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人的创造-6】动物进化的“目的性” [打印本页]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3-12-10 12:16
标题: 【人的创造-6】动物进化的“目的性”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3-12-10 12:34 编辑

[attach]797629[/attach]
【人的创造-6】动物进化的“目的性”
文:公理力

  21世纪的今天,科技虽已非常发达,进入所谓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但就生物演化的过程和机制而言,特别是关于人类出现和加速进化的全部真相,尚未得以完全破解。某些方面甚至仍处于知之甚少的状态,有太多相关疑问,尚无令人信服的答案。有鉴于此,在讨论该类主题时,秉持开放的态度,就是必要的,也是明智的。

  生物进化领域的先驱拉马克,比达尔文早半个世纪提出了进化论。但他所谓后天获得性状能够遗传的假说则被后来的研究者们否定。在这位先驱提出自己的学说两个世纪之后的今天,这种否定可以认定是真理吗?不见得。考虑到该领域的研究尚有太多不足,对拉马克假说持开放态度,同样是必要的。

  在此,仅举一个科学界轻率得出结论的例子。20世纪初,德国动物学家、新达尔文主义代表人物魏斯曼完成了一个著名实验,即切除老鼠尾巴试验。在连续切掉22代试验鼠的尾巴之后,第23代小鼠仍长出了尾巴。他正是基于此,否定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说。

  但在笔者看来,这个实验存在严重缺陷。首先,该实验把获得性遗传理论严重夸大了!虽然动物界不乏器官消失的例子(如蛇类四肢,猿类尾巴等),即使获得性遗传真实存在,亦远远达不到在短期间内让一个器官消失的程度,导致器官某种功能一定程度的强化或弱化,或许是可能的。毕竟,一个器官的消失意味着相关基因组完全不表达;而器官功能的渐变,或许只需基因表达水平的微小变化,即可实现。

  假如实验不是切除尾巴,而是把每一代试验鼠的尾巴都与其身体某部位固定——如绑在一后肢上,经过足够多代连续试验之后,或许就能显示试验鼠尾巴功能某种程度的退化,且有可能导致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微小变化,表现为代际遗传。这个实验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同时观察捆绑有尾巴那条后肢的器质性或运动功能等可能的遗传性变化。

  而另一个关键问题是,该类实验仅仅观察23代,远远不够!或许需经千百万代的累积,才能体现出进化的显著变化。而这样的时间跨度,在实验研究上,是无法做到的。

  就实质而言,这个切除尾巴实验,与拿钢琴家的儿子不会弹钢琴说事儿,一样没有说服力。试想,走出非洲的人类分道扬镳不过5~8万年左右,各民族间就进化出众多遗传差异,诸如相貌特征、体格、肤色、眼睛和头发的颜色,甚至性格气质等。其中除了环境因素,应该无法排除后天获得性遗传的可能性。例如,基于生活经验,一个千百年来一直能歌善舞的民族,其后代的乐感和律动感似乎或多或少会更突出一些。

本篇主旨并非要为拉马克翻案,仅限于通过动物肢体演化的众多实例,从一个方面审视生物进化现象,究竟有没有“目的性”?而下一篇将集中讨论拉马克“获得性遗传”假说的命运。

[attach]797630[/attach]

【楼下继续】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3-12-10 12:16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3-12-10 12:33 编辑

[attach]797637[/attach]
1.2亿年前长有四脚的完整蛇化石
(一)动物足类的演化

    【1】
  人类和灵长类动物的共同祖先是爬行动物。此外,各种兽类也都是爬行动物进化的结果。先来看看几类动物足部结构及其行走方式的差异(图01)。

  跖行、趾行和蹄行是动物最基本的3种行走方式,同时也影响了动物足部的进化形态。动物的这些显著差异并非偶然。着力点愈靠近足尖,从躯干到着力点间关节愈多,对奔跑愈有利。但缺点是站立稳定性差。就奔跑而言,跖行动物(灵长类、熊、熊猫、大象)最不利,蹄行动物(马、鹿、猪、羊)最有利,而趾行动物(狗、狮、虎、豹等)则介于前两者之间。

  [attach]797631[/attach]

  趾行的虎、豹比蹄行的马、鹿跑得更快,那是体型、体重差异造成的。前者作为肉食动物,必须有更高的速度才能捕获到猎物,否则难以生存,这一需求影响其体型向有利于提高速度的方向进化。且趾行动物趾尖保有锐利的爪子,以利于捕猎。
  而后者是草食动物,虽无需捕猎,但其自卫能力差,为逃脱天敌的捕获,亦需高速奔跑能力及持久耐力,于是进化为蹄行动物。但草食动物需要更大的腹腔,其体型和体重明显拖累了奔跑速度。

    【2】
  跖行(又称掌行)动物虽然奔跑速度有限(猴类由于精干的体形属例外),但可依靠较大的体量或灵巧的攀爬技能应对天敌。而跖行最大优点是稳定性高,可双足直立行走。这就为解放出前肢,完成各种需要复杂动作创造了条件。不难看出,动物足部的这些差异都是生物进化具有“目的性”的例证。

  [attach]797632[/attach]

  肉食趾行动物中,前肢大多有5趾,而后肢因追求速度退化掉1趾,只剩4趾。就是草食动物也都曾经拥有5趾,但蹄行只需中间较长的1或2趾行走,其余的短趾失去功用,在历经长达5500万年漫长进化过程中,它们退化掉大部分,且退缩到不显眼的地方(图02)。

    【3】
  接着观察亦属跖行的家禽和鸟类足部进化差异(图03)。我们知道,鸟类的一双翅膀是由爬行动物的双前肢演变而来,由此具备了飞行能力,同时变成为双足行走动物。陆地上生活的鸡和鸟类均生就一双爪子,而水中觅食的鸭、鹅类则生出蹼状双足。显然,这并非巧合,蹼型更有利于水中游泳!蛙、蟾蜍、河狸、水獺、鴨嘴獸等趾间都有程度不同的蹼。面对这样的例证,进化的“目的性”简直昭然若揭!

