对精神寄托,佛教中的偶像并不是神,只是人性的化身


看来你是被讲“人间佛教”的那个蠢和尚给骗了。呵呵。佛性中哪有人性的东西?恰恰是反人性的。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26 16:58
螃蟹 发表于 2024-1-26 16:49
看来你是被讲“人间佛教”的那个蠢和尚给骗了。呵呵。佛性中哪有人性的东西?恰恰是反人性的。

庙里的韦陀神像,手里的杵肩扛着表示本寺可以免费招待云游僧三天食宿,平举就只有一天,杵地上就是庙小恕不接待,你以为他站那是降魔呢?
神格是抽象了的绝对意志,佛教里没有这样的概念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4-1-26 17:16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4-1-26 16:58
庙里的韦陀神像,手里的杵肩扛着表示本寺可以免费招待云游僧三天食宿,平举就只有一天,杵地上就是庙小恕 ...

神格,是神的本体,功能,所辖领域范围。
佛教是没有创世,造物主的说法,但不等于就不是有神论。
神,是超自然,凌驾于规律之上的智慧体。
而佛教中这类东西,比比皆是。不生不灭本就是超自然的。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26 17:26
本帖最后由 绝对不主流 于 2024-1-26 17:27 编辑
螃蟹 发表于 2024-1-26 17:16
神格,是神的本体,功能,所辖领域范围。
佛教是没有创世,造物主的说法,但不等于就不是有神论。
神, ...

超人也是超自然力量,但那不是宗教里神的概念
佛教里的斩妖除魔故事是人性善恶之争的寓言,佛教既没有创世的造物主,也没有掌管人间善恶的绝对意志,佛祖不干谁做恶就收拾谁的工作,做恶者自己堕入畜道苦海轮回,佛祖并不像神一样审判人的灵魂,只是开启民智的导师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26 20:03
穷其道者,归处亦同。

没有极限体验,扯不了顿悟。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26 20:07
本帖最后由 浅浅珍珠蓝 于 2024-1-26 20:24 编辑

比如,试试做什么时忘了时间,忘了自我,失去身体感,再来扯悟。

看到小红点来回帖的。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4-1-26 20:59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4-1-26 20:07
比如,试试做什么时忘了时间,忘了自我,失去身体感,再来扯悟。

看到小红点来回帖的。

按你的说法,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都顿悟了呗。呵呵。
维苏威火山喷发,庞贝古城下埋葬的也全是顿悟的禅师?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4-1-26 21:02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4-1-26 17:26
超人也是超自然力量,但那不是宗教里神的概念
佛教里的斩妖除魔故事是人性善恶之争的寓言,佛教既没有创 ...

你如果认为某个大谈彼岸和地狱的宗教不是有神论,其实就没啥可讨论的了。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21:18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4-1-26 20:07
比如,试试做什么时忘了时间,忘了自我,失去身体感,再来扯悟。

看到小红点来回帖的。

试试做什么时忘了时间,忘了自我,失去身体感,再来扯悟。
--------------
失魂落魄呗。
----这玩意儿、没用的。---哈哈哈

亲身体验,
前一秒,还和同伴旁人在某幢大楼,
后一秒,就在某酒楼午餐了。---实际、1小时后。

俗称、断片儿。----滴酒未沾情况下。----哈哈哈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26 21:18
本帖最后由 绝对不主流 于 2024-1-26 21:22 编辑
螃蟹 发表于 2024-1-26 21:02
你如果认为某个大谈彼岸和地狱的宗教不是有神论,其实就没啥可讨论的了。

没错,你压根不懂宗教哲学
佛教,马教,都是无神论的,儒教的天道也没能抽象出神性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4-1-26 21:20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4-1-26 21:18
没错,你压根不懂宗教哲学

可怜的呆子,宗教哲学这四个字能证明宗教是无神论呀?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21:21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4-1-26 20:03
穷其道者,归处亦同。

没有极限体验,扯不了顿悟。

没有极限体验,扯不了顿悟。
--------------
还是可以的。呵呵

当然,从来没有、一觉醒来天下定,成仙成圣那种。呵呵

就是忽然间的,一切迎刃而解、想通了。---同时,全身有感觉的。--类似洗澡淋浴、热水浇头而下那种感觉。--内在感觉、实际感受。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26 21:24
螃蟹 发表于 2024-1-26 21:20
可怜的呆子,宗教哲学这四个字能证明宗教是无神论呀?

