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文化馆旧事 [打印本页]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2-7-28 10:39
标题: 文化馆旧事

闲来无事,百度“圣地”一词,多指与教主生平事迹有重大关系的地方,也泛指一些教派的发源地,今人也称信徒视为神圣的地方为“圣地”,就像红色延安被共产党人尊称为革命“圣地”。有人打油“岁月不曾把谁饶,老来多送一秃瓢。当年人前常扮酷,如今镜里莫细瞧”,从初中时期,我就向往着这样的一块“圣地,”拼上小命向着“作家”的伟大理想迈进,至今已是免费获赠“秃瓢”的半百之年了,虽然尚没有成名成家的点滴希望,可总归离“作家”的理想又近了几微米的距离。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2-7-28 10:40
但凡文学青年,都像林黛玉一样多愁善感,既悲落叶于劲秋,又喜柔条于芳春。那时,我却莫名地对“文化馆”产生了一种好感。如果说理想算是一座引航灯塔的话,而我作为一名文学青年,朝圣的地方在哪里呢?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就是如今的“邹平市文化馆”。当然,那时还叫原先的“邹平县文化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文化馆的大致方位,该是在今基督教堂的西侧,黄山三路的南边。本家叔叔从福建调回本地,暂住今黛溪二路附近的一条胡同内。往北走出胡同,旁边是文化馆的大门,大门西侧,是该馆主办的宣传橱窗《街头文艺》,内容无非诗词民谣、美术作品等。当时岁数小,记忆模模糊糊,可《街头文艺》栏目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当是不争的事实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2-7-28 10:41

除了手写版的《街头文艺》,令我再对文化馆产生好感的,则是纸质版的《邹平文艺》杂志了。那时,从魏桥公社新华书店西侧的便门入内,院内地面上铺就的塑料布上,就是《邹平文艺》杂志的销售点,价格在一角五分左右。这本薄薄的地方文艺杂志,就是我从地处偏远的邹平西北部追梦文学理想的一条重要通道。从这本刊物中,我认识了大咖孙嘉嶙、孙桂芹、张迎军、黄宗堂、孙治营、时秀巍、徐艳娥、宁治春、吕启跃、田纯洁、柳燕等人。文学青年,在当时,绝对是个时髦的代称,不亚于当今的“顶流”。据说实为男性的基层作者“柳燕”,收到的求爱信犹如雪片,令他应接不暇,哭笑不得……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2-7-28 10:42


也曾经风雨,难改向阳心。随着岁数的渐长,我的文学梦想也随之“膨胀”。叔叔搬家到黛溪四路西侧的油脂厂居住,高中同学银行学校毕业后,分配到邹平建行工作,都和迁址后的文化馆仅有一路之隔,每逢去叔叔家或找同学玩,都对这块“圣地”充满了虔诚的仰望之心。得知文化馆征集传统“民谣”“儿歌”的消息后,我牺牲许多休息时间,顶酷暑、冒严寒,走街串巷、走亲串友,搜集了大量流传多年、频临失传的乡土民谣,眷抄后,以挂号信形式,从魏桥镇寄到文化馆创作组,只是后来,如石块投进池塘,涟漪未曾泛起。三十多年过后,文化馆的一位老师对我的这些作品,尚还记忆犹深,并且文化馆之后也曾出过一本名为《邹平民间歌谣》的册子,因为时间久远的缘故,加之本人乱事缠身,实在无法再去计较署名权的问题了。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2-7-28 10:44
[attach]718095[/attach]

作者: 莫邪    时间: 2022-7-28 11:12
想当年,文学青年是泡妞的金字招牌,
现在,是假大空、酸腐臭的代名词,了。
俺就是混迹于六星文学领域里的扯犊子者,

作者: 坡度    时间: 2022-7-28 11:19
哥觉得你能干成大事。看好你!
作者: 坡度    时间: 2022-7-28 11:20
莫邪 发表于 2022-7-28 11:12
想当年,文学青年是泡妞的金字招牌,
现在,是假大空、酸腐臭的代名词,了。
俺就是混迹于六星文学领域里 ...

你能干成更大的事。必须看好你!
作者: 莫邪    时间: 2022-7-28 11:26
坡度 发表于 2022-7-28 11:20
你能干成更大的事。必须看好你!

论坛上能有啥大事让我干?对了,你快具备阿Q的水平和神韵了

作者: 坡度    时间: 2022-7-28 11:27
莫邪 发表于 2022-7-28 11:26
论坛上能有啥大事让我干?对了,你快具备阿Q的水平和神韵了

哥说你行你就行。
作者: 莫邪    时间: 2022-7-28 11:28
坡度 发表于 2022-7-28 11:27
哥说你行你就行。

你会算卦还是会念咒?

