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谈谈顿悟 [打印本页]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4-1-15 14:42
标题: 谈谈顿悟
     顿悟,核心是悟。

     谈悟,要从迷谈起,知道什么是迷,就明白了什么是悟。

     从佛家的角度来说,众生皆有佛性,六祖说迷是众生,悟则是佛。

     所以,如果人都有佛性,差别在于是否自见佛性。不自见,则是迷,自见了则是悟。

     自见,也可以说是自觉,或者说自我发现。见、觉、发现,这种词汇,都不是思维。但也不是用肉眼去看的,因为自见、自觉,只能内视、自我观照,自我觉知。等等,这些都是禅修的方式发现的,不是思考的方式发现的。

     那么,什么是顿悟、什么是渐悟。好比把佛当作一根针。有的人忽然一下就“知道”自己是一根针,有的人感觉自己磨磨磨,磨了一辈子,有一天“知道”自己终于磨成了一根针。

     上面那句话的“知道”,也是见、自觉、发现的意思。什么事情你知道就是知道了,不需要论证的。好比你吃糖知道糖是甜的,开口就说是甜的。这是不需要论证的。断言说的就可以了。

       高隐、老丑这些愚夫不可教也。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4-1-15 14:50

沙发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4-1-15 15:06

如何判断自己悟了还是没悟呢?
作者: 残月关山    时间: 2024-1-15 15:15
知音 发表于 2024-1-15 15:06
如何判断自己悟了还是没悟呢?

用针炸一下自己的大腿,针磨成的悟了,因为更疼一些,扎得深即悟得深。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4-1-15 15:19
残月关山 发表于 2024-1-15 15:15
用针炸一下自己的大腿,针磨成的悟了,因为更疼一些,扎得深即悟得深。



那就属于悟过头了,走火入魔了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4-1-15 15:20
知音 发表于 2024-1-15 15:06
如何判断自己悟了还是没悟呢?

那就是没悟。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4-1-15 15:20
残月关山 发表于 2024-1-15 15:15
用针炸一下自己的大腿,针磨成的悟了,因为更疼一些,扎得深即悟得深。



另外,顿悟是一次到位呢,还是每次都顿悟,一次一次顿悟不停呢?

作者: 残月关山    时间: 2024-1-15 15:22
知音 发表于 2024-1-15 15:20
另外,顿悟是一次到位呢,还是每次都顿悟,一次一次顿悟不停呢?

这是渐悟。最好别这样,腿成筛子了。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4-1-15 15:27
残月关山 发表于 2024-1-15 15:22
这是渐悟。最好别这样,腿成筛子了。



你总不能碰到A,悟出C来呀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4-1-15 15:29
知音 发表于 2024-1-15 15:20
另外,顿悟是一次到位呢,还是每次都顿悟,一次一次顿悟不停呢?

不存在一次到位

作者: 雾鬓新梳绀绿    时间: 2024-1-15 15:35
知音 发表于 2024-1-15 15:06
如何判断自己悟了还是没悟呢?

买俩大棉袄穿上。每隔五分钟摸摸腋下。有汗就是悟了。没有继续悟……表情:卖棉袄。

作者: 残月关山    时间: 2024-1-15 15:50
知音 发表于 2024-1-15 15:27
你总不能碰到A,悟出C来呀

顿悟是一步到位。唐代高僧慧能、禅宗六祖,相传是顿悟第一人,而且还不识字。因作(别人代书)一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本清净,何处惹尘埃。”而继承了佛法衣钵。

作者: 雾鬓新梳绀绿    时间: 2024-1-15 15:51
论金 发表于 2024-1-15 15:20
那就是没悟。

泥萌秃然打通任督二脉的老和尚是不是再也没书可读就剩居高临下俯视并嘲笑没打通的老和尚了……表情:斜眼。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4-1-15 15:52
残月关山 发表于 2024-1-15 15:50
顿悟是一步到位。唐代高僧慧能、禅宗六祖,相传是顿悟第一人,而且还不识字。因作(别人代书)一偈曰:“ ...