宗教有有神论也有无神论,有神论也不一定是宗教,你只有点马哲唯物主义哲学知识,以为宗教和有神论是一回事,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21:29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4-1-26 21:24
宗教有有神论也有无神论,有神论也不一定是宗教,你只有点马哲唯物主义哲学知识,以为宗教和有神论是一回 ...

你只有点马哲唯物主义哲学知识,
----------------------
甭管有神没神。----你这句,就是在给自己鼓劲儿打气,自我催眠、自我暗示。----懂?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26 21:30
投入 发表于 2024-1-26 21:29
你只有点马哲唯物主义哲学知识,
----------------------
甭管有神没神。----你这句,就是在给自己鼓劲 ...

你个老文盲只能感受和表达主观情绪么?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21:38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4-1-26 21:30
你个老文盲只能感受和表达主观情绪么?

向@螃蟹、学习吧。

他已经开始,有选择的回话我,一段时间了。哈哈哈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26 21:47
螃蟹 发表于 2024-1-26 20:59
按你的说法,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都顿悟了呗。呵呵。
维苏威火山喷发,庞贝古城下埋葬的也全是顿悟的禅 ...

活着时就可以体验失去身体感。专注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此时也是一个人最敏锐最犀利的时候。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26 21:49
本帖最后由 浅浅珍珠蓝 于 2024-1-26 21:51 编辑

有位出家人,说这是禅定。
不是走神。
没有失去自我知见,不可能有悟。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4-1-26 22:43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4-1-26 21:47
活着时就可以体验失去身体感。专注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此时也是一个人最敏锐最犀利的时候。

呵呵,真不知道谁跟你说的这些,就这种的话,其实你去玩极限运动就行了。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26 22:45
螃蟹 发表于 2024-1-26 22:43
呵呵,真不知道谁跟你说的这些,就这种的话,其实你去玩极限运动就行了。

玩极限运动是可以去除杂念。
你觉得谁会跟我说这些呢?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22:46
没有新的啦?----哈哈哈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22:46
再换个角度说吧。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22:47
悟,是针对自身体系的。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22:50
人,不同于动物。--在于,动物是被决定的。--而人,可以自主。--换言之、选择。


同样的,人,可以、具备能力,改造自己。--而动物、不能。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22:53
哈哈哈

what an coincidence。---好巧不巧。----哈哈哈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26 22:55
这帖子满篇都是知见。而悟,扔下了个人知见,是对原有认知的超越和否定。是用逻辑无法推理出的结论。
所以这个帖子跟悟没什么关系。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26 22:56
知音给这个帖子顶格加精,大约是看文采了。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22:59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4-1-26 22:55
这帖子满篇都是知见。而悟,扔下了个人知见,是对原有认知的超越和否定。是用逻辑无法推理出的结论。
所以 ...

悟,扔下了个人知见,是对原有认知的超越和否定。
---------------------
错的对立面,未必是对。--何况,不是错,仅非真尔。
悟真,而非、悟否。----理解不?




是用逻辑无法推理出的结论。
--------------
大家,是在用文字表述。---而不是,在用逻辑推理、体验。---了?----哈哈哈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23:01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4-1-26 22:56
知音给这个帖子顶格加精,大约是看文采了。

她是看字儿多,回复多、流量大。---俗务的角度。

这是她的职责、她的地盘。---何错之有?----哈哈哈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26 23:04
投入 发表于 2024-1-26 22:59
悟,扔下了个人知见,是对原有认知的超越和否定。
---------------------
错的对立面,未必是对。--何 ...

不想跟你辩论呢。。不是错的对立面是不是对,而是悟的状态来临时,无念。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23:07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4-1-26 23:04
不想跟你辩论呢。。不是错的对立面是不是对,而是悟的状态来临时,无念。

而是悟的状态来临时,无念。
--------------------------------
那你为啥说:是对原有认知的超越和否定。


辩时无明,
无措时辨。-----哈哈哈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23:08
see 有。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23:09
bye。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26 23:12
给我个理由,为什么要给你说明白呢?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26 23:16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4-1-26 23:12
给我个理由,为什么要给你说明白呢?

我不需要。


你自己需要。----自圆其说。----哈哈哈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