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与团筛相关的~ [打印本页]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6 18:17
标题: 与团筛相关的~
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23-12-26 18:59 编辑

  踏入楼顶天台,入眼的是夕阳余晖,以及余晖中劳作的母亲:

  置于母亲身前的,是一面大的团筛。很有年代感的竹编器具里,六、七十个圆滚滚的豆豉球,挨挨挤挤、欢欢喜喜的。母亲有条不紊地拣出一个来,在反复揉捏搓圆之后又排回团筛里,尽可能列出便于晾晒的间隔距离……

  许是天气晴好的缘故,豆豉球已经呈半干状态,增加了揉捏的难度。年迈的母亲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比如,前臂、肘部配合运动,甚至加入肩部的侧倾压力,才能把晒干了的外表捏入内里,而把水分较多的内里翻转出来。

  晾晒过程中多次打散再揉捏成球的操作,是为了防止内芯晒不透而受潮霉变。稍有乡村生活经验的都知道,越翻晒往后揉捏难度越大,直至豆豉晒干到没法打散团球了的干硬球体为止。这就是农家传统的豆豉了,可以佐饭,也可以作为其他菜品的佐料,能提升鲜香感的。比如四川回锅肉。

  恍惚记得,前些日子先生曾说,好久没吃豆豉了。大概就是缘起了吧?啥时候煮的、啥时候发酵、啥时候开始晾晒,我统统都不知晓。而今入眼,已蔚然成景。是怎样的视觉效果呢?差不多算:分分钟暖了眼睛。

  走到母亲身边,站定了。伸手抠颗豆子,小小啃上一口,是童年的味道,再笑眯眯问:“这团筛哪里来的?这年月,还有团筛?”

  “我们家的啊。你忘记了?专门去乡下拿回来的。”手上的动作不停,母亲瞄了我一眼,语气轻轻淡淡的,实则有些责我忘本的意味。

  汗颜了一下。团筛本筛是真不记得了。一些久远的情节却又苏生到眼前:

  我的印象里,团筛和漏筛是配合运作的。母亲先用漏筛进行初步的筛漏分流,再用团筛进一步细分拣选。

  漏筛是跟团筛外形和工艺相似的竹编,只是篾条编插筛子的底部时,漏筛会根据需要留下大、小的筛孔,便于混杂物的分离。譬如,木槌砸过的豆荚壳、杆叶渣和豆子本是混在一起的,利用漏筛底部的孔洞进行筛漏——漏筛里不能从孔洞穿出残存的,是较大的豆荚壳、豆杆和叶渣,而穿过漏筛孔洞分流出来的,是豆子和杆、叶、壳的小残渣。

  到了漏筛结束工作环节,虽然豆子占比明显,但毕竟还是混杂物。就需要团筛上阵,也是考验技术的时候到了——需双手抱持着团筛规律地、轻轻地、反复地摇摆。之后,不同物质的比重差异,导致豆子们乖乖沉到团筛底层,而其他残渣却渐渐浮集于上层的中央部分,如果豆荚壳没有裹挟其他豆粒儿,直接拣出来扔掉就好。

  反复多次抱持团筛摇摆、分拣操作之后,干干净净的豆粒,就圆溜溜、金灿灿呈现在眼前了。这动作、这过程,我们四川话,叫“团”——大概也是“团筛”的名字来源?

  独特的分流技术——“团”,说来简单,做起来,千难万难。反正我看了多年,就从来没学会过。而今想起来,母亲抱持团筛的摇摆动作,像极了某种舞蹈的质感,轻盈、矫健,充满生活的盎然。

  需要“团”的,当然不止豆子,属于母亲的道具和舞姿便总能见到。嗯,我说的是童年回忆,远离泥土、远离老屋之前的场景。

  站在夕阳下,是冬日的暖阳。久违的团筛又在眼前了。它承担的不是“团”的功能,而是“晾晒”功能。时光流转至今,就算有需要“团”的,大概母亲也“团”不动了吧?这门技艺到我……就算失传了。

