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六星散评】02:散要散得有道理——浅析《盛夏品荷》的写作技巧 [打印本页]
作者: 渝夫文苑 时间: 2021-12-5 07:09
标题: 六星散评】02:散要散得有道理——浅析《盛夏品荷》的写作技巧
[attach]672610[/attach]
原文原创/江河月
乱评乱议/渝夫
【渝言不止】
说到写作技巧,渝夫其实最烦拿条条框框来衡量一篇文章的是非成败。
让文字从心底流出来,让真情实感自然而然地宣泄出来,一直是渝夫坚守的写作理念。
如果可以非常流畅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我不赞成在文章的谋篇布局上下太多的功夫,也不支持有意堆砌华丽的词汇。能用土得掉渣儿的俚语俗话把文章写活,那是高手中的高手,值得我们去景仰去膜拜去讨教。
写一篇好的散文,除了要有好的素材,更多精力应当放在如何自然而又巧妙地表达上。换而言之,就是要努力为文章搭建一个精巧的架构,让思想的精灵找到飞舞的方向和温暖的停靠。
轻轻地切入,静静地倾诉,柔柔的着陆,应该是写作散文需要把握的三个关键环节。
我们都知道散文讲究形散神聚,但怎么散,散到什么程度,如何做到形散神不散,如何做到收放自如,确实是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
江河月已在纸媒上发表的《盛夏品荷》一文,给了我们一个探讨散文写作技巧的绝佳机会。
江河月的这篇字,像游记,像随笔,也像小品文。经过作者的巧妙构思和生动的描述,一幅关于荷的国画精品跃然纸上,一些关于人生的思索悄然呈现。
文章的开头并不啰嗦,直接点出了“一个人品荷寂寞、一群人品荷热闹”的写作背景,几乎没费多少笔墨,就为后面的文字埋下了足够的铺垫。
对于出淤泥而不染的荷,我们更多能想到的是观赏,作者用一个“品”字,立马让读者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很想知道品荷到底是怎样一种品法。
阅读的兴趣或冲动就这样被勾引出来,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非要跟随作者的所思所想去探个究竟。
应该讲,江河月采取的表述方式并不新颖,显然是传统游记的套路。但其并没有囿于传统,先不说品荷,而是很随意地写起了那顿“每一个菜都与莲荷有关”的别致午餐。
看似随意的安排,其实是再一次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品了荷味,饱了口福,接下来将是怎样一副景致?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描述莲花湖的莲荷之美时,作者没有生硬地复制自己的所见所闻,而是用主人的一番话,灵巧地表达了作为一名游客的快乐心情。
美滋滋的泛舟赏荷,看到的景色自然美轮美奂,“舟荷相连,人花相映”,那该是怎样一幅精美的图画荷。读下去的兴致,就这样一次接一次被撩拨起来。
关于众人品赏荷花的场景描写,作者显然也下了一番功夫。他人的兴奋和做作,自己的宁静与独处,非常自然地把文章去向引到了后面的感悟之上。
如果没有自己的超凡脱俗和理性思索,紧随其后的文字就会显得生硬和虚假。
游人对稍公的调侃,算是整篇文章最有亮色的那一部分。
相对于那种扭扭捏捏的文字,渝夫更喜欢这样富有生活气息的行文方式。
当然,这个与稍公有关的小小插曲只是作者施放的一颗烟幕弹而已,下面所要表达的那些感悟,才是这篇文章的精华所在。
这些感悟或许并特别,引申的道理也不高深,但作者通过之前看起来随意、实际上精巧的描写,确实达到了引人入胜、不睹不快的写作目的。
这个繁忙得连自己是谁都易忘记的年代,能让人静下来看完一篇文字,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江河月做到了,《盛夏品荷》也做到了。
品读完整篇文章,渝夫有三点与散文写作技巧有关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其一,散文需要散,但要散得有技巧有计策。那种散得找不着方向的写作方式,只能生产出一堆没有任何意义的文字垃圾。
其二,散文不怕散,但也不能散得没有边际。至始至终,都要有一条线把那些散落的记忆或情感珍珠巧妙地串联起来。
其三,散文大胆散,但也不能天马行空般牛皮闪闪。散得形神兼备,散得不露痕迹,才会写出让人叫绝的精品。
胡乱点评,与江河月和诸君共勉。
2011年10月17日晚草于吉林延吉,2021年12月5日晨完善于重庆开州山乡老家
原文链接:江河月《盛夏品荷》
一个人品荷,太寂寞;一群人品荷,可就热闹了。又逢七月夏阳,那股热劲没得说。反正到处都热,热的时候品品荷,却有另一番美美的滋味。
我之所以用“品”,是因为不仅仅用眼睛观看,也有心头领会,还有亲口品尝。
