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烧锅煮饭赞 [打印本页]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11-16 16:39
标题: 烧锅煮饭赞

【来书所询,草草奉复一二:近岁来山中讲学者,往往多说“勿忘、勿助”工夫甚难。问之,则云“才着意便是助,才不着意便是忘”,所以甚难。区区因问之云“忘是忘个甚么?助是助个甚么?”其人默然无对,始请问。区区因与说,我此间讲学,却只说个“必有事焉”,不说“勿忘、勿助”。“必有事焉”者只是时时去“集义”。若时时去用“必有事”的工夫,而或有时间断,此便是忘了,即须“勿忘”:时时去用“必有事”的工夫,而或有时欲速求效,此便是助了,即须“勿助”。其工夫全在“必有事焉”上用:“勿忘、勿助”,只就其间提撕警觉而已。若是工夫原不间断,即不须更说“勿忘”:原不欲速求效,即不须更说“勿助”。此其工夫何等明白简易!何等洒脱自在!今却不去“必有事”上用工,而乃悬空守着一个“勿忘、勿助”,此正如烧锅煮饭,锅内不曾渍水下米,而乃专去添柴放火,不知毕竟煮出个甚么物来!吾恐火候未及调停,而锅已先破裂矣。近日,专在“勿忘、勿助”上用工者,其病正是如此:终日悬空去做个“勿忘”,又悬空去做个“勿助”,莽莽荡荡,全无实落下手处,究竟工夫,只做得个沈空守寂,学成一个痴騃汉,才遇些子事来,即便牵滞纷扰,不复能经纶宰制。此皆有志之士,而乃使之劳苦缠缚,担搁一生,皆由学术误人之故,甚可悯矣!】(答聂文蔚二)



烧锅煮饭喻甚妙,由此牵出火候二字,“勿忘、勿助”也就成了“过”与“不及”,也就成了“事上磨练”
心在遇事的时候显现,无事则无心可现,事好比镜中相,人因相而观镜。无事投影而镜中有相,是妄想,以此观镜则非真镜
比如火候,煮饭有煮饭的火候,炒菜有炒菜的火候,各各有分别,拿捏到恰好,无过,无不及,那个刚刚好的分寸则同
中庸也是如此,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无事则无心,有事则恰好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子莫执中。 执中为近之。 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执中就好比无事投影而镜中有相,不论事情,没有权衡,简单地取一个中点,谓之中道,以论万事万物,是教条主义,既害事,也害了教之本怀
扁之斫轮也是如此,那个分寸是不可言说的,然而并非不可以达到,要在事上练,功到自然成。扁与扁相遇,相视一笑,也便了然,不需言说,然而此时的这两个人实可以纵说横说,皆不失分寸
佛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抵也是这个意思,无住即无取于镜中之相,若取而执之,则成了一幅画而毁去明镜之关照
格物便是去除妨碍此心正常关照的那些固执住的物相,致良知则是去除这一切虚妄之物后自然还复的本来状态,阳明先生的心学可以说都在这一个比喻里了,妙哉妙哉
11/16



作者: 养生丸    时间: 2023-11-16 16:45
这个插不上话,一点儿看不懂!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11-16 16:55
养生丸 发表于 2023-11-16 16:45
这个插不上话,一点儿看不懂!

自知之明,胜此侈谈

作者: 养生丸    时间: 2023-11-16 17:06
无蕊 发表于 2023-11-16 16:55
自知之明,胜此侈谈

无蕊兄谦虚了

作者: 薄荷味    时间: 2023-11-16 20:46
养生丸 发表于 2023-11-16 16:45
这个插不上话,一点儿看不懂!

我也是,第二段还能读完

作者: 薄荷味    时间: 2023-11-16 20:47
扁与扁相遇,相视一笑,也便了然,不需言说,然而此时的这两个人实可以纵说横说,皆不失分寸
这是所说的心有灵犀
作者: 养生丸    时间: 2023-11-16 20:50
薄荷味 发表于 2023-11-16 20:46
我也是,第二段还能读完

这个真得小徐来

作者: 薄荷味    时间: 2023-11-16 20:56
养生丸 发表于 2023-11-16 20:50
这个真得小徐来

这是学术有专攻吧

作者: 养生丸    时间: 2023-11-16 20:57
薄荷味 发表于 2023-11-16 20:56
这是学术有专攻吧

附议附议

作者: 薄荷味    时间: 2023-11-16 20:58
养生丸 发表于 2023-11-16 20:57
附议附议

是术业有专攻。术业。
小角子跑没了?