作者: 坡度    时间: 2022-7-28 11:32
莫邪 发表于 2022-7-28 11:28
你会算卦还是会念咒?

很简单的,哥就是把你和宇宙飞船比了一下。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2-7-28 11:42
第一次和“文化馆”亲密接触,是邹平县文化馆在九户乡文化站举办的“文学创作辅导班”上。那几年,王红先生刚在《山东文学》杂志发表了评论《高山流水话知音》,在山西省的《名作欣赏》杂志发表了《赞美创造的色彩奇观——谈〈补天〉中的色彩描写》,对于一个狂热的文学青年来说,他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王红先生做了激情洋溢的文学创作辅导,让我们与会的二十余人受益匪浅;来自高青县文化馆的诗人李耕田老师,则带着自己刚刚出版、冒着热气的诗集《黑黝黝的泥土》到会,那些泥土翻新、春意盎然的诗作,令我等平庸之辈羡慕他几乎每周一篇的发表频次。缘分使然,2008年秋天,在码头镇广田小学的揭牌仪式上,本人有幸和王红先生以及散文大家李广田之女李岫教授合影留念。
作者: 信以为真    时间: 2022-7-28 11:43
我印象深的是看图书馆橱窗贴的注意交通安全的宣传照片
一张一张都是真实的交通惨案
每天放学跟最要好的女同学
都挤人群里看两眼
越不敢看越想看
有名有姓有时间地点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2-7-28 11:43
和文化馆接触最早的老师,也是德高望重的王红先生。先生伯乐相马,慧眼识才,早期培养出蜚声齐鲁文坛的孙嘉嶙、孙桂芹、张迎军等文学青年;后半生,他爬罗剔抉,刮垢磨光,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用一丝不苟,治学严谨的态度,从事地方文化研究,出版有《解读邹平丛稿》《红尘四季》《范仲淹故事评传》等著作,记得他还送我一本自己撰写的《邹平文化源流述略》的小册子。他在《红尘四季》序言中写自家小院:“一株石榴,一株无花果,一丛绿竹。一者,有花有果;二者,有果不见花;三者,无花无果,唯有绿叶。”他甘当绿叶,扶掖新人,因那些青涩的所谓“诗作”,我还收到过先生亲笔回信,他借《东周列国志》中的:“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瓣,万口莫当”来鼓励我,让我勤于积累,莫要急于求成。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2-7-28 11:44
孙嘉嶙老师年轻一些,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在文化馆组织的一些活动中,他不遗余力地推介我、鞭策我。其实,他的短篇小说《希望》《李家洼的风波》等,已经令他获奖连连、名声大振。至今,我还收藏有他发表在济宁《大众文学》杂志创刊号上的短篇小说《二姑娘》:厚实的生活积累、精妙的艺术构思,朴实的人物语言、熟悉的对话场景,让我钦佩至极、赞叹不已。我的诗作《父亲的雕像》,就是由他力荐,发表在《邹平文化报》上的。他在码头乡谷王村深入生活,住在村小学院内,我曾骑着我的“猛蹬100”,去黄河大堤下的谷王村小学看他,他兴致勃勃地告诉我,准备写一部与黄河有关的中篇小说。那时通讯不便,得知孙老师1988年底生病直至去世,则是半年以后的事情了,一些细节也是从他同学赵德发刊登在《山东文学》杂志上的《山大作家班生活琐记》一文中了解到的。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2-7-28 11:45
吕宗斌老师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剧,他温文尔雅,朴实敦厚,其创作的剧本,例如《王邪招亲》《平安村》《狗咬吕洞滨》《嫦娥征婚》等,多次拿得省内大奖。剧本生活气息浓厚,剧中人物性格鲜明,他就是从日常琐碎的农村生活中,披沙拣金,提炼生活,因为创作成绩突出,才从一个普通的农民最终转为专业剧作家的。他深谙基层作者的不易,经常鼓励我,赠我牛皮信封、方格稿纸。最初创办的《邹平报》,办公地点就在与文化馆一墙之隔的邹平县工人文化宫,吕老师身在文化馆上班,却义务帮忙负责报纸副刊的编辑工作,我的千字短文《爱的祈祷》,发表于该报早期的《醴泉》文学副刊。在那个纸媒尚不发达的年代,一篇不起眼的散文稿件能够发表出来,对一名文学发烧友的强烈刺激和巨大鼓励,自是用语言直接无法形容的。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2-7-28 11:46
初识孙桂芹的名字,得益于《邹平文艺》杂志,而真正见识到她的“厉害”,则是她发表在《山东文学》月刊头题的中篇小说《我是一个农家女儿》。刻骨铭心的生活经历,心力交瘁的不幸婚姻,使她的笔触愈发老练持重,只是读起来特别令人感到压抑,一如她早期的小说《嫌妮》《五娘》,甚至后来的小说《噪音》等。久仰孙老师的大名,只是原先我在距离县城七十华里的乡镇工作,2003年调入县城后,邹平县经济开发区临时公路坑坑洼洼,雨后泥泞不堪,又正赶巧工业园建设千头万绪,离不开、走不出,只是有缘和体态羸弱、病容满面的孙老师挨着吃过一次午饭。由于创作成绩突出,在王红先生等人的奔走呼吁之下,才调入文化馆从事专业创作的。她拖着病体编辑的馆办刊物《文化广场》创刊号,发表了我四千字的游记《赴日见闻》。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2-7-28 11:47
在邹平城区落户快有二十年了,去绿槐荫荫的黛溪四路次数多了去。可时过境迁,叔叔搬到了繁华的城区居住,同学升职到山南新区的建行工作,文化馆也随政务大楼迁址到山南新区的黄金地段。孙嘉嶙、孙桂芹老师,王红先生相继离开了人世,我再无昔日文学青年的沸腾热血和澎湃激情,就像时下人们常说的那样:人生上半场,松花酿酒,只谈乾坤风月,不论人间事非;人生下半场,春水煎茶,慢品人间烟火,闲观万事岁月。只是每每经过,看到文化馆的旧址,心中仍然怀有一种“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的美好情感。