这个说法与《坛经》不符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4-1-15 15:53
残月关山 发表于 2024-1-15 15:22
这是渐悟。最好别这样,腿成筛子了。

哈哈。越来越稀罕你了,肿么办?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4-1-15 15:53
雾鬓新梳绀绿 发表于 2024-1-15 15:51
泥萌秃然打通任督二脉的老和尚是不是再也没书可读就剩居高临下俯视并嘲笑没打通的老和尚了……表情:斜眼 ...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觉悟者必生平等心,不存在俯视、嘲笑他人的可能。

我只是说了个事实。

作者: 残月关山    时间: 2024-1-15 15:54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15 15:53
哈哈。越来越稀罕你了,肿么办?

那你也是爱开玩笑没正文的

作者: 残月关山    时间: 2024-1-15 15:55
本帖最后由 残月关山 于 2024-1-15 15:56 编辑
无蕊 发表于 2024-1-15 15:52
这个说法与《坛经》不符

我读到的是这样的,或许不够高深。请明示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4-1-15 15:57
残月关山 发表于 2024-1-15 15:50
顿悟是一步到位。唐代高僧慧能、禅宗六祖,相传是顿悟第一人,而且还不识字。因作(别人代书)一偈曰:“ ...

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作者: 渝都浪子    时间: 2024-1-15 15:59
知音 发表于 2024-1-15 15:06
如何判断自己悟了还是没悟呢?

判断很简单。
没悟前,表情迷雾笼罩。
悟了后,表情阳光明媚。




作者: 鱼小溅    时间: 2024-1-15 16:00

悟就是成功了啊……那六星就有好几位、可以做法了~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4-1-15 16:02
残月关山 发表于 2024-1-15 15:55
我读到的是这样的,或许不够高深。请明示

你看论金聊顿悟的这架式,肯定是悟了
如果一步到位,他哪里还有必要立志再读一年的书

作者: 雾鬓新梳绀绿    时间: 2024-1-15 16:03
论金 发表于 2024-1-15 15:53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觉悟者必生平等心,不存在俯视、嘲笑他人的可能。

为啥泥萌没顿悟之前是迷但是别人没顿悟之前就是愚呢……表情:平等心。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4-1-15 16:03
鱼小溅 发表于 2024-1-15 16:00
悟就是成功了啊……那六星就有好几位、可以做法了~

未必的。说自己悟了,可能只是个误会。例如色盲看灯。他看到的是蓝色,他非说是蓝色不可。尽管那是红色的。

作者: 残月关山    时间: 2024-1-15 16:03
论金 发表于 2024-1-15 15:57
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本来无一物”,是流传下来的书中记载,多是后世撰写。
佛性本清净”,是敦煌藏经洞中出土的唐代文献记载。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4-1-15 16:04
雾鬓新梳绀绿 发表于 2024-1-15 16:03
为啥泥萌没顿悟之前是迷但是别人没顿悟之前就是愚呢……表情:平等心。

迷中有种种道,道中有愚痴。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4-1-15 16:05
残月关山 发表于 2024-1-15 16:03
“本来无一物”,是流传下来的书中记载,多是后世撰写。
“佛性本清净”,是敦煌藏经洞中出 ...



作者: 残月关山    时间: 2024-1-15 16:07
无蕊 发表于 2024-1-15 16:02
你看论金聊顿悟的这架式,肯定是悟了
如果一步到位,他哪里还有必要立志再读一年的书

悟,不是指的突然掌握了所有知识。生而有涯,学而无涯,何况还有更多未知的知识。读书顿悟指的是突然领悟了读书的真谛了,于是立志读书。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4-1-15 16:10
残月关山 发表于 2024-1-15 16:07
悟,不是指的突然掌握了所有知识。生而有涯,学而无涯,何况还有更多未知的知识。读书顿悟指的是突然领悟 ...