  [attach]797633[/attach]

  鸡和鸟类精瘦有力的爪子不限于用来陆地行走,作为具有飞行能力的动物,其爪型双足特别有利于抓紧高处树枝、电线等细长物稳定站立。而鸟类的祖先是兽脚亚目恐龙。其大小各异,最大的当属长达12米、重6吨的霸王龙。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的所有鸟类,体型都不大,这种进化显然有助于在空中长距离、长时间持续飞行。而被驯化的家禽,飞行空间严重受限,飞行必要性大大降低,体型则逐渐变得笨重起来。

    【4】
  再来看看龟类(图04)。陆龟的四足呈爪形,而其特殊的御敌之策是把头脚收缩进坚硬的龟壳之下,因此也就无需快速奔跑逃命。或许这是其四肢用进废退逐渐演化为特短型的原因。而生活在水中的甲鱼,则类似于鸭鹅,同样进化出有利于游泳的蹼状四足。海龟的差异则更大。其双前肢呈更有利于划水的修长翅形(类似鱼类的鰭)!在这类例证面前,进化无目的观点显然缺乏足够说服力。

  [attach]797634[/attach]

  初生海龟一个奇特本能是,一旦在沙滩上破壳而出,便奋力奔向大海,它们必须冲出海鸟等天敌的“包围圈”,尽快进入大海,才有可能幸存下去。这样的习性,用一代接一代累积而成的获得性遗传解释,显然更方便。

    【5】
  图05为动物前肢骨骼演化对比。包括所有环境(陆、海、空)的四类代表动物:人类上肢、猫类前肢、鲸类胸鰭和蝙蝠翅膀。该图显示,虽然它们的外形和功能差异极大,但其骨骼结构却高度类同!肱骨(Humerus)、桡骨(Radius)、尺骨(Ulna)、腕骨(Carpal)、掌骨(Metacarpal)、趾骨(Phalanges)存在100%一一对应关系!甚至5条掌骨和5条趾结构亦保持一致。差异仅在于鲸类胸鰭的骨节数目有出入或消失。这除了意味着它们都是从同一祖先演化而来,同时也表明:功能需求的不同导致“有目的”进化的显著差异。

  [attach]797635[/attach]

    【6】
  这里不应遗漏并无四肢的蛇类。实际上,蛇和其它脊椎动物一样,最初也曾拥有四肢(图06左),类似于今天的蜥蜴。但蛇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腿和脚逐渐消失。在草丛、密林及狭窄洞穴和缝隙中隐秘行动,捕捉猎物,反而愈加灵活自如!而那些有腿的蛇类反倒灭绝了。这意味着,无四肢的蛇类能够更好地适应其特殊生存环境。与绝大多数脊椎动物充分利用四肢生存相反,蛇属于向另一方向进化的异类,这是演化无特定方向性的一个例证。还有一种两足蜥蜴,相当于演化至半途的蛇,它们只保留了一双前足,而后足则完全退化消失了(图06右)。

  [attach]797636[/attach]

  蛇类无法发育出四肢的遗传机制于两年前刚被发现。2016年,两位科学家在蟒蛇身上发现了Sonic hedgehog基因,它是肢体发育所必需的。该基因在胚胎上四肢开始发育阶段表达,一个叫HOXD的增强因子控制着Sonic hedgehog基因的表达。但是,蛇类的HOXD增强因子发生了变异,导致该基因无法表达,蛇类也就不能发育出四肢。而在蜥蜴中,Sonic hedgehog基因一直能够正常表达,得以发育出四肢。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3-12-10 12:16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3-12-10 12:56 编辑

(二)人类与灵长类动物足部比较

    【1】
  灵长类动物的共同祖先是爬行动物。先来看看它们的足部特征(图07)。

  [attach]797641[/attach]

  图中的蓝尾蜥蜴、变色龙和田鼠的共同特征是,四足均为修长的爪形,且前后足没有明显差别,趾尖均有锋利的角质爪子。这种足型显然特别适合在树木及陡峭处攀爬。除了每足均有5趾和比例较小的掌部,它们与人类的手脚几乎没有什么相似之处。更没有与其余4趾分开的拇指。

    【2】
  再来看与人类接近了一步的猴类足部特点。图08为原猴的3个主要类别:狐猴、懒猴和眼睛猴。其中,狐猴是现存最原始的灵长类。值得注意的是,原猴已经进化出发达的拇指,能与其他4趾对握。但5趾只能同时伸屈,不能单独活动,且趾端保留利爪。不难理解,这种形态更有利于它们在树木间和陡峭处抓握和攀爬,与树栖猴类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attach]797642[/attach]

    【3】
  黑猩猩是与人类最接近的动物,两者的脚有哪些重要差别呢?图09为猴类、猩猩和人类足部对比。与猴类脚(左上)有修长的5趾,且掌部薄而狭长不同,脱离树栖,回到陆地生活的猩猩,其足部进化得有些像人类的手(左下),脚趾比猴类已大大缩短,但仍比人类略长。而与猴类一样,其脚上的大拇指仍保持与其余4趾分开。一个显而易见的解释是,猩猩和人类祖先(南方古猿)最初也是在树上生活,脚上分离的大拇指有利于抓握树枝。而其宽厚的掌部,则反映了陆地行走对进化的明显影响。图09中间的手绘图为各种灵长类手足的集中展示。

  [attach]797643[/attach]

  右图为人类的手和脚。人类的手保持大拇指与其余4趾分开,有利于灵活抓握等动作;而5根脚趾比猴类和猩猩的都更短。人脚一个关键区别是,大拇指不再与其余4趾分开,呈5趾并排状,也就失去了抓握功能,不利于在树木上和陡峭处攀爬。但这种结构更有利于陆地行走、奔跑和跳跃。人脚还进化出独特的足弓,可发挥行走时的推动力,以及吸收来自地面的冲击力,且有助于散热,适合长距离行走。此外,人脚支撑稳定性也更突出,能更有效地承重。显然,这些进化特征与人类直立行走及生存环境相适应,进化的“目的性”同样不言而喻!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3-12-10 12:16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3-12-10 13:01 编辑

