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管制镓锗出口救不了中国芯片,对等反制贻笑大方 [打印本页]

作者: 思想者    时间: 2023-7-22 19:20
标题: 管制镓锗出口救不了中国芯片,对等反制贻笑大方

管制镓锗出口救不了中国芯片,对等反制贻笑大方

修竹云清
|
2023-07-22 11:37:24
当前,中国国内的半导体芯片圈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真正的半导体产品从业者整天垂头丧气,到处嚎丧。相关生产设备从业者则沉着冷静,但也如履薄冰。业外人士却无比狂热,张嘴闭嘴就是超越美日,吊打韩国。
2020年底,有一则消息让网络媒体彻夜狂欢,最开始只是中科院淡淡的说了一句:“中国光刻项目迎来重大突破,顺利通过验收。”
接着铺天盖地的“中国光刻技术打破西方国家封锁、中国光刻机终于翻身”等等言论随之而来。
最后连人民日报都坐不住了,直接下场痛批国产光刻机自嗨文造谣,误导公众,损坏中国科研形象。
原文甚至不惜直白的泼冷水:“这台光刻机想运用于芯片领域,还要攻克一系列的技术难题,任重而道远。”
作为芯片生产的核心设备,中国苦光刻机久矣!
光刻机完全决定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制作中最关键的原料,也就是晶圆的加工精度,进而直接影响了成品芯片的良品率。
就目前来说,荷兰阿斯麦(ASML)的高端光刻机拥有垄断地位,具备5nm制程的工艺,而且因为产量有限,不是有钱就能买得到的,无论是台积电、三星或英特尔,全都抢着要。

而ASML的前三大股东皆为美国公司,实控权在美国手里,中国有钱也买不到。
再往下的中低端市场,日本尼康和佳能独步天下,虽然技术远不如阿斯麦,但凭借着高性价比,也霸占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但光刻机,恰恰是中国在芯片领域最短的短板,被吊打完全还手之力的那种。
被称为中国光刻机巨头的上海微电子,理论上可以制造出分辨率最高的光刻机是干式ArF光源的90nm光刻机,但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台成功交付的记录。
即使用最乐观的判断,假设上微这台光刻机可以立刻量产并马上交付,ArF Dry(干式光刻机)也不具有太大的商业价值,对于中国来说,有商业价值的最低制程也应该为65nm。
大多数工业级芯片,都集中在28~45nm制程这个区间,65nm只能说勉强能用。
目前我们自己能搞定的,普遍认为是130nm问题不大,但这种制程的芯片,用于一般的低算力计算领域尚可,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完全不够用。
别说130nm制程的芯片,就中芯国际采用进口设备生产出来的14nm制程的麒麟710A芯片,今天如果用到智能手机上,中国消费者可能连看都不看。
总结下来就是:保守估计,65nm制程以下的芯片,至少目前来看完全做不到国产化量产。
贸易战打到现在,美国明显已经摸清了我们的底细。这几年制裁手段一直在不断调整,其实就是为了看我们的底牌。
美国对华的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最开始是7nm制程以下的生产设备,然后发现我们14nm都不行,反手就把出口管制线调整为14nm。
这时候我们企图在28nm制程这个节点搞去美化,从韩国、日本和台湾寻找替代设备,相当于又把底牌亮给美国。
回过神来的美国佬发现,原来中国28nm能否自主量产都是问题,于是继续改变策略,强迫日本和韩国一起构筑起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封杀网,把出口管制调整为28nm制程的设备。
结果28nm也完蛋了,那45nm自然也值得一试了,所以美国再次联合日韩把管制线调高至45nm。
美国这种逐步加码的管制手段,在打压中国的同时,实则也能让自家的半导体厂商软着陆。

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极度依赖境外输入的高性能芯片,中国半导体消耗量在2012年已经超过全世界总需求量的一半。

但反过来,国外的芯片厂商也十分依赖中国巨大的市场。
如果强行脱钩,虽说中国的科技发展会倒退10年,但国外的半导体厂家也会成批的倒闭,结果肯定是两败俱伤。
所以美国在制裁中国时一直使用的是添油战术,逐步加码。
面对美国进一步加码管制的要求,日本一开始拒绝成为中美博弈的炮灰,但稍微抗议了一下发现无效后,迫于美国的淫威只能答应。
2023年4月10日,日本正式出台半导体管制新规,对23类半导体制造设备进行了出口管制,从设备到成品芯片全部覆盖,管制线放宽到45nm以下的制程,限制出口令自7月23日起实行。
日本这个新规说白了还是在探底,如果我们45nm都玩不转,那敌方会立马把管制等级进一步调整为60nm,直到我们在某个点位被证明可以完全的实现自主量产。
但我们的反应已经证明我们真的搞不出45nm的国产芯片。
临近日本半导体管制新规生效日7月23日,看到美日没有一点想作废新规的意思,我们终于急了,相关部门以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为由,发布公告对镓和锗两种金属物质实行出口管制。