(原载于2022年2月18日《山东商报》黄河情文苑副刊,2022年《邹平群文》上半年刊)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2-7-28 11:47
作者范廷伟,邹平作家协会副主席。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2-7-28 11:48
我是个搬运工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2-7-28 11:49
信以为真 发表于 2022-7-28 11:43
我印象深的是看图书馆橱窗贴的注意交通安全的宣传照片
一张一张都是真实的交通惨案
每天放学跟最要好的女 ...

这不应该是驾校该干的事嘛

作者: 远去的烟云    时间: 2022-7-28 12:01
水流云在 发表于 2022-7-28 11:48
我是个搬运工

  切,我以为是你写的回忆文章呢!

作者: 莫邪    时间: 2022-7-28 12:24
我也以为你写的呢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2-7-28 12:25
莫邪 发表于 2022-7-28 12:24
我也以为你写的呢

我1978年就活跃文坛了?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2-7-28 12:26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22-7-28 12:01
切,我以为是你写的回忆文章呢!

年代感!

作者: 莫邪    时间: 2022-7-28 12:28
水流云在 发表于 2022-7-28 12:25
我1978年就活跃文坛了?

00后小孩儿也可能拥有一本1978年的邹平文艺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2-7-28 13:11
以为你的自传呢。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2-7-28 14:08
泌水 发表于 2022-7-28 13:11
以为你的自传呢。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2-7-28 14:26
一开始以为时阿九写的,后来看有点拽词儿,觉得不是阿九的风格
阿九清新,利落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2-7-28 14:26
我也试着写个同题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2-7-28 14:50
刘小城 发表于 2022-7-28 14:26
我也试着写个同题

太好了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2-7-28 15:23
刘小城 发表于 2022-7-28 14:26
一开始以为时阿九写的,后来看有点拽词儿,觉得不是阿九的风格
阿九清新,利落

是啊,特别是“爬罗剔抉,刮垢磨光,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这一段,周易卦辞都套上了,不像阿九的文风。
转念一想,或许是阿九当初文艺青年的状态吧

作者: 满堂花醉三千客    时间: 2022-7-28 16:41
大骗子阿九。开始真的以为是。后来写的不一样了。尤其《赴日见闻》,才怀疑。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2-7-28 16:47
满堂花醉三千客 发表于 2022-7-28 16:41
大骗子阿九。开始真的以为是。后来写的不一样了。尤其《赴日见闻》,才怀疑。

我掐指一算在标题注说转帖你不会看

作者: 满堂花醉三千客    时间: 2022-7-28 16:52
水流云在 发表于 2022-7-28 16:47
我掐指一算在标题注说转帖你不会看

你厉害

作者: 四手    时间: 2022-8-1 13:19
我正在想这一篇能发表,看到最后,果然发表了的
阿九厉害
我只是二手资料的搬运工,所以向你们学习
作者: 四手    时间: 2022-8-1 13:20
这篇也不错,文字平实,很好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