  “晾晒”的功能,漏筛也能完成,大多时候,因筛孔的通气性,比团筛更占据优势。只针对豆豉而言,还是团筛最适合,因为在多次翻晒和反复揉捏过程中,会有失了水的豆粒脱离球体,正好被团筛接住了,再揉回豆豉球里,算颗粒归公吧?不至于损失。

  我童年时代所最欢喜的,是趁母亲不在的时候,将团筛里的漏网之“豆”偷捡了吃掉——不敢在豆豉球上抠,凹陷坑显露,罪证太确凿了。偶尔的偶尔,母亲赶巧看见了,拍开小手嗔一声“馋猫”,吓得一溜烟逃开去,好几天不敢再往团筛跟前凑。

  母亲那会儿不让吃,倒不是舍不得,而说是不配饭的话,太咸,容易气喘之类。小孩子馋得要命,哪里管这些?依旧趁大人转身之时频频“扫描”团筛,希冀哪一个豆豉球就脱几粒下来,隐匿在团筛和豆豉球的某个角落里……

  “啊哈!我要拍下来,拍照留存!”啃着豆粒跟母亲闲聊,没注意先生也到了楼顶,正坏笑着举了手机对准我和母亲。

  “干嘛?先等我摆个造型,把我拍美点儿哈。”放开正要抠下的豆粒,倚着团筛做个“V”的手势——据说很“二”的造型,我嘻嘻哈哈笑着配合。

  “啥造型?早拍下来了!”先生不无揶揄,调侃,“一个勤劳的母亲,一个好吃懒做的女儿——要的就这效果图!”

  我倒。能不能团结友爱点?

  正要跳脚跟先生理论,哪怕歪理也是理,强词夺理也是理啊。母亲就笑起来,替我打圆场,说:“没剩几个了。又不费啥力气。不用都把手弄脏了。”

  好吧,这老母亲,是嫡亲嫡亲的。

[attach]800272[/attach]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6 18:24
@退休民工 ,我这个写得如何?

作者: 湘女妃儿    时间: 2023-12-26 19:12
这东西我们乡下也有
作者: 湘女妃儿    时间: 2023-12-26 19:12
我公公他会编这个
作者: 湘女妃儿    时间: 2023-12-26 19:13

我看错了,以为是晒东西的簸箕
作者: 湘女妃儿    时间: 2023-12-26 19:13
吃倒是没见过
作者: 烟雨箬笠    时间: 2023-12-26 19:48
本帖最后由 烟雨箬笠 于 2023-12-26 20:19 编辑

哈哈,这才是咱们成都正宗的豆豉哈(我叫的豆食呢),是家的味道。老妈放了辣椒面一起和揉的吗?俺外婆做的是黑色的呢。给我留一个三,哈哈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23-12-26 19:56
本帖最后由 再折长亭柳 于 2023-12-26 22:00 编辑
湘女妃儿 发表于 2023-12-26 19:13

我看错了,以为是晒东西的簸箕

簸箕是带开口形状的,类似撮箕。这是簸箩,所谓“筛”是要有孔的,金月半四肢不勤、筛箩不分。

    很奇怪,我在四川看到的豆豉都是做成球状的,而两湖两广做的豆豉则是一粒一粒的。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23-12-26 19:57
烟雨箬笠 发表于 2023-12-26 19:48
哈哈,这才是咱们成都正宗的豆鼓哈(我叫的豆食呢),是家的味道。老妈放了辣椒面一起和揉的吗?俺外婆做的 ...

