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关于人类文明的几点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4-1-9 11:48
标题: 关于人类文明的几点思考
      现代科学已经能够证明,人类的生物性本源,就来自于猩猩的分支。

      假设猩猩是最接近人类的高级动物,那么猩猩及猩猩以下的动物,都是生活于自然界的。生存于自然界的,依赖的是自然天赋,按照物择天竞、适者生存的法则,它们的生存状态,是一种必然性,则它们看起来自由自在,实则毫无自由可言。它们的生存,就必须按照自然的方式行事。除了觅食,哪怕有简单的劳动,也没有自由的自觉性。自然规则,在动物身上,是没有主观隔断的可能的。饿了就吃,困了就睡。

     很显然,人的生物性身体机能,丧失了在自然中生存的本领。当然,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总的来说,下了树,就丧失了树所提供的高度的保护,面临着地面猛兽的威胁。如果它不能开发出大脑功能,它就会被自然淘汰掉。身体和大脑的,服从的仍然是适者生存的法则。身体逐渐向现代人类退化,大脑则逐渐向现代人类进化,以适应生存的要求。

     大脑开始运作之后,人类就不完全只是生存于自然规则中了,他还生存于自己创造的文明中。把自然的生存法则隔断,就是人类的自由。这个自由,是区分于自然必然性的自由。人饿了,能忍住不吃,因为面前的面包不是他的。文明的特性就会展现出来。

     但是人类创造文明的过程中,在最开始的阶段,可能是非常漫长的阶段里,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种“自由”,有别于其他动物。他只是知道说“不”的时候,具备合理性,还没有达到“自觉”的程度。

     另外一个重要的命题,在人类起源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揭示了。就是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当人提出这个问题,是用理性提出的,回答这个问题,恰恰在于回答理性的意义是什么就可以。理性的意义,是因为人丧失了依靠生物性技能而补贴的,目标就是适者生存,简单说就是为了生存。这是最基层的意义。

     这个基层的意义,将决定并且回答人类社会运作的所有重要问题。

     回顾之,人类有几个重要的名词:自由、生存、理性、意义。

作者: 薄荷味    时间: 2024-1-9 11:52
人类,就是一个有心计,有预谋,有算计的高级猩猩。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4-1-9 11:56




人,就是走上岔路的猩猩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4-1-9 11:56




好像还有续?





作者: 芳源    时间: 2024-1-9 12:01
你告诉我,“现代科学已经能够证明,人类的生物性本源,就来自于猩猩的分支”
这句话的出处。
还是你自己胡写的?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4-1-9 12:02
薄荷味 发表于 2024-1-9 11:52
人类,就是一个有心计,有预谋,有算计的高级猩猩。

不能这么说。

就好像先有植物,后有动物。你不能说动物就是会活动的植物。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4-1-9 12:03
徐公孰 发表于 2024-1-9 11:56
人,就是走上岔路的猩猩

人,是猩猩走上岔路的结果。他不再是猩猩。

作者: 芳源    时间: 2024-1-9 12:03
人类起源于类人猿,或说人类起源于猩猩,和大猩猩是同宗
这本身只是假说,是假说,是假说,
目前考古学,基因学,也只是说有这种可能,并没有直接证据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4-1-9 12:03
徐公孰 发表于 2024-1-9 11:56
好像还有续?

不在这个帖子里续了。会另开帖子,零碎着写。

作者: 芳源    时间: 2024-1-9 12:04
人类起源,宇宙大爆炸, 这些都是假说。
没有直接证据

不要误导小朋友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4-1-9 12:06
芳源 发表于 2024-1-9 12:04
人类起源,宇宙大爆炸, 这些都是假说。
没有直接证据

不误导你就行。

作者: 薄荷味    时间: 2024-1-9 12:21
你一说人类进化,我就想到基因突变这个问题。进化有积极的,进化过程中也会有突发事件,这大概就是基因突变的问题吧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4-1-9 12:28
薄荷味 发表于 2024-1-9 12:21
你一说人类进化,我就想到基因突变这个问题。进化有积极的,进化过程中也会有突发事件,这大概就是基因突变 ...

细节我也没研究。生存环境的变化,人体的各项功能也会相应变化。
基因的改变,可能重点是大脑的革命。

作者: 残月关山    时间: 2024-1-9 12:56
人类起源于灵长动物,有目前还无法推翻的实物证明。
重要名词除了生存,还有繁衍,也就是物种延续。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