(三)动物尾巴的功能及演化

  人类的祖先爬行动物是有尾巴的,为何进化为猿类后,尾巴就消失了呢?而众多动物的尾巴却保留至今?图10呈现几种动物的尾巴。
  
[attach]797644[/attach]

  尾巴的基本功能有如下几点。首先是平衡作用。对于尾巴长度与躯体比值较高的动物,在飞奔、跳跃腾空过程中,尾巴都是重要的平衡器。尾巴在静态下也有支撑、悬挂身体等平衡作用。平衡能力对于在树上生活的动物尤为重要。其次,对空中飞鸟和水中游鱼等,尾巴具有不可或缺的导航、驱动、阻尼减速等功能。第三,尾巴具有参与搏斗和驱赶异类功能。包括常见的家畜驱赶蚊虫叮咬或其它小动物、昆虫的侵扰等。第四,尾巴具有传递信息功能。例如,最常见的狗类通过摇尾巴表达欢愉;某些动物通过竖起尾巴表达愤怒;孔雀和一些鸟类通过尾巴示爱;非洲大草原上有动物通过竖起长长的尾巴示警敌人来袭。此外,某些动物的尾巴还演化出一些特殊功能。如松鼠的尾巴从高处落下时有一定的降落伞作用,睡觉时具有保暖、保护功能;响尾蛇通过尾巴发出声音;蜥蜴通过断尾求生等。

  值得一提的是袋鼠这种特殊物种。腹部进化出袋子已足够奇特,其活动方式亦独具特色。其尾巴特别粗大即与此密切相关。双足站立时需要靠尾巴作为“第三条腿”支撑庞大的身躯,而仅仅靠一双后肢以跳跃方式奔跑,更离不开尾巴的平衡功能。这些需要促进了袋鼠后肢和尾巴向逐渐强壮的方向进化。而其前肢功能则很有限,特别是缺乏力量性功能,这导致前肢日益弱化、萎缩,看上去与袋鼠庞大的身躯完全不成比例。这又是一个用进废退的明显例证。

  在了解了动物尾巴如此之多的功能之后,再来考虑为何猿类和人类的尾巴消失了?答案也就不难理解:因为尾巴对于回归地面生活且可直立行走的猿类没有多少用处,他们拥有灵活的四肢,特别是灵巧的双手,足以满足各种需求。而对人类,尾巴几乎没有任何用处。假如真长出尾巴,反而是一种累赘。于是,用进废退再次发挥作用,猿类和人类的尾巴就永远退化消失了。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3-12-10 12:16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3-12-10 13:14 编辑

(四)人类的未来进化问题

  人类是一个相当年轻的物种,由南方古猿进化至早期直立人,至今也不过3~4百万年的历史,与一些生物动辄数千万年的历史相比,人类属于动物大家庭的新成员。今天的人类与几千年前的“古人”没有值得提起的器质性差异,甚至智力亦未见提高。但人类并未停下进化的脚步,只是几千年对于进化这件事情过于短暂,难以察觉进化的痕迹罢了。

  在未来足够漫长的岁月里,如果人类没有因为自身的错误而灭绝的话,这个动物之王的进化仍将有很大成果。今天即可预测的包括:阑尾和扁桃体这种器官由于没有什么功能,有可能最终消失。另一个面临消失的是脚上的小趾,理据也是没有用途。今天,有些人小趾上的指甲已经变得很小,甚至消失。整个小脚趾全部消失也是完全可能的。而其余四个脚趾也会进一步缩短。甚至有一天,人脚演变成无趾结构也不是不可能!毕竟人类脚趾已经失去辅助攀爬、抓握等基本功能,没有什么实际用途,用进废退将不可避免。

(五)进化的“目的性”问题辨析

  目前学术界压倒性主流观点相信,生物进化并无特定目的。进化效应可归因于基因偶发性随机突变,并经自然选择的结果。该理论的实质,说白了,就是物种在大自然这个“裁判”面前“摸着石头过河”式的试错进化机制!

  笔者对该观点基因层面的微观机制没有任何怀疑,但在进化的宏观层面,承认进化具有广义的客观目的性,更容易解释。

  广义理解,相当多的进化现象——如本文所展示的这些例证,虽然没有主观目的,可以理解为具有“客观目的”。这个客观目的就是:所有生物种群都“希望”更好地适应新环境而生存下去,活出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当然,这种客观目的,对生物主体而言,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意识的,或者说有再强烈的主观意识也没用。因为进化这种事情,不具备立竿见影的效应,而是以万年、百万年,甚至以地质年代为尺度的。

  整体而言,生物通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机制,而获得“试错进化”的显著成果,如人类这个最大成果。虽然主流认识否定拉马克的进化具有目的性和获得性遗传理论,但通过动物肢体演化的众多实例,包括人类与猩猩脚的比较,一个最自然的推论则与学界目前的认知相反:古猿在向人进化的漫长过程中,不仅进化出灵巧无比的双手,而且,“有客观目的”地进化出最适宜人类活动的双脚!