很多人都写或读成“豆鼓”,其实,应该是“豆豉”。

作者: 烟雨箬笠    时间: 2023-12-26 20:18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3-12-26 19:57
很多人都写或读成“豆鼓”,其实,应该是“豆豉”。

哈哈,谢谢!真不愧是干警务工作的,这么仔细。俺又写错字了呢,问好柳警!向警察同志敬礼~
作者: 烟雨箬笠    时间: 2023-12-26 20:23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3-12-26 19:57
很多人都写或读成“豆鼓”,其实,应该是“豆豉”。

改了。知错就改。哈哈!谢谢啦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6 20:46
湘女妃儿 发表于 2023-12-26 19:12
这东西我们乡下也有

现在还有的比较少了吧?我感觉很多手工做的,都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了。。。

作者: 宽兮绰兮    时间: 2023-12-26 20:46
没见过这个,做干酱吗,为什么团这么大,小一点不是好晒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6 20:46
湘女妃儿 发表于 2023-12-26 19:12
我公公他会编这个

上一辈心灵手巧肯学肯干的居多。。。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6 20:48
宽兮绰兮 发表于 2023-12-26 20:46
没见过这个,做干酱吗,为什么团这么大,小一点不是好晒

可以再小一点的。大概是一个团筛装不下,才弄这么大的。晒掉水分会缩小个头。。。。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6 20:50
湘女妃儿 发表于 2023-12-26 19:13

我看错了,以为是晒东西的簸箕

忘了,是不是团筛的别名?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6 20:52
湘女妃儿 发表于 2023-12-26 19:13
吃倒是没见过

你吃过老干妈没?跟那个有异曲同工之处。就是不加香油,干香一点点。。。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6 20:52
烟雨箬笠 发表于 2023-12-26 19:48
哈哈,这才是咱们成都正宗的豆豉哈(我叫的豆食呢),是家的味道。老妈放了辣椒面一起和揉的吗?俺外婆做的 ...

箬箬是四川的?

作者: 宽兮绰兮    时间: 2023-12-26 20:54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12-26 20:48
可以再小一点的。大概是一个团筛装不下,才弄这么大的。晒掉水分会缩小个头。。。。

吃的时候再敲醉?干酱怎么吃。我们这豆子煮熟发酵晒干,放上西瓜瓤,盐再发酵就是豆豉酱。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6 20:54
烟雨箬笠 发表于 2023-12-26 19:48
哈哈,这才是咱们成都正宗的豆豉哈(我叫的豆食呢),是家的味道。老妈放了辣椒面一起和揉的吗?俺外婆做的 ...

晒干了,颜色会深些。可能就显黑了?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6 20:56
宽兮绰兮 发表于 2023-12-26 20:54
吃的时候再敲醉?干酱怎么吃。我们这豆子煮熟发酵晒干,放上西瓜瓤,盐再发酵就是豆豉酱。

是的。吃的时候掰开就行了。或者掰碎了,细细碎碎的,当佐料炒在菜里。。。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6 20:59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3-12-26 19:56
簸箕是带开口形状的,类似撮箕。这是簸箩,所谓“筛”是要有孔的。

    很奇怪,我在四川看 ...

你看过抬筛没有?筛孔更大。。。粗筛第一轮的。通常两个人配合,各抬一头那种,实在找不到人,就一头绑吊在树上,另一头单人操作。。。

作者: 萧剑    时间: 2023-12-26 21:26
这字。。。写得温情脉脉的~~
作者: 小城又倾杯    时间: 2023-12-26 21:35
团子上面少的豆子,是被大蓉儿,抠出来吃了吗?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12-26 21:38
豆豉是这么做出来的呀!
这篇写的惊艳!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12-26 21:40

我还以为是腌制出来的…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12-26 22:19
我们老家选黄豆,是用桌子面骨碌…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听懂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7 08:56
知音 发表于 2023-12-26 22:19
我们老家选黄豆,是用桌子面骨碌…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听懂

真没听懂。嘛意思啊~~~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7 08:56
知音 发表于 2023-12-26 21:40
我还以为是腌制出来的…

南北文化差异,所以需要相互交流、融合~~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7 08:57
知音 发表于 2023-12-26 21:38
豆豉是这么做出来的呀!
这篇写的惊艳!

