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阿狸帖子读后感 [打印本页]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12-11 16:57
标题: 阿狸帖子读后感



论人性:

1,告子和荀子论性,本质上是一样的

2,孟子是一路

3,庄子是一路

4,老子是一路

5,孔子是一路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2-12-12 09:31
告子是未尝知义
孟子荀子是一路,而阐发的方向有差别,善恶本身也是可以统一,可说他们都是祖述孔子,而夫子集大成,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又何异于老子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2-12-12 09:35
阳明子说过类似的话。可以负责任地说:凡是把性善论与性恶论对立起来的,他既不了解性善论,也不了解性恶论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12-12 10:17
无蕊 发表于 2022-12-12 09:35
阳明子说过类似的话。可以负责任地说:凡是把性善论与性恶论对立起来的,他既不了解性善论,也不了解性恶论




见性之言。


赞。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12-12 10:19
无蕊 发表于 2022-12-12 09:31
告子是未尝知义
孟子荀子是一路,而阐发的方向有差别,善恶本身也是可以统一,可说他们都是祖述孔子,而夫 ...





如何统一?

各家自有各家的心法。

以各家自有心法,所以上5家别开生面。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2-12-12 10:23
教授可以谈一下原罪与业,那才是另外的路子:)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12-12 10:24



孟子荀子是一家?

显然不是。

我说不是,划分标准立足在"行"。

如何行善?实践路径不一样。从这个角度分析,二者不同。


当然,若从初心讲,从目的讲,荀子讲性恶也是为达成至善,这与孟子没有什么不同。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2-12-12 10:55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12-12 10:19
如何统一?

各家自有各家的心法。

孟子提供了一整套心法,这个也应该是他传承来的,依我看,是最靠谱的。荀子的心法我不清楚,教授教教我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2-12-12 10:58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12-12 10:24
孟子荀子是一家?

显然不是。

一路和一家是有区别的。当然,把家放大,也可以是一家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12-12 11:05
无蕊 发表于 2022-12-12 10:55
孟子提供了一整套心法,这个也应该是他传承来的,依我看,是最靠谱的。荀子的心法我不清楚,教授教教我




完整?

这个词有不同的理解。按照我的理解,先秦诸子最完整的心法数孔子,老子和庄子,墨子也行。

孟子和荀子都偏执。


你先说说"完整"是什么意思啊?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2-12-12 11:24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12-12 11:05
完整?

这个词有不同的理解。按照我的理解,先秦诸子最完整的心法数孔子,老子和庄子,墨子也行 ...

夫子因材施教,不同的人指点不同的路,然后殊途同归。直接的言传都只是片言只语

孟子属曾子一脉,能将自己的实修和盘托出,且孟子七篇只谈一个事情,针对性极强,意图极明显。熟读百遍,自然知其完整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2-12-12 11:34
无蕊 发表于 2022-12-12 09:35
阳明子说过类似的话。可以负责任地说:凡是把性善论与性恶论对立起来的,他既不了解性善论,也不了解性恶论

何解?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2-12-12 11:50
无蕊 发表于 2022-12-12 11:24
夫子因材施教,不同的人指点不同的路,然后殊途同归。直接的言传都只是片言只语

孟子属曾子一脉,能将 ...

熟读百遍,太用功了。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2-12-12 12:09
论金 发表于 2022-12-12 11:50
熟读百遍,太用功了。

不,比读一百本书省力省功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2-12 12:15
禅宗修心之法最简单,适合我这种不看书的人,可直接跳过理论,直指人心。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2-12 12:18
阳明先生的事上磨容易学到真刀实枪。除此之外,孔孟庄老理论太多,若从理论入手,太累。无入静观心经验的话,很难理解。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2-12-12 12:24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2-12-12 12:18
阳明先生的事上磨容易学到真刀实枪。除此之外,孔孟庄老理论太多,若从理论入手,太累。无入静观心经验的话 ...