  生物进化的这一客观目的性,在具体成果上表现为“定向选择”:趋于有利生存方向的“聪明的”基因变异被保留下来,而淘汰所有不利生存的那些“愚蠢的”基因变异,从而实现生物形体客观上的定向发展。

  而在逻辑意义上,“进化”的本意正是向着更先进的方向演变。与“演化”这个概念的内涵没有任何方向性不同,“进化”这个概念本身就已经包含了方向性!正如“前进”意味着有确定的方向,否则只能是“盲进”。假如进化没有方向性,也就不能称之为“进化”,而只能称之为“演化”!这两者理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混用。

    总之,在笔者看来,生物演化具有随机性,不存在特定的方向。但是,生物在自然选择模式下的进化是有客观方向的——向着更有利物种生存的方向演变。于是,结论可归结为一句话,进化是有客观目的的!而从根本上讲,生命的本质在于自我复制与进步,生命的一切行为和机制都是为了能保证生命的存续与发展。这就是生命的根本目的、最大目的和最终目的。

【本篇到此】

作者: 湘女妃儿    时间: 2023-12-10 12:27
咋又扯到动物上去了。
人遗传的基因大一点吧。
比如汉族和少数民族本质上就有很多区别,少数民族基因里好像自带的会载歌载舞。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3-12-10 12:37
湘女妃儿 发表于 2023-12-10 12:27
咋又扯到动物上去了。
人遗传的基因大一点吧。
比如汉族和少数民族本质上就有很多区别,少数民族基因里好 ...

通过一些动物的演化史实,更好地理解演化与进化现象,这也会有助于对人类出现与进化过程的理解。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12-10 12:39

唱完歌再来看,先占座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3-12-10 12:47
金豆豆,和知音一起来看民科
他要把小白鼠的尾巴和腿绑一起去证明“用进废退”呢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3-12-10 12:50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3-12-10 12:47
金豆豆,和知音一起来看民科
他要把小白鼠的尾巴和腿绑一起去证明“用进废退”呢

你怎么证伪?你能找到啥证据???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3-12-10 12:52
公理力 发表于 2023-12-10 12:50
你怎么证伪?你能找到啥证据???

不是你提的试验想法么?我证明啥?
我只能证明小白鼠的尾巴不是我绑的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3-12-10 12:53
公理力 发表于 2023-12-10 12:50
你怎么证伪?你能找到啥证据???

不是你提的试验想法么?我证明啥?
我只能证明小白鼠的尾巴不是我绑的

作者: 南天牧云    时间: 2023-12-10 13:10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3-12-10 12:53
不是你提的试验想法么?我证明啥?
我只能证明小白鼠的尾巴不是我绑的

这得有多蠢才能想出这么个实验方案啊
小白鼠的尾巴长度至少是后肢3倍以上,即便是把尾巴绑在后腿上,对尾巴的运动等功能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要说影响,对绑尾巴的后肢倒是影响很大。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3-12-10 13:12
看来,意淫不仅能强身,还可以健种呀……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3-12-10 13:13
南天牧云 发表于 2023-12-10 13:10
这得有多蠢才能想出这么个实验方案啊
小白鼠的尾巴长度至少是后肢3倍以上,即便是把尾巴绑在后腿上,对 ...

先鼓励一下民科“大胆假设”态度吧,毕竟还可以让网友们看看无知者能有多勇敢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3-12-10 13:13
不知丽丽童鞋想让自己往啥方向去进化呢?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3-12-10 13:30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3-12-10 12:52
不是你提的试验想法么?我证明啥?
我只能证明小白鼠的尾巴不是我绑的

这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实验设计问题。
通过对失败的实验进行全民分析,找出失败的关键原因,提出改进的设计。



对于这类科研问题,有些头脑风暴的原则也是想通的。对于一个新方案,可以提出进一步改进意见,但没有可信理据,不容许提否定性意见。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3-12-10 13:34
本帖最后由 绝对不主流 于 2023-12-10 13:38 编辑
公理力 发表于 2023-12-10 13:30
这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实验设计问题。
通过对失败的实验进行全民分析,找出失败的关键原因,提出改进 ...

这么专业的“科学试验”就别全民分析了,你自己完成吧
如果实在缺助手,你还有东方安澜呢,一个专业的“教授马仔”,到目前为止,他也是六杂唯一一个欣赏你学术能力的人,如果你去伪关天搞科研的话,应该还有更多支持者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3-12-10 13:36
南天牧云 发表于 2023-12-10 13:10
这得有多蠢才能想出这么个实验方案啊
小白鼠的尾巴长度至少是后肢3倍以上,即便是把尾巴绑在后腿上,对 ...

就因为小白鼠的尾巴长一些就没法固定了?绕几圈成一个圆环再固定不就行了?
你拿这种理由否定,才是蠢不可及!一看,你就是没有科研经历的小白。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3-12-10 13:37
螃蟹 发表于 2023-12-10 13:13
不知丽丽童鞋想让自己往啥方向去进化呢?

夏虫不可语冰!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3-12-10 13:40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3-12-10 13:34
这么专业的“科学试验”就别全民分析了,你自己完成吧
如果实在缺助手,你还有东方安澜呢,一个专业的“ ...

你看不出这个设计任何实质问题,呓语其它,就是垃圾思维而已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3-12-10 13:41
公理力 发表于 2023-12-10 13:36
就因为小白鼠的尾巴长一些就没法固定了?绕几圈成一个圆环再固定不就行了?
你拿这种理由否定,才是蠢不 ...

公教授,你要不要步子迈得再大一点,干脆把实验老鼠的前爪绑上,看看它们能不能进化成直立行走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3-12-10 13:45
公理力 发表于 2023-12-10 13:40
你看不出这个设计任何实质问题,呓语其它,就是垃圾思维而已

你得去找和你学术水平一致的人,比如东方安澜,去给你提“实质问题”,其他人跟不上你思路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12-10 13:48

我是来看插图的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3-12-10 13:55
知音 发表于 2023-12-10 13:48
我是来看插图的

加精啊,这是个图文并茂的搞笑帖,是千真万确认认真真地学术搞笑,不是装的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12-10 13:56


虽然动物界不乏器官消失的例子(如蛇类四肢,猿类尾巴等),即使获得性遗传真实存在,亦远远达不到在短期间内让一个器官消失的程度,导致器官某种功能一定程度的强化或弱化,或许是可能的。
===============
找到老鼠长尾巴的那个基因,给把那一段给剪掉,老鼠就不长尾巴了,以后也不长了,嗯。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12-10 13:57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3-12-10 13:55
加精啊,这是个图文并茂的搞笑帖,是千真万确认认真真地学术搞笑,不是装的



让你们几个一叭叭,我都不知道咋地好了。

有能耐你也写一个比比?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12-10 13:58
公理力 发表于 2023-12-10 12:16
1.2亿年前长有四脚的完整蛇化石 (一)动物足类的演化
    【1】  人类和灵长类动物的共同祖先是爬行 ...