其实我一直都这么惊艳的。是在杂谈这块,嬉顽多了,才油滑了的~~~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7 09:01
小城又倾杯 发表于 2023-12-26 21:35
团子上面少的豆子,是被大蓉儿,抠出来吃了吗?

艾玛,你居然看出来了~~我就说,容易罪证确凿嘛~~~~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7 09:02
萧剑 发表于 2023-12-26 21:26
这字。。。写得温情脉脉的~~

萧锅子,你来了啊?早安,冬安,各种安~~~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12-27 09:03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12-27 08:56
真没听懂。嘛意思啊~~~



昨晚上用手机不愿意写,现在写一下:

老家选大豆种子的时候,要选大的圆的没有虫子眼儿的。
用吃饭用的炕桌,一端的两条腿垫起来,形成一个坡度
抓一把大豆放上去,大的圆的没有虫子眼儿的会靠重力滚下去,残次品就留在桌子上了,
跟你们的团筛道理一样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7 09:07
知音 发表于 2023-12-27 09:03
昨晚上用手机不愿意写,现在写一下:

老家选大豆种子的时候,要选大的圆的没有虫子眼儿的。

看懂了。你这个,比较没有技术难度。我们的团筛,需要巧劲儿,我都不会团~~~

作者: 岫雨烟桥    时间: 2023-12-27 09:30
手机读过了~
文字细腻温润,满屏豆豉香~


在我小时候我妈妈做过黄豆酱的。但是好多好多年不做了。

作者: 归晚    时间: 2023-12-27 10:11
豆豉我爱吃,我们这里常和鱼一起做,豆豉鱼
作者: 烟雨箬笠    时间: 2023-12-27 10:52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12-26 20:52
箬箬是四川的?

嗯呐,是滴哈。所以跟你特别亲呀,没看出来么?哈哈
作者: 渝都浪子    时间: 2023-12-27 10:54
这个应该叫boji,不应该叫筛吧?

小时候乘凉,还睡过这东东。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7 10:55
渝都浪子 发表于 2023-12-27 10:54
这个应该叫boji,不应该叫筛吧?

小时候乘凉,还睡过这东东。

乘凉,不是睡晒簟么?这么小个团筛——或者说簸箕,能睡人么?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7 10:57
烟雨箬笠 发表于 2023-12-27 10:52
嗯呐,是滴哈。所以跟你特别亲呀,没看出来么?哈哈

亲,是知晓的。没想到是芳邻。啊,不对,是自家姐妹。
话说回来,远的是心,又不是距离。隔得再远,也不影响亲啊,穿越时空的爱恋,美好得让人泪眼汪汪,是伐是伐~~~~


作者: 渝都浪子    时间: 2023-12-27 10:58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12-27 10:55
乘凉,不是睡晒簟么?这么小个团筛——或者说簸箕,能睡人么?

你说的晒簟可能是我们说的晒席吧。

我 说了,小时候,五六岁的样子,睡上面刚好。还有比这更大的,我们叫DOU QIANG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7 10:58
归晚 发表于 2023-12-27 10:11
豆豉我爱吃,我们这里常和鱼一起做,豆豉鱼

我们也有这道菜。很好吃,我超喜欢~~~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7 11:02
岫雨烟桥 发表于 2023-12-27 09:30
手机读过了~
文字细腻温润,满屏豆豉香~

嗯嗯,谢谢小乔。是忽而想起来,小毒老嫌弃我远离乡土,才胡乱码了这篇字的。

作者: 渝都浪子    时间: 2023-12-27 11:03
普及一下,筛子有孔,有粗筛与细筛,区别就在于孔的大小。

小时候,磨回的米是要经过筛,淘汰碎米。
作者: 玉伯    时间: 2023-12-27 11:04
这像炸好的肉丸子
作者: 烟雨箬笠    时间: 2023-12-27 11:05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12-27 10:57
亲,是知晓的。没想到是芳邻。啊,不对,是自家姐妹。
话说回来,远的是心,又不是距离。隔得 ...