不看书的人不要去批评没看过的书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2-12 12:29
无蕊 发表于 2022-12-12 12:24
不看书的人不要去批评没看过的书

不批评。对我来说,看理论太多,一没时间,二怕洗脑。主客观都不适合,故选禅宗和阳明先生事上磨修心之法。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2-12 12:34
儒释道修心之法,个人感觉都有相通之处。问心最重要,看书太多,从理论学术角度,当然好。但从禅宗角度,悟一样得马上扔一样,否则被理缚。
愣严经曰: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2-12 12:39
入静到一定程度,或者说长期问心,就可以看懂一些典籍。刚开始是看不懂的,所以,我是主张问心为主,看典籍检测对照。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2-12 12:43
比如,以前阿哩的文章,我是看不懂的,问心一年,再看他的文章,明白如白话。包括他在文章中流露出的个人思想。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2-12-12 12:43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2-12-12 12:29
不批评。对我来说,看理论太多,一没时间,二怕洗脑。主客观都不适合,故选禅宗和阳明先生事上磨修心之法 ...

这不也是看书吗,还以为拜了师父:)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12-12 12:44
无蕊 发表于 2022-12-12 10:23
教授可以谈一下原罪与业,那才是另外的路子:)




原罪,讲的是根性

业,讲的是路

就像孟子讲 的,仁 是心宅,义是心路。

原罪,与  仁  是一个层面上的,业 是与  义同处一个层面。


……

不管读庄老,还是读荀孟,只要悟了,都是一样的。诸子百家,个顶个的不过是一个个洞口,各个洞口不一样,进去看看,豁然开朗,诸子百家原来是一家,一样的。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12-12 12:46
论金 发表于 2022-12-12 11:34
何解?





请有闲时来说说呗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2-12 12:48
无蕊 发表于 2022-12-12 12:43
这不也是看书吗,还以为拜了师父:)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

没看什么书,认真说的。口头称天涯的一位版友为师,他不肯承认。有指点过我,但也很少打交道。
关于理论: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即同魔说。。。这句话,我很认同。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2-12 12:48
无蕊 发表于 2022-12-12 12:43
这不也是看书吗,还以为拜了师父:)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

没看什么书,认真说的。口头称天涯的一位版友为师,他不肯承认。有指点过我,但也很少打交道。
关于理论: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即同魔说。。。这句话,我很认同。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12-12 12:49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2-12-12 12:39
入静到一定程度,或者说长期问心,就可以看懂一些典籍。刚开始是看不懂的,所以,我是主张问心为主,看典籍 ...




对,看典籍是 印证。

问心是证
读书是印

读死书无证
不读书无印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2-12-12 12:52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2-12-12 12:43
比如,以前阿哩的文章,我是看不懂的,问心一年,再看他的文章,明白如白话。包括他在文章中流露出的个人思 ...

觅心不可得,你又问得哪个心呢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2-12 12:52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12-12 12:49
对,看典籍是 印证。

问心是证

:)也可能为自己不看书找借口,哈~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2-12 12:55
无蕊 发表于 2022-12-12 12:52
觅心不可得,你又问得哪个心呢

我不会打机锋哦:)想想还是如实回答算了:问的是本来的自己。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2-12-12 13:02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12-12 12:49
对,看典籍是 印证。

问心是证

最理想的是心心相印,禅宗印心的也是两本书。古人著书是有了成就后把心留下,与今之说食不饱捕风捉影者的著书两样,今人聪明绝顶,著书框架逻辑,看书一遍两遍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2-12-12 13:04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2-12-12 12:55
我不会打机锋哦:)想想还是如实回答算了:问的是本来的自己。

你还是着急了点。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2-12-12 13:05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2-12-12 12:55
我不会打机锋哦:)想想还是如实回答算了:问的是本来的自己。

本来无一物,哪来的自己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2-12-12 13:05
问心可以,就问你问的是什么心?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2-12 13:07
论金 发表于 2022-12-12 13:04
你还是着急了点。

我修心并未完工,漏洞很多的:)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2-12-12 13:07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12-12 12:46
请有闲时来说说呗

我想看看臭椿怎么说的。
善恶不是对立的。
这个话题吵了一千多年了。
也许在答案上,未必是对立的,但在文化史上,它如何不是对立的呢?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2-12-12 13:11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2-12-12 13:07
我修心并未完工,漏洞很多的:)

学佛讲究一个路口,走错路就会永远错下去的。
谈心,问心,要警惕你问的是什么心。
俗人问心,往往问的是自己的是非之心,或者科学之心,经验之心,或者逻辑之心。但觉得自己是在问佛说的本心。
佛陀好多处说过认贼作父,说的就是这个事情,问错心了。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2-12 13:11
无蕊 发表于 2022-12-12 13:05
本来无一物,哪来的自己

这句话,在入静到庄子的物我两忘时,才是这个样子。但这个样子,得落到脚下。信解真空,行契幻有。本来无一物,按坛经,得被发去舂米哦:)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2-12 13:14
论金 发表于 2022-12-12 13:11
学佛讲究一个路口,走错路就会永远错下去的。
谈心,问心,要警惕你问的是什么心。
俗人问心,往往问的 ...

