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扶不起来的”贫“ [打印本页]

作者: 闲散之人    时间: 2023-8-3 12:06
标题: 扶不起来的”贫“
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23-8-3 12:09 编辑

        我记得我曾说过我在农村的一个同学的故事。这老小子人很聪明,文化也就高中毕业。但是脑子比较活络,为人也不错,在当地也有人脉人缘。七十年代末期,高中毕业就一点点混到公社里了,最早在公社做一些打杂的事情,忙叨叨的,日子久了,公社的领导觉得这小子是块材料,就培养了。他也上路,领导布置的事情,完成的都很好。


    渐渐,就在公社有了位置,一度还出任了公社的青年团书记。在农村,就算这不是前程似锦,起码也算是有个很好的出路。再后来说是也去某师范学院进修了两年,回来之后,公社这个建制没了,变成了乡,当然这都是熬了十几年了。


    在乡里,他一度当过乡助(乡长助力),属于乡自设的,不在编。当然,人的各种关系都在乡里。


    再后来,乡农机站的站长退休了,然后乡里就把他安排在农机站当站长了。那是一个不忙也不累的闲职,按说他在这里镀几年金,说不准乡里还会有重用。偏偏就在这里出事了,那会儿时兴扶贫,那种扶贫多数都是物资扶贫,或许资金也有,但是,资金的管理比较严,毕竟是钱,这玩意儿怎么说呢。物资就比较宽泛,主要是各种食物什么米面油,以及各种农村的生活物资。乡里,就把这些都放在农机站,让他来主管。


    前任在镇子上的几个饭店吃了许多年,白条子一打打的,临退之前和组织怎么说的没人知道,据说是和他有交流,说是自己这些年在镇子上的几个饭店的消费,算起来能有个五七六万的,如果农机站有钱,就帮他还一还。我这同学也有点脑子不灵光了,你一个农机站本身哪点资金都紧巴巴的,拿什么还?结果是他想到了库房里的那些扶贫物资,然后就替前任排忧解难了。


    这事儿按说没几个人知道,但是,有一家饭店还的不多,人家不干了,闹将起来,然后就东窗事发了。


    敢动扶贫物资,你这是耗子舔猫啊,据说上面勃然大怒,原本是他能进去的,后来说是把家里所有的储蓄拿出来,总算免了牢狱之灾,然后也把自己的前途葬送了。


    我们知道这件事后,去哪里的时候,几个同学把他围着骂了一顿,然后,沉着脸,你三百,他五百的,凑了五六千块,算是帮他应急了。


    在其后的日子里,这同学到处找事情做,一点点总算缓过来了,同学见面说这段事,他抽自己嘴巴:我就是一个二逼。既然他对自己这么评价了,我们也不好说太多。


    农村帮扶的事情,我多少知道一些。说实话,那种物资扶贫,基本就是饮鸩止渴,根本不能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我们那乡里有哥俩醉鬼,有钱就喝,家里的地都撂荒也不管。这算是帮扶对象,米面油,衣服棉被送过去,扶贫的人刚走,他们就能把这些东西拎到村里的小卖部换酒喝。


    更重要的是,扶贫物资基本就是一本糊涂账。收了多少,送出去多少,送给谁了,是不是扶贫对象,那只有干这事儿的人知道。


    后来,人们渐渐明白,这么扶是真扶不起来贫,唯有从根本上,从农业技术和指导层面上做文章,才可能改变,而对那些靠着扶贫物资活的天经地义的,也渐渐收紧断供,不劳而获的人就没了什么市场。


    现在扶贫对象的审核也是非常严格了。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3-8-3 12:39
很多年很多年,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农村的。

作者: 我爱花香不爱花    时间: 2023-8-3 12: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8-3 13:20

用东北的一句俗语就是:人家把驴牵走了,你同学去拔橛子让人抓住了。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