看芭蕾舞演员的子女,足部是不是正常就行了。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3-12-10 13:58
知音 发表于 2023-12-10 13:57
让你们几个一叭叭,我都不知道咋地好了。

有能耐你也写一个比比?

你可别开玩笑,咱哪有那么厚的脸皮以及自然科学领域的原创精神?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3-12-10 14:03
知音 发表于 2023-12-10 13:56
虽然动物界不乏器官消失的例子(如蛇类四肢,猿类尾巴等),即使获得性遗传真实存在,亦远远达不到在短 ...

你这属于基因工程了。改进魏斯曼实验,目的还是验证是否存在获得性遗传机制。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3-12-10 14:08
知音 发表于 2023-12-10 13:58
看芭蕾舞演员的子女,足部是不是正常就行了。

那只是一、两代,更说明不了问题。

改进魏斯曼实验,目的只是验证尾巴是否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细微变化,也需要很多代,不见得几十代就能有变化。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10 14:22
路过。打起来没有?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3-12-10 14:24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12-10 14:22
路过。打起来没有?

让你失望了,没法置喙,还能打啥?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10 14:26
知音 发表于 2023-12-10 13:58
看芭蕾舞演员的子女,足部是不是正常就行了。

笑得我腮帮子疼。。。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10 14:28
公理力 发表于 2023-12-10 14:24
让你失望了,没法置喙,还能打啥?

意思是,这一次吧唧吧唧耐力赛,你成功把他们熬下去了?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10 14:29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3-12-10 12:47
金豆豆,和知音一起来看民科
他要把小白鼠的尾巴和腿绑一起去证明“用进废退”呢

哈!被你乐不活了,就。。。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10 14:31
知音 发表于 2023-12-10 13:56
虽然动物界不乏器官消失的例子(如蛇类四肢,猿类尾巴等),即使获得性遗传真实存在,亦远远达不到在短 ...

进步神速。都晓得往基因方向走了。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3-12-10 14:32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12-10 14:28
意思是,这一次吧唧吧唧耐力赛,你成功把他们熬下去了?

主要是没给他们留下多少机会。
例如,不主流前几天那些说法,都在我这几年前的文字里,他总不能反对他自己吧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12-10 14:32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12-10 14:31
进步神速。都晓得往基因方向走了。



靠自然进化,几乎是不可能了吧。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10 14:34
公理力 发表于 2023-12-10 14:32
主要是没给他们留下多少机会。
例如,不主流前几天那些说法,都在我这几年前的文字里,他总不能反对他自 ...

我其实很好奇,你到底是什么专业的?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10 14:37
知音 发表于 2023-12-10 14:32
靠自然进化,几乎是不可能了吧。

生物无时无刻不在遗传和变异着,公理力所提及的“进化”,也即“自然进化”自然也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只是五千年沧海桑田尚且嫌短,又岂是人类能够直接窥探的?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3-12-10 14:38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12-10 14:29
哈!被你乐不活了,就。。。

所谓证明“用进废退”,他这个说法本身就有问题。


魏斯曼实验并非单一目的,或者说没有预设立场。通过实验获得直接证据,证实或证伪获得性遗传。只是他把问题看得太简单,导致实验失败(他自以为是成功的)。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3-12-10 14:40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12-10 14:37
生物无时无刻不在遗传和变异着,公理力所提及的“进化”,也即“自然进化”自然也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 ...

科学专业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2-10 14:46
公理力 发表于 2023-12-10 14:40
科学专业

骗纸!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12-10 14:49


“进化”的本意正是向着更先进的方向演变。与“演化”这个概念的内涵没有任何方向性不同,“进化”这个概念本身就已经包含了方向性!正如“前进”意味着有确定的方向,否则只能是“盲进”。假如进化没有方向性,也就不能称之为“进化”,而只能称之为“演化”!
===========
进化一直都有方向性,那就是根据生存的需要吧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3-12-10 14:50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12-10 14:46
骗纸!

当年,学校招自然辩证法专业研究生,我都动过心去考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3-12-10 14:55
知音 发表于 2023-12-10 14:49
“进化”的本意正是向着更先进的方向演变。与“演化”这个概念的内涵没有任何方向性不同,“进化”这个 ...

准确地讲,并没有主观目的性,只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客观上,总是适应环境变化,更有利于生存的基因突变保留了下来。宏观地看,就表现出了进化的方向性。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12-10 15:01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3-12-10 13:55
加精啊,这是个图文并茂的搞笑帖,是千真万确认认真真地学术搞笑,不是装的



加精就加精,能让人激烈讨论的话题,都是精华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3-12-10 16:26
公理力 发表于 2023-12-10 14:55
准确地讲,并没有主观目的性,只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客观上,总是适应环境变化,更有利于生存的基因突变 ...

这是被辩证法给忽悠瘸了
地球上的生命确实是从简单到复杂进化而来的,但这不是物种进化的方向性,否则那些猫猫狗狗花花草草都属于成千万数亿年迷失了方向——没更复杂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3-12-10 16:35
“进化”这个词儿是唯物论者扯的蛋,使蠢人变得更蠢
楼文颠三倒四的说辞与此有关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3-12-10 16:36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3-12-10 17:04 编辑
知音 发表于 2023-12-10 14:49
“进化”的本意正是向着更先进的方向演变。与“演化”这个概念的内涵没有任何方向性不同,“进化”这个 ...