作者: 养生丸    时间: 2023-11-16 21:04
薄荷味 发表于 2023-11-16 20:58
是术业有专攻。术业。
小角子跑没了?

明白。不知道,没见人儿。

作者: 薄荷味    时间: 2023-11-16 21:15
一下把我弹下去了,重新登录好几遍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11-17 07:22



必有事焉

事分三种。一种是身外之事。一种是心上事。

身外的事,晦庵叫“物”。王阳明说的“事”,都是心上事。对这两种情况,烧锅煮饭的比喻是恰当的。

但是还有第三种事: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第三种事,就是以修心为事。

用心修心,怎么忘?怎么勿忘?怎么烧锅煮饭?怎么必有事焉?自己的心不知在哪里,怎么都没有著落。这时,阳明先生的比喻就不合适。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11-17 08:07
徐公孰 发表于 2023-11-17 07:22
必有事焉

事分三种。一种是身外之事。一种是心上事。

朱子对于格物的解释: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
单纯的修心,就是阳明先生说的烧空锅。阳明先生说佛家自私,可能就是指自了汉式的修行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11-17 08:15
本帖最后由 无蕊 于 2023-11-17 08:21 编辑

来书云:【佛氏于“不思善不思恶时认本来面”,于吾儒“随物而格”之功不同。吾若于不思善不思恶时,用致知之功,则已涉于思善矣。欲善恶不思,而心之良知清静自在,惟有寐而方醒之时耳。斯正孟子“夜气”之说。但于斯光景不能久,倏忽之际,思虑已生:不知用功久者,其常寐初醒而思未起之时否乎?今澄欲求宁静,愈不宁静,欲念无生,则念愈生,如之何而能使此心前念易灭,后念不生,良知独显,而与造物者游乎?】“不思善不思恶时认本来面目。”此佛氏为未识本来面目者设此方便: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今既认得良知明白,即已不消如此说矣。“随物而格”,是致知之功,即佛氏之“常惺惺”,亦是常存他本来面目耳,体段工夫大略相似,但佛氏有个自私自利之心,所以便有不同耳。今欲善恶不思,而心之良知清静自在,此便有自私自利、将迎意必之心,所以有“不思善、不思恶时,用致知之功,则已涉于思善”之患。孟子说“夜气”,亦只是为失其良心之人指出个良心萌动处,使他从此培养将去,今已知得良知明白,常用致知之功,即已不消说“夜气”:却是得兔后不知守兔,而仍去守枺,兔将复失之矣。欲求宁静,欲念无生,此正是自私自利、将迎意必之病,是以念愈生而愈不宁静。良知只是一个良知,而善恶自辨,更有何善何恶可思﹗良知之体本自宁静,今却又添一个求宁静,本自生生,今却又添一个欲无生,非独圣门致知之功不如此,虽佛氏之学亦未如此将迎意必也。只是一念良知,彻头彻尾,无始无终,即是前念不灭,后念不生,今却欲前念易灭,而后念不生,是佛氏所谓断灭种性,入于槁木死灰之谓矣。
( 答陆原静书)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11-17 11:47
无蕊 发表于 2023-11-17 08:15
来书云:【佛氏于“不思善不思恶时认本来面”,于吾儒“随物而格”之功不同。吾若于不思善不思恶时,用致知 ...






这段话,谈心谈气,岂不正是悬空烧锅煮饭么?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11-17 12:12
徐公孰 发表于 2023-11-17 11:47
这段话,谈心谈气,岂不正是悬空烧锅煮饭么?

原静有此病,阳明对治之

作者: 薄荷味    时间: 2023-11-17 13:53
徐公孰 发表于 2023-11-17 07:22
必有事焉

事分三种。一种是身外之事。一种是心上事。

我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在厨房里忙乎。有时候也不许要光线太明亮,就那么一个人静静做事情,很专注。假如有人忽然进来,会吓一大跳。
做事和心事融合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作者: 薄荷味    时间: 2023-11-17 13:53
徐公孰 发表于 2023-11-17 07:22
必有事焉

事分三种。一种是身外之事。一种是心上事。

我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在厨房里忙乎。有时候也不许要光线太明亮,就那么一个人静静做事情,很专注。假如有人忽然进来,会吓一大跳。
做事和心事融合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11-18 07:50
薄荷味 发表于 2023-11-17 13:53
我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在厨房里忙乎。有时候也不许要光线太明亮,就那么一个人静静做事情,很专注。假如有 ...




这片时之静,有些人能召之即来。说书的常说什么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这个就是说 静。静然后能 虑,虑事儿必须心静,心静就虑得周全。

很多人求之不得,你却得来不费功夫~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