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走遍河山】品味四川10:青城天下幽 [打印本页]
作者: 渝夫文苑 时间: 2021-12-5 07:12
标题: 【走遍河山】品味四川10:青城天下幽
作为曾经的武侠小说爱好者,对于高手如云的青城山自然不会陌生。尤其是在金庸金大侠出神入化的武侠世界里,青城派从来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派别,有时甚至与同为道教信徒的武当派齐驾并驱。
所不同的,只是武当山出了个名气更大的张三丰。而青城山所缺少的,正是张三丰这样的标志性人物。
但这并不影响青城山成为道教圣地,也不影响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更不影响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的游客。
算是机缘巧合吧,我曾三次游览青城山,时间分别为2011年、2019年初秋和2017年初春。三次青城山之行、两个不同的时节,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
2011年9月下旬,第一次去青城山之前,我对这个道教圣地的了解,仅仅局限于金庸武侠小说的那些描写。习惯性地上百度查找相关信息,才知道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称“丈人山”,距离驰名中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只有10公里的路程。
青城山背靠千里岷江,俯瞰成都平原,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古时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其主峰老霄顶海拔1600米,在川中名山中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
那天一大早,我和驾驶员杨小李和其亲姐姐杨小兰驱车离开成都,利用难得的双休日直奔成都下辖的都江堰市而去。
原本,同事秦旭东也要前往的,甚至已于头天晚上和我一起从乐山抵达成都。后因有急事需要处理,他返回乐山,我则按计划继续我的“品味四川”之旅。
可能是岁数相差不大的缘故,抑或是因为军人更成熟一些,一路走来,总听到杨姐弟俩不停地拌嘴,而占上风的总是弟弟,身为姐姐的小兰也不去争什么大姐大的权威,任由弟弟抱怨这抱怨那,从不生气或是反驳。正是这个缘故,我甚至怀疑杨小李是哥哥、杨小兰是妹妹更为合适。
在姐弟俩的拌嘴中,我们的越野车只用了半个小时便跑68公里的成灌(灌,指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灌区之意)高速,抵达都江堰市区。
这是一个很有名气的旅游城市,一进城区,随处可见以“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为主题的各类广告牌。
这句广告词,让我想到了武当山在央视投放的旅游广告:“问道武当山,养生太极湖”。
如此异曲同工,到底是谁在克隆谁呢?抑或心有灵犀?还是纯属巧合?仔细想想,还真有点意思。
青城山离都江堰市区很近,穿城而过之后,再有三五公里的路程,巍巍的大山便出现在眼前。
青城山景区面积很大,分为前山和后山两个景区。相对而言,前山算是主景区,后山主要以休闲和农家乐为主。
听杨小李讲,他第一次来青城山时,去的就是后山。那里什么风景也没欣赏到,一到地方就猫到农家乐里打麻将,一打就是一天,再就是吃饭喝酒,迷迷糊糊就返回了成都。
远道而来的我肯定不会“重蹈覆辙”,决定直奔前山,一心想要看看青城山到底“幽”在哪儿。
前山入口处,依旧是车满为患、人流如织。我们的运气依旧出奇的好,很快幸运找到车位。
这一次,因为小兰来过青城山,我和小李一商量,便没有请导游,来了回彻彻底底的自助旅游。
一进青城山,不用走多远,新鲜清新的空气便扑面而来。
据称,青城山里的负氧离子是平地的上万倍,来这里爬一回山,等于彻底清洗一次肺部,对于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难怪上山的路上有那么多中老年朋友,想来他们都是为健康而来吧?
青城山素以丹梯千级、曲径通幽、幽静净洁取胜,山势并不险峻,爬起来也不那么吃力。但为了节省时间,上山途中,我们三个还是选择坐了一段索道,之后拾阶而上,先后经过天师洞、祖师殿、上清宫等人文景点。
上山途中,我们看到路边有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写有“汶川5.12大地震遗迹”的字样。
一了解才知道,在“5.12大地震”中,离震中映秀很近的青城山受到严重破坏,好多景点都有破损现象,像我们看到的那块巨大落石,当时并不鲜见。
当然,青城山最吸引人的不是这些地震遗迹,而是无处不在的道教文化。
既为道教名山,青城山的人文景观全部围绕道教大做文章。以前在传说和影视作品中看到的那些神仙,一个个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什么玉皇大帝,什么太上老君,包括各显神通的逍遥八仙,在这里都能找到他们的影子。
实在讲,对于道教,我了解得并不多,兴趣也不是那么浓厚。尽管如此,我还是被青城山浓厚的道教氛围深深吸引。
在各个道观里,值守的道士们大都不言不语,不像其它景点里的和尚师傅那么热情,也没看到有道士在极力兜售香火,一切全由游客作主,一切全由施主作主。
遇到向道仙们跪拜或捐助香钱的游客,不论人多人少,不论捐助多少,值守的道士都会一视同仁地敲钟致意,面无表情,淡定而从容。
一路往上走去,这样的场景一再出现,让我这个长期对旅游景区内寺庙过度商业化耿耿于怀的人受到强烈震撼,心里不由掠过一阵感动,为道家的超凡脱俗,为道士的淡然出世。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攀爬,我们三人抵达青城第一峰绝顶(又称彭祖峰顶,或称高台山、老霄顶),抵达老君阁。