嗯嗯。是滴是滴。俺一直说你是咱家的,正确吧?哈哈。这篇写得真好,乡音乡味乡愁,清雅的文字,暖暖的亲情,满满的家的味道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7 11:07
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23-12-27 11:14 编辑
渝都浪子 发表于 2023-12-27 10:58
你说的晒簟可能是我们说的晒席吧。

我 说了,小时候,五六岁的样子,睡上面刚好。还有比这更大的,我 ...

我们这边好像忌讳睡团筛——我隐约有这个印象,回头请教一下我母亲。、。筛席是什么?我不晓得。晒簟是大规模晾晒谷子用的,也是竹编制品,长方形,很大很长的那种。平时裹起来,立在墙角,成筒状。乡村家庭多是有一两个,偶尔还需要跟邻居借闲置的用~~~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7 11:13
渝都浪子 发表于 2023-12-27 11:03
普及一下,筛子有孔,有粗筛与细筛,区别就在于孔的大小。

小时候,磨回的米是要经过筛,淘汰碎米。

碎米淘汰了,干嘛用的?我好像没这个印象呢~~~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7 11:15
玉伯 发表于 2023-12-27 11:04
这像炸好的肉丸子

哈哈O(∩_∩)O。回头我给你拍晒透了的,可能更像一些~~~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7 11:17
烟雨箬笠 发表于 2023-12-27 11:05
嗯嗯。是滴是滴。俺一直说你是咱家的,正确吧?哈哈。这篇写得真好,乡音乡味乡愁,清雅的文字,暖暖的亲 ...

正确,正确。之前晓得羊政委是四川的,原本嫌弃他风纪扣太紧、脖子太硬的,我都看他顺眼了很多~~~~

作者: 烟雨箬笠    时间: 2023-12-27 11:25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12-27 11:17
正确,正确。之前晓得羊政委是四川的,原本嫌弃他风纪扣太紧、脖子太硬的,我都看他顺眼了很多~~~~{:1_23 ...

嗯嗯,亲,话说羊哥也在六星玩吗
作者: 按倒就亲    时间: 2023-12-27 11:45
我发现了,只有心思细腻的人才能写好散文。
比如老娘随口一句话,这是家里的东西,你忘了?特意从老屋拿回的。有,且只有大蓉儿,能听出里面有对“忘本″的嗔怪。
作者: 蓝山    时间: 2023-12-27 11:54
这个应该是“簸箩”,有圆形、有长方形,小的可以用来盛放馒头、干果类东西,大的可以晾晒红薯干什么的;筛子是有孔的
作者: 蓝山    时间: 2023-12-27 11:56
没见过这么做豆豉的,以为豆豉都是装瓶或袋子里的酱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12-27 12:12
这个非遗不会到你这里失传吧
我们这边用它来滚汤圆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7 13:41
烟雨箬笠 发表于 2023-12-27 11:25
嗯嗯,亲,话说羊哥也在六星玩吗

没有。据说,在天涯被西湖那瘪犊子吓了一跳,从此消失在网络之外了。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7 13:43
无蕊 发表于 2023-12-27 12:12
这个非遗不会到你这里失传吧
我们这边用它来滚汤圆

“滚”汤圆是嘛意思?不是晾晒功能吧?我感觉很多东西都会失传了,现在而今眼目下买现成更符合躺平原则~~~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7 13:44
按倒就亲 发表于 2023-12-27 11:45
我发现了,只有心思细腻的人才能写好散文。
比如老娘随口一句话,这是家里的东西,你忘了?特意从老屋拿回 ...



你这……真是表扬么?我咋这么不自信呢~~~~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7 13:47
蓝山 发表于 2023-12-27 11:54
这个应该是“簸箩”,有圆形、有长方形,小的可以用来盛放馒头、干果类东西,大的可以晾晒红薯干什么的;筛 ...