你有此担心,理解。正常的空,是空有不二的空,不是断灭空。空有不二的空,会生出仁心,产生心戒,不会为恶的,因为过不了心这一关。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2-12 13:17
午休,有空再杠,安~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2-12-12 13:17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2-12-12 13:11
这句话,在入静到庄子的物我两忘时,才是这个样子。但这个样子,得落到脚下。信解真空,行契幻有。本来无 ...

舂米就对了,心地不笃实,哪里沉得下来干实事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2-12-12 13:21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12-12 12:44
原罪,讲的是根性

业,讲的是路

原罪不就是上辈子作的业么,教授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2-12-12 13:24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2-12-12 13:14
你有此担心,理解。正常的空,是空有不二的空,不是断灭空。空有不二的空,会生出仁心,产生心戒,不会为 ...

吃完糖,说糖甜的。
和听人说糖甜,自己理解了,也说糖甜的。
这是不同的。
学佛,看字句,背经书,都可以交流,但不知道那是不是自己吃过的。

自己悟道的人,不需要用经书的语句进行交流。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12-12 13:33
无蕊 发表于 2022-12-12 13:21
原罪不就是上辈子作的业么,教授




与上辈子没关系,与猴子有关系。简单的说,原罪 = 欲望


宋明理学 存天理灭人欲  其实吧是 佛法。

而基督教也渊源于佛法。

基督教义认为欲望是原罪,小乘佛法认为欲望是苦,这两家是同一个源头。


中国先秦诸子 不认为 欲望 需要灭除,只是认为 欲望 应该处于一个合适的位置,在心内有合适的位置,在身外有合适的位置,那么,万物位焉。中国传统的根本特色与佛法基督教义还是明显不同的。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2-12-12 13:34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12-12 13:33
与上辈子没关系,与猴子有关系。简单的说,原罪 = 欲望

嗯, 高见。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2-12-12 13:41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12-12 13:33
与上辈子没关系,与猴子有关系。简单的说,原罪 = 欲望

原罪是禁果本身,而不是亚当夏娃吃下了它?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2-12-12 13:43
易经,上、天;下、地;人、中间。定乾坤,有秩序。人的地位是很大的。

基督教,人是有原罪的,有一神管教,人是要赎罪的,人的地位在神之下。

文化起源上就是不一样的。但佛教好像并没有讲原罪,佛教讲的是污染无明,也不是罪,而是俗了,苦了。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2-12-12 13:44
天道万物既然有序,社会也必须有序,人道要合天道。
这个对中国社会影响了几千年,至今不改。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2-12-12 13:55
基督教的原罪,并不只是欲望,在知识上说,是七宗罪:傲慢、嫉妒、贪婪、懒惰、等等。
佛教的苦,也不只是欲望,在知识上说,有八苦:生老病死怨爱求等。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12-12 13:57
无蕊 发表于 2022-12-12 13:41
原罪是禁果本身,而不是亚当夏娃吃下了它?




果子无罪
吃果子也无罪

原罪在于 吃了果子之后却用树叶遮遮掩掩。

原罪就是那个拿树叶遮掩的心。

这颗心伪善。放不下一件平常的事儿。



基督徒一辈子心心念念地忏悔,无非就是把 欲望之心 袒露出来,公布于天,然后放下。。。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2-12-12 14:05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12-12 13:57
果子无罪
吃果子也无罪

亚当夏娃偷吃禁果的故事,有点像人工智能懂得道德,拥有了情感一样。

以后的人工智能,突破了人类上帝定的规矩,有了情感,有了道德正义,也要被人类处罚。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2-12-12 14:06
论金 发表于 2022-12-12 13:55
基督教的原罪,并不只是欲望,在知识上说,是七宗罪:傲慢、嫉妒、贪婪、懒惰、等等。
佛教的苦,也不只是 ...