老君阁基座宽四百平方米,共六层,下方上圆,寓意天圆地方;层有八角,以示八卦;外观呈塔形,顶接三圆宝,以昭天地人之意。
老君阁造像,以徐悲鸿当年在青城的遗作《紫气东来》(老子跨青牛出关图)为蓝本,经许多学者、艺术家和鉴赏家精研,并由青城山道友绘制塑造而成。老君像高十三米六,连牛身通高十六米,悉按古典建筑规范,用钢筋水泥浇铸,精铜包里,金光炫目,栩栩如生。
所谓老君,就是指老子这位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及古老朴素唯物辩证相对论者,他被道教尊为祖师,供道教信徒顶礼膜拜。
说句题外话,老子李耳还是我们李姓后人共尊始祖。三次到青城山,每次抵达老君阁,每每站在老子塑像前,都会莫名其妙地想起那个关于男人成就大小的段子,原话记不得了,大意是“三岁时有人抱着,三十岁时有人爱着,三百岁时有人记得,三千岁时有人供着……”
显然,成就斐然的老子就是那个“三千岁时有人供着”的牛人。
2011年9月下旬的那次青城山之行,下山的时候,我们没有原路返回,而是选择了另一条路线,也因此欣赏到了不同的风景,甚至还经过了一段堪称奇险的石梯,很有九曲十八盘的味道。
路过朝阳洞时,特意钻进洞口,以为里面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景致,结果大失所望,洞里烟雾缭绕,饭菜飘香,显然一派人间烟火的景象。
上山容易下山难。我和杨小李体力尚可,杨小兰有些吃力,时不时的被我们甩在身后。我和小李不得不走走停停,静候小兰不紧不慢地赶来。
下山途中,不时遇到负重前行的挑山夫,一个个汗流浃背,一个个骨瘦如柴,生活的艰辛那么清晰地写在他们布满汗水的脸上。
快到山脚时,偶遇一个双目失明的老者,一步一步地探索着前进,嘴里还吹着动听的笛子,那么投入,那么执著。
路过的行人或驻足静听,或满怀敬意地从身边经过。时不时的,还有人往老人的上衣口袋里塞进五元十元的零钱。
那一刻,我看到了真善美,看到了无处不在的人间真情。
2017年3月下旬,借在四川出差和周末在成都休整之机,我陪几位年轻的同事游览青城山,故地重游,再登老君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2019年8月下旬,当我陪同妻儿第三次攀爬青城山,已然了没了头两次的蓬勃兴致,除了忠心耿耿地担负免费导游和摄像师的职责,似乎没有其他印象深刻的事。
这也是我们三口之家常见的出游模式——我先前往一个景点,如果觉得不错,再带妻儿前往。面对经过我实地游览和检验过的美景,娘俩兴趣盎然,新奇得不得了,我却没多少新鲜感,唯有用心当好导游和摄像师。
2011年11月3日晨草于沈阳北方医院软伤三科208病房26病床,2021年4月13日晚完善于河北石家庄
作者: 渝夫文苑 时间: 2021-12-5 07:12
[attach]672616[/attach][attach]672617[/attach]
作者: 渝夫文苑 时间: 2021-12-5 07:13
[attach]672618[/attach][attach]672619[/attach]
作者: 渝夫文苑 时间: 2021-12-5 07:14
[attach]672620[/attach][attach]672621[/attach][attach]672622[/attach]
作者: 渝夫文苑 时间: 2021-12-5 07:14
[attach]672623[/attach]
[attach]672624[/attach]
[attach]672625[/attach]
作者: 渝夫文苑 时间: 2021-12-5 07:15
[attach]672626[/attach][attach]672627[/attach]
作者: 江小蝶 时间: 2021-12-5 12:43
我都说,相当于我家后院了,好像也就去了三四次吧?汗颜一下。。。
作者: 江小蝶 时间: 2021-12-5 12:45
这是以道教文化为主的前山——青城还有个后山,你应该匀出一天溜达一圈的,完全不同的感觉。。
作者: 满堂花醉三千客 时间: 2021-12-5 21:13
名山啊!好幸福的一家人。点赞。
作者: 四手 时间: 2021-12-5 22:33
记得金庸有一版电视剧里,青城山掌门人余沧海的扮演者是川剧变脸的彭登怀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1-12-6 12:15
儿子长得也太像爹了吧
作者: 渝夫文苑 时间: 2021-12-7 09:00
哈哈,正常,身边无金风景嘛
作者: 坡度 时间: 2021-12-7 09:02
这么好的文采不去三味书屋展示一下有点可惜了。
作者: 渝夫文苑 时间: 2021-12-7 09:02
好的,还真不知道有个后山,找机会一定去看看
作者: 渝夫文苑 时间: 2021-12-7 09:03

作者: 渝夫文苑 时间: 2021-12-7 09:03
有这么回事
作者: 渝夫文苑 时间: 2021-12-7 09:03
必须像啊
作者: 渝夫文苑 时间: 2021-12-7 09:08

作者: 坡度 时间: 2021-12-7 09:09
你那里的冬天不太冷吧?
作者: 渝夫文苑 时间: 2021-12-7 09:13
我在天津,有点小冷
作者: 江小蝶 时间: 2021-12-7 10:14
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这个幽,曲径通幽处的意境,便是后山的感觉。前山是青城派道家文化,后山是自然安静的景色。看倒是没什么看头,只是身处其间,哪怕夏季,也是静谧、清幽而已~~~~
作者: 坡度 时间: 2021-12-7 10:29
渝夫文苑 发表于 2021-12-7 09:13
我在天津,有点小冷
小冷就是不太冷,可以描写一下!
作者: 渝夫文苑 时间: 2021-12-7 10:37

作者: 渝夫文苑 时间: 2021-12-7 10:37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