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佛经的句子,要不要读? [打印本页]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0-5 15:02
标题: 佛经的句子,要不要读?
当然要。读了有不有用?有用。理解有不有用?没用。

作者: 河海森林    时间: 2023-10-5 15:02
沙发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0-5 15:05
什么是得法者?
可以肯定的是,不是玄谈。谈玄论道者,未必学通了。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0-5 15:07
河海森林 发表于 2023-10-5 15:02
沙发

节日快乐:)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0-5 15:11
先不说是否得法,比如真懂缘起因缘,都差不多拥有王阳明的上帝之眼,入世的话,不可能是普通人。出世,也不会是无名之辈。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0-5 15:17
     佛学里最基本的理论,就是缘起性空,佛学爱好者,没看到说不懂这个理论的。但我在天涯佛学圈的争论中,看到有个学佛的人引用了一句经文,现在忘记原话了,他的意思:真懂缘起的人,至少是上了果位的。类似于得法者才懂。

    看那些理论解释字面意思没用。

    所以,谁要是认为自己得法了,就看他是否有上帝之眼。争理论看不出。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10-5 15:19



看样子要写一阵子吧

先涂个醒目的色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0-5 15:23
徐公孰 发表于 2023-10-5 15:19
看样子要写一阵子吧

先涂个醒目的色

没有呀,好久不扯佛学了,看到有机会,就扯,边扯边吃枣子:)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0-5 15:26
就是说,光一个最基本的缘起法,学通了都了不得。这还是个有为法哦。

佛学最终不是为了无为法么?

当然我这么说也不对。佛法不是二法。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0-5 15:28
我所理解的佛学,是回归自性。既可能是失去了身体感觉的自性状态,也可以是常态下的自性状态。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0-5 15:30
御宅澈和淡墨青史,追求的是失去身体感觉的那一种。我老师,追求的是常态下的自性,或者说,他什么也不追求,悟及不无。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0-5 15:31
我在理论上,同意我老师的观点。因为他的观点,他一说我就懂,但做不到。御淡二位的观点,我不怎么同意,却能做到。
所以,我在他们两个阵营战中,成了墙头草。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0-5 15:33
总的来说,两派有共同的地方,就是修觉知。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0-5 15:34
比如耳根圆通,就是修觉知。耳朵不是听一种声音,而是听到所有的声音。

但我老师的理论,发展下去的话,就是无修之修。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0-5 15:35
得法者,觉知应该非常敏锐。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0-5 15:37
我老师和淡墨青史,个性不同,一个让人感觉亲切,一个让人怕怕的,其实他们在觉知敏锐上,是一致的,就是看别人明明白白。

窃以为,他们二人,学法真有心得。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0-5 15:44
觉知修得厉害的人,有个佛道双修的人说过,他家楼上是茶室,常有一修者来谈玄论道,这位同志坐在茶室里,楼下有人小声说话,他可以听到。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0-5 16:50
但是,我老师说禅宗讲的是顿,一悟至佛地。
他的这个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如果这样的话,无修之修,就是能做到的。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0-5 16:56
本帖最后由 浅浅珍珠蓝 于 2023-10-5 17:30 编辑

人有时候会出现一种状态,身心有正常的感觉,常态,但是身心放松下来。此前,人不知道自己是紧绷绷的。放松后,会产生温暖的愉悦感。

但这种状态,不能持久。我猜禅宗的保任,就是恢复并保持这种状态。一个人如果能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平静,敏锐,聪明,轻松。是否禅宗的轻安,就是要达到这个样子?无修之修?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0-5 17:29
看你碎碎念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0-5 17:30
论金 发表于 2023-10-5 17:29
看你碎碎念

凑帖子:)

作者: 蒙衣客    时间: 2023-10-5 18:33
看看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0-5 18:35
蒙衣客 发表于 2023-10-5 18:33
看看

:)

作者: 蒙衣客    时间: 2023-10-5 20:26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10-5 18:35
:)

握握留香的手
作者: 薄荷味    时间: 2023-10-6 11:30
蒙衣客 发表于 2023-10-5 18:33
看看

我也来看看珍珠蓝。这些知识我都不具备的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0-6 11:56
理解佛经当然是有用的。好像医生懂得病理学一样。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0-6 11:58
金庸是佛教徒,晚年的时候再谈佛法,心态已然不同。
他说年轻的时候总是比较佛法的各种不同说法,认为这也矛盾那也矛盾。
等到老了,看透了世事,就知道那不过都是随缘就说。都是对的。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0-6 12:00
理解佛法,在义上就能交流。这是很重要的。佛陀不把自己的境界用各种说法展示,就不成佛教,不成佛法。
要说,就要走理性,讲出来的话,要有条有理,逻辑通畅,要符合人类语言学。
觉得佛法不通,这不通,那不通,一定是自己的问题。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0-6 12:02
学和修是两码事。
佛教徒在理上学会了佛理,和医生学会了病理是一样的。
医生不会因为学会了病理,自己就不生病了。
佛教徒学会了理上的佛法,不等于自己的修为就达到佛的境界了。
要治病,就要吃药。
要境界,就要修为。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0-6 12:04
医生学会了病理,虽然对治病没有太多作用,但医生会按照病理去避免生病。
佛教徒学会了佛法,虽然对大修为也没太多作用,但佛教徒会受到佛法的影响,去维护心性的泛滥。
作者: 蒙衣客    时间: 2023-10-6 12:29
薄荷味 发表于 2023-10-6 11:30
我也来看看珍珠蓝。这些知识我都不具备的

彼此彼此,中午愉快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0-6 16:39
蒙衣客 发表于 2023-10-6 12:29
彼此彼此,中午愉快

下午好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0-6 16:40
论金 发表于 2023-10-6 12:04
医生学会了病理,虽然对治病没有太多作用,但医生会按照病理去避免生病。
佛教徒学会了佛法,虽然对大修为 ...

有用就好。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0-6 16:41
薄荷味 发表于 2023-10-6 11:30
我也来看看珍珠蓝。这些知识我都不具备的

凑帖子的:)

作者: 有期啊    时间: 2023-10-6 18:01
很难读懂。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0-6 18:07
有期啊 发表于 2023-10-6 18:01
很难读懂。

我是跟云上雪争吵数星期后能看一些经文的。争吵前字都认识,合在一起不知道意思。

作者: 有期啊    时间: 2023-10-6 18:09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10-6 18:07
我是跟云上雪争吵数星期后能看一些经文的。争吵前字都认识,合在一起不知道意思。

我就是合在一起不知道啥意思
作者: 蒙衣客    时间: 2023-10-6 20:00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10-6 16:39
下午好

嗯嗯,都要好好的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