看到这个公告,国内的媒体立马嗨翻天,又是满世界的“我们反过来卡美国芯片的脖子”之类的言论。
这是卡脖子的事吗?这是挨了打不得不还手,因为不还手还要继续挨更多的打,我们只是希望对方能停手而已。
镓锗出口管制政策8月1日的生效日意味深长,充满了一种“你停手我就停手”的味道,完全没有掀桌子的决心,否则应该是即日起立即生效。
这恰恰说明了我们正处于一种被动挨打的局面,这个政策的生效与否完全看日本7月23日的行动了。
有些资源不是只有我们有,这种不可再生又能决定生死的原材料,美国心怀诡计从我国大量进口无非是一种战术上的消耗,或者说比自己生产性价比更高,但如果有一天,作为曾经的原产国我们反过来还要依靠进口,处境会比现在被动千百倍。

如果日本取消出口管制新规,我们一定会马上跟着取消镓锗出口管制,绝不会惹是生非,因为这桌子,还真不一定能掀的动。
不想再过这种日子只有一种出路,就是国内半导体厂商一改以往混吃等死的态度,发愤图强,无知群众少一点狂欢,不要让本国企业承受太大的舆论压力。
客观面对不是唱衰中国,鼓吹国产芯片只会扼杀本土企业!
前不久,中芯国际发布了2023年业绩展望报告,业绩同比增长-44%,这还是算保守的,真实情况应该惨不忍睹。
北京新建的12英寸晶圆厂CIM项目国产化失败,就是因为项目启动初期被无关人士吹上天,失败后中芯国际连承认的勇气也没了,解释含糊其辞。
如果中兴当年被针对后,扎扎实实的从130nm开始搞研发,千万亿不拿去玩那些被一卡就死的项目,今天应该能有成绩了。
国产芯片的想活下去,只有靠脚踏实地,而不是别人一卡我们芯片,我们就去买设备,一卡我们设备,我们就完了。
中国半导体芯片的遮羞布是时候扯下了!
作者: 河海森林    时间: 2023-7-23 09:38
沙发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7-23 09:41
你是不是又想喝茶了?
作者: 河海森林    时间: 2023-7-23 09:44
中国现在不就是在踏踏实实搞研发吗?

真不知道这个帖子想说啥,现在踏踏实实搞研发难道也不行吗?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7-23 09:45
河海森林 发表于 2023-7-23 09:44
中国现在不就是在踏踏实实搞研发吗?

真不知道这个帖子想说啥,现在踏踏实实搞研发难道也不行吗?

就是想说中国不行呗,咋地都不行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7-23 09:45
河海森林 发表于 2023-7-23 09:44
中国现在不就是在踏踏实实搞研发吗?

真不知道这个帖子想说啥,现在踏踏实实搞研发难道也不行吗?

楼主是玩腻了想蹲小黑屋的节奏
作者: 梧桐花开    时间: 2023-7-23 10:18
字太多了,能不能100字以内说明情况。
作者: 北街土猪王    时间: 2023-7-23 10:24
本帖最后由 北街土猪王 于 2023-7-23 11:09 编辑

荷兰阿斯麦(ASML)、台积电等高端半导体相关企业,都有美股,且是大头德国英飞凌
荷兰恩智浦
美国IT电子
德州仪器
我是做电梯的,电梯的配置里面就写这么些东东,是把一只变频器里的洋部件做了分解注明,外人看看是高大上,同行知道,就是唬人的


作者: 牛山峰    时间: 2023-7-23 11:07
够专业的
作者: 北街土猪王    时间: 2023-7-23 11:13
我锅呢,怎么讲呢,建国都七十多年
中国人搞关系,西方人搞技术
我以为是体制的使然
哪里好处多,人就往哪里拱嘛
我能肯定,只要你有关系,哪怕杀了人,也能脱罪
这是国情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