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军营牛人51:姜洪臣——阳光一缕暖边关 [打印本页]

作者: 渝夫文苑    时间: 2023-7-15 03:54
标题: 军营牛人51:姜洪臣——阳光一缕暖边关
[attach]773354[/attach]


  2001年10月1日,沈阳军区《前进报》二版刊发一篇人物通讯:《甘为党的一缕阳光——边防某团士官姜洪臣在本职岗位实践党员先进性纪事》。
  这篇通讯的第一作者是我,合作者包括我在漠河边防团政治处宣传股工作时的老股长李能和同事卫忠。
  其实,我不是第一作者。我是在李大哥和老卫稿子的基础进行加工,之后交给报社时任副社长孙炳悉,请他帮忙把关。
  稿子是我当年9月初的某天上午交给孙副社长的,那天我结束在报社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当晚要坐火车返回加格达奇。
  其实,我对姜洪臣是熟悉的。大概是2000年七八月份吧,我陪大兴安岭军分区黄臻政委到边防一线检查工作,在漠河县那个叫北红的边境小村旁边的边防三连偶到了连队最老的士兵姜洪臣。
  那时,姜洪臣是个三级士官(相当于当下的二级上士),年底就要面临走与留的现实考验。
  三连两名主官都向黄政委反映,姜洪臣这个老兵很不错,为人踏实,工作负责,连队很需要这样的老兵来激励大家扎根边防和安心本职。
  黄政委领着我,专门找姜洪臣谈了两个多小时,给予他高度评价,让他安心工作,其他事情由组织上来考虑。
  那两个多小时,姜洪臣给我的印象是憨厚或是厚道,话不多,也不善言谈,但都能说到点子上,几乎没什么废嗑。
  姜洪臣确实是个好兵,一个让领导放心的好兵。
  当时,1989年12月入伍的姜洪臣已经当兵12年,也烧了12年锅炉。
  每年9月初到第二年5月底,在滴水成冰的北极漠河,整整8个月时间,姜洪臣都要在锅炉房里度过,12年如一日。
  对此,姜洪臣的亲友们感到不可思议:“在部队混了10多年,还是个烧锅炉的后勤兵,能有啥前途?赶紧转业吧。”
  姜洪臣不善言辞,但他把党比做太阳,把每个党员比做一缕阳光,认为只有每缕阳光尽力了,太阳才会更加光明,更加温暖。
  不得不承认,姜洪臣的这个比喻很形象,也很有见地,像一个边防老兵应有的思想境界。
  2011年“七一”前夕,姜洪臣被边防某团党委树为“优秀党员标兵”。报告会上,他有四句话落地有声:“先进不先进,思想要过硬;代表不代表,行动见分晓。”这是一名普通士官党员的心里话,与机关的笔杆子们无关。
  姜洪臣始终认为,甘为党的一缕阳光,就要爱本职,尽全力,把每项工作都干出色。
  除了每冬烧锅炉,姜洪臣当过快反班战士、炊事员、饲养员、大棚生产员、发电员和驾驶员,边防一线连队的工作,几乎让他干了个遍。
  每次变换工作岗位,姜洪臣都乐呵呵地服从组织安排,从没有过半句怨言;每次,他都干得非常出色,从没让连队官兵失望。
  1990年隆冬,老兵退伍人手紧张,刚入党不久的姜洪臣既要烧锅炉,又要喂猪。
  一天深夜,一只小猪崽拉稀,浑身发抖,而此时猪舍温度不到零上10度。姜洪臣把小猪崽抱回宿舍,毫不犹豫地塞进自己还透着热气的被窝里。
  当年,他一边烧锅炉,一边喂猪,出栏了35头大肥猪,为连队创收1万多元。
  刚接触发电机那阵子,面对各种故障,只有初中文化的姜洪臣时常束手无策。但姜洪臣深知,要想烧好锅炉,必须首先把电机摆弄明白,因为一旦停电,锅炉就会停止运转,暖气就会冻裂,全连战友就会挨冻。
  为了防止出现上述情况,姜洪臣利用在锅炉房值夜班的机会,就着微弱的炉光刻苦学习,一学学到深夜。
  一个冬天下来,他把《电机原理》、《电工学》、《发电机维修与保养》等专业书翻了个稀烂,最终成为全团闻名的“电机通”,他先后工作过的三个连队从未出现过电机故障。