知识属于知
悟属于智

开了智慧,就好比小儿睁开了眼睛,这才是人生的开始

作者: 雾鬓新梳绀绿    时间: 2024-1-15 16:13
无蕊 发表于 2024-1-15 16:02
你看论金聊顿悟的这架式,肯定是悟了
如果一步到位,他哪里还有必要立志再读一年的书

大彻大悟的金哥立志读书是为了书中自有颜如玉……表情:掐指一算。

作者: 雾鬓新梳绀绿    时间: 2024-1-15 16:16
论金 发表于 2024-1-15 16:04
迷中有种种道,道中有愚痴。

如此愚皮。还裹痴骨……表情:老丑说。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4-1-15 16:17
雾鬓新梳绀绿 发表于 2024-1-15 16:13
大彻大悟的金哥立志读书是为了书中自有颜如玉……表情:掐指一算。

读书是为了找到更彻底的平台,把理性和觉悟融合。
不学知识,谈不了理性。所以才要再读西哲。
作者: 残月关山    时间: 2024-1-15 16:20
无蕊 发表于 2024-1-15 16:10
知识属于知
悟属于智

大致是这个意思。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4-1-15 16:20
论金 发表于 2024-1-15 16:17
读书是为了找到更彻底的平台,把理性和觉悟融合。
不学知识,谈不了理性。所以才要再读西哲。

这是在说没读过西折的佛菩萨们谈不上理性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4-1-15 16:23
西方哲学的存在主义和理性主义,都十分迷人。


作者: 雾鬓新梳绀绿    时间: 2024-1-15 16:24
无蕊 发表于 2024-1-15 16:20
这是在说没读过西折的佛菩萨们谈不上理性

赶紧搭把手。六组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表情:降龙十八掌。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4-1-15 16:25
论金 发表于 2024-1-15 16:23
西方哲学的存在主义和理性主义,都十分迷人。

不要做迷人,要做智者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4-1-15 16:26
无蕊 发表于 2024-1-15 16:20
这是在说没读过西折的佛菩萨们谈不上理性

不能这么说。
理性是一个大体的总称。但凡人说话,都在理性中。理性这个词,本身也要界定,否则就混淆。
理性主义则是这个大体里面的一个内容。佛菩萨不了解西哲的论证方式和发展,这倒是肯定的。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领域。就像儒家一样。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4-1-15 16:27
雾鬓新梳绀绿 发表于 2024-1-15 16:24
赶紧搭把手。六组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表情:降龙十八掌。

可是六祖的金身并没有入棺啊......表情:反手一掌敌友通杀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4-1-15 16:29
无蕊 发表于 2024-1-15 16:25
不要做迷人,要做智者

思考也是快乐的事情。
兜兜转转。
我最初学哲学,就是西哲起步。学到康德就断了。转向东方思想和佛法,现在又有机缘转回去继续探索。
在精神的世界里探索,风景不错。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4-1-15 16:30
论金 发表于 2024-1-15 16:29
思考也是快乐的事情。
兜兜转转。
我最初学哲学,就是西哲起步。学到康德就断了。转向东方思想和佛法, ...

这叫玩物丧志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4-1-15 16:34
无蕊 发表于 2024-1-15 16:30
这叫玩物丧志

哈哈,你不知我之志为何,谈何丧志。
人类将进入的是生存虚无主义的阶段,没有救世主了。自己还活着,还有时间,做点事情。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4-1-15 16:38
论金 发表于 2024-1-15 16:34
哈哈,你不知我之志为何,谈何丧志。
人类将进入的是生存虚无主义的阶段,没有救世主了。自己还活着,还 ...