原罪是动了上帝的奶酪:)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2-12-12 14:07
无蕊 发表于 2022-12-12 14:06
原罪是动了上帝的奶酪:)

可能是突破了上帝的设定。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2-12-12 14:10
论金 发表于 2022-12-12 14:07
可能是突破了上帝的设定。

不想突破上帝的人类不是好人类:)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2-12-12 14:12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12-12 13:57
果子无罪
吃果子也无罪

教授衣冠楚楚地说这些话就不觉得惭愧:)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2-12-12 14:15
有没有基督徒说出过类似于佛挡杀佛的豪言,教授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12-12 15:01
无蕊 发表于 2022-12-12 14:15
有没有基督徒说出过类似于佛挡杀佛的豪言,教授




真基督徒都  默而识之,在这方面不大声说话的。


电影或者论坛上大声嚷嚷起来的,做不得准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2-12-12 15:10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12-12 15:01
真基督徒都  默而识之,在这方面不大声说话的。

尼采可以算半个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2-12-12 18:29
无蕊 发表于 2022-12-12 15:10
尼采可以算半个

尼采不是基督徒。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2-12 18:36
论金 发表于 2022-12-12 13:24
吃完糖,说糖甜的。
和听人说糖甜,自己理解了,也说糖甜的。
这是不同的。

问的是什么心,我好象有写过一篇关于四句教的,复制过来。

作者: 啊哩哩啊    时间: 2022-12-13 22:35
枝干还是要分一下,孔子老子是干,这点还得谨记

作者: 啊哩哩啊    时间: 2022-12-13 22:37
无蕊 发表于 2022-12-12 09:35
阳明子说过类似的话。可以负责任地说:凡是把性善论与性恶论对立起来的,他既不了解性善论,也不了解性恶论

性善性恶论其实殊途同归,只理路不同罢了。

作者: 啊哩哩啊    时间: 2022-12-13 22:42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12-12 13:33
与上辈子没关系,与猴子有关系。简单的说,原罪 = 欲望

最后一句赞。儒学确实不否定欲望,把利摆在合理的位置即可。但基督教和佛学同渊源何解?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2-14 11:25
啊哩哩啊 发表于 2022-12-13 22:42
最后一句赞。儒学确实不否定欲望,把利摆在合理的位置即可。但基督教和佛学同渊源何解?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在别人帖子看到的:)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2-14 11:48
窍以为养心得否定欲望。。但儒学的治世,不会否定欲望,不了解人的欲望,治不了世。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2-12-14 13:22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2-12-14 11:48
窍以为养心得否定欲望。。但儒学的治世,不会否定欲望,不了解人的欲望,治不了世。

欲是天生的原始的力,否不否定,它都在那里。儒释道,没有哪家是否定欲望的,清心寡欲,是要把力量集中起来办大事,所谓: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2-14 13:24
无蕊 发表于 2022-12-14 13:22
欲是天生的原始的力,否不否定,它都在那里。儒释道,没有哪家是否定欲望的,清心寡欲,是要把力量集中起 ...

经云: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如果摆脱了身见,才可能摆脱知见。知见脱落的时刻,才可能产生心流一样的东东,或许不是心流,而是自性观照。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2-14 13:26
欲望,只是身见的一部分。摆脱身见,甚至连五感都要丢掉。如果没达到这一步,不可能有自性观照或心流。没达到这一步,都是用知见,而知见,是有局限性的: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2-14 13:29
【欲是天生的原始的力,否不否定,它都在那里。】所以古人说:吾患有身。
欲望死的那一刻,人心死。人心不死,道心不生。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2-12-14 13:30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2-12-14 13:24
经云: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如果摆脱了身见,才可能摆脱知见。知见脱落的时刻,才可能产生心流一样的东东 ...

没有什么可摆脱,只是将染污的尘垢错认作身心罢了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2-14 13:32
无蕊 发表于 2022-12-14 13:30
没有什么可摆脱,只是将染污的尘垢错认作身心罢了

一直在尘垢中,总要有一次见到本来面目,总要有一瞬间,摆脱身见。然后才可能真正明白。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2-12-14 13:34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2-12-14 13:32
一直在尘垢中,总要有一次见到本来面目,总要有一瞬间,摆脱身见。然后才可能真正明白。

人一般都是认贼作子,不肯稍稍难为一下自己:)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2-14 13:37
无蕊 发表于 2022-12-14 13:34
人一般都是认贼作子,不肯稍稍难为一下自己:)

摆脱身见后,身体的欲望,不难克制。经曰: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2-14 13:38
午休了,有空再杠,安~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