有固定趋势,才叫有方向性。比如脖子越来越长,比如跑得越来越快,比如越来强壮……适应环境,就意味着没固定方向,只是适应环境而已。

假如环境越来越不利于脖子长,跑的快,或更强壮的,那么脖子长,跑的快,强壮的就会被淘汰,而脖子短,跑得慢,体弱的反而存活概率更大。

再过一段时间,假如环境又有利于脖子长,跑的快,或更强壮的了,一切又回反过来。何谈固定趋势或方向?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12-10 16:38
螃蟹 发表于 2023-12-10 16:36
有固定趋势,才叫有方向性,比如脖子越来越长,比如跑得越来越快,比如越来强壮……适应环境,就意味着没 ...


长颈鹿到底是不是为了吃树上的树叶而脖子变长的?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3-12-10 16:41
就生存这个目标而言,蟑螂才是进化完美的物种,人类反而越来越不适应自然环境,能在野外单独生存六十天的人类甚至会得到五十万美元奖金,人类必须组成社会形态才能手挽手活在地球上,这就不再是生物学课题了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3-12-10 16:46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3-12-10 17:01 编辑

不要听丽丽瞎说了,他大部分东西都是伪科学,还有些是自己也稀里糊涂的。丽丽真正擅长的是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词,或荒唐的逻辑,把一些自己不真正理解的材料胡乱串联起来而已。

比如他上一个帖子讲的啥“现代人”,其产生到底是距今15万年,还是7万年,他自己帖子里的叙述都是自相矛盾的。因为他根本就不清楚古生物学上讲的所谓“现代人”是指啥。

当然,有些材料也是过时或不靠谱材料……

我现在多少有点明白为啥丽丽被熟悉他的网友称为“公裁缝”了。呵呵。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12-10 16:51
螃蟹 发表于 2023-12-10 16:46
不要听丽丽瞎说了,他大部分东西都是伪科学,还有些是自己也稀里糊涂的。丽丽真正擅长的是用一些模棱两可的 ...


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谁会查这些资料来对比呢?也不是为了赚钱。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12-10 16:52
螃蟹 发表于 2023-12-10 16:46
不要听丽丽瞎说了,他大部分东西都是伪科学,还有些是自己也稀里糊涂的。丽丽真正擅长的是用一些模棱两可的 ...


当然,有些材料也是过时或不靠谱材料…
—————
这可真不知道呀(o^^o)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3-12-10 16:53
知音 发表于 2023-12-10 16:51
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谁会查这些资料来对比呢?也不是为了赚钱。

这就是民科不着调之处,感兴趣就踏实从头学习,基础知识储备都没有却总想创新,一开口全是常识错误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3-12-10 16:56
知音 发表于 2023-12-10 16:38
长颈鹿到底是不是为了吃树上的树叶而脖子变长的?

长颈鹿繁殖出的后代中,有脖子长的,也有脖子相对短一些的,但每次都是脖子相对更长一些的活下来,活得更好,更有机会繁衍后代,这样无数代累积起来,脖子就是现在这样长了。

为啥脖子更长的会活下来或活得更好?就是其生存的环境的要求咯。假如某天长颈鹿生存的环境变了,环境对短脖子长颈鹿更友好,经过一些时间和代际累积,大家见到的就多是短脖子的长颈鹿了。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12-10 17:04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3-12-10 16:53
这就是民科不着调之处,感兴趣就踏实从头学习,基础知识储备都没有却总想创新,一开口全是常识错误


我是挺佩服做事这么认真的人(o^^o)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12-10 17:05
螃蟹 发表于 2023-12-10 16:56
长颈鹿繁殖出的后代中,有脖子长的,也有脖子相对短一些的,但每次都是脖子相对更长一些的活下来,活得更 ...


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出生就短脖子的了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12-10 17:08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3-12-10 16:53
这就是民科不着调之处,感兴趣就踏实从头学习,基础知识储备都没有却总想创新,一开口全是常识错误


当然了,编的不对的地方,也得不怕别人指出来,及时修改。

一口咬定自己是对的,不让别人提出疑问,也是不正确的态度。

所以我觉得公教授应该善待你,牧云兄、螃蟹这些认真看他帖子的人。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12-10 17:09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3-12-10 16:53
这就是民科不着调之处,感兴趣就踏实从头学习,基础知识储备都没有却总想创新,一开口全是常识错误


他的动辄急头白脸的态度我也不赞成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3-12-10 17:14
知音 发表于 2023-12-10 17:08
当然了,编的不对的地方,也得不怕别人指出来,及时修改。

一口咬定自己是对的,不让别人提出疑问, ...

我一直说环境张力最大时
学识人品,哪个都装不岀来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12-10 17:17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3-12-10 17:14
我一直说环境张力最大时
学识人品,哪个都装不岀来


也不是想装有学问吧?

我觉得纯属个人兴趣

就像我追剧一样,没什么功利性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3-12-10 17:19
知音 发表于 2023-12-10 17:17
也不是想装有学问吧?

我觉得纯属个人兴趣

我没聊他的发帖动机,说的是写帖回帖表现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3-12-10 17:20
知音 发表于 2023-12-10 17:05
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出生就短脖子的了


如果是短时间内剧烈的环境变化,而这么短的时间不够长颈鹿进化出短脖子,那么,长颈鹿就灭绝了。自然界的很多物种就是这样灭绝的。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12-10 17:23
螃蟹 发表于 2023-12-10 17:20
如果是短时间内剧烈的环境变化,而这么短的时间不够长颈鹿进化出短脖子,那么,长颈鹿就灭绝了。自然界 ...


为什么我觉得生物进化已经停止了呢?
因为总听说物种灭绝,没听说过物种新生。
就听说病毒有新生的
作者: 南天牧云    时间: 2023-12-10 17:51
公理力 发表于 2023-12-10 13:36
就因为小白鼠的尾巴长一些就没法固定了?绕几圈成一个圆环再固定不就行了?
你拿这种理由否定,才是蠢不 ...