簸箩?我努力想了一阵,从前我母亲有个装碎步、针线的竹编箩,大概30-50厘米直径,高度也差不多吧,敞口,不晓得是不是这个名字。感觉跟我说的这个团筛不一样。。。。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7 13:48
蓝山 发表于 2023-12-27 11:56
没见过这么做豆豉的,以为豆豉都是装瓶或袋子里的酱

可能是四川特产?我也不晓得。反正我们这边农家都这么做的~~~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7 13:48
蓝山 发表于 2023-12-27 11:56
没见过这么做豆豉的,以为豆豉都是装瓶或袋子里的酱

可能是四川特产?我也不晓得。反正我们这边都这么做的~~~

作者: 按倒就亲    时间: 2023-12-27 13:51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12-27 13:44
你这……真是表扬么?我咋这么不自信呢~~~~

看来我的形象被歪曲成黑旋风了,唉~
肯定是花若叶干的。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12-27 13:59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12-27 13:43
“滚”汤圆是嘛意思?不是晾晒功能吧?我感觉很多东西都会失传了,现在而今眼目下买现成更符合躺平原则~~ ...

筛里铺粉,馅料在粉上打滚,滚雪球一般,沾满米粉,自然成团

作者: 兰亭流觞    时间: 2023-12-27 14:39
本帖最后由 兰亭流觞 于 2023-12-27 14:43 编辑

我们这里既没有豆豉,也不称这种器物为筛子。筛子是有孔的,无论孔大小。类似这种无孔洞的晾晒东西用的器物,统称为笸箩。
看来在器物命名上,南北是有差异的。如果这种无孔的器物叫做“筛子”,那么形状相同的有孔的筛子又怎么称呼呢?“有孔筛子”?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3-12-27 15:35
兰亭流觞 发表于 2023-12-27 14:39
我们这里既没有豆豉,也不称这种器物为筛子。筛子是有孔的,无论孔大小。类似这种无孔洞的晾晒东西用的器物 ...

笸箩,圆型,封口。
簸箕,U型,敞口。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3-12-27 15:36
扫帚,各种长短型。---哈哈哈
作者: 归晚    时间: 2023-12-27 15:40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12-27 10:58
我们也有这道菜。很好吃,我超喜欢~~~

口味一样我可爱吃了,那味道绝了

作者: 归晚    时间: 2023-12-27 15:48
上课去了,一节课三百块钱的辅导费不能丢了
我就是俗人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3-12-27 16:20
归晚 发表于 2023-12-27 15:48
上课去了,一节课三百块钱的辅导费不能丢了
我就是俗人

哈哈哈


这钱啊,

最该给、就该给、正经学校老师挣!---哈哈哈



作者: 归晚    时间: 2023-12-27 16:36
投入 发表于 2023-12-27 16:20
哈哈哈

这话我爱听,老师是真的讲良心的,不坑学生,学生进步就跟自己家孩子似的高兴

作者: 归晚    时间: 2023-12-27 16:37
投入 发表于 2023-12-27 16:20
哈哈哈

休息五分钟,嗓子冒烟讲的

作者: 退休民工    时间: 2023-12-28 13:08
本帖最后由 退休民工 于 2023-12-28 13:23 编辑

我们这叫团箕,还有一种比这个更大,可以睡人的,叫箱盘(谐音)。那种孔大的叫筛子,孔米粒大的叫米筛,还有一种更少的,比盘子大一点点,叫筛箩。
筛子用来筛稻谷里的碎稻草还有打豆子时里面的豆荚,米筛是用来筛米的,以前碾米,机器不好,很多谷子没碾干净,需要用米筛把谷子分离出来,筛箩一般是用米筛粉的,以前的小吃都是用用米粉做,放在石𦥑里用棒槌反复锤打,打成细粉,再用筛箩把细粉过滤出来,粗的继续锤打成粉末,过程很繁琐。
作者: 牛鲜花儿    时间: 2023-12-28 13:10
退休民工 发表于 2023-12-28 13:08
我们这叫团箕,还有一种比这个更大,可以睡人的,叫箱盘(谐音)。那种孔大的叫筛子,孔米粒大的叫米筛,还 ...