  姜洪臣始终认为,甘为党的一缕阳光,就要爱边防,做表率,把连队的事当自家的活儿干。
  姜洪臣曾经在洛古河边防五连工作了7年时间。
  在五连,姜洪臣养猪是能手,发电是节油标兵,烧锅炉是节煤高手,种大棚是生产能手。
  团后勤处军需股曾算过一笔账,姜洪臣在五连期间,累计为连队创收8万4千余元,年均1万2千元。
  1996年初,姜洪臣作为锅炉工标兵,调到了取暖工作屡出问题的边防一连。
  到新的单位,姜洪臣也彷徨过,不知从何干起。
  那些日子,姜洪臣成天泡在锅炉房里,像着了魔一样。只见他一会儿掏炉灰,一会儿捣鼓电机,一会儿又查看暖气管是否通畅。
  很快,姜洪臣心里有了谱。
  当年夏季锅炉大修时,姜洪臣第一个钻进满是灰尘的炉膛;维护取暖管道,他带头跳进阴冷的地沟里,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电机修理,他来了个大拆大修,排除了多年未能解决的故障。
  当年,边防一连锅炉运转正常,还破天荒地节余5吨柴油,被团里评为“取暖先进单位”。
  之后,姜洪臣又从一连调到三连,很快把三连的锅炉摆弄得明明白白。
  到2001年,姜洪臣服役已到了第13个年头,年底面临转业。很多人都以为姜老兵该放松一下了。
  情况在那儿明摆着:连长、指导员兵龄比姜洪臣短,岁数比他小,平时很照顾这位老兵,尽量不安排他干重活。
  可姜洪臣这个老兵很有觉悟,从不摆老兵架子,工作从没含糊过。
  当年6月初,正是训练的黄金季节,可连队80多亩大地要深翻,连队干部急得嘴皮起泡。
  当时,姜洪臣的妻子刚随军到边防,连队给了他一周时间收拾房子。
  房子没收拾,姜洪臣却从老乡家借来拖拉机和犁杖,领着妻子,用了3天时间,将连队的大地深翻了一遍。
  事后,连长周克伟紧紧地握住姜洪臣的一双满是老茧的大手,感动得不知说啥好。
  姜洪臣始终认为,甘为党的一缕阳光,就要舍小家,顾大家,甘为党的边防事业奉献一切。
  2001年5月中旬,三连抓回一批小鸭、小鹅,当时黑龙江畔乍暖还寒,连队没有火炕,小鸭、小鹅有被冻死的危险。
  姜洪臣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和妻子一商量,把100只小鸭、小鹅领回家里,放在火炕上饲养。一家三口挤在旧木床上睡觉,一睡就是一个月。
  为给连队减少开支,姜洪臣和妻子利用业余时间挖野菜,剁碎拌在饲料里喂小鸭、小鹅,比伺候小孩还细心。
  那段时间,每天半夜里,姜洪臣还要起来两次,往火炕里添劈柴,生怕小鸭、小鹅们冻着。
  在夫妻俩的精心照顾下,100只小鸭、小鹅无一伤亡,附近村庄的老乡们都说是个奇迹。
  结婚以后,姜洪臣感到最对不起的就是妻子和女儿。
  姜洪臣爱妻子,却爱得有些心酸。
  与同龄人相比,姜洪臣的妻子明显苍老了许多,还长出了几丝白发。
  对出生于1997年的女儿,姜洪臣更是满怀愧疚。
  出生以后,女儿一直跟姜洪臣生活在边防一线,连公园都没去过。
  幸好,女儿长得很健康,很可爱。对边防军人来说,这也许已经足够了。
  2001年底,姜洪臣顺利晋升为四级士官(相当于当下的一级上士)。
  四年后,姜洪臣脱下军装,重新回归普通老百姓的平淡日子。


  渝夫2012年4月19日草于辽宁沈阳,2023年6月27日完善于重庆开州
[attach]773352[/attach][attach]773353[/attach]



作者: 满堂花醉三千客    时间: 2023-7-15 10:49
好兵!
作者: 渝夫文苑    时间: 2023-7-17 03:48
满堂花醉三千客 发表于 2023-7-15 10:49
好兵!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