你以为是缠毛线呢?还绕几圈,你说说到底要绕几圈?造成尾骨骨折,和剪断有什么区别?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12-10 17:53
南天牧云 发表于 2023-12-10 17:51
你以为是缠毛线呢?还绕几圈,你说说到底要绕几圈?造成尾骨骨折,和剪断有什么区别?


哈哈哈,笑死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12-10 17:54

我在抖音上看见一个失去双臂的女孩,用脚包饺子特别灵活
作者: 南天牧云    时间: 2023-12-10 17:58
而另一个关键问题是,该类实验仅仅观察23代,远远不够!或许需经千百万代的累积,才能体现出进化的显著变化。而这样的时间跨度,在实验研究上,是无法做到的。
——-
既然是在实验上无法做到,你胡扯缠尾巴干什么?吃饱了撑滴?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3-12-10 18:00
知音 发表于 2023-12-10 17:23
为什么我觉得生物进化已经停止了呢?
因为总听说物种灭绝,没听说过物种新生。
就听说病毒有新生的

进化不会停止,只是进化出新物种的时间跨度比较大,很难观察到。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3-12-10 18:05
知音 发表于 2023-12-10 17:54
我在抖音上看见一个失去双臂的女孩,用脚包饺子特别灵活

如果她的后代不用练习,也能用脚包饺子,那就说明习得性属性也能遗传。

作者: 南天牧云    时间: 2023-12-10 18:08
本帖最后由 南天牧云 于 2023-12-10 20:34 编辑

基于生活经验,一个千百年来一直能歌善舞的民族,其后代的乐感和律动感似乎或多或少会更突出一些
——-
谁的生活经验?样本多少?样本的年龄构成怎么设定?如何保证观测样本排除后天学习因素?什么民族?乐感和律动感的量测指标是什么?科学研究都像你这样想当然,还要实验干什么?要科学家干什么?
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叫文化传承知道吗?习得性行为、文化继承和遗传没有关系。。如果你发表另类意见,要有足够的证据,包括实验数据,等等。不是你这样的胡咧咧

作者: 南天牧云    时间: 2023-12-10 18:15
南天牧云 发表于 2023-12-10 18:08
基于生活经验,一个千百年来一直能歌善舞的民族,其后代的乐感和律动感似乎或多或少会更突出一些
——-
...

还有,乐感和律动感是什么基因调控人的行为,相关实验是怎样设计的?
靠,快被你蠢哭了

作者: 南天牧云    时间: 2023-12-10 18:19
我们知道,鸟类的一双翅膀是由爬行动物的双前肢演变而来,由此具备了飞行能力,同时变成为双足行走动物
——
鸟的始祖是恐龙,恐龙是爬行动物吗?
作者: 南天牧云    时间: 2023-12-10 18:24
没眼看了
后面的实在看不下去了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3-12-10 18:33
没眼看了
后面的实在看不下去了

作者: 南天牧云    时间: 2023-12-10 18:43
战斗鸡 发表于 2023-12-10 18:33
没眼看了
后面的实在看不下去了

哈哈,老高。。
能把系列科普文章写成一个笑话集,公教授这个本事还真行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3-12-10 18:45
南天牧云 发表于 2023-12-10 18:43
哈哈,老高。。
能把系列科普文章写成一个笑话集,公教授这个本事还真行

嗯嗯,不胡不行啊。
作者: 南天牧云    时间: 2023-12-10 18:53
整个小脚趾全部消失也是完全可能的。而其余四个脚趾也会进一步缩短。甚至有一天,人脚演变成无趾结构也不是不可能!毕竟人类脚趾已经失去辅助攀爬、抓握等基本功能,没有什么实际用途,用进废退将不可避免。
———-
人脚演变成无趾结构,这就是变成了驴蹄子,,公教授,要变你先变,反正你不知道用脚趾保持平衡的作用,留着也没用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12-10 20:23
南天牧云 发表于 2023-12-10 18:53
整个小脚趾全部消失也是完全可能的。而其余四个脚趾也会进一步缩短。甚至有一天,人脚演变成无趾结构也不是 ...



唉,脚趾这个事,确实是有点牵强,难道真的是自己写的?

我以为这么长的帖子,肯定是引用了一些文献的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3-12-10 22:17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3-12-10 16:26
这是被辩证法给忽悠瘸了
地球上的生命确实是从简单到复杂进化而来的,但这不是物种进化的方向性,否则那 ...

地球上的生命确实是从简单到复杂进化而来的,但这不是物种进化的方向性】

——你这句话就自相矛盾!
物种演化表现出大趋势——从简单到复杂,这个最大的事实本身就证明了进化的大方向!大趋势 = 大方向
更关键的是:物种进化还有一个更本质的大方向:总是向着有利于适应环境的大方向进化。


至于【那些猫猫狗狗花花草草都属于成千万数亿年迷失了方向——没更复杂

——这句话跟属于四六不靠。
每个物种都有适应各自环境的进化方向——主帖给出诸多事实例证。
你这句话的低级错误在于,竟然不清楚:猫猫狗狗花花草草”即使没有变得如其它物种那般复杂,也同样在朝向适应自身环境的方向进化!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3-12-10 22:18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3-12-10 16:35
“进化”这个词儿是唯物论者扯的蛋,使蠢人变得更蠢
楼文颠三倒四的说辞与此有关

你也就这点黄口小儿吐口水的幼齿能耐!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3-12-10 22:20
螃蟹 发表于 2023-12-10 16:36
有固定趋势,才叫有方向性。比如脖子越来越长,比如跑得越来越快,比如越来强壮……适应环境,就意味着 ...

你这些解释完全是主帖的观点,你想反对啥?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3-12-10 22:29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3-12-10 16:41
就生存这个目标而言,蟑螂才是进化完美的物种,人类反而越来越不适应自然环境,能在野外单独生存六十天的人 ...

人类反而越来越不适应自然环境,能在野外单独生存六十天的人 ...

——这还是你自己口中的蠢人蠢言!