中午十二点多,我们一行一百三十多人就在团湖荷塘旁边的餐馆里就餐,几乎吃的每一个菜都与莲荷有关:蒸莲子、煮莲子、莲子汤、藕根条、荷叶包蒸蛋、荷叶粉蒸肉……十多个菜,反正不是直接的莲藕根果,就是用荷叶蒸煮的其它荤素菜。品了荷味,饱了口福,我们漫步于赏莲桥,小憩于爱莲亭,感受了一下亭边小塘莲荷后,便乘坐采莲船儿,泛舟大荷塘。
这荷塘,用“塘”命其名,真是“小看”它了——因为它有两千多亩,青郁郁的一片,一望无际,全是莲荷。“团湖”本是一个地名大概念,其实在这里,是实实在在的“莲花湖”。美丽的莲花,一朵朵,一片片,高高低低,开在一片绿色的海洋中,看起来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美,那么令人心旷神怡。据莲主人说:这已经是莲荷的第二拨花了,第一拨花更多更艳,那真是骄美无比呢,不过,你们来得也是时候,莲花也能赏,莲子也能尝,两全其美,且不更胜一筹?说得我们的心里都美滋滋的。
泛舟荷湖中,那种惬意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小舟儿,一船只能坐八个人,我们这么多人,需要十多条小船。大家争先恐后地找了一个位置坐下,一满八个人,船夫就徐徐地撑开竹竿,驶入碧绿的荷海中。十多条小船,东一条,西两条,没有规则地散落在莲花之中,舟荷相连,人花相映,一幅极美的图画。
大家开始了各自的品赏,有的忙着拍人花艳照,有的用摄影机全程录制,有的挽住一朵莲花在亲昵,有的摘一皮荷叶作帽子挡太阳,有的在向另一条船上的朋友打招呼,有的在扮鬼脸造型……各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表现着喜悦,阳光的脸上洋溢着兴奋。
我是一个比较好静的人,我品赏莲荷的方式有点不同。中午了,荷叶上水珠已基本被太阳光晒干了,只有贴在水面上的荷叶才有些许水滴,我就用手在湖中舀一些水倒在荷叶上,让水珠在荷叶中荡着秋千;我又摘一个发育不全不能成果的莲心,一瓣瓣扒开,解剖着看看有哪些秘密;我还倾着头靠到莲花上闻闻莲花的气味,想细细品出究竟是一种什么香味。在炙热的太阳下,荷湖中的水汽散发出一种湿涩的泥水味,和着莲花那淡于风油精却又有些清凉的香味,使我的身心感觉出一种真实的自然气味。这时,一丝微风吹来,放眼一望远处,荷叶一半翻起白浪,青绿与青白相间,又是一番情景,微风撩起我的衣襟,沁入心脾,我从心底内发出感慨——真的好爽!
撑我们这只小船的人,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艄公。这时,一位爱开玩笑的同伴找话头了:“艄公,您接待了不少游客,其中肯定有不少美女吧,有动心的吗?”艄公笑笑,撂出一句:“哪里哟。”便不作声了。聊话者又说:“艄公者,骚公也,未必没有一点儿‘骚心’?”说完这话,一个哈哈大笑。满船的人都发出一阵开心的笑声,船老大也情不自禁地笑了。船到湖的中心,我们放眼四望,真是美不胜收。我脑海里闪出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七月团湖的荷花何不也是如此呀!
我又想起了我国的理学开山祖周敦颐的《爱莲说》——“……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周公寥寥几笔,就把莲荷的特点描述得淋漓尽致了。
荷叶的青丽,莲花的美艳,给人有美好的感观。品荷却还不止这些——莲子肉甜心苦,是谓“为了果实的香甜用心良苦”;莲藕折断丝牵,是谓“有情人即使分开了仍然藕断丝连”。爱莲者并非周公一人,现代人喜欢荷莲的已经很多了,不独是文人君子爱之者甚众,就连农民们喜爱者亦不少,因为莲荷浑身是宝啊——藕可食,藕尖可食,莲子可食,莲叶蒸什么菜都香,还具有清心解毒的功效呢!尤其那莲花特惹人眼,看一眼便是一种享受,谁不喜爱呢?
盛夏品荷,热在外表,爽在心中!
作者: 渝夫文苑 时间: 2021-12-5 07:10
[attach]672611[/attach]
[attach]672612[/attach]
[attach]672613[/attach]
[attach]672614[/attach]
[attach]672615[/attach]
作者: 坡度 时间: 2021-12-5 07:46
此篇当精。
作者: 满堂花醉三千客 时间: 2021-12-5 21:15
哈哈哈,好文不断,以后细看。
作者: 渝夫文苑 时间: 2021-12-7 09:05

作者: 渝夫文苑 时间: 2021-12-7 09:05

作者: 满堂花醉三千客 时间: 2021-12-9 13:48
看一遍还要看。真的是文章和评论相得益彰

作者: 渝夫文苑 时间: 2021-12-9 19:53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1 |