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世间与出世间 [打印本页]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7-20 18:31
标题: 世间与出世间
      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寿命,把人间的所有技能全学通了,人也了解完了,但,这也只是世间法。

      或许再深刻一点,看尽沧海桑田,知道变化才是永恒的主题,心比别人超脱一些,但,这也只是世间法。

      何曾脱离过世间?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7-20 18:33
因此,有位版友描写自心的感受,观自在,窃以为,这是可以的。但,一直观自在,还是世间法。

观到一定程度,就到尽头了。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7-20 18:33
写来写去,也就是心超脱一点。不管后面的内容再如何写,都在这个范畴。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7-20 18:35
佛法,如果仅仅是世间法,不如学儒,因为可操作性强。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7-20 18:37
实际上,儒释道,三教典籍里都提到脱离思维后出现的状态。心斋,坐忘,禅。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7-20 18:38
这种脱离思维的状态,必须建立在修心的基础上。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7-20 18:38
@无蕊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7-20 18:51
本帖最后由 浅浅珍珠蓝 于 2023-7-20 18:57 编辑

如果进入这种脱离思维状态,别人一说就知道。没有超自然的东西,一点也不迷信。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7-20 19:05
      专注是一种注意力非常集中的努力,但是这样的努力其实一直都没有用,唯有在我们专注到极致时,然后在放下专注的那一瞬间,在放弃专注的所有努力后的那一瞬间,我们就有机会踏入心灵之门。

      专注的过程一定穷尽一切努力,这极致的努力只为最后那一刻突然地放下,在极致努力和忽然放下的间隙中,有一个机会,那就是大脑彻底绝望的空隙,我们便可以步入心灵之门。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7-20 19:08
上面绿色的文字,来自天涯文集里的一篇文章。知乎网友分享的,没看到作者名。
作者: 蒙衣客    时间: 2023-7-20 21:14
对他来说,这是个全新的领域
作者: 佑依    时间: 2023-7-20 21:35
珍珠是版主了,雪儿是不是最近不来了

把人间的所有技能全学通了 看尽沧海桑田 , 我觉的李叔同就是这样才出家学佛的
作者: 蒙衣客    时间: 2023-7-20 21:37
佑依 发表于 2023-7-20 21:35
珍珠是版主了,雪儿是不是最近不来了

把人间的所有技能全学通了 看尽沧海桑田 , 我觉的李叔同就是这样 ...

啧啧
作者: 佑依    时间: 2023-7-20 21:57
蒙衣客 发表于 2023-7-20 21:37
啧啧

还好这里没有乱码

作者: 蒙衣客    时间: 2023-7-20 22:15
佑依 发表于 2023-7-20 21:57
还好这里没有乱码

佑依怎么码都支持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7-20 22:35
蒙衣客 发表于 2023-7-20 21:14
对他来说,这是个全新的领域

开心就好:)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7-20 22:38
佑依 发表于 2023-7-20 21:35
珍珠是版主了,雪儿是不是最近不来了

把人间的所有技能全学通了 看尽沧海桑田 , 我觉的李叔同就是这样 ...

雪儿今天应该来了吧?微信群没看到她。李叔同出家,除了他的际遇,可能与家庭环境也有关系,他的长辈也信这个。

作者: 蒙衣客    时间: 2023-7-20 22:58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7-20 22:35
开心就好:)

一起欢乐

晚安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7-20 22:59
蒙衣客 发表于 2023-7-20 22:58
一起欢乐

晚安

好的,晚安好梦

作者: 蒙衣客    时间: 2023-7-21 09:07
早晨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7-21 09:41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7-20 18:38
这种脱离思维的状态,必须建立在修心的基础上。

可以在这句话的思维前面加上惯性二字。地心说蒙蔽人类那么久,就是因为感性与惯性:)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7-21 12:00
无蕊 发表于 2023-7-21 09:41
可以在这句话的思维前面加上惯性二字。地心说蒙蔽人类那么久,就是因为感性与惯性:)

等会到家,跟你狡辩一下:)
作者: 古不为    时间: 2023-7-21 12:14
深刻!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7-21 20:33
无蕊 发表于 2023-7-21 09:41
可以在这句话的思维前面加上惯性二字。地心说蒙蔽人类那么久,就是因为感性与惯性:)

定境有分类。你说的那种,我还没弄明白。我说的那种,是由专注进去的。实际上,和楞严经里说的那种定,还有很远的距离。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7-21 20:34
古不为 发表于 2023-7-21 12:14
深刻!

只是对调整自己有兴趣,是不是与佛学有关,我也不知道。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7-21 22:27
《楞严经》第六卷: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
      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即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