管你志在哪里,不是志道,就是丧志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4-1-15 16:38


[attach]803003[/attach]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4-1-15 16:41
无蕊 发表于 2024-1-15 16:38
管你志在哪里,不是志道,就是丧志

现在是末法时期了吧。
佛道救不了人,歪上西天了。个人修法应该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作者: 雾鬓新梳绀绿    时间: 2024-1-15 16:41
论金 发表于 2024-1-15 16:26
不能这么说。
理性是一个大体的总称。但凡人说话,都在理性中。理性这个词,本身也要界定,否则就混淆。 ...

目测明年金哥开山立派就创立了哲宗……表情:敲木鱼。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4-1-15 16:42
雾鬓新梳绀绿 发表于 2024-1-15 16:41
目测明年金哥开山立派就创立了哲宗……表情:敲木鱼。

我没有,我不是,不可能,你可不要乱说。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4-1-15 16:45
论金 发表于 2024-1-15 16:41
现在是末法时期了吧。
佛道救不了人,歪上西天了。个人修法应该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要知其不可而为之

佛说了,在五浊恶世修道比在佛世界修道,一天抵多少多少年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4-1-15 16:48
无蕊 发表于 2024-1-15 16:45
要知其不可而为之

佛说了,在五浊恶世修道比在佛世界修道,一天抵多少多少年

现在地球上有70亿人口。
一个平凡人的声音或者思想,最多只能影响一个家庭。
我觉得所学不超过家书的范围。既要有觉悟的精神,也要有积极的意义。要理解自己,也要理解世界。


作者: 夏望繁星    时间: 2024-1-15 16:49
东方人对于知识、智慧的认知跟西方人不一样,东方哲人坚信知识不须外求,就在人内心里,所以只需往心里求证,而不去追求外在客观世界的各种知识。他们坚信一朝悟了就一步登天,无所不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窥一斑而知全豹”。这追本溯源估计还是来自上古巫术留下的惯性思维。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4-1-15 16:52
论金 发表于 2024-1-15 16:48
现在地球上有70亿人口。
一个平凡人的声音或者思想,最多只能影响一个家庭。
我觉得所学不超过家书的范 ...

要做菩萨,先成罗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4-1-15 16:58
夏望繁星 发表于 2024-1-15 16:49
东方人对于知识、智慧的认知跟西方人不一样,东方哲人坚信知识不须外求,就在人内心里,所以只需往心里求证 ...

这大概只是你的误解。
儒家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
怎么可能只是往心里求证就可以了。没有比儒家更操劳的了。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4-1-15 16:59
无蕊 发表于 2024-1-15 16:52
要做菩萨,先成罗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怎么可能呢。
佛陀再世,也会被高隐嘲笑着。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15 17:07
夏望繁星 发表于 2024-1-15 16:49
东方人对于知识、智慧的认知跟西方人不一样,东方哲人坚信知识不须外求,就在人内心里,所以只需往心里求证 ...

禅宗只论见性。知识也要去学的,并且还要到处走动参详。

作者: 雾鬓新梳绀绿    时间: 2024-1-15 17:07
论金 发表于 2024-1-15 16:59
怎么可能呢。
佛陀再世,也会被高隐嘲笑着。

所以你先发制人替佛陀掰回一局……表情:未雨绸缪。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15 17:09
知音 发表于 2024-1-15 15:20
另外,顿悟是一次到位呢,还是每次都顿悟,一次一次顿悟不停呢?

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要过三关。
还一种认为一悟到佛地。此后就是回归到刚悟的状态。就是说,顿悟是有身心反应的。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15 17:12
我认同第二种观点。就是说,顿悟的那个身心状态,很难保持。而且有可能会忘记。得重新开始。

但也有禅师践行三关的。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15 21:48
谈悟,要从迷谈起,知道什么是迷,就明白了什么是悟。
----------------
你这玩意儿,叫懂。---懂不懂?


不懂装懂。----哈哈哈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4-1-16 08:37
顿悟,应该是专用名词吧?先搞清楚语境才免得四面发散~~~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