人类已经有了远优于野外的生存环境,凭啥还要去适应野外自然环境???


没有需要的功能会退化,必需的功能才可能进化,如大脑功能及其本身。


你是被你自己跟不上趟的思辨力忽悠瘸了,才会说出这些蠢话。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3-12-10 22:36
螃蟹 发表于 2023-12-10 16:46
不要听丽丽瞎说了,他大部分东西都是伪科学,还有些是自己也稀里糊涂的。丽丽真正擅长的是用一些模棱两可的 ...

比如他上一个帖子讲的啥“现代人”,其产生到底是距今15万年,还是7万年,他自己帖子里的叙述都是自相矛盾的。

—— 这是你理解力太差?还是故意胡说八道?
7万年(不同来源6~8万)是指“现代人“最后一次走出非洲的时间,主帖说得如此清楚的内容,你都能与“现代人“产生时间问题混淆!


不骂你无异于放纵:先去好好学习主帖去!否则你就是跟不主流一样不上道的东西!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3-12-10 22:39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3-12-10 22:40 编辑
螃蟹 发表于 2023-12-10 16:46
不要听丽丽瞎说了,他大部分东西都是伪科学,还有些是自己也稀里糊涂的。丽丽真正擅长的是用一些模棱两可的 ...

他大部分东西都是伪科学,还有些是自己也稀里糊涂的。

—— 谁给你空口喷粪的权利?拿出证据来!
逐条引出我的原话,说清楚!如果拿不出来,还是自证你就是不上道的东西!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3-12-10 22:44
别聊你压根不懂的话题了,丢人没够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3-12-10 22:49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3-12-10 16:53
这就是民科不着调之处,感兴趣就踏实从头学习,基础知识储备都没有却总想创新,一开口全是常识错误

列出一开口全是常识错误”的证据来!

如果你拿不出来,等同于自愿给公某权利:用任何词汇骂你。

不限于你不主流是臭嘴杠精、撒谎成性者、剽窃贼、绝对下流货……,这些只是客观事实准确表述!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3-12-10 22:49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3-12-10 22:55
知音 发表于 2023-12-10 17:08
当然了,编的不对的地方,也得不怕别人指出来,及时修改。

一口咬定自己是对的,不让别人提出疑问, ...

我一再申明,欢迎理性讨论。

但是,对于拿不出任何理据的故意造谣、泼污、歪曲,绝不会姑息,那无异于放纵!

公某对待他们的任何态度,都是他们犯贱自找的。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3-12-10 22:56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3-12-10 22:57
知音 发表于 2023-12-10 17:09
他的动辄急头白脸的态度我也不赞成

犯贱找抽的东西,就得满足他们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3-12-10 22:59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3-12-10 17:19
我没聊他的发帖动机,说的是写帖回帖表现

你就一无耻贱货,一天没人骂你,你他么就不舒服的东西。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3-12-10 23:10
南天牧云 发表于 2023-12-10 17:51
你以为是缠毛线呢?还绕几圈,你说说到底要绕几圈?造成尾骨骨折,和剪断有什么区别?

需要绕几圈,直径多大,才不会造成尾巴损伤,具体试试,立马儿就有答案!

就是文盲都知道如何操作,也不会提你这等丢人现眼的问题!

统计一下,这是蠢不可及的二次方!我倒要看看,你牧云会创下多少条蠢不可及记录。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3-12-10 23:24
南天牧云 发表于 2023-12-10 17:58
而另一个关键问题是,该类实验仅仅观察23代,远远不够!或许需经千百万代的累积,才能体现出进化的显著变化 ...

而另一个关键问题是,该类实验仅仅观察23代,远远不够!或许需经千百万代的累积,才能体现出进化的显著变化。而这样的时间跨度,在实验研究上,是无法做到的。
——-
既然是在实验上无法做到,你胡扯缠尾巴干什么?吃饱了撑滴?
--------------------------------

“实验上无法做到,是指维茨曼试图证明尾巴消失的实验,器官或肢体的消失或许需要上百万年或更长时间的演化才可能发生!当然做不到。


我提出的假设性改进实验,目标只是证实或证伪:在足够多代(或许远多于23代)限制尾巴运动的情况下,会否导致器质性或功能性微小改变而在代际遗传。


这个目标较之维茨曼试实验,对实验周期的要求大大降低,也就是可能的。


你连这么明显的差别都看不明白,这是蠢不可及的三次方!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3-12-10 23:26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3-12-10 22:44
别聊你压根不懂的话题了,丢人没够

你他么不懂人类起码规矩的低等生物一个,没资格参与这个话题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3-12-10 23:30
螃蟹 发表于 2023-12-10 18:05
如果她的后代不用练习,也能用脚包饺子,那就说明习得性属性也能遗传。

还是傻话,对维茨曼实验的分析,已经说得很明白:即使器质性或功能性极微小的变化,也不是几代人就会有结果的。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3-12-10 23:45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3-12-10 23:58 编辑
南天牧云 发表于 2023-12-10 18:08
基于生活经验,一个千百年来一直能歌善舞的民族,其后代的乐感和律动感似乎或多或少会更突出一些
——-
...

谁的生活经验?样本多少?样本的年龄构成怎么设定?如何保证观测样本排除后天学习因素?什么民族?乐感和律动感的量测指标是什么?

我的语境很清楚,那就是在未见有任何研究成果情况下的一种非确定性推测。

你的愚蠢提问,属于驴唇不对马嘴的无知展览。

在有立项、有经费的情况下,你的愚蠢问题没有一个是问题,都是常规科研路数。这是你牧云蠢不可及的四次方!

至于这种呓语【科学研究都像你这样想当然,还要实验干什么?要科学家干什么?

完全暴露你连基本概念都没有!某个民族的乐感和律动感,无需多废话,完全可以包括科学设计的测试项目。


但是在遗传意义上的研究,根本就不能通过实验完成!!

这才是更没有现实可行性的蠢话。这是你牧云蠢不可及的五次方!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