民工讲的清楚

作者: 退休民工    时间: 2023-12-28 13:10
这个豆豉看着像粑粑S,让我联想到我们这的酱渣,就是这么小个,也有的图省事,直接团吧团吧甩墙上晒干,像牛S~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8 13:11
退休民工 发表于 2023-12-28 13:08
我们这叫团箕,还有一种比这个更大,可以睡人的,叫箱盘(谐音)。那种孔大的叫筛子,孔米粒大的叫米筛,还 ...

还有一种比这个更大,可以睡人的,叫箱盘(谐音)。
==
这个我没听说过~~~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8 13:12
退休民工 发表于 2023-12-28 13:10
这个豆豉看着像粑粑S,让我联想到我们这的酱渣,就是这么小个,也有的图省事,直接团吧团吧甩墙上晒干,像 ...

好想打你啊,肿么办~~~

作者: 退休民工    时间: 2023-12-28 13:12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12-26 18:24
@退休民工 ,我这个写得如何?

感觉写得一般吧,这倒让我想到了年少时的种种,看看能不能顺着你的思路来一篇?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8 13:12
按倒就亲 发表于 2023-12-27 13:51
看来我的形象被歪曲成黑旋风了,唉~
肯定是花若叶干的。

@花若叶 ,你来,给人家正正形象~~~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8 13:14
无蕊 发表于 2023-12-27 13:59
筛里铺粉,馅料在粉上打滚,滚雪球一般,沾满米粉,自然成团

第一次听说,汤圆是这样做出来的。我们都是手搓到位,直接入滚水煮的~~~

作者: 牛鲜花儿    时间: 2023-12-28 13:14
退休民工 发表于 2023-12-28 13:10
这个豆豉看着像粑粑S,让我联想到我们这的酱渣,就是这么小个,也有的图省事,直接团吧团吧甩墙上晒干,像 ...




我们东北的大酱也是这么做,
我细看了一下
这个豆豉颜色深,煮豆的时候加佐料了吧。
东北的大酱煮豆的时候不放佐料。

但是,糊墙上太好玩了,那墙的用水冲两遍吧。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8 13:15
退休民工 发表于 2023-12-28 13:12
感觉写得一般吧,这倒让我想到了年少时的种种,看看能不能顺着你的思路来一篇?

本来就一般啊。就是告诉你,我也认知这类农家物什,不让你拿经验俯视我而已。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8 13:15
牛鲜花儿 发表于 2023-12-28 13:14
我们东北的大酱也是这么做,
我细看了一下
这个豆豉颜色深,煮豆的时候加佐料了吧。

为嘛要把大酱糊墙上?

作者: 退休民工    时间: 2023-12-28 13:16
本帖最后由 退休民工 于 2023-12-28 13:22 编辑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12-28 13:11
还有一种比这个更大,可以睡人的,叫箱盘(谐音)。
==
这个我没听说过~~~

像我们这边,以前有几个好吃懒做的女人,一到夏天就把箱盘弄出来摆在厅睡觉,直到现在把那种好吃懒做的女人为:睡箱盘的。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8 13:19
兰亭流觞 发表于 2023-12-27 14:39
我们这里既没有豆豉,也不称这种器物为筛子。筛子是有孔的,无论孔大小。类似这种无孔洞的晾晒东西用的器物 ...

有孔的叫:漏筛。有时候就统称筛子。笸箩,我没听过,我们的针线篓子倒是挺符合这个名称。

作者: 退休民工    时间: 2023-12-28 13:19
牛鲜花儿 发表于 2023-12-28 13:14
我们东北的大酱也是这么做,
我细看了一下
这个豆豉颜色深,煮豆的时候加佐料了吧。

我们那里有的地方专门做酱姜和酱萝卜,很有名的。剩下的将渣,有的搓成一个个丸子,有的图省事,直接甩墙上,那酱渣看着真的像S一样。

作者: 退休民工    时间: 2023-12-28 13:20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12-28 13:19
有孔的叫:漏筛。有时候就统称筛子。笸箩,我没听过,我们的针线篓子倒是挺符合这个名称。

笸箩是笸,是用来装东西的。也有大有小。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8 13:21
退休民工 发表于 2023-12-28 13:16
像我们这边,以前有几个好吃懒做的女人,一到夏天就把箱盘弄出来摆在厅睡觉,直到现在把那种好吃懒做的女 ...

浪子说他小时候睡簸箩(就是你说的团箕,我说的团筛)里,我还在奇怪好好的蜷在里面干嘛?都没地儿打滚了。原来还真有这种操作,只是面积更大一点而已~~~~

作者: 退休民工    时间: 2023-12-28 13:21
牛鲜花儿 发表于 2023-12-28 13:14
我们东北的大酱也是这么做,
我细看了一下
这个豆豉颜色深,煮豆的时候加佐料了吧。

鲜花儿,好久不见。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8 13:23
投入 发表于 2023-12-27 15:35
笸箩,圆型,封口。
簸箕,U型,敞口。

封口的,是不是像别人送饭的篮子?你这个U型的敞口簸箕,倒真有点像我们这边的针线篓子——但跟他们说的簸箕(就是我说的团筛)的形状就不一样了~~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8 13:24
退休民工 发表于 2023-12-28 13:19
我们那里有的地方专门做酱姜和酱萝卜,很有名的。剩下的将渣,有的搓成一个个丸子,有的图省事,直接甩墙 ...

这个酱渣晾干了,还有什么用吗?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8 13:25
投入 发表于 2023-12-27 15:36
扫帚,各种长短型。---哈哈哈

这个比方,倒是有点像。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8 13:25
归晚 发表于 2023-12-27 15:48
上课去了,一节课三百块钱的辅导费不能丢了
我就是俗人

有点嫉妒啊。我这边的辅导课,顶多100左右~~~

作者: 退休民工    时间: 2023-12-28 13:27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12-28 13:21
浪子说他小时候睡簸箩(就是你说的团箕,我说的团筛)里,我还在奇怪好好的蜷在里面干嘛?都没地儿打滚了 ...

那种是睡婴儿的,年少时干农活,有的人家娃儿没人带,便会拿上背带和团箕,到了田里,便把团箕往田埂上一放,娃儿丢去团箕里自个玩,哭了就用背带背在背上继续干农活。

作者: 退休民工    时间: 2023-12-28 13:29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12-28 13:24
这个酱渣晾干了,还有什么用吗?

吃啊~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8 13:30
退休民工 发表于 2023-12-28 13:29
吃啊~

一坨一坨甩到墙上去,就像草原民族把牛粪扣在外墙那样,然后晾干了抠下来……吃掉?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8 13:32
退休民工 发表于 2023-12-28 13:27
那种是睡婴儿的,年少时干农活,有的人家娃儿没人带,便会拿上背带和团箕,到了田里,便把团箕往田埂上一 ...

好像有点明白了。不过呢,小孩子能乖乖呆里面么?几个月大的孩子就能爬出去了吧?

作者: 退休民工    时间: 2023-12-28 13:34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12-28 13:30
一坨一坨甩到墙上去,就像草原民族把牛粪扣在外墙那样,然后晾干了抠下来……吃掉?

对啊,你是没见过,墙上的风景独特啊~

作者: 退休民工    时间: 2023-12-28 13:35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12-28 13:32
好像有点明白了。不过呢,小孩子能乖乖呆里面么?几个月大的孩子就能爬出去了吧?

可不,一不小心就掉水田里了。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28 13:36
退休民工 发表于 2023-12-28 13:34
对啊,你是没见过,墙上的风景独特啊~

没见过。感觉有点那啥……

作者: 退休民工    时间: 2023-12-28 13:37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12-28 13:36
没见过。感觉有点那啥……

有人嫌弃,有